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7 毫秒
1.
正如“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样一个古老而常新的问题一样,“什么样的教师是值得培养的?”也是教育者无法回避的时代课题。在这样一个全球化的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年代.教育被赋予格外多的责任,而教师的培养问题更是成为讨论焦点。专家型、实践型、反思型、研究型等等,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看法,但这些看法基本上没有真正超越现代主义的理论框架,而后现代主义对教育的理解则有助于我们从崭新的角爱来思考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
文学中的现实主义、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是当下人们谈论的一个热点话题。本文采用以史为主、史论结合的方式,分别论述了文学转型中的三个“主义”及其基本流变:一、从现实主义到现代主义;二、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三、现实主义的归去来兮。并结合有关方面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当代榜样教育的困境与对策——后现代主义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后现代主义视野中的榜样与榜样教育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发生于欧美,并于70与80年代流行于西方的艺术、社会文化与哲学思潮。其要旨在于放弃现代性的基本前提及其规范内容。在后现代主义艺术中,这种放弃表现在拒绝现代主义艺术作为一个分化了文化领域的自主价值,并且拒绝现代主义的形式限定原则与党派原则。其本质是一种知性上的反理性主义、道德上的犬儒主义和感性上的快乐主义。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对现代主义的反思,在对榜样教育的反思问题上,给我们不少启示。后现代主义榜样教育的理论基础是“仿真”,仿真(Simulacra,也译作“模…  相似文献   

4.
教师教育应该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临床科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教育既包含教师职前教育,也包含教师职后教育。教师教育在较长的时间内都被称之为“师范教育”,而由“师范教育”转变为“教师教育”,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站在了“专业化”平台上,将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职前、职后一体化角度来审视。然而,教师教育追求的目标究竟是什么?是造就一批有知识、有文化的从事教育工作的从业者,还是培养一批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事业的专业化工作者?如果不能回答这样的问题,那么也就无法回答,教师教育究竟是一门什么样的科学的问题。一教师教育究竟是一门具有什么样性质的科学,取决于教师究竟是一…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的修正和重构.后现代主义教育观具有开放性、多元性、交互性等特点.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不能满足教学改革的要求,与时代和社会的期望相距甚远,因此,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应成为当前大学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一个紧迫问题.文章试图从后现代主义教育观的角度来探讨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后现代主义源起于对现代主义的反思.作为现代主义在课程领域的体现,泰勒原理必然遭遇来自后现代主义的诘难.主要表现为“目标是预设的吗”、“知识是外在于学生的吗”、“教师是外在权威吗”、“评价只涉及目标实现程度吗”以及“教学过程是线性的吗”五个方面.从理论层面出发,对以实践为导向的泰勒原理进行质疑与批判有失公允,应辩证看待后现代主义对泰勒原理的诘难,在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交融中发展泰勒原理.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以来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争论,使包括教育研究领域在内的诸多学科深受影响,在两种"主义"之间纠结、徘徊。从思维方式的角度剖析,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思维根源和核心问题是一致的,并共同使用了以演绎思维为主导的思维工具及相应的思维程序。因此可以断定,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在思维方式上是一致的,故而后现代主义并不必然优于现代主义,二者宜各取其长并共同克服由于思维方式一致而面对的共同困境。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广为流传的社会思潮,后现代主义将矛头直接指向科学启蒙时代以降一直居于主导地位的现代主义,志在完全解构或消解现代主义的同一性、唯理性和必然性。当下,后现代主义已经渗透到哲学、文学、艺术学、历史学等诸多学科领域,并与现代主义教育学发生激烈“碰撞”。在这关系到教育学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口,包括成人教育在内的整个教育将作出何种命运的抉择?我们认为,本真意义上的教育既不是一种现代主义教育,也不是一种后现代主义教育。而是在现代主义教育与后现代主义教育之间。当然,我们所说的“在现代主义教育与后现代主义教育之间”并不是一种回避矛盾、恐惧极端的调和主义,也不是一种胆小怕事、无可奈何的折衷主义,而是一种居间引发、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本文仅就成人教学的目标问题作一些宏观诠释,以超越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成人教学目标观。  相似文献   

9.
现代主义关于教师培养的目标与方法存在理论上弊端,在人类面临全球环境恶化、道德危机、战乱频发、青少年教育问题等一系列课题面前,关心价值观成为焦点,后现代主义对此提供的建设性观点,对教育变革和关心型教师的培养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0.
在后现代主义问题上,伊格尔顿继承了杰姆逊诸多观点,但是两人仍然存在较多的理论差异,他们代表了马克思主义的不同应用以及不同的政治立场。杰姆逊和伊格尔顿分别从经济和政治角度切入后现代主义的起因,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创造性应用,也是对利奥塔从科学角度论后现代主义思路的突破。对后现代主义起因的不同认识是杰姆逊和伊格尔顿后现代主义理论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分歧,它决定了两者在对待后现代主义的主体特征、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的关系以及后现代主义的政治前途等问题上的认识差异。  相似文献   

11.
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倡导对话与理解,重视差异与多元化,注重培养人的探索创新精神,并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师生关系,强调教师是“平等者中的首席”。目前高职院校开展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使高职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进而引起高职师资培养模式的改革。本文在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的指导下,提出了高职教师要想成为“平等者中的首席”,实现高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养后现代转向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的种种弊端进行批判和消解的一种思维方式,它试图打破传统教学的封闭性、稳定性、单一性,建立开放的、动态的、多元的教学模式。指出后现代主义主张消解教师的话语霸权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意识。提出在后现代主义视角下,教育应高举生命化的旗帜,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唤醒生命活力,激发生命潜能。  相似文献   

13.
从社会理论的角度出发,后现代主义虽然曾显示出很强的生命力但却是风行一时的潮流。然而后现代主义产生了一系列新的、令人兴奋的观点,由此引起激烈的学术争论已经持续了几十年。高等教育作为一个现代机构尽管充斥着前现代主义和现代主义的特征,但是高等院校是后现代主义学术辩论的主要舞台。大多数生活在学院和大学的教授本身就是现代化的“产物”和热烈的拥护者。[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非常感谢《幼儿教育》杂志开设了这样一个有意义的讨论专题,也非常欣慰地看到全国有这样一批对特殊儿童教育有着强烈责任感的教师,他们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提出了精彩纷呈的看法。从这些讨论中,我们看到,教师们对在普通幼儿园教育特殊儿童,也就是进行“融合性保教”,有了很强的意识,他们分别从教师自身的角度、特殊儿童的角度、普通儿童的角度,分析了“融合性保教”的重要性,这些讨论引  相似文献   

15.
后现代主义教育观与外语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主义是一种与现代主义相对立的思想态度和思维方式,反对同一,推崇差异。后现代主义教育家们的观点总体来看可分为两种:一是破坏性的后现代主义教育学者对“现代性”下的教育理论研究进行全面颠覆;二是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教育学者则认为以往的教育思想尚有合理性,主张对过去的教育思想观点提出一些创造性观点。本文作者深感后现代主义的教育观对现行的大学外语教学的改进有相当的积极意义,并提出了消解教师的权威作用、倡导学生多元化的思维等七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对现代主义成人教育理论与后现代主义成人教育理论进行比较与反思的基础上,认为成人教育应该走一条“在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之间”的道路。笔者仅就成人教育知识观问题作一些宏观诠释,以超越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成人教育知识观。  相似文献   

17.
《一个后现代主义者的谋杀》借助“谋杀”结构情节,阐扬后现代主义理论,是一部特殊的侦探推理小说。后现代主义者对“元叙事”的否定通过读者对“元叙事”的建构和期待来完成,说明后现代主义不能独立于现代主义而存在,文本的价值正在揭示这一胶着的状态。文本具有鲜明的“后现代”特色,但并未确立新的规范,而是小说写作的一种新鲜尝试,是快餐时代浮躁心理的投射。  相似文献   

18.
在教学中,教师死记教案,思维“定势”化,要求学生按教师的思路回答问题,这样的教学是绝对不会成功的。著名的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一文中指出:“为了使一个青年能够成为明智的人,就必须培养他有他自己的看法,而不能硬是要他采取我们的看法。”这一论断,对我们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最近,我们听了几节语文、数学课,其中两节很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19.
一、后现代主义视野中的榜样与榜样教育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发生于欧美,并于70与80年代流行于西方的艺术、社会文化与哲学思潮。其要旨在于放弃现代性的基本前提及其规范内容。在后现代主义艺术中,这种放弃表现在拒绝现代主义艺术作为一个分化了文化领域的自主价值,并且拒绝现代主义的形式限定原则与党派原则。其本质是一种知性上的反理性主义、道德上的犬儒主义和感性上的快乐主义。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对现代主义的反思,在对榜样教育的反思问题上,给我们不少启示。  相似文献   

20.
职教师资队伍应具备怎样的要求和特色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加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要积极开展以骨干教师为重点的全员培训,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培养一批高水平的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职业教育要切实办出特色,提高质量,其关键在教师。新形势下,每一位教师都必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怎样当好这个教师?”每一位校长更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应培养和使用怎样的教师?”思考这个问题,不能不联系我国职教师资的实际,除了教师自身要提高素质,更重要的是要针对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对教师的要求加强职教师资队伍建设。这支队伍应具备怎样的要求和特色?如何去建设?本期“职教三人行”围绕这一话题特邀请北京现代职业学校校长张长谦、江苏省张家港工贸学校校长顾栋明和湖南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李铁林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