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眼下,学生的课外阅读书目令人忧虑,一些“名著新编”图书在中小学生中广为流传。这些所谓“新编”,将古典名著篡改得面目全非——譬如把《水浒传》“新编”成“三个女人和一百零五个男人之间的感情纠葛”,武松成了潘金莲的“情人”;把《西游记》“新编”成孙悟空偷吃伟哥,引发了一系列的尴尬。  相似文献   

2.
《新作文》2006,(Z1)
儒雅、厚重、丰富、醇浓的文化韵味本刊2003第9期刊发过吴老师的《抚摸经典与故事新编》一文,吴老师就中、高考作文中出现的“故事新编”类满分作文作了较为系统的梳理。文中谈了故事新编的三个基本要求,一,依托名著(篇)的原韵味,寻找作文感觉,依据话题,搜寻相关名著;二,新编人  相似文献   

3.
高考作文训练,不妨练一练故事新编。根据有三:一、专家考评,故事新编是素质教育。从高考作文谈素质,这是今年的新话题。江苏省语文阅卷组长何永康教授说:“《赤兔之死》、《刘备访友》、《新西游记》诸篇,皆以极大的机智、全新的视角、挥洒自如的笔墨,把名著的‘峰峦’打碎了‘重组’,再塑出一座天然浑成、气象全新的‘山岳’……你一经细读,便油油然生出赞美之情。”(《阅卷随想》,见《金陵晚报》2001年7月24日)紧接着,《人民日报》发表了乔聿的文章,认定《赤兔之死》“是一则以三国故事为基础的故事新编”,展示了“…  相似文献   

4.
“呀!我的《哈克·贝恩流浪记》呢?”这本名著已经是第N次“失踪”了,八成又是外婆干的“好事”。外婆是个工程师,原来经常趴在办公桌上画图纸,整天忙个不停。现在她退休了,可是闲不住,没事的时候就看名著,说是要把过去的“损失”找回来。我家的名著可多了,但外婆不知怎么的,每  相似文献   

5.
近来,文坛最热闹的事莫过于对名著的颠覆了。时至今日,颠覆运动已经历了“大话”“歪说”“水煮”三大战役。《大话西游》《悟空传》《春光灿烂猪八戒》《沙僧日记》等,以无厘头的搞笑方式,把《西游记》“大话”了一把;《漫画歪说西游记》《漫画歪说红楼梦》《漫画歪说三国志》《漫画歪说水浒传》又把四大名著“歪评”了一番;以《水煮三国》为代表的“水煮名著”系列也在经营管理类图书中一路飚升,占据畅销书榜首。而诸葛亮、刘备、唐僧、孙悟空、宋江、林冲、贾宝玉、林黛玉等则相继在《麻辣三国》《烧烤三国》《唐僧的马》《孙悟空是个好…  相似文献   

6.
[技法阐释] 立足于名著和史实的坚实基础,将其中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进行重新改编,从而表达出一个与文题密切相关的主题,此之谓“故事新编”.文坛上,开此先河的当为鲁迅的《故事新编》,内中取材于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的八个短篇,无不充分发挥“新编”的战斗作用,使读者透过夸张变形的情节,看到现实社会的投影,悟出针砭时弊的倾向.  相似文献   

7.
名著复习质量不高、考查水平不佳的重要原因,是依据不明,目的不明,方法不明。要切实提升名著复习质量,就必须做到“三明”:明了名著复习的三个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是根本依据,同时还需要依据原著本和统编语文教材中的《名著导读》;明晰名著复习的目的,在“温故”中复活名著相关内容,在“知新”中更新对名著的认识与理解;明确名著复习的方法,教师要切实做好引导工作,全过程放手,促进学生积极“自我复习”,和谐“互动复习”,真实“当堂应用”。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学生名著阅读有明确的要求,各地每年在语文中考中也强化了对学生名著阅读情况的考查,但是,当前初中生名著阅读的现状并不令人乐观。在名著阅读的低迷状况下,为了引导初中生更好地阅读名著,名著导读课成了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课型。本文以《水浒传》导读课为例,从“课前改变教学的观念,提高教师素质”、“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回归名著阅读”、“课后落实阅读的任务,加强辐射探究”三个方面探究初中名著导读课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9.
《故事新编》与"故事新编体"小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故事新编》是鲁迅创作的小说集,但“故事新编体”小说却是中国20世纪文学中的一种文体存在。它在《故事新编》问世前后都一直存在。从《故事新编》的文体特点来看,它实际上是与“故事新编体”小说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10.
现在教育管理方面的某些书籍挂羊头卖狗肉,名字非常吸引人的眼球,但是内容让人大倒胃口。这些书籍常常冠以“大全”、“新编”之类的名号。“大全”,顾名思义须“大”而“全”,具有工具书性质。时下的一些“大全”,非常“大”,上中下册,上百万字、千万字。但是内容并不“全”,要么东拼西凑,一鳞半爪,取名《教育管理大全》、《素质教育大全》极为不妥,谓之《剽窃荟萃》还比较贴切;要么通过征文汇集而成,干部教师参与征文,交钱得名声,为评职称奠定硬条件,乐得编纂者在编纂和发行两个渠道中都发财。“新编”,总要有些与时俱进的内容。鲁迅先生所写《故事新编》,对历史故事“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铺成一篇”,正  相似文献   

11.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新编高中《语文》第一册 (试验修订本·必修 )《触龙说赵太后》一文中有“持其踵为之泣”句 ,对此句中的“踵” ,新编教材注释为“脚后跟”。检一些较有代表性的古诗文选注本 ,如王力主编《古代汉语》(修订本 ,第一册 ) ,郭锡良等编《古代汉语》(北京出版社 ,上册 ) ,徐中玉、金启华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册·散文部分 ) ,江夏等编著《初中文言文评点译释》(华中工学院出版社 ,1983年 6月第 1版 )也把“持其踵”的“踵”注释为“脚后跟”。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编 ,第…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中考名著阅读题题型单一、创新不足的问题,指出引入“故事新编”“封面”“海报”“新闻”“漫画”等时尚元素,接轨现代生活,让名著阅读题推陈出新,能激发学生对名著阅读的兴趣.从“记忆”“理解”“分析”“比较”“评价”五个阅读层级,对创新例题进行分析,启发教师命制更多有趣的名著阅读题.  相似文献   

13.
自《赤兔之死》之后,高考作文中的"故事新编"骤然多了起来。许多学生放弃了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的观察,放弃了对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的关注;而把目光投射到了古人、死人身上。有的考生认为"故事新编" 是最轻松、省力的事,不就是随便地从"名著"找一个人物来开涮吗?于是,不管什么话题,都来天马行空地编故事。例如,2002年的高考作文题,并没有提到可以编述故事,  相似文献   

14.
许多家长有苦恼:孩子们对卡通漫画、武打言情之类的图书爱不释手,而对大人们推荐的经典名著总是望而却步,理由是“看不懂”“不喜欢“”太遥远”……看来,提倡孩子阅读经典名著不能仅止于开个简单的书目,应该着重去引导孩子走进名著,激发他们阅读经典的热情和自信。1.利用日常交谈,给孩子讲述名著,增加孩子对经典名著的印象。记得谈及气量,我在饭桌上给儿子讲述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带他走进了《三国演义》;论及哈利·波特的魔法,我介绍神魔小说《西游记》中石猴出世的经过,引起了儿子阅读《西游记》的兴趣;看电影《特洛伊》归来的路上,儿…  相似文献   

15.
张怡玲 《考试周刊》2007,23(13):24-25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于1999年4月推出了由浙江大学编撰,应惠兰教授主编的《新编大学英语》。该教材一改“满堂灌式”的传统教学模式,把“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教学模式”作为主导思想,肯定了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能动性作用,并在教材编写中突出了听说读写并进。顺应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发展的要求,不少高校开始采用这套新颖独特的教材。到2003年,全国就已有100多万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使用《新编大学英语》(以下简称《新编》),目前它已经成为全国通用教材。由于得  相似文献   

16.
鲁迅写白话小说开始于一九一八年的《狂人日记》。“从此以后,便一发而不可收”,陆续写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三个集子,共三十三篇。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的文学遗产,也是世界文库中的珍品。鲁迅所以能“一发而不可收”地创作出这么多的优秀作品,除了他是一个“革命人”和投身于社会斗争“旋涡的中心”这两个基本条件外,就是他能熔古今中外的优秀文艺传统于一炉,把炼出的“钢”加在自己  相似文献   

17.
敬畏文化     
电视剧《红楼梦》选秀场上,角逐宝玉的选手把题目中的“黛玉”听成“待遇”。此语一出,全场哗然,所有衷爱《红楼》,热爱经典的人无不义愤填膺。在《解放日报》的文化论坛上,学者们呼吁重拍名著一定要怀有敬畏之心。  相似文献   

18.
孙敦恒先生编著的《王国维年谱新编》(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版.以下简称《新编》),在赵万里先生《王静安先生年谱》(以下简称赵《谱》)的基础上,“承其是,改其非,增其不足”而成,为读者提供了新的资料,为研究者提供了新的凭证。张岱年先生肯定《新  相似文献   

19.
“不假思索”与“不加思索”是两个虽看似相同,但实际上却颇有差异的词语。然而好多人都由于受到“不加思索”的影响,而把“不假思索”的“假”误写成了“加”。下面即是新编初中语文课本中的一个例句:“她不加思索地站了起来,穿过马路,跟上那人。”(《最好的顾客》)这里的“加”即是“假”之误。“假”在这里是“凭借,依靠”的意思。“不假思索”也即“不用思考就作出反应”常用来形容做事、反应敏捷,是一个常用的成语。课  相似文献   

20.
最近读了古敬恒、刘利先生著的《新编说文解字》(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新编》),觉得是一本既有相当学术水平,又有很高实用价值的好书,值得向广大读者推荐。许慎的《说文解字》是一部十分重要的文学著作,问世已经一千八百多年。学习、研究《说文》成了一门专门的学问“说文学”,而且在清代时达到了高潮,出现了著名的“说文四大家”,可见其影响的深广。不过《说文》也有其局限性,主要是许慎没有看到甲骨文、金文,解释汉字主要依据小篆,难免出错。对现代读者来说,《说文》古奥,很难读懂。古、刘二先生在《前言》中讲到写作目的时说:“我们试图通过它,把《说文》引出神秘的象牙之塔,易古奥的说明为通俗的文字,并剔除其由于时代的局限所形成的某些谬误。”现在看来《新编》达到了这个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