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周子之学,以诚为本。”“诚”是宋代理学开山周敦颐在其主要哲学著作《通书》中反复阐述的哲学概念,有着极其丰富和精微的宇宙观和道德观的内涵。研究和探讨“诚”的真实含义,揭示“诚”这个古老的精神文明精粹之要义,不仅有助于我们对周敦颐哲学思想理论体系的全面认识和了解,而且对于搞好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周敦颐被后人尊称为宋明理学的开山鼻祖,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提到的25位中国大思想家之一。周敦颐的《太极图说》,成为儒学经典的宇宙本体论思想根基,为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找到了合理的解释方式,把本体论从此前的生成论重新回溯到形上层面,实现了天地人合而为一体的形上本体论证方式,为贯通天人之道提供理论根基,“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的人生终极目标自此圆通。欲至人极,必遵循以“诚”为核心的“三位一体”修养功夫论。周敦颐“无极而太极”的哲学思想是宋明理学重要旨归,是中国古代哲学本体论研究中的瑰宝,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文章主要研究周敦颐“无极而太极”哲学思想内涵及其践行这一思想的重要范式:“诚”之修养。  相似文献   

3.
周敦颐是儒学本体论思维向度的开启者,虽然他曾出入佛道,但他学术的最终旨趣在于儒学,“无极”是其儒学宇宙本体论思维向度进入的标志,而“诚”则是其对儒学道德本体论的论证。周敦颐以他在儒学哲学化、儒学本体论建构中的重要地位而被后世称为“道学之宗主”。  相似文献   

4.
周敦颐继承了《中庸》以天道立诚的基本思想,以诚为宇宙之本体,同时阐述了以诚立人极的道德伦理主题,以及致诚之实践工夫。  相似文献   

5.
湖湘文化影响了周敦颐,而周敦颐的思想是湖湘文化的思想基础。周敦颐的做官须先“立诚”成“圣”人的为官论影响了湖湘人的价值取向;他身上表现出来的刚直倔蛮与善思多义是湖湘人典型性格;周敦颐大力办学兴学促进了湖湘教育的兴盛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传统中国,诚信乃进德修业之本,立人立政之道。宋明理学作为儒学的复兴,以儒家经学为基础,兼收佛、道思想,对诚信极为重视。周敦颐、“二程”、朱熹等理学家不仅为“诚”的内涵作了哲学思辨的演绎,还把“诚”作为维护“天理”的精神、元点加以阐发,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实现了儒家诚信观的哲理化。  相似文献   

7.
诚信是社会道德的基石,同时,也是高职生最基本的道德素质.但目前高职生的诚信状况令人担忧,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周敦颐的“诚”学思想对当代高职生诚信品质的形成有很好的启示作用.作者结合周敦颐的“诚”学思想提出了加强高职生诚信教育及对策.  相似文献   

8.
“诚”、“诚信”,当今社会焦点话题之一.这一话题从一个侧面反映国人对诚信道德价值的强烈需求,也是现代社会诚信伦理现实资源匮乏的道德症候.文章立论于周敦颐“诚”的道德观,论述其原本意义、“诚”之内涵、“诚”之最高境界、“诚”之修炼等.而周子“诚”的道德观难以直接应用于当今“诚信”伦理社会,需要作番理性的审视和剖析,进行现代转化及扩展,即:从传统的“熟人社会”的“民规信用”,转到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上来;从儒学传统“信不及利”,转到现代市场经济伦理的“平等求利”上来;从传统重于个人的、内在的“心性诚信”,转到现代重于社会的、内外匹配的“责任诚信”上来;从自然经济状态中的“人格诚信”,转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契约诚信”上来.如此,为现代社会诚信伦理的构建,提供理论思考和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9.
周敦颐由宇宙演化论引申出的人之高贵论,以“诚”为主要范畴和基本观念所构建伦理道德学说,“无欲故静”、“惩忿窒欲”、“迁善改过”的人身修养论,政事法天、用贤治国的社会政治论及其教育思想,不仅在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在当今仍有其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10.
刘勇 《中国研究生》2009,(12):50-52
《论语·为政》中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周敦颐《通书·诚下》中说:“诚,五常之本,百行之原也。”诚信是指诚实和守信,是人类最重要的品德之一,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2001年中共中央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了20字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将诚信列为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11.
理学创始者周敦颐在赣南的古南安奠定了理学的基础,并教授了后来成为理学大师的程颢、程颐两个弟子,尔后,周敦颐又任赣州府通判,在赣州和赣州府所属的于都等地兴办书院,社学,教授邑人。为纪念周敦颐,古代赣南有三所以周子的号命名的“濂溪书院”,这三所书院分别在南安(今大余)、赣州和雩都(今于都)。  相似文献   

12.
周敦颐作为理学开创者,对二程最重要的启示是“孔颜之乐”。“孔颜之乐”涉及儒家的境界论问题,主要讨论的是,人的生命存在如何由有限而达到无限。在这个问题上,周敦颐以“道德有于身”进行了初步回答,二程则继续深化,提出颜子之所乐,在于经验世界与价值世界合一而产生的精神快乐。此外,抛开历史记录,论文以犹太哲学家马丁布伯的“我与你”理论,对“颜子所乐何事”提供另一种思路的哲学阐释。  相似文献   

13.
周敦颐在北宋中期入蜀为合州判官,与一批蜀地学者交游往来。这些学者包括其同事和属僚、当地和附近的部分士子,及其姻亲共三类。周氏与他们之间的交流和讲论,丰富了当时蜀学的内涵,也成为后来四川乃至全国理学发展的重要因素。文末附周敦颐佚诗三首,或有助于相关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周金华 《湘南学院学报》2009,30(3):95-98,118
周敦颐在理论上创立了儒学宇宙本体论和道德本体论,为宋明理学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哲学基础;在实践上,他一生积极追求儒家价值理想,自觉践履儒家道德原则,彰显出儒家君子人格风范,为有宋以来儒家士大夫树立了一座道德人格丰碑,对我们今天构建现代人格理论和实践模式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江西是北宋哲学家周敦颐一生中的主要活动区域,他在江西留下的许多史迹至今大部分已湮灭无闻,有一部分则因扑朔迷离而众说纷坛,通过实地考察,关于周敦颐教二程的地点,《爱莲说》的发表地,濂溪书堂遗址等问题,都有了一定程度的解决。  相似文献   

16.
婚姻之礼是人类历史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产物。在夏代,中国婚礼便已有了雏形;周代具备了完整的“六礼”,初步奠定传统婚礼的基础。虽然历经时代变迁,但其中都蕴涵着丰富的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17.
周敦颐是宋代理学思潮的开山祖,并被后来的理学家们尊为"道学宗主"。其理学形成及至地位奠定,既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也有周敦颐性格内在的因素。北宋时期"百家争鸣、承平文盛"的社会形势是周敦颐创立理学的社会基础,儒、道、佛三教的合流,是周敦颐创立理学的思想渊源。周敦颐推崇和向往君子人格,与时偕行,精进不已的积极进取精神是其创建理学并成为理学宗主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8.
以史料为据,说明"孔颜之乐"在宋代儒学复兴的过程中成为理学家津津乐道的话题,也成为他们的高尚精神追求。传统认为周敦颐在宋明理学中最早提出"孔颜乐处",经过研究论证了范仲淹较周敦颐更早关注、追求"孔颜之乐",并以此激励后生,为北宋儒学复兴培养了一批人材。  相似文献   

19.
周敦颐在理论上创立了儒学宇宙本体论和道德本体论,为宋明理学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哲学基础;在实践上,他一生积极追求儒家价值理想,自觉践履儒家道德原则,彰显出儒家君子人格风范,为有宋以来儒家士大夫树立了一座道德人格丰碑,对我们今天构建现代人格理论和实践模式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颜子是孔门弟子中践行圣人教诲并有所成就的典范,并且是后世称颂不已的理想人格的化身。二程在他们哲思历程的起始处便与颜子相遇,对周敦颐孔颜乐处提问和学颜子之所学倡导的回应,是他们哲学体系建构的源点和基础。尤其程颢,把颜子学的探索推进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奠定了整个宋代颜子学讨论的基础和框架。他的颜子学理论由境界论与工夫论两部分构成,以境界论为主体,辅之以境界指向的工夫论,特重对颜子学行与品格之赞美与欣赏,凸显颜子之德性成就,拉近大贤颜子与圣人孔子之距离,要人学颜子以至圣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