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新时期下的高校贫困生面对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贫困,心理上的"贫困"有时也会带来很多困扰。本文针对贫困生在高校中的生活、学习、思想等方面的状况展开调研,发现高校贫困生在学习、生活、情感、择业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心理困扰,为如何加强贫困大学生的心理教育和辅导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
随着高校的扩招,高校贫困生人数也不断地增加,党和政府以及高校高度重视贫困生的问题,在经济以及物质方面给予了帮助,但是却对贫困生的精神世界关心不够。由于主观和客观的原因,在这些贫困生中有一部分的学生陷入了再度"心理贫困"的僵局。对此,我们应该完善贫困生助学制度,解决贫困生的"后顾之忧";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注重贫困生的心理疏导;激励贫困生自立自强,培养贫困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贫困生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只有将物质经济帮助与精神心灵慰藉相结合,才能保障高校贫困生的健康成长与成才。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江苏省某高校贫困新生的心理调查、研究发现:女贫困新生与男贫困新生相比,在焦虑、敌对、偏执因子方面差异非常显著,女贫困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贫困生。解决对策包括:关注因经济贫困带来的心理贫困,加强心理适应期的教育,创新心理辅导模式,加强贫困生心理辅导的针对性,关爱女贫困生的特殊心理,提升女贫困生的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4.
2010年,全国共有高职高专院校1207所,在校生近900多万人,高职教育在数量和规模上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扩招以来,高职院校贫困生问题日益突现,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高校贫困生群体由于其特殊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贫困生问题要求我们不仅关注其经济贫困,更要关注心理贫困。本文拟就高职贫困生心理贫困的表现和成因作一个简要探讨,力图引起社会、学校对高职院贫困生心理贫困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云南高校现行的贫困生资助制度,解决了很多贫困生的经济困难,但在贫困生认定、诚信教育、心理健康方面还存在不足。高校应健全贫困生"财力支持"、"权利支持"及"素质支持"制度,以完善勤工助学机制、贫困生诚信评价系统及"自救工程",加大对"心理贫困"的关注,激励贫困生在道德修养、学业、技能等方面积极进取。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逐渐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和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的形成,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群体及其问题也日益突出,高校贫困生问题成为了社会普遍关注和政府高度重视的民生突出问题。对于一些贫困生因为经济上的硬贫困而导致精神心理上的软贫困的现象,本人觉得必须尽快关注到高校贫困生这一个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重视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心理辅导工作,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正面的引导。  相似文献   

7.
农村籍贫困生是高校贫困生的主体,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经济压力、心理贫困、学业问题和就业困难等,且已成为学生忧心、家长愁心、学校担心的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针对高校农村籍贫困生表现出来的问题,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救助理念,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教育救助政策,拓宽帮扶渠道,注重心理疏导,加强学业指导和开展就业培训等,提升高校农村籍贫困生教育救助效果.  相似文献   

8.
农村籍贫困生是高校贫困生的主体,存在的问题较为突出,主要表现为经济压力、心理贫困、学业问题和就业困难等,且已成为学生忧心、家长愁心、学校担心的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针对高校农村籍贫困生表现出来的问题,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救助理念,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教育救助政策,拓宽帮扶渠道,注重心理疏导,加强学业指导和开展就业培训等,提升高校农村籍贫困生教育救助效果。  相似文献   

9.
高校经济贫困大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有观念上、经济上、学习上、就业上和交往上的问题等。一些经济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自卑、焦虑、抑郁、封闭、负疚等。优秀的经济贫困的大学生的心理优势为:积极面对现实,成就动机较强,目标明确、意志坚强,积极乐观,自信心强,善于学习。解决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首先要引导贫困生正确认识贫困,实现科学的自我定位;指导贫困生主动寻求帮助,积极进行自我减压;强调人格平等,创建和谐人际环境。  相似文献   

10.
针对高校贫困生心理贫困的诸多表现,分析其内在诱因,提出建立思想引导、经济资助、心理疏导、素质培养等多管齐下的良性运作扶助机制,引导贫困生从思想和心理上脱贫。  相似文献   

11.
高校贫困生是大学校园里需要关注与帮助的特殊群体,贫困所诱发的一系列心理问题,已经成为贫困生全面发展的沉重包袱。从高校辅导员工作视阈出发,分析贫困生心理现状,针对贫困生心理问题的特殊性,适时转变工作思路与方法尤为重要。在做好贫困经济解困工作的同时,辅导员要重视加强对贫困生的关爱教育,促使贫困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人文关怀理念对促进高校贫困生工作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分析了高校贫困生在经济、精神、学业、就业多重“贫困”的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指出人文关怀理念对促进高校贫困生工作的必要性,提出人文关怀理念对促进对高校贫困生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来,高校贫困生问题凸显。为了解决大学生经济困难的问题,国家逐步推行"奖、贷、减、免、助"等政策,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贫困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消除贫困大学生因贫困而造成的心理上、思想上的阴影,使这群青年健康成长,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本研究通过对贫困大学生特殊心理、思想问题的分析,探讨了高校贫困大学生精神贫困的原因,进而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4.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社会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社会阶层流动中教育的作用及演变、当代社会阶层流动的阻滞对贫困大学生的影响,认为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他们在社会阶层流动过程中所产生的矛盾和冲突。并从文化熏陶、心理扶持、社会支持和经济扶助四个角度提出了缓解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高校贫困大学生的资助问题是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教育改革以及社会发展而凸显的另一重要社会问题.为建立有效的贫困生认定机制、科学的贫困生资助体系以及创新实施方案,分析我国贫困大学生资助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为高校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的创新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构建和谐校园过程中,贫困生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高校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高校贫困生经济上的负重往往导致其心理上的巨大压力,从而不自觉地产生一种挫折感。因此,分析贫困生挫折心理,加强贫困生挫折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课题被提上日程。  相似文献   

17.
目前全国高校贯彻执行《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加大了教育扶贫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力度,基本实现了贫困大学生资助全覆盖,然而,就在政府,社会和学校普遍关注贫困生的经济资助同时,有关贫困大学生精神贫困报到却屡见弊端。高校培养大学生不仅要有健康的生理机能,更重要的还具备健全的心理品质,从对贫困生进行心理特点分析得知,贫困生精神上的"脱贫"问题得不得解决,轻则影响学生个人的发展,重则违背。  相似文献   

18.
贫困生在高校中属于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家庭经济条件较差,他们无法像普通的大学生那样无忧无虑地学习和生活,在看到其他学生良好的家庭环境、悠闲的学习生活后,心理可能会产生一些不平衡,思想上也容易产生扭曲。本文在界定高校贫困生的概念和认定的基础上,结合高校贫困生易发的问题,对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进一步严峻,贫困大学生就业已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难点问题,并已引起了国家、社会和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文章对当前贫困大学生择业行为的特点及贫困生"就业难"的成因进行了解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贫困生顺利就业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高校贫困生现象越来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随着贫困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资助工作的矛盾也日渐突出。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要在更大广度和深度上解决贫困生经济困难问题的同时,资助模式要由重经济资助轻心理资助向经济资助、心理解困、能力帮扶兼顾,并突出心理、能力资助的方向转变,把握“这个结合”,努力构建以培养合格人才为目标导向的资助工作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