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波 《中国记者》2012,(5):39-40
果断快速行动止谣 俗话说,谣言止于智者.但在以互联网传播为特征的现代舆论格局中,仅仅做个不信不传的“智者”是不够的;鉴于谣言网络传播的严重负面后果,必须果断快速处置,让谣言止于行动.  相似文献   

2.
新闻的底线是用核实进行约束。核实靠三道防线保障:记者的角色意识、媒体的微观管理制度、社会的宏观传播制度,这三道防线在网上都失效。因而,Web2.0与新闻不相容。新媒体谣言传染率高、自净力差,任何谣言止于信息公开、谣言止于社会开放的断言都简单化了。到Web2.0,网媒与纸媒愈来愈不是直接代替关系,传统媒体要帮新媒体清理门户,开辟报网竞争的新战场,以专业运作打响报纸阻击网络谣言的阵地战。  相似文献   

3.
胡佩 《新闻世界》2014,(4):82-83
谣言自古有之,社会危害巨大。新闻媒体作为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在新形势下如何应对谣言,引导舆论?基于谣言止于智者、谣言止于真相、谣言止于责任的社会认知,本文提出了新闻媒体要为党和人民扮演好“信息检测器”“谣言粉碎机”“舆论导航仪”三大角色。  相似文献   

4.
张倩 《军事记者》2010,(6):43-44
谣言是社会上一种普遍的舆论现象。一般说来,谣言通常是利用口语传播的方式进行扩散,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的匿名性更加便利了谣言的传播,扩大了其影响能力。尤其是近几年来媒体一直非常重视危机传播的效果,因此,及时在传播过程当中将谣言终止,就十分有利于危机事件中的正面传播顺利进行。本文基于传播效果考虑,旨在梳理特殊传播环境中如何将谣言止于智者,将话语的主动权回归到真相中。  相似文献   

5.
UGC(User-generated Content,意指“用户内容生产”)时代下去中心化的传播模式让海量信息泥沙俱下,信息把关缺位滋生不少网络谣言。网络谣言具有主体去中心化、内容碎片化、传播速度裂变式与危害广泛性的传播特征;传播主体的复杂动机、涉性与猎奇的敏感话题、受众偏爱的视频表达方式和部分非理性公众是导致网络谣言在信息空间产生的主要原因;因此,针对网络谣言乱象,多方主体应协力共治,让网络谣言无处遁逃,营造清朗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6.
大数据时代,拼凑裁剪的片面事实、虚假新闻让网络空间治理的难度加大。2019年4月1日,阿里巴巴发布AI"谣言粉碎机",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有效遏制社交媒体和网络新闻中谣言的传播,为网络谣言治理提供了新思路。本文从网络谣言传播现状出发,结合AI"谣言粉碎机"的原理和效能,探究其对网络谣言传播路径的影响,分析痛点并提出对策,助力网络社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当今社会,如果发生社会危机事件,一旦政府、媒体失语,谣言就会出现并迅速增殖,绑架公众,破坏社会稳定。然而谣言止于公开。政府、媒体有责任为危机事件辟谣,在事件传播中要及时公开告知公众事实,更要与公众制造共识。  相似文献   

8.
网络谣言具有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扩散方式多、隐蔽性强、危害性大等特点,给个人、企业乃至社会造成诸多不良后果。政府应当加强网络技术监测,推行网络实名制,将谣言控制在萌芽之中;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建立网上辟谣机制,使谣言暴露在阳光之下;注重教育与引导,强化规范与监管,让谣言无立足之地。  相似文献   

9.
微博语境下突发事件中的谣言传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突发事件过后,常有谣言肆虐;在微博语境中,无论是传谣还是辟谣,微博都起着重要作用。谣言源于对信息的渴求,谣言止于信息的公开透明。近年来,微博的异军突起为信息传播开辟了一个新局面,也为突发事件后的舆论引导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徐勇 《编辑之友》2015,(11):9-12
网络谣言是网络信息传播影响的一类特殊的集群行为,网络谣言的传播过程实则是一个群体事件的演变过程.文章以社会学的价值累加理论为基础,分析网络谣言传播的动力机制:结构性诱因和结构性紧张为网络谣言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共同信念的形成和偶发因素的出现为网络谣言的传播提供了原动力;行动动员的完成和社会控制的失效将网络谣言推向了高潮.  相似文献   

11.
胡建兵 《新闻实践》2013,(10):16-18
核心阅读:在不断出现的网络谣言中,制谣传谣者有责任,监管部门有责任,谣言滋生和传播的网站当然也难脱干系。但是,我们的主流媒体在谣言传播过程中,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特定的功能和作用,也是网络谣言不断扩散的重原因。因此,在制止网络谣言的攻坚战中,主流媒体必须承担起党和人民的喉舌功能、舆论引导功能、整合社会信息功能等,让网络谣言无处藏身。  相似文献   

12.
《新闻界》2013,(19):42-45
网络谣言基于网络这种工具形成了与现实社会不尽相同的传播形态,传播更迅速,传播范围更加广阔,谣言在网络传播过程中,经过参与者的加工、评价、提出意见,于是完成了舆论的畸变。网络谣言舆论并不是在评价社会事实本身,而是在评价通过谣言所负载的社会信息。由于谣言所反映的这些信息一定指向某一社会事件,因此,网络谣言舆论对社会产生影响也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着重分析谣言短信形成的途径、具有的特点和它对社会舆论造成的影响,并提出谣言止于公开、谣言止于智者、谣言止于法律等防控思路。  相似文献   

14.
董轩志 《今传媒》2013,(10):22-24
从古至今,谣言作为一个极其普遍且典型的社会现象,它从未消亡过。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谣言的传播手段以及传播途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03年的非典事件、2008年的广州“柑蛆”事件、2011年由于日本核泄露导致的抢盐事件等等,我们不难从中发现,插上了网络翅膀的谣言,其传播速度之快、势头之猛、影响之大、让人惊叹。产生于人际交往之中的网络谣言,在内容和传播过程的本质上还是与传统的谣言有着相同点,所以通常研究者并不会将网络谣言作为一个孤立的研究对象来进行研究。但是,网络环境虚拟化的特点,使得在此环境中的人际交往和沟通具备了不同于现实生活中面对面交往的特殊性,由此而产生的谣言也自然而然的带上了一些独特的“网络”色彩。对于当今谣言传播模式的研究,对于构建科学完善的网络信息传播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科 《东南传播》2012,(11):85-86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与发展,网络谣言疯狂的传播已经严重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依法治理网络谣言已经成为网络监管者的主要措施。但是网络的虚拟性和网络谣言的裂变式传播等使得单一的法制手段在网络谣言治理上显得鞭长莫及。从网络实名制的视角来关照和推行依法治理网络谣言具有重要意义,既实现了网络虚拟参与主体与现实主体的链接可以有效进行法律究责,也可以对网络谣言传播源、传播途径实行追踪监管,起到有效控制网络谣言的生成与传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最近,网络制造、传播谣言的“大谣”纷纷被抓,引人关注。谣言制造者的共同特征,就是充分利用网络水军来培植“非理性”的土壤,让网络失去正常社会不可或缺的理智、理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述了网络谣言传播的危害性,探讨了大数据时代下网络谣言的特点,从减少谣言的重复率、阻断较大谣言传播、提升辟谣实际效果、加强政策引导支持四个方面,提出了大数据时代下规避、治理网络谣言的策略,希望对相关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主流网络媒体要勇于担当"网络谣言扑灭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让民意表达更加容易,但也为网络谣言更迅速传播创造了条件.在互联网广泛普及所创造的新的信息传播环境中.如何看待网络谣言的破坏性?如何应对层出不穷的网络谣言?面对网络谣言,主流网络媒体该如何作为?西部网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在多起网络谣言事件中主动承担起了"谣言扑火者"的角色,让很多网络谣言在及时准确的报道而前"土崩瓦解".  相似文献   

19.
网络谣言传播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网络的兴起和快速的发展,网络谣言逐渐充斥在人们的生活中.网络谣言的存在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本文以汶川地震期间的网络谣言为样本,对网络谣言的传播特性、传播效果等作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20.
谣言的心理学研究探究个人心理等因素在谣言滋生和传播中的影响,谣言的社会学研究强调团体规范、认同和文化等社会因素对谣言传播的影响.两者对谣言传播的个体交互性重视不够,网络谣言传播提供了克服这一缺陷的新途径,但是网络传播存在着网民结构不均衡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