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刁飞宇 《高教论坛》2006,(6):147-149,177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性传播疾病的了解程度和对性教育的看法,以便为今后改进健康教育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中山大学60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所得数据用Excel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部分学生对性病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一些较为深入专业的问题以及如何防治缺少认识。绝大部分的大学生认为开展性健康教育是必要的。关于性知识的来源情况:主要来源于各种科普杂志、电影电视、报纸、朋友、专业宣传册,与学生希望的获得途径有较大的差异。这说明性知识的正规渠道来源不畅。结论:大学生对性病知识了解较少;大学生对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在高校开展性健康教育是必要的,要为青年学生补上这一课。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对横梁镇居民进行乙肝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和相关态度,评价开展农村居民乙肝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对451名居民进行乙肝防治知识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乙肝的基本情况、乙肝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对乙肝患者的态度等.结果 关于乙肝传播途径及乙肝预防措施的认识调查后知晓率提高1.6%-17.5%.对乙肝一般情况及对乙肝患者的态度教育后8个问题知晓率提高2%-31%.结论 对农村居民开展乙肝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完全认知率不高,应进行经常性教育.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进行分析,为高校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与依据.方法:采取整体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宜春学院2003级部分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开展专题讲座和印发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为教育方式,使用同一问卷调查大学生教育前后的艾滋病相关知识及态度.结果:绝大多数大学生渴望了解更多的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能有效地提高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识并能转变部分态度,同时大学生存在对艾滋病传播途径认识不清楚的问题.结论:充分利用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需求高的特点,针对他们的问题所在,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水平,引导他们正确对待艾滋病。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亚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于霞  王廷俊 《大连大学学报》2005,26(4):74-75,91
[目的]通过对大连市在校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大学生亚健康状态.[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数据统计法.[结果]学生对健康含义的认识不全面,没有全面了解健康的内涵和外延,忽视了健康还包括社会适应方面,片面的理解健康,学生平均每天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少等等.[结论]作为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者要转变观念,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和指导..正确引导大学生预防和消除亚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5.
在校女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认知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在校女大学生时性与生殖健康的认识,普及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813例在校女大学生进行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女大学生对性生理卫生知识的掌握情况、性观念和态度、对性病和艾滋病及其传播途径的认知情况、避孕知识的了解情况、获取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的来源和对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需求情况.结果:女大学生对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缺乏全面、正确的理解;有半数以上的女生认为婚前应保持贞操,但有相当比例的女生认为婚前性行为和未婚同居可以接受,婚外性行为可以理解;对艾滋病有较高的认知度,其次是非淋菌性尿道炎,而对其他性病知晓率均在50%以下;在避孕知识方面,除对安全套有较高的认知外,对其他避孕措施缺乏了解;学校教育和父母教育并没有成为大学生获取性知识的主要途径;98%的学生认为在大学生中应该进行性教育.结论:必须对当代在校女大学生进行科学、系统的性与生殖健康安全教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及态度,为高校开展大学生健康教育尤其是性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编"大学生对同性恋认知与态度调查问卷"对普洱学院和云南热带作物职业学院的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对同性恋各项基本知识知晓率不足30%,51.7%的学生拒绝同性恋,5.5%的在校大学生有同性恋倾向。结论: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识尚不全面,对同性恋的态度显多元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大、中学生对无偿献血的认识,为大力开展全民无偿献血提供资料.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形式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多数学生对无偿献血的一般知识、献血与健康有一定的了解,且医学类大学生好于非医学类大学生,好于高中学生,差异具有显著性(均P<0.05).但所有学生对安全用血知识了解较少.结论对无偿献血的认识随教育程度及专业知识掌握程度而提高,献血人数也相应增加.大力开展无偿献血的社会宣传并在中、高等院校开展以健康教育为中心的无偿献血知识讲座是保证无偿献血顺利进行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顾娟 《考试周刊》2007,(52):128-129
目的:本文根据盐城地区在校大学生对艾滋病了解的现状,为进一步的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盐城地区高校中随机抽取430名大学生进行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KAB)调查。结果:大学生们对艾滋病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的认识严重缺乏;绝大数学生对艾滋病存在比较严重的恐惧心理;大学生的性观念、性态度趋向开放化。结论:在大学生中开展艾滋病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为重点内容的健康教育已迫在眉睫;在大力加强学生的性道德教育同时,应对大学生性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促进正确行为的建立,阻止艾滋病进入校园。  相似文献   

9.
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篆刻方面的教育,对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对启迪大学生的智慧、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大学生了解和认识我们的传统文化等都有重要意义.对大学生进行篆刻教育,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注意在讲述理论的基础上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让学生学会写印稿、印稿上石和运用刀法,培养学生实践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职业规划是根据大学生自身的主客观条件启发学生制定合理且可行的职业发展规划。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则是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的政治素质、价值观及文化素质等进行培养和教育。教育者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可以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依托,在指引学生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设计未来职业走向的同时,灌输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观点,通过两者的有机结合,促使大学生实现全面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青海师范大学学生人群的自测健康状况。方法:对450名大学生进行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评定。结果: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自测健康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体育专业学生在自测健康总体水平上要明显好于非体育专业学生。应加强非体育专业学生对身体锻炼重要性的认识,尤其是身体活动对心理健康积极影响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汶川大地震让我们更深刻认识到生命的神圣,促使我们教育工作者开始重新审视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及生命教育要教给大学生什么。为此,笔者期望通过对3所高校的大一新生进行有关生命、生命意义和价值的调查,了解学生生命教育的情况,了解处于过渡时期的大学生对生命的认识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生命教育,为学生大学四年的顺利成长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衡水学院大学生公共卫生知识认知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在校大学生的公共卫生知识水平,以便为开设大学生公共卫生知识课程提供依据.方法自拟调查问卷,对衡水学院公选课"大学生行为与健康教育"137人、生命科学系05级生命科学专业学生65人、07级生命科学专业专接本39人进行调查.结果:有2/3的学生在学校没有接受过卫生知识教育,有1/3以上的学生不了解常见传染病、性病、艾滋病和毒品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结论:当代大学生公共卫生知识水平整体偏低.  相似文献   

14.
健康体魄是新世纪对人的基本要求,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大问题。当代大学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宝贵财富,肩负着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中等发达国家的重任.因而正确引导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加强高校的健康教育,尽快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显得非常重要。参与健康,把握健康,全方位构建健康工程是成就我国21世纪合格人才的重要手段。本次调查的目的在于通过了解我校女大学生对肥胖的认识及把握女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为我校对女大学生的肥胖认识教育寻找新的切入点。1研究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福建师范大学女大学生随机抽样250人。1.2研究方法1.2.1问卷调查法:根据调查目的设计问题,共发放问卷250份,回收240份,回收率96%,其中有效问卷210份,有效率为84%。1.2.2数据统计法:通过对问卷调查表进行数据统计、分类、对比,输入计算机进行统计处理并引入率的统计当检验。1.2.3访谈法:通过课外活动广泛与女大学生交谈,具体了解女大学生的肥胖认识、肥胖原因、减肥方法、减肥原因。2结果与分析2.1对肥胖定义的认识情况。据调查发现有32.9%的女大学生对肥胖定义有正确的认识。而剩余的6...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健康状况与饮食行为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康是生命的源泉,饮食是维持生命的基础.为了解大学生的健康状况和饮食行为之间的关系,笔者对湖南科技大学105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到大学生的健康状况普遍未达到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健康标准,饮食行为也有许多不合理之处,并且健康状况好的学生比健康状况差的学生饮食更合理.建议:大学生关注健康,注重饮食;高校在传授专业知识同时,加强健康、饮食教育.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对健康卫生知识的知晓情况及对个人卫生态度行为习惯的认识。方法 :对庆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系体育教育专业的 133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84.2 %的学生认为 :有健壮的身体、健全的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者才是一个真正健康的人 ,但仍有 15 .7%的学生仍抱着“身体无病”就是健康的陈旧观念。结论 :在高校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是一项当务之急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促进教育模式是通过促进学生课外健身活动从而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模式,本研究通过了解促进教育模式对女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的影响,制定针对我国女大学生的健身活动及体质健康的促进教育干预措施,增加女大学生健身活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健康第一"的理念,为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提出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承受着较大的压力,心理矛盾比较激烈,亚健康的存在已严重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了使社会认识和了解大学生健康状况。本文试图对大学生亚健康的研究现状、主要表现形式等进行阐述,提出通过体育教学对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影响,为大学生健康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促进大学生的健康。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郑州市大学生意外伤害的发生现状及认知情况,为大学生伤害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使用自拟调查表对郑州市三所大学2239名在校大学生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的伤害情况进行调查,获得有效问卷2147份。结果大学生意外伤害发生率为33.12%,不同性别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4.82%的伤害发生在学校,发生季节以夏、冬季居多;67.93%的伤害为跌伤、碰撞/挤压伤、扭伤;91.24%的大学生对意外伤害知识了解不多;报纸书籍、广播或电视、网络是学生获取有关知识的主要途径;97.86%的学生应对伤害的能力不高;约90%的学生希望学校开展健康教育并对学校目前的健康教育工作评价较低。结论大学生群体意外伤害发生率高,对伤害的认知水平低,对健康教育需求较高,因此,高校应积极开展伤害的健康教育以减少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为探索和推广可行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河池学院一至三年级2 3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匿名自填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的大学生中,对艾滋病的三大传播途径知晓率为79.61%;非传播途径知晓率为82.66%;预防知识知晓率为82.09%;82.66%的学生认为对HIV/AIDs值得同情;8.87%学生有过性行为;83.06%的学生希望通过学校获得系统的相关AIDS知识.结论: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了解尚不够全面深入,健康教育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