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法律翻译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越来越凸显其重要作用。本文从德国功能主义理论出发,结合法律文本中的语言特点,在对比中西方法律文化的不同特点基础上初步探索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对法律文本翻译的指导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2.
在国际一体化进程加快的过程中,跨越文化间差异的交际形式越来越多,其中,占据了一个十分重要地位的交流措施就是翻译,可以说,在当代的翻译研究中,文化之间进行的各种翻译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相对于解构主义以及结构主义等理论,在语言学界功能主义也是占据着主导地位的。所以,在功能主义这个理论视角的引导下进行文化翻译,梳理翻译理论,在对大学的英语翻译的教学指导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它的应用前景呈现出一个十分可观的发展趋势,并且它还具有一个学术价值的新高度。  相似文献   

3.
德国功能主义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跨文化交际行为,翻译目的决定翻译所采用的策略和方法。文章在阐述语言、文化与翻译三者关系的基础上,以功能主义目的论为指导,结合汉语习语的特点,通过对汉语习语英译实例进行分析研究,来探讨汉语习语英译的策略和方法,旨在为汉语习语英译研究提供新的视角,进而达到促进跨文化交际的目的。在目的论的指导下,译者首先要考虑翻译的目的:为了传播和弘扬中国文化,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和世界文化的发展,译者可以采用异化翻译策略;如果译者考虑目的语符合译语读者习惯,增强译文的可读性和欣赏性,则可采用归化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4.
在云南省少数民族文化对外传播与交流的过程中,民族文化对外宣传翻译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媒介作用。有关此过程中的翻译实践与适用理论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有利于跨文化翻译研究领域的拓展。本文试从翻译的目的性看待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外宣翻译的意义,并对跨文化交际下的少数民族文化外宣翻译研究提出可能的研究方向与思路。  相似文献   

5.
翻译教学改革首先需要更新教师的翻译观。德国功能翻译理论以译文要达到的目的为导向,将目标语受众的文化期待和交际要求作为评判翻译的标准,为翻译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以德国功能主义为理论基础,分析了翻译实践中译者应该如何译以及应该具备哪些翻译能力。并提出翻译教学中培养这些能力的具体途径和方法,即注重翻译理论教学;加强预翻译语言教学;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学生文本功能分析能力以及巧妙地设计翻译任务等。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土壤,翻译是跨文化交流的桥梁。翻译从根本上说是一个跨文化交流的问题。从文化的含义出发,着重探讨文化因素对译者及翻译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张德福 《英语辅导》2008,(2):122-125
翻译研究与跨文化交际息息相关,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研究尤为重要。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看,翻译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涵化"的过程,追求在译语中保留源语的文化价值。因此,译者在处理文化负载词——颜色词时,只有尽可能采取异化为主的翻译策略,才能达到有效的跨文化交流和沟通,实现颜色词的跨文化建构,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8.
德国的功能主义翻译理论是上个世纪世纪70年代在中国非常有影响力的翻译理论,其强调翻译是以交际为目的的社会文化活动。功能主义理论视阈下研究公示语英译问题,就是要实现跨文化交际的功能,是中国文化得以传播。公示语英译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相似文献   

9.
徐敏 《文教资料》2009,(30):56-58
在国际化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翻译成为跨文化交流、理解、沟通的重要活动。本文探讨了翻译的跨文化交际目的,以语用学的语用失误理论为指导,分析了翻译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并从语用等效方面探讨了应对跨文化翻译障碍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冉海涛 《考试周刊》2008,(23):221-222
翻译作为一种交流手段,肩负着重要的跨文化交际的任务.不断深化对翻译与文化的研究,无论是对我们的翻译理论还是实践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旨在从宏观和微观的双重角度初探文化共性,文化个性及文化的不可通约性在翻译中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对文学作品进行翻译的时候,功能主义翻译理论是忽略不了的。本文对功能主义翻译理论进行了简要的论述,对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进一步阐释了功能翻译理论的要点与功能翻译理论的方法论,以及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对翻译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王菲  张玲  曲宇 《英语广场》2023,(6):16-19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党中央提出要大力弘扬黄河文化、建设黄河文化旅游带。黄河在山东流经九个城市,孕育了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加强对黄河文化旅游资源宣传文本的翻译研究,对于扩大黄河文化旅游资源的知名度、弘扬黄河文化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将以功能主义理论为研究框架,结合黄河文化旅游资源宣传文本的翻译实例,探讨黄河文化旅游资源宣传文本的翻译方法,促进黄河文化的跨文化宣传与弘扬。  相似文献   

13.
翻译不仅是一种跨语言交流,而且是跨文化的交流;通过这两种交流手段,一种文化的内容才能转换成另一种文化的内容。注重文化因素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性,可扩大翻译研究的视野,转变翻译研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对景区标示英译提出较高的要求。德国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强调译者主观能动性,重视翻译功能和读者对文本的接受理解。功能主义认为景区标示翻译属于翻译行为,其实质是跨文化交际活动,语言表达须准确、明了,利于不同阶层读者的理解和接受。从事景区标示翻译时应从宏观层次形成优质翻译纲要、精心筛选源语文本并适当调整篇章结构;微观上需注意译文的增删减、意思明晰化、信息拆合重组以及改写类比等翻译技巧的运用。  相似文献   

15.
广告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信息再创作,能创作出通俗易懂、易读易记、又能有力促销产品的广告,比忠实、通顺、优雅的译文更为重要。因此,本文中提出了较为务实的广告翻译原则:即以目的为导向的功能主义原则。这种为目的而可以不择手段的做法正好是原本的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核心。本文根据此原则对广告翻译归纳出六种类别,并一一阐述。  相似文献   

16.
杨帆 《海外英语》2012,(7):171-172
文化是一个国家历史的积淀,而唐诗乃我国文化的精粹。中华名族在唐朝年间,繁荣昌盛,浓厚的文化气息,为后人沉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翻译为不同国家间的跨文化交流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因此,唐诗的翻译在跨文化交际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从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探讨翻译大师许渊冲的唐诗翻译。  相似文献   

17.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我国旅游景点已经成为中国对外展示其历史文化魅力的主要窗口。作为对外宣传的名片,旅游景点的翻译已成为文化交流的主要桥梁。旅游景点名称的正确翻译,可以促进中外之间的跨文化交流。但是,在我国目前的景点名称翻译中,还是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拟从翻译的角度来探悉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的几种方法,扫清文化交流和文化传递的障碍。  相似文献   

18.
经济全球化带动着各国政治及文化的深入交流,对外文化输出已经上升到了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本文从对外文化传播的角度解析了跨文化翻译本土化策略的必要性,提出了跨文化翻译本土化策略的三个基本原则,即信息传递、文化融合及情感认同。  相似文献   

19.
当代翻译中的文化研究理论赋予了跨文化交流中的名物传译新的视域,这就是翻译过程中的历史文化语境的转换所形成的历史阐释,作者认为,集中体现于名物传译中的文本与话语的翻译转化中,含有原文语境的新阐释,这种阐释是建立在物质形态上的历史解读,传统的文学翻译研究中忽视这种阐释的价值的错误是建立在自我中心的文化价值观之上的,从跨文化语境解读文本是当代翻译文化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20.
翻译是不同民族语际交流的实践活动。随着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人们逐渐认识到翻译实际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 ,既包括语言的转换也包括了对不同文化的正确诠释 ,所以语言、文化和翻译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