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玲 《英语教师》2022,(9):58-61
分析在“综合英语”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意义。基于“综合英语”教学中思政教育现状,探讨“综合英语”教学融入课程思政的思路,即转变教学理念,融入思政元素;创新教学方法和设计;健全思政教育考核评价体系;提高英语教师德育能力。从线上线下混合育人视角深度挖掘“综合英语”的思政元素,以教材《现代大学英语精读4》为例,探讨课程思政在高校“综合英语”教学育人中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建筑材料”课程为例,对课程思政的总体设计与育人实践展开研究。首先,分析了课程思政的建设目标和建设方向;其次,将课程知识点蕴含的思政元素整合优化,深入挖掘各教学环节蕴含的隐性思政元素和显性思政元素,探索课程思政建设模式和方法路径;最后,设计了思政育人调查问卷和达成度评价计算方法。分析结果表明,课程思政育人效果显著,证明了该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具有可行性,希望课程思政设计理念与育人实践能为其他院校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杨婧  宋青  洪林 《河南教育》2023,(9):32-34
如何提升课程思政教学的质量与效果,是当前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中的热点问题。保障课程思政教学质量,增强课程思政育人效果,需要正视课程思政中存在的问题,有效提升课程思政教学中思政元素的“匹配度”,发挥好课程思政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当前,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存在“知难而退”“生拉硬扯”“人为分化”等问题,可以尝试基于“四维融合”提升课程思政元素的“匹配度”。  相似文献   

4.
在“育人+育才”的“双育”培养模式下,通过课程思政教学让专业课上出“思政味”,培养出德才双优的技能型人才,是当下职业院校的主要责任,也是摆在相关任课教师眼前的一大课题。文章以高职财会类专业课程教学为例,针对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概念混淆、缺少专业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缺乏对课程思政统筹规划和科学的教学设计以及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机融合方面明显缺失等问题,提出构建校企深入合作“双元”育人机制。通过充分挖掘专业知识技能中的思政元素、进行统筹规划、科学设计,形成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内容有机融合的课程思政体系,为实现道德素质与职业技能共同提高的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提供可操作方案。  相似文献   

5.
课程思政改革是目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机器人学”作为机器人专业的核心课程,探索课程思政教育在“机器人学”课程中的应用,对于构建新工科背景下机器人领域相关专业全过程育人的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以“机器人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为中心,从育人的角度讨论课程价值,通过整理课程知识点,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使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融为一体,实现知识传播与价值引领的统一,使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教学模式得以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6.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是高校化工类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肩负着思政育人的重任。结合课程内容深入挖掘了该课程的思政元素,凝练了思政育人目标,探讨了课程思政具体实施的方法和途径,并尝试把课程思政融入考评体系中,将课程教学效果评价与爱国情怀、安全意识和时代使命感等思政元素结合起来。教学实践证明,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不仅实现了课程的育人目标,还提高了专业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基于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木雕设计”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课程思政对培养大学生“工匠精神”、保持传统文化特色具有重要意义;课程思政实现路径以党的领导为基石,以课程知识为主线,深入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在构建课程知识体系框架的基础上,把育人元素有机融入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8.
顺应“课程思政”发展趋势,空乘专业形体课程以工作情境为载体,以“艺术品质和价值意义”为双翼,以“循循善诱、画龙点睛、元素拼贴”三大教学形式为具体工具,形成“一体两翼三支点”的框架体系,梳理形体课程内容及其逻辑关系,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和思政资源,为思政育人与专业育人有机结合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运筹学”在工农业生产、经济管理、国防安全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是管理类专业的核心必修课。为实现“运筹学”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要求,将课程思政建设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提出了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一是实现教学内容与思政内容的有机融合;二是实现教学过程与思政元素的贯穿融合。从个体、社会和国家三个层面进行思政内容与思政元素的挖掘,并通过多元教学模式、增强教学导向性和自身思政理论水平提升等途径实现思政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0.
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教育目标的有效实践途径。文章以“环境社会学”课程为例,探讨实施课程思政的思路和途径。基于环境社会学课程内容特点和教学实践,通过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打磨教学内容与教学环节,将思政内容融于“环境社会学”课程的具体探索实践,为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提供一定参考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1.
“课程思政”应协同“思政课程”发挥好育人功能,形成“课程思政”隐性育人与“思政课程”显性育人相连接的“大思政”新态势。二者协同育人的特征是主体的全员性、过程的完整性和方位的立体性,逻辑基础是“思政课程”向思政教育提出挑战和“课程思政”为思政教育带来新思路,逻辑路径是非理性教育与理性教育协同育人、非连续性教育与连续性教育协同育人、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协同育人。  相似文献   

12.
课程思政是实现立德树人、“三全育人”的重要抓手。如何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进入“快车道”、如何促进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按下“快捷键”是当下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在“三全育人”教育根本方针的指引下,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尚存在误区和偏差。为尽快实现思政元素的融入,必须克服“狭义化”“标签化”“同质化”“割裂化”等问题,提高融入的“契合度”“融合度”“匹配度”“达成度”,为课程思政建设真正助力。  相似文献   

13.
“室内环境监测与评价”是环境类专业限选课程。将思政元素融入到课程教学与育人环节是落实“三全育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室内环境监测与评价”课程融入课程思政具有重要意义,需要结合课程教学目标,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探究课程思政实施路径,并对该课程思政实施成效进行评估,通过该课程的教与学来达到育人目的,助力培养出既专业技术扎实,又有价值辨识、知识素养、丰盈情感的创新创业高素质应用型环境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4.
以“Python程序设计”课程为例,深入梳理挖掘课程与行业或专业领军人物、发展里程碑事件等思政元素,通过分析研究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的融合与切入,打造了一系列专业实训典型案例,提供关于课程思政建设的途径与方法,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15.
侯飞  刘渭锋 《英语广场》2021,(10):70-73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大思政”育人格局下,英语课程思政必然是高等教育“课程思政”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也要求英语教师积极探索语言知识与思政元素的契合点和着力点,“润物细无声”地将育人理念融入课堂,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文探析高职公共英语课程“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并对优化措施提出四点思考:优化教学设计,挖掘课前、课中、课后思政元素;加强师资队伍融入课程思政理念的意识;改编教材,丰富教法;优化英语课程的多维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6.
如何找到高校专业学科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点,充分发挥专业学科育德、育人的功能,成为新时代高等学校课程思政的核心问题。为贯彻落实国家网络安全观和课程思政的育人精神,对“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思政元素挖掘与提炼,探索与实践课程思政在“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中的融合点,力求理论、实验、思想政治三者的同一时空融合,实现“三全育人”格局。实践表明,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融入网络实验教学中,增加了学生在课堂上实践求证真理过程的趣味性,提升了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法律法规常识,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为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专业课的思政教育对全方位育人有着重要的作用。结合“植物保护”课程特色,明确课程的育人目标,充分挖掘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改革探索课程思政的实施途径,知识点、思政元素、教学手段“三位一体”有机结合,思政元素融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现专业课从“教学”到“教育”的转变,最终实现课程的立德树人和价值引领目标。  相似文献   

18.
军校课程思政建设不仅是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一部分,更要体现“为战育人”的核心指向。在分析军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特点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提炼总结专业思政目标,提出课程思政元素挖掘方法,探究思政元素融入方法,提出专业类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方法和理念。  相似文献   

19.
以工程造价专业“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为例,分析如何挖掘思政元素,通过制定三大课程思政培养目标,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课程考核方式三个方面进行思政元素融入教学环节的具体实践,将思政元素有效融入到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完成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教学的有机结合,最终达到育人与育才在课程教学中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无机及分析化学”在大学本科教育中是很多专业的重要基础课,它又设置在大一上学期,是大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程。该课程的思政元素挖掘是否得当,也就是能否在“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达到润物无声、春风化雨的育人效果,关系到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塑造。通过深入挖掘“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对该课程教学过程进行了有效设计,为该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