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大凡报刊在制订办报办刊指导思想时,都把“贴近读者”作为重要内容.到底如何贴近读者呢?我认为除了通过多种途径了解读者的需求和意见外,记者、编辑不妨来个换位思维,把自己当作读者,找找当读者的感觉,站在读者的立场想问题,用读者的眼光来审视一下自己所采写、编辑的稿件.想想读者在想什么.俗话说“看报看题”,为什么看题?为的是寻找自己所感兴趣的内容.如今报刊很多,一份报纸动不动就是几版几十版,全部通读,读者耗不起时间,所以只能在报山文海中寻觅.那么,我们记者、编辑在采写、选取稿件时,首先就要问一问自己:这个内容读者会感兴趣吗?这篇报道读者看了题目后还会继续读下去吗?记者、编辑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除了职业不同之外,也如同广大读者一样,是茫茫人海的一份子.大家面对着同样的社会现实,有着相同的喜悦和烦恼.只要记者、编辑放下架子,是  相似文献   

2.
党报必须坚持党性第一。而编辑作为报纸出版中的一个重要岗位,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报纸新闻出版的最后一道环节,不仅需要有较高的新闻业务水平,同时更需要有过硬的政治素质。报纸的编辑就像饭店的大厨,而记者、通讯员等就像是饭店的采购,给你备足了各种原料,经过大厨的手,烹饪出各具特色的美味佳肴。体现在报纸上就是需要做编辑工作的同志把记者、通讯员们的稿件,经过提炼、加工、润色,根据版面的需求,量体裁衣,安排在版面上与读者见面。由此可见编辑工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在办报中,从总编辑到记者,都希望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读者的承认,在社会上引起反响,对社会的前进有所推动和促进。而找准编者与读者的共同点,做好共同点上的文章,才能把报纸办好。 找准共识点 在办报过程中,经常出现这种情况:记者、编辑花费大量劳动,精心编发的认为是重型炸弹的新闻稿件,发出去却没有什么震动,引不起大的反响,甚至有的读者不买帐。这说明报纸的编者与读者对报道内容的看法有差异。某报社曾配合当地党委、政府就发展高效农业的宣传,抽调一位副总编辑带领几位得力记者,用几个月的时间,几乎跑遍了全市所有的乡镇,采写了6篇  相似文献   

4.
记者和编辑关系中第一个矛盾表现在供与需之间的矛盾上。借用经济学概念来说,新闻传播中也有市场问题。这里是两个市场问题,一个是报纸的市场,一个是稿件的市场。报纸在宏观的读者市场上竞争,是要靠报纸的整体的工作的。最重要的就是提供好的报纸的版面。因此,稿件在阪面上的竞争,一般总是要服从报纸在读者市场上的竞争的。也就是说,这两个市场不是没有关系的,而是紧密相连的。版面这个市场是必须服从读者这个市场的。记者是供给的一方,编辑是需求的一方在版面这个市场中,一般的说,记者是供给的  相似文献   

5.
在报纸行业中,读者心理是编辑工作不可忽视的主要因素。以读者心理为基础来建立和完善读者意识,是报纸编辑追求报纸发行量与读者满意度"双赢"的制胜法宝。在具体编辑工作中,报纸编辑首先要准确定位报纸读者,了解读者心理特点;其次要满足读者心理需求,不断提高服务读者意识。在多角度完善编辑工作的同时,努力提高报纸编辑的职业效能感。  相似文献   

6.
要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报纸编辑,首先就要懂得换位思考,站在读者的角度感受读者需求,这是报纸编辑进行工作的切入点。成熟的报纸编辑可以清楚地了解读者的阅读目的,知晓读者的心理状态,做出来的内容也就可以满足读者的需求。报纸编辑在进行编辑工作时,要提升服务意识,以服务读者为原则,提升编辑的职业归属感。  相似文献   

7.
王大任 《新闻窗》2008,(1):52-53
时事编辑是报纸编辑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以新华电讯稿为主要来源,从事国内国际时事报道工作的编辑。面对浩如烟海的新闻稿源,时事编辑如何从中取舍稿件,如何呈现在读者面前,既不遗漏重要的内容又满足各类读者的需求,是对时事编辑素质的考验。  相似文献   

8.
每一张成熟的报纸都有独特的编辑思想,而表达编辑思想的做法各家不尽相同。以往的报纸通常会将最重要、最显著、最具新闻性的稿件放在头版,编辑想要表达的新闻思想一目了然。随着《广州日报》1987年率先扩版,全国报纸渐入“厚报时代”,在厚厚一叠报纸中,读者往往更希望迅速找到感兴趣的新闻和实用信息,而头版有限的空间显然难以满足如此需求。  相似文献   

9.
每一张成熟的报纸都有独特的编辑思想,而表达编辑思想的做法各家不尽相同.以往的报纸通常会将最重要、最显著、最具新闻性的稿件放在头版,编辑想要表达的新闻思想一目了然.随着《广州日报》1987年率先扩版,全国报纸渐入“厚报时代”,在厚厚一叠报纸中,读者往往更希望迅速找到感兴趣的新闻和实用信息,而头版有限的空间显然难以满足如此需求.  相似文献   

10.
在报纸行业中,报纸编辑应该充分重视读者心理。读者意识的建立和完善要以读者心理为基础。在具体工作中,报纸编辑首先要对读者进行准确的定位,对读者的心理特点进行充分地了解;其次,满足读者的心理需求,提高服务意识。在开展编辑工作时应该多角度的进行,并使报纸编辑的职业效能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1.
编辑出版一张报纸,就是在经营一种文化产品,既是经营,就必然有消费。因此,报纸的编采人员必须确立读者消费意识,无论采写或是编辑稿件,如果不从读者的消费需求出发,那么,所编写的稿件就是发在报纸上,也没有任何意义,读者也不愿意消费这种文化产品。 了解读者的政治需要是发挥报纸舆论引导作用、促进读者消费的重要步骤 读者作为一个社会群体,在  相似文献   

12.
一位报人曾说过,报纸编辑的功夫,相当一部分“藏”在他所编辑的报纸里。这话说得十分含蓄,但也道出了报纸工作的真谛。 作为记者,其精神产品每天与读者见面,其中不少新闻佳作更是受到万千读者青睐。而编辑身居幕后,充当专做“嫁衣”的裁缝。他们的精神劳动倾注在浩如烟海的报纸里,倾注在每一篇新闻稿件中,却鲜为人知。 也许正是这种职业的特点所致,记者往往受人关注,受人尊敬,而编辑常常被人忽略。有人误以为,要办好报纸,只要有一批拉得出、打得  相似文献   

13.
我们都知道报纸的编辑一定不能满足对记者稿件的修修补补这种简单劳动,编辑的劳动应该是创造性劳动,编辑是发现者和加工者。都市报的编辑更应该具备这样的素质。  相似文献   

14.
通讯员怎样做,才能提高稿件的命中率呢?许多有经验的编辑、记者在讲课时,都特别强调通讯员要有强烈的版面意识,我认为这的确是肺腑之言和经验之谈。因此,在给报社编辑部投稿件,一定要先认真研究一下这张报纸,分析一下各个版面。最起码应该搞清楚它到底是什么性质的报纸,如:晚报、党报、产业报、企业报、专业报,等等。另一方面,每一种类的报纸都有自己的办报方针和侧重点以及版面风格。你还要知道,某种报纸它有哪些常设栏目,最喜欢上哪方面的稿件?自己要投的这篇稿件这张版是否已发表过同类型同内容的等等。如果你对这张报纸根本…  相似文献   

15.
杨玲 《军事记者》2002,(11):49-49
选稿件,是新闻编辑的一项关键性工作。每天有不同类型的稿件大量地涌进编辑部。编辑要从众多的稿件中,选择出具有高质量的稿件。这对编辑人员来说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一、保证报纸质量编辑报纸需要稿件,就同打枪需要子弹一样,子弹上不了膛,枪就如同一根铁棍,发挥不了枪的作用。稿件选择得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报纸的质量。其中,主要有两方面因素决定了要保证报纸质量就必须对稿件进行选择。一方面是新闻事实多,版面有限,不可能都刊登。每天世界上发生的事中不少是新闻事实。报社每天要收到各种新闻和情报,集中到编辑部。这些…  相似文献   

16.
报纸要闻版来稿包括记者稿件和通讯员稿件,从上稿率看,记者稿件通常高于通讯员稿件。任何有责任心的编辑无不希望报纸版面能够出彩儿,作为经营报纸门户版面的要闻版编辑更是如此。然而,除了一些来自时政性的会议、工作报道任务的压力之外,要闻版编辑还时常受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惑,这种困惑可以说是直接来自稿中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编辑工作实践,概括来稿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的报纸理论版特别是晚报的理论版 ,如何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提高舆论引导水平 ,办得群众喜闻乐见 ,办出生气 ,大家都在不断探索。毋庸讳言 ,以往我们的报纸理论宣传 ,总有居高临下、我说你听的味道。文章喜欢题目大大 ,篇幅长长 ,习惯于讲空泛的、概念化的大道理、空道理 ,习惯于简单地诠释中央精神 ,呆板乏味。读者说 ,我需要的你不登 ,不需要的你讲个没完。如今报纸可选择的东西很多 ,读者并不是非要看你说教文章的。读者不看不接受 ,编辑是最痛苦的。为报纸着想 ,为自身着想 ,报纸理论编辑必须牢牢树立为读者大众服务的思想 ,彻底…  相似文献   

18.
时事版和文摘版,各地市报和几乎所有的晚报、都市报都设有版面,而且是一个"看点".但此类稿件从新华社或全国各类报刊搜罗而来,有时难免"公说婆说",甚至多有抵触之处,作为版面编辑,在设计版面的时候,就要考虑到读者甄别遴选的需求,尽量把稿件出处标得翔实充分,利于读者查实、取舍.当然,编辑在选取稿件的时候,更要首先查实、甄选.  相似文献   

19.
阿睿 《新闻采编》2009,(2):29-29
我在一家地方报纸副刊做编辑整整二十三载,二十多年的副刊编辑生涯,我最深切的感受就是做副刊编辑不容易,尤其想做好,做得完美,既要让管你的认可,又要让你面对的作者和读者都满意,确  相似文献   

20.
现代新媒体如雨后春笋,方兴未艾。作为传统的媒体——报纸,如何吸引读者,怎样让读者从中获得"有价值"的新闻呢?编辑必须认真研究读者的阅读需求,掌握读者的阅读心理,并从服务读者的角度去选择稿件和切入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