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我国宋代大理学家朱熹非常主张朗读,他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而且要"逐句玩味""反复精详""诵之宜舒缓不迫,字字分明"。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已经有了一定的朗读基础,有的教师因此就轻视了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从而影响了语文教学效果。那么,高中语文教学如何进行朗读指导呢?一、以身示范,引领在先李吉林教师说过:"教师的情感对学生的内心体验、情感的产生,是非常重要的外部条件。"因此,教师的范  相似文献   

2.
正古今许多教育家都非常重视朗读。南宋朱熹云:"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叶圣陶也非常重视朗读,他说:"读文章,写文章,最好不要光用眼睛看,光凭手写,还要用嘴念。读人家的东西,念出来,比光看容易吸收。"这一切都说明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普遍也是最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将"读""品""思"三者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实现在朗读中理解、品  相似文献   

3.
加强学生的朗读指导是语文教师不可忽略的常规训练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全面提高学生朗读素质的关键之一。笔者就"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素质"谈了几点体会:一是规范朗读要求,让学生读有基础;二是训练朗读技巧,让学生读有所得;三是创造愉悦氛围,让学生读有兴趣;四是扩大朗读活动,让学生读有提高。  相似文献   

4.
案例“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乌鸦就喝着水了。”我一边和孩子们读着,一边习惯性地扫视着。咦,似乎有一张小脸皱着眉且没有参与朗读定睛一看,是万泽霖。他怎么了?他可是爱朗读、爱思考的孩子啊我走过去轻声问:“怎么了?”他说:“老师,我有一个问题。乌鸦找了好多地方才找到水,它一定很想喝了,可是这句话说乌鸦一个一个地放石子,让人觉得慢吞吞的,乌鸦好像很舍不得把石子放进去,一点也看不出它很想喝。我觉得这样写不好。老师,你说呢?”“哦,你觉得怎样好?”“我想这样写‘乌鸦赶紧把小石子一个个地放进瓶…  相似文献   

5.
朗读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法宝,也是当今语文学习的有效手段。宋代学者朱熹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对学生朗读实践的指导,让学生爱朗读,养成坚持朗读的良好习惯。一、朗读能促进初中生成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教例二则     
是"捉"鱼,还是"钓"鱼师:听老师朗读——"在清水田里,时常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捉’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图画。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专为白鹭而设计的。"(《白鹭》)生:老师朗读得很好,遗憾的是读错了一个字。  相似文献   

7.
于漪课堂 <唐雎不辱使命>课堂教学片段 师:安陵君于是派遣唐雎出使秦国.这里秦王有两句话,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活动?(师朗读)"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他是不是真的要拿五百里的封地去调换安陵的土地啊?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课要充分重视学生的朗读,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语言所蕴含丰富的情感,并与自己的情感相通,加深理解与体验。""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我国宋代大理学家朱熹也主张:"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牵强暗记。而且要‘逐句玩味’、‘反复精详’。"可见朗读的重要性。因此,从一年级起,我们语文老师就应该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培养儿童朗读的兴趣。那么什么才是有效的朗读教学呢?  相似文献   

9.
这学期,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每当要请学生站起来个别朗读时,他们就会一下子矮半截——头都埋得低低的!没有几个愿意站起来朗读;然而叫他们集体朗读时,他们一个个都精神饱满,读得有滋有味的。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找来陈涛同学询问,他是个胆大的孩子,回答问题挺积极的,可最近也不肯主动站起来读课文了。他的回答令我吃惊。他说:老师,你检查我们朗读时,总先说:‘请大家仔细听,××同学有没有读错的地方?’于是,大家都扳着手指头数他读错了几处。想到将要接受同学的‘弹劾’,我就会特别紧张,越紧张就越读不好,就不愿读了。”啊?问题竟然出…  相似文献   

10.
凡事有度,过犹不及。反思当前的语文课堂,一些教师不能准确把握新课改的理念,盲目跟风,无所适从,造成了语文教学的失"度"现象。现象一:片面追求感情朗读——道是有情却无情《现代汉语词典》对"感情"一词的解释是:指对人或事物关切、喜爱的心情。那么"有感情地朗读"即是带着关切和喜爱的心情去朗读。但从笔者接触到的课堂来看,少数老师并没  相似文献   

11.
"有感情朗读",语文教师再也熟悉不过的字眼,"有感情朗读"已经日益成为语文园地里最具春意的一枝.于是,语文课堂上"读"占鳌头,"读"霸天下,"读"当一面.可谓语文教师之情有"读"钟.然而,当我们的语文课堂常常充斥着"美美地读""有感情地读""带着感受读"这些字眼;当不同体裁的课文、不同风格的作品的阅读都被"有感情朗读""格式化"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该追问,有多少有感情地朗读是真正发挥了作用,多少有感情地朗读是真正让学生读进去了,又读出感情来了呢?  相似文献   

12.
黄建丽 《考试周刊》2014,(95):34-35
学生朗读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我们有耐心,有恒心,采取科学的训练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读"的渐进,那么,学生朗读能力才能提高。只有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朗读才能在语文学习中发挥不可估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案例]<问银河>教学片段: 师:请小朋友来当评委,把小明的朗读点评一下. 生:小明读得很有感情. 生:小明读出了疑问的语气. 生:"乘客"的"乘"没有翘舌.  相似文献   

14.
哈里.波特有件"隐形披风",穿上它,无论身在何处,别人都看不到他。其实,我们身边也有不少"隐形人",他们就生活在你身边,每天来来去去,但是你好像就是看不到他。不信?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谁之错?     
有一次,我去听一节语文课,老师让学生读课文,孩子们举手非常地踊跃,老师叫起来一个学生,只见他非常自豪地站起来。读完后,老师问:"大家有没有听出他读错的地方?"有很多学生举手,有的说:"他没有用普通话。"有的说:"他的感情不够。"有的说:"他有一个字读错了。"还有一个学生说"他的声音小。"……学生的手依然举着,他们还想指出那个朗读的同学更多的问题,我看着那个朗读的同学,只见他低  相似文献   

16.
<正>板块一:在"寻常处"问道师:作者围绕夹竹桃写了哪些内容?生:作者写了花色艳、花期长、花香浓和花影妙。师:我们发现这些内容好像也没什么特别的,一般人也会这么写,对吧?(生纷纷点头)师:如果真的没有什么特别的,他还是季羡林吗?(生大笑)师:所以,我们还是不能自以为是。看看他是怎么写花期的。(生朗读第4自然段)师:当你...  相似文献   

17.
清华大学:你对一个人说"悟空要杀我,这只是一个构思,还没有成为现实",如果他能够流利地接下去:"不如等他杀了我,你再定他的罪不迟."那么这个家伙多半是清华毕业.如果你还有疑问,可以继续对台词:"在下是七省文状元兼参谋将军,绰号‘对王之王'的对穿肠,阁下是……"小弟读过两年书,尘世中一个迷途小书僮,华安!"对台词的时候表情庄重而严肃,好像是特务碰头."  相似文献   

18.
童话依旧     
安徒生的故乡有一座安徒生博物馆,馆内陈列着两座塑像。一座是安徒生在朗读他的童话,他好像被自己的诗句感动了。两个孩子蹲在他的脚边,幼小的心灵已经沉浸在迷人的  相似文献   

19.
<正>生活中没有书,就好像天地间没有阳光;智慧中没有书,就仿佛鸟儿没有翅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是以礼仪大邦闻名于世,我们的民族从来就有知书达礼的传统美德。《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点训练项目。"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朗读对于小学生而言是有多么重要啊!所以说,朗读能力是终身能力,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20.
《一夜的工作》是一篇经典的老课文,我已教过多次。文中为了表现周总理生活的简朴,具体描写了周总理彻夜工作后用来充饥的食物:"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师:花生米的分量有没有增加?(生纷纷回答增加了;没有增加。)(利用课件,删去句中的"好像"一词,让大家与原句对比朗读。这样一比较,大多数同学都认为花生米的分量是增加了。)师(小结):这句话中用上‘好像’一词,说明花生米的分量增加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