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海平 《考试周刊》2010,(56):76-76
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数学中的认知主义取代行为主义已成必然趋势。其中布鲁纳提出了发现学习理论,奥苏贝尔提出了“有意学习”,加涅提出了“信息加工”学习理论,构建主义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从行为主义的“学习是反应的强化”学习理论,到认知心理学家以计算机为类比物提出的“学习是知识的获得”学习理论,再到建构主义的“知识的建构性、社会性、情境性、复杂性和默会性”学习理论,人们对于知识和学习的认识也在不断的演变,也影响着现代教育的学习观和教学观.  相似文献   

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根源与逻辑起点   总被引:46,自引:1,他引:46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可以说是“后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近年来,随着多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日渐增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受到愈来愈普遍的关注。本文主要论述了这一学习理论的发生根源与逻辑起点问题。  相似文献   

4.
心理学发展到现在,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在早期的教学和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心理学占据主导的地位.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环境看作是刺激,认为学习者是对刺激产生反应,因此,行为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必须及时强化,认为学习是通过强化建立刺激和反应的联结.显然,这种观点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的理解和心理过程.在这样的理论下,教师只是知识的...  相似文献   

5.
一、建构主义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由行为主义发展到认识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该理论的先驱皮亚杰认为,知识既不是客观也不是主观的,而是个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认识既不起源于主体,也不起源于客体,而是起源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认识个体(儿童)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周围环境的平衡。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基本观点的简单介绍,并结合现代高职教育的特点,剖析学习理论与现代高职教育的关系,从而论证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时开展现代高职教育在理论基础、指导发展、优化教学中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布卢姆的教学理论对我国教学理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为主义是20世纪20年代在美国产生的一个心理学派别,它由华生(·JB·W atson)创始,主张用客观的方法研究客观的行为,提出心理即行为和著名的刺激—反应(S-R)联结公式。认为学习过程是一种渐进的“尝试与错误”,直至最后成功的过程;学习进程的步子要小,认识事物要由部分到整体;强化是学习成功的关键;重知识、技能的学习;重视外部行为的研究。受行为主义理论的影响,布卢姆以行为结果为目标分类依据,创立了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掌握学习理论和教育评价理论。一、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布卢姆把教学中应当达到的全部目标分为三个领域:由知识的掌握、…  相似文献   

8.
强化理论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中的一个小原理,但是对于教育方式的影响却十分巨大.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三个阶段,即早期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和新的新行为主义.强化理论则是新行为丰义代表人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学习理论的基石和核心,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9.
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围绕预设的目标进行,关注“可见的”应试技能的熟练,迷信“大运动量训练”,运用奖励或惩罚的手段来驱动学习,重视“类型化”,预设唯一的“标准答案”,教师在教学中实施超强控制。在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中,教师认为教学是一项简单的工作,教学务必高效、实用,知识是客观的、确定的,严师出高徒,苦读出成绩;学习就是对背诵和记忆力的考验。要消除这种异化的教学,使教学回归到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轨道上来,既需要教师反思与调整自身的信念假定,也需要教育系统自身进行深刻的变革。  相似文献   

10.
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的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应用到教学实践中,非常有效地改善了传统教学以教为主、学生缺乏主动性的弊端,优化了教学效果。在我国目前的课堂教学环境下,基于建构主义的高中历史教学设计,应该以“情境”、“协作”为重点。  相似文献   

11.
学习理论的现代发展及其教学涵义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学习理论的研究现正经历着一场新的革命,这不仅是指研究视角的转变:在经历了先前的由行为主义到认知心理学的转变后,又重新转向了人与情境的互动.因此,人们对于学习本质也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合法的边缘参与就是学习.”很好地落实或体现各种新的学习理论或观念,是数学教育工作当前所面临的一个紧迫任务.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学习情境的设计,合作学习与学习共同体,活动与内化,理论与教学实践,以及对传统教学的再认识.  相似文献   

12.
行动与行为的辩证关系构成行动理论与行为研究的首要问题。行为主义经历了由生理学框架到心理学框架、由理论到方法论的发展轨迹。行为主义方法论(连同实证主义)对经济学思潮产生了深广影响。奥地利经济学派与新自由主义经济学重要代表人物米塞斯在其行动学理论体系中将行动树立为最基本的概念范畴,并对行为主义进行了严厉批评。对行为主义方法论的认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与把握二十世纪的广泛经济思潮。  相似文献   

13.
文章借鉴洋务派人物张之洞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理念,提出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体”的教育思想观念,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分析应试教育中的提高学习者分数的问题,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分析提高学习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问题,调和教育教学中“分数”与“能力”的矛盾,从而在提高学习者考试分数的同时提高学习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由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到认知学习理论以后的新的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究、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它是符合现代教学理念的一种学习理论。它对当今的教学改革,与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要求是相吻合的。借鉴这种学习理论指导政治课教学,将会促进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和自主性,形成学生的自主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可以在一定的情景  相似文献   

15.
从华生、斯金纳的极端行为主义人格理论到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温和人格理论,行为主义人格观在自身逻辑发展史上经历了一次转折变化,究其实质是早期行为主义中意识的泯灭、主体性的沦丧到后期行为主义对意识的唤醒、主体性的回归的一次发展历程。这既是行为主义人格理论的演进历程,又是行为主义本身发展的内在逻辑进程。  相似文献   

16.
自从20世纪初,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桑代克提出以“刺激——反应”为核心的学习联结理论之后,行为主义曾发展成为有效控制和塑造人类行为的客观依据。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盛行之时。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在德国形成,它认为学习的关键在于审视问题的情境。随着布鲁纳、奥苏伯尔等一批认知心理学家的大量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一、外在激励对激发学生学习力的局限性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就是刺激和反应之间联结的形成.在教学过程中行为主义理论要求教师更加重视刺激的安排和呈现,对学生反应的强化等等.因此,行为主义理论把学习的动机解释为行为发生频率或概率的提高,它是由刺激反应行为不断重复而产生的,或者是强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正>在关于学习的研究由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向认知学习理论再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发展的背景下,对于学习行为的理解,也已由"单一的环境刺激反应"向"学习者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到"环境中的学习者自主建构"等的认识逐步提升。应该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揭示了人类学习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应然状态以及学习"真正"发生的实然状态。在人  相似文献   

19.
自从20世纪初,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桑代克提出以“刺激——反应”为核心的学习联结理论之后,行为主义曾发展成为有效控制和塑造人类行为的客观依据。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盛行之时,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在德国形成,它认为学习的关键在于审视问题的情境。随着布鲁纳、奥苏伯尔等一批认知心理学家的大量研究,使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在学习理论研究中开始占主导地位。100多年来,学习理论在不断发展着,更加符合人类学习的实际,对学习更具指导意义。一、学习理论的新发展学习理论简称学习论,它研究行为变化、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发展能力和形成观念的心理活…  相似文献   

20.
基于活动理论的学习环境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教育开始从基于行为主义理论的“以教师为中心”向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以学习者为中心”转变。本文将视角投射到以活动理论为指导的学习环境设计,以期从另一个角度对学习环境设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