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本文通过论述当代著名作家方方的重要作品——《桃花灿烂》,探讨了方方小说创作思想内涵的主要特征,对方方小说创作的价值追求及其独特性、局限性提出了作者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方方小说的创作题材广泛多样,但是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平民生活、爱情生活、城市怪相、警察故事、知识分子家族命运等几个方面。近年来,方方女性题材的创作倾向愈发明朗,逐渐成为作家一种自觉的创作追求。在这类作品中,作家深刻地表现了当下女性艰难的生存处境以及女性内心深处的迷惘、困惑与挣扎。作家向我们展示了自在与自为两种女性的生命形式,并表现出女性对于心灵的精神家园的渴望与追寻。  相似文献   

3.
方方是"新写实"小说创作大军中重要的一员,她的小说主要分为市民题材小说和知识分子题材小说。而纵观方方的市民题材小说,会发现方方作品中体现着"伤害"的叙事模式,即小说情节几乎都离不开"伤害"这个主题。在她的小说中,社会意识形态、他人和生存者自身三者构成了人的生存世界,它们以不同的方式伤害着生存于中的人们,从而文本便出现了悲剧性的结局。  相似文献   

4.
轩袁祺 《文教资料》2010,(19):18-20
当代新写实女作家方方的创作始终以人的生命和生存为中心。代表作《风景》通过对社会底层狭窄生存空间和传统伦理崩溃的展示,绘制了一幅艰难的生存图景。方方通过作品中人性、亲情的瓦解,呈示了一个令人绝望的荒谬世界。方方致力于从"人"与"他人"、"环境"的复杂关系中,探讨人存在的悲剧性体验。本文通过对方方《风景》的分析,探讨方方小说中的存在主义因素。从西方存在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层面——个体生命的虚无与荒谬,自我选择的可能性及需要承担的后果,人和他人、世界之间的关系,指出方方小说的存在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5.
《暗示》是方方第一部以女性作家“天生敏感细腻的情怀”关怀和烛照女性“精神黑洞”的女性主义小说。小说通过讲述女性难以走出历史宿命的故事,给女性主义批评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批评文本。方方以其作品寻找女性精神生存的自由天空,也寻找属于自己的文学天空。《暗示》使方方向女性主义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但并不意味着方方的创作有明显的转向。  相似文献   

6.
针对王安忆小说创作观念中谈到的逻辑性情节观念,在分析其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对其作品的分析,指出其对当今小说创作的价值在于弥补经验材料的缺陷与不足,使小说创作获得了新的写作源泉。  相似文献   

7.
据《北京文学》消息,北京读者万庆伟问著名作家方方:您如何看待作家的创作实力与获奖之间的关系?方方回答说:“我以为小说获不获奖不在作家是否知名,而在小说写得好不好。而好小说获不了奖也是极正常的事(我印象中,许多好小说都是获不了奖的)。因为有些作品获奖并非这小说写得比其他人好,而是他的运气好。这里面有着诸如刊物编辑的活动能量、作家本人的交际能力、作家本人与评委的关系、作家与上层的关系等等。当然小说也得写得基本过得去,否则评委也太没面子。  相似文献   

8.
陈瑶 《培训与研究》2007,24(3):18-20
爱情是方方小说创作题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方方近期小说创作中,她更多地把目光投注到女性对爱情的理解与感悟上,通过她们的情感经历表达出作家对爱情的真实性的质疑,具体体现为对爱情虚无性的表达、对男性的绝望、对现实婚姻的逃亡。  相似文献   

9.
本文聚集于方方小说创作的写作姿态研究,并通过与湖北作家的相关比较,概论方方创作的知识者写作身份特征;身份还原与价值坚守,发现市民与抗拒“市俗”,理性认为与世事虚空,写作使命与远避时髦。文章认为,上述看似悖论实则统一的书写姿态,正是方方作为知识者写作身份所体现出的身份特征与小说精神。  相似文献   

10.
方方小说里的主人公多为女性,男性在作品中只是构成女性命运的因素之一。他们或自私冷漠,或隐身缺席,或退居幕后,虽然方方对男性着墨远少于女性,但男性无形中却充当着男权文化的帮凶,对女性命运进行操纵。文章通过分析方方小说中的男性形象,揭示女性遭受生存与精神压迫的人生困境。  相似文献   

11.
以时代为维,吴道毅对现当代各个时期不同类型的小说创作都有所关照。从早年对40至80年代新英雄传奇小说的系统研究延伸到三四十年代之交的徐訏、无名氏的"浪漫传奇"与十七年的革命历史小说;从对新时期周梅森、张贤亮、王蒙等作家作品政治情怀的探寻到对熊召政、方方等作家历史小说智性追求的剖析;从八九十年代池莉等新写实小说的世俗生存言说到新世纪晓苏、六六等校园小说、都市小说的新世相,他对现当代小说有着近乎全景式的扫描与分析。  相似文献   

12.
悲剧命运观是方方小说创作的重要思想特点之一,既强调不确定的命运对人产生的巨大影响,同时也肯定生命主体的价值和地位。本文试图通过对童年经验、成长经历、时代背景、社会文化思潮等方面的分析,梳理和探寻方方悲剧命运观形成的渊源。  相似文献   

13.
人物的生存状态是方方小说创作的一大题材内容。方方笔下人物出现了两种生存状态。这种生存状态的论述揭示了方方小说另一个重要的主题———命运,由命运的解读笼罩了小说人物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4.
方方和池莉都是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她们都是湖北武汉人,在创作风格上有很多相似之处。通过阅读和分析她们的作品,发现其语言都有着浓郁的地域色彩和生活气息,但也有很多不同之处,显示了各自的特色。  相似文献   

15.
方方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发表的中篇小说,就其内涵来看,在爱情的掩盖下,实则是方方对于自由主题的深刻探寻。从最初作品中对自由与存在、介入的关系的探索,衍生到对自由与选择及自欺关系的辩证,再从对自由本身的超越和对存在主义自由理念的超越来得出方方自由理念形成发展的根源。本文以此三方面来论述"自由"命题是方方创作追求的真正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6.
何申是九十年代中国文坛上在农村题材小说创作方面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本文主要分析何申的人生经历和体验对其创作的三大影响 :对作品人物形象塑造的影响、对作品浓郁的生活气息及反映生活的深度方面的影响、对作品语言的影响 ,阐述何申独特的人生经历和体验与他的农村题材小说创作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迟子建是中国当代文学视野中有独特价值和魅力的作家,她的作品吸引了众多的读者关注和评论者的研究。从小说研究、散文研究、与其它作家的比较研究和综合研究等方面,对迟子建的创作研究情况、特点和不足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8.
与经典爱情故事通过女性作为客体的地位和她的吸引力来描述她的性欲不同,方方的小说出现了一些能和阳具独尊相抗衡的女性形象。方方对男权社会贬抑女性的性内化的认同,使这些女性被丑化,同时她们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及其抗争也被漠视,但是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和青春时代置身底层的经历使方方仍向我们展露了部分真实。本文试图恢复这些张扬自身欲望的女子的真面目,为某些女性意识薄弱的文本提供一种抗拒性阅读,为方方的新写实小说开拓全新的阐释空间。  相似文献   

19.
方方小说中大量运用了反讽艺术.在方方小说中,小说的情节结构的反讽性构思、人物形象的反讽性描写与意象的反讽性运用,共同构成方方小说的反讽特色.她在冷静的叙述中,包含了深刻的人生思考.反讽使方方小说含义丰富,也使方方的小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20.
论方方、池莉小说创作中不同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当代文坛上活跃着的两位女性作家,方方和池莉,由于同一文化地域,同一创作源泉,同一时期发表作品产同时享有较大声誉的新写实派代表作家;一直以来被很多人混为一谈,但她们又因为人生经历不同,艺术风格文化熏陶各异,在小说创作中的价值取向有着天壤之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