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9 毫秒
1.
从共产主义者同盟建立和《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有高潮、也有低潮,有成功、也有失败,这与共产党人的实践能否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即能否符合"三个代表"思想的内涵密切相关。以此来看这150多年的社会主义历史,大体上可以划分四个时期:(1)社会主义由科学理论到实践;(2)社会主义建设由一国到多国;(3)社会主义由曲折发展到严重挫折;(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发展和光辉前景。  相似文献   

2.
从1922年12月到1923年3月,列宁为后人留下了《给代表大会的信》等八篇书信和文章,它们涉及到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诸多方面,是列宁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体现出了列宁在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的大胆创新,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具有很大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150多年来,世界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在人类历史上打下了深刻的印记.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经历了波浪起伏的历程,社会主义理论由不成熟到成熟,由理想变为现实,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实践由运动到制度,由一国到多国,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教训.今天,当我们站在世纪和千年之交的交汇点上,回顾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历史进程时,既不能不为其辉煌的胜利和成就感到无比的振奋,义不能不对其艰难和曲折进行深深的思索.  相似文献   

4.
一、社会主义目前仍在不断实践和发展过程中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思潮和学说,从一六一五年英国人莫尔发表的《乌托邦》算起,到现在已经有三百七十二年漫长而曲折的历史.在这段时间里,随着实践的发展,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浅到深,由低级逐渐向高级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615—1848年):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理论。其标志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第二阶段(1848——1917年):社会主义由科学理论到在一国的实现。一九一七年,在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俄国十月革命推翻了地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制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视角,围绕社会实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的内在逻辑,阐明了认知、认同、选择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的基本过程,从认知到认同、到选择,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伴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的全过程,而社会实践在这一过程中,为其提供来源、动力和检验,推动着每一次的认知、认同和选择达到了更高一级的程度,最终从量变到质变,由内化到外化,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行合一。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职业精神由多种要素构成,它们相互配合,形成严谨的职业精神模式,其实践内涵体现在敬业、勤业、创业、立业四个方面。校企合作做到了应社会所需,与市场接轨,与企业合作的实践,是学生践行社会主义职业精神的重要途径。文章从校企合作的视角下,对高职学生社会主义职业精神培养的实践提出具体看法和主张,为提升高职学生社会主义职业精神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的演进与全球化的发展有着内在的历史联系。近代以来,三次全球化浪潮的兴起,推动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第三次全球化浪潮迅猛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重要国际背景。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社会主义学说是由空想发展到科学的。马克思、恩格斯依据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实践,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对这一理论的形成过程作一探讨,无疑有助于正确理解和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也有助于理解和把握当今社会主义国家各具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制度的诞生和曲折发展是20世纪不同于以往世纪的显著标志。在这一世纪,社会主义革命由一国到多国的胜利,社会主义制度的创建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展由一国到多国的实践,社会主义模式从一种到多种的发展,构成了最引人瞩目、发人深省、催人奋进的篇章。如何总结20世纪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探索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实现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再度辉煌,这是马克思主义者在世纪之交必须认真思考并加以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许征帆、李润海教授主编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论》,对此作了有益的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是科学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0.
刘森 《考试》2008,(Z2):91-93
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演变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经历了由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理想到现实的发展,同时也出现曲折。随着党的执政建设问题的不断加强,社会主义运动史在高考中更为重要,近三年高考全国文综卷就把它作为考试的重点内容,体现了这一运动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就西欧社会向资本主义发展提出了社会现代化理论,并认为社会主义是在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前提下建立的。但是,现实社会主义是在落后国家首先建立起来的,按照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割裂了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是对社会主义的重新建构,而且体现了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2.
160多年来,科学社会主义在“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上,经历了从马克思到邓小平,从一国到多国的曲折探索。只有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首次从三个层面完整准确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当前在如何正确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上,我们首先要看到探索社会主义历程的曲折性与长期性:其次要完整全面地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最后要批判地看待一些非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观.  相似文献   

13.
公民社会与社会主义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个世纪的社会主义实践,拒绝翁社会,这可能是社会主义在俄罗斯和东欧败落的重要原因之一。实际上,公民社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国家应该宽容并善为培养公民社会。我们应该重视社会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理论问题,是20世纪的社会主义国家共同的、带普遍性的经验教训,其思想障碍主要不在这个或那个具体问题上,而存在于总的指导思想上没有理解和处理好社会主义与以下几个主义的关系,即低估了资本主义,造成了总的指导思想上急于求成;高估了社会主义,导致不自觉地重新陷入乌托邦;看近了共产主义,造成建设实践中超越发展阶段;忽视了封建主义,使社会主义发生了严重扭曲;教条主义、封建主义的特殊结合害了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5.
以宽广、深邃的目光观察社会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放 《教学与研究》2003,(11):39-44
自 2 0世纪 5 0年代以来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经历了以苏联为榜样、以中国为典范和以各国的独立探索为依据这样三个阶段。社会主义的纵向发展可归纳为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和各国独立探索的社会主义这样四个阶段。社会主义于 2 0世纪首先在十几个不发达国家胜利符合并且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 ;苏联东欧各国发生剧变的深层原因是违背不发达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的特殊规律 ,推行过度集权的体制和先“左”后右或一“左”到底的错误路线 ;当今在新科技革命浪潮推动下要努力探寻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新路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国社会农村的一场深刻的变革,也是中华文明发展的新转机。为此,需要从文明发展与进化的角度进行全面审视。从共时性角度看,文明发展具有整体性;从历时性角度看,文明发展具有主导性;从文明的角度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统一,是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的协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发展现代农业,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本质;以全球化为契机,增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动力;大力弘扬和谐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如何认识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如何处理同资本主义关系"问题,需要搞清楚三个认识前提:首先,要清楚地认识资本主义在其历史过程中处于什么阶段;其次,要清醒地认识十月革命和战后出现的社会主义国家是在何种状态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最后,要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人类历史发展的坐标中是何种关系。  相似文献   

18.
没有党的领导就不可能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共产党要有一个好的政治局,特别是好的政治局常委会,只要这个环节不发生问题,中国就稳如泰山。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没有中心,各国的事情一定要尊重各国的党和人民,不能由别的党充当老子党去发号施令。要对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有清楚的认识,社会主义是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社会主义经历了一个长时期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社会实行什么样的分配制度,一直是社会主义国家长期以来不断探究的问题。邓小平在探索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进程中,成功地将马克思主义普世真理应用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现实,从分配制度、分配理想、实现途径和分配原则等方面做出了创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学说。  相似文献   

20.
浅谈我国的体育现状及实现体育强国的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的竞技体育取得了令世瞩目的成就,但金牌大国不等于体育强国。不但竞技体育中存在不少弊端,而且学校体育、群众体育也严重滞后。这些问题的解决以及体育强国之梦的实现,必须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既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又不盲目照搬,独创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体育事业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