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培养学生较强的阅读能力和英语应用能力,一直成为英语教学者的天职。然而,传统的语法——翻译法、听说法、直接法都难以使教学者如偿所愿。80年代交际英语教学法的引入给英语教学界带来了可喜的变化,但由于其忽视语言结构、语法知识的讲解等而难以做到尽善尽美。故本文提出在注重交际法教学的基础上应更多地重视分层次、有意识进行文化因素导入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论在英语教学中发挥传统语法翻译法的功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语法翻译法是外语教学中历史最为悠久的教学法 ,它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与翻译能力。同时 ,在教学中重视语法规则与词汇的记忆 ,借助母语来辅助教学 ,翻译既是教学的手段 ,又是教学的目的。到了 2 0世纪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各种心理学和语言学理论的兴起 ,各类教学法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 ,如听说法、视听法、交际法等等。这些教学法共同的特点是 :反对语法翻译法借助母语的教学方式 ,提倡单语教学和听说领先 ,语法在教学中降到次要地位。传统的语法翻译法受到理论界广泛的批评 ,甚至出现了“要语篇 ,不要语法”的现象。然而 ,在…  相似文献   

3.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外语教学由以前一直沿用的语法翻译法教学逐步转化为交际法,几乎完全否定了语言知识结构的培养。经过实践,我认为在成人英语教学中既要重视语法结构、又要重视交际。通过教师精心设计,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足够量的结构技能训练和语言实践,使学生学会运用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当今,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受到了众多研究者和教师的重视.交际语言教学法甚为流行,而传统的语法翻译教学显得有些力不从心,笔者认为:二者舍一是全面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一、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语法教学在口语中的重要性 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这种能力不仅包括语言表达的流利性,同时也应包括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传统的语法翻译教学法(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为了追求准确性(Accuracy)。过分强调语法规则的灌输,牺牲了语言的流利程度(Fluency)。根据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的理论。语言是交际工具,学语言就是学交际。按交际法原则编写的教材,突出了语言的运用,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普遍好评。但在实际教学中也出现了片面强调语言的流利性,忽视甚至摒弃语法教学的趋势,以致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准确性普遍较低,交际能力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这种现象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晚清英语教学主要采用语法翻译法,古安系列法和别琴英语法。这三种教学法各具特色,注重培养学生的翻译和交际等语言应用能力,培养出符合当时社会需求的外语人才。其合理性在当今大学英语翻译、听说教学中仍有借鉴意义,倡导理论讲授与翻译实践活动相结合,重视口语交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效提高学生的翻译和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7.
王丽红 《教师》2012,(2):83-84
本文从高职英语的教学必须结合当前学生现状、适应社会需求为切入点,旨在实现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及英语交际能力之一教学目标,通过对语法翻译教学法和交际教学法比较研究,阐述了二者结合运用的必要性和具体实施方略,探索英语教师如何结合使用语法翻译法和交际教学法进行教学,使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外交流日益增多。英语作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语言是与国外交流不可缺少的。而“听”是人类言语交际方式之一,根据英语课程教学的标准,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而作为语言四项基本技能之一的听力,作为接受能力在日常交际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因为在我们的日常交际中,听力占40%以上。在中国,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其教学重视读和写而忽视听和说,学生们语法相对好但听说非常差。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教学中仍然采用传统的语法翻译法,关于听说技能的培养受到了忽视,从而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改革推进以来,交际能力的培养成为初中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教师多重视在听说教学中使用交际法,忽视了交际法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本文旨在探讨交际法与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之间的关系,主张语法教学应该在真实的交际过程中进行,强调了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运用交际法的重要性及如何利用交际法进行初中英语语法教学。  相似文献   

10.
语法翻译法和交际法是英语教学中常用的两种方法.语法翻译法便于学生丰富英语知识,提高使用英语的准确度和英语读写译的能力;交际教学法则便于学生提高使用英语的流利度和英语听说能力.教师应将语法翻译法和交际教学法相结合进行大学英语教学,为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的提出1988年初中英语教学大纲首次明确要求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从此交际法教学开始运用于我国的中小学英语教学中。2000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版)中提出,教学活动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该大纲强调英语教学要注重交际,教学活动要以交际为主。随着交际法引入课堂,传统的语法翻译法教学受到批判,人们把听不懂说不出的根源归结在语法教学上,而一些教师由于不能正确理解交际语言的教学思想,忽视语法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导致中学生的语法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12.
<正>英语新课改更加重视学生听说技能的培养,提出要改变以往只重单词与语法的教学模式,要加强学生听说训练,提高学生口语水平。英语作为一门语言,重视听说技能,让学生进行正常的交流与交际,这一点非常重要。但在具体的教学中许多教师却将此与词汇语法的教学对立起来,片面强调听说技能,而忽视词汇与语法的教学。词汇与语法是语言的基本要素,语言正是音义结合的词汇和语法的体系。对此英语著名语言学家威尔金斯曾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大纲和新教材的全面推开以及交际教学的豁然兴起,学生交际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的培养受到普遍重视,这是值得充分肯定的。但是,由于交际法对语法知识的教学不够重视以及新教材中的语法知识相对零乱,所以教师对学生的语言能力,尤其是语法能力的训练有所忽视,语法教学的现状令人堪忧:一部分教师“穿新鞋走老路”,依然以语法为纲,为教语法而教语法。以讲为主甚至以讲代练,结果是学生谈语法头头是道而用语法却手足无措。而另一部分教师“着新装赶时髦”,为交际而交际,宠爱交际而冷落语法,好像交际能力只是听听说说,置语法偏…  相似文献   

14.
虞俊 《教师》2009,(23)
纵观我国英语教学历史,经历了从过分重视语法的翻译法教学到注重对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能力培养的交际法教学的转变.很多学生学了多年英语之后,在交际过程中仍然出现语言不规范,语法错误连篇的问题,从而影响了交际.而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表达的方法之一就是从一开始就学好语言的句法规则,并且把语法知识融会贯通到语言交际中去.  相似文献   

15.
忽视语法教学使交际教学法在外语教学实践中产生了一些误区,如不教授语音、语法等属于语言能力的内容;过分强调口语学习,忽视书面交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过于形式化等。语法翻译法克服了交际法的局限性,坚持语言能力培养的基础地位。在外语教学中我们应该采取“综合教学法”。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英语教学涌现出一个新潮流,即提倡交际法.强调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淡化语法教学。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因此,现在英语教学中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有些教师片面强调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英语教学涌现出一个新潮流,即提倡交际法.强调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淡化语法教学。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因此,现在英语教学中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有些教师片面强调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传统英语教材以语法为重点,用单一的翻译法传授英语知识.九年义务教育英语新教材一改过去统编教材以语法为纲,着重语言知识教学,死抠语法条条,缺乏对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这一传统教学方法,而代之以在真实的情景中进行富有趣味的交际语言的训练,亦即听说领先,培养学生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 ,我们的英语教学方法局限于语法和课文翻译 ,偏重于知识的传授 ,片面追求卷面成绩 ,忽视了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始终未能使学生摆脱聋哑英语学习的现状。当代教学理论一致认为 ,就英语而言 ,“教学的实质是交际” ,而交际的前提是听说。故此 ,我们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外语能力时 ,离不开其所依赖的基础———素质 ,而这种素质的根本即为听和说  相似文献   

20.
大学英语语法教学与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语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传统的教学法认为,只有通过听说法、整体法和认知法才能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而忽视了语法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是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融语法教学于交际活动中,把语法教学和交际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外语教学的发展趋势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