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3 毫秒
1.
运用“三段指标法”对第15届亚运会女子团体半决赛及决赛的技战术进行统计,分析比赛中运动员在发抢段、接抢段和相持球的技战术运用特点。认为在相关规则修改后,在乒乓球技术研究中应从各方面对三段指标法进行研究与尝试。  相似文献   

2.
以女子快攻结合弧圈球打法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通过统计分析得出快攻结合弧圈球打法运动员发抢段平均得分率良好,发抢段主要得分手段为发球和发球抢攻;接抢段平均得分率优秀,且快攻结合弧圈球打法运动员接抢段技战术使用各具特色;相持段平均得分率为及格,反手技战术为主要得分手段。通过对运动员三段得分率、使用率与名次进行卡方检验得出检验发抢段、接抢段技战术表现与其排名有显著性相关,运动员的技战术在三段得分率及使用率个体间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运用录像观察统计法、数理统计法和乒乓球“三段评估”等方法,对马琳在北京奥运会(有机时代)和横滨世锦赛(无机时代)的6场重大比赛录像视频进行技战术统计,从微观上分析和比较马琳“有机时代”“无机时代”在发抢段、接抢段、相持段技战术运用效果,为其在“无机时代”进行针对性训练和在比赛中有效运用技战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彭博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2,(11):1-4+150+227
以乒乓球三段指标评估法为主,兼顾采用录像观察、比较等研究方法,以伊藤美诚为研究对象,对其技战术进行较为细致的横向与纵向研究。基于伊藤美诚在比赛中表现出的技战术特点,本文运用“发动”概念对其在发抢段、接抢段和相持段的发动效果和发动手段进行统计与分析,全面归纳总结其技战术特征。研究认为:从伊藤美诚与我国运动员的三段指标数据对比分析中可知接抢段对于双方的重要性——能直接影响比赛结果;从伊藤美诚的技战术分析中可以看出其技战术前移的根本特征;其发动手段展现出了了伊藤美诚以反手技术为主线带动其他技术展开进攻的战术体系。研究结果表明:伊藤美诚以反手技战术为核心的打法呈现以凶带稳的态势。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3段指标评估法,对方博和崔庆磊在2015年乒乓球世界杯男团第5人选拔赛决赛中各项技战术进行统计,分析他们在发抢段、接抢段和相持段的技战术运用特点,为方博今后的训练和比赛提供建议.研究表明:方博发抢段进攻非常积极,但还不够稳定;方博在接抢段和相持段得分率都达到了优秀水平,但使用率较低(21.4%);方博反手拧拉斜线、正手拉斜线和侧身位正手拉斜线是其强项,而相持段的正手位与反手位防守是他的弱项.建议方博进一步提高发抢段的稳定性和威胁性,并加强其相持阶段的防守能力.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三段指标评估法,对马琳和波尔在德国公开赛半决赛中各项技战术进行统计,分析他们在发抢段、接抢断和相持段的技战术运用特点,找出各自的打法优势和不足之处,为我国直拍选手对战国外优秀横拍选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三段指标评估法,对马琳和波尔在德国公开赛半决赛中各项技战术进行统计,分析他们在发抢段、接抢断和相持段的技战术运用特点,找出各自的打法优势和不足之处,为我国直拍选手对战国外优秀横拍选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以及逻辑分析法等,对中国国家乒乓球队2014年“直通东京世乒赛选拔赛”第二阶段半决赛樊振东对阵马龙的比赛进行技战术统计与分析,找出樊振东在发抢段、接发段和相持段的技战术特点以及优劣势,为其进一步提高技战术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录像观察,采用乒乓球技战术三段统计法和分段指标评估法对我国优秀乒乓球运动员许昕在2011年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斯洛文尼亚站比赛的发球抢攻段、接发球抢攻段和相持段技战术特点进行统计分析,找出了其在技术、战术上存在的优势和不足。许昕发抢段和接抢段有一定优势,前三板抢攻威胁很大,尤其在抢攻意识方面特别强,相持过程中的对拉也很好,但反手的劣势也同样明显,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0.
运用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和乒乓球"三段评估"法等对张怡宁和郭跃近年来6场重大比赛的录像视频进行技战术统计,从微观上比较和分析张怡宁、郭跃在发抢段、接抢断和相持段技战术实力、运用效果以及在尾局对战机球处理的能力,力图为其在今后的训练和比赛中有效运用技战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三段指标等方法,对李晓霞在第52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录像进行技战术量化统计,对李晓霞在发抢、接抢及相持段的技战术运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优秀女子乒乓球选手日后的训练和比赛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湖北体育科技》2018,(9):842-846
为探寻40+乒乓球使用后对国乒主力樊振东技战术的影响。采用录像观察、三段统计、分段指标评估等方法,对樊振东发抢段、接抢段和相持段的技战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樊振东发抢段使用率提高,得分率降低;接抢段使用率变化不大,得分率提高;相持段使用率降低,得分率相对下降;技战术方面:摆短的比例下降;挑打和台内拧比例上升;第三板和第四板反拉的比例增多。建议提高发球质量,强化发抢和接抢段的主动上手意识和被动反拉意识,相持段加强正手对拉和侧身拉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三段指标评估法对第50届世乒赛团体赛中外男子乒乓球运动员的技战术进行统计,分析中外男运动员在本次比赛中的技战术特点,在此基础上合理推测乒乓球技战术未来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我国运动员在发抢段和接抢段具有显著优势,而国外运动员相持能力较强;未来乒乓球技战术将朝着更加积极、更加主动、更加全面的方向发展。我国运动员在今后的训练中要在保持优势的基础上重点加强相持能力,使特长技术更加特长,在比赛中采取策略争取更多的机会发挥特长技术,同时相持能力要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乒乓球男子单打决赛录像的观察与统计,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三段指标法等方法对马琳在比赛发抢段、接抢段和相持段的技、战术特点进行分析与研究。研究发现:马琳发抢段占据的优势不明显,相持段的使用率最高,得分主要来自于相持段。马琳在比赛中的技战术合理运用是赢得比赛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东京奥运周期乒乓球使用ABS(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塑料材质,导致国外乒乓球运动员对中国乒乓球运动员造成了较大的冲击,在此背景下结合里约奥运周期(乒乓球材质为醋酸纤维素)运动员技战术特征,进一步探讨ABS塑料球时代世界优秀乒乓球运动员的技战术变化特点,为备战巴黎奥运会做技战术准备。采用四段指标评估法、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模型对国际乒坛三大赛事,即奥运会、世界锦标赛、世界杯中男子(78场,4068回合)、女子(66场,3032回合)关键轮次比赛的双方运动员的技战术表现进行分析。男子四段技战术多元回归标准化系数分别为0.434、0.444、0.359、0.318,女子为0.401、0.403、0.281、0.262;男子四段通径分析中直接效应大于间接总效应;女子通径分析中发抢段和接抢段直接效应(0.401、0.403)小于间接总效应(0.477、0.482)。结论:ABS塑料球时代男、女优秀运动员各段技战术能力对比赛结果影响程度的排序均为:接抢段>发抢段>相持Ⅰ段>相持Ⅱ段;相比醋酸纤维素时代,ABS时代接发球反手拧拉技术间接地提升...  相似文献   

16.
运用分段指标评估法,对第43届世乒赛中国优秀男双选手的技战术运用情况进行分析,表明前三板技术仍是男双取胜的主要因素,并通过前三板为相持的主动创造更多机会,在发抢段、接发抢段和相持段中合理地运用了“变化”.  相似文献   

17.
运用三段技术统计法对樊振东在2014年亚洲杯乒乓球男单决赛中的发球抢攻段、接发球抢攻段和相持段的技战术运用进行统计并分析,探讨樊振东在技战术运用上的特点,从技战术的角度分析比赛失利原因。结果表明:樊振东发球后第三板被马龙控制,第三板直接上手机会不多,发球落点节奏变化不明显;接抢段优秀,接发球控制、进攻技术使用比较流畅,积极主动;相持段中发抢段相持球得分好于接抢段相持球技术,相持中反手拉技术使用较多,正手相持技术使用频数较低。  相似文献   

18.
乒乓球比赛技战术“四段指标评估法”的构建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典“三段指标评估法”的基础上,根据近10年乒乓球比赛技战术分析的研究成果,重新梳理并构建了乒乓比赛技战术“四段指标评估法” 的理论框架。通过对57场男子单打和50场女子单打比赛的统计分析,制定了男单和女单比赛的评估标准,使得评估结果更加符合训练和比赛需 要,进一步揭示乒乓球比赛的客观规律,完善乒乓球比赛技战术统计与分析体系。将运动员的第5拍得分归为相持段,第5拍失分归为发球抢攻段 的统计方法,能够较好地解决传统“三段指标评估法”中双方运动员各段数据不对应的问题。2个实例分析表明:(1)张继科在发抢段和接抢段技术 出色,抢攻积极,优势稳定;相持I段的得分优势最为突出,要注意合理分布发抢与发抢后相持的比例分配问题;相对其他击球段来说,相持II段不太 稳定,需要加强接发球抢攻后的相持衔接和攻防转换的能力;(2)李晓霞实力较为均衡,整体实力较强,发抢和接抢意识积极,优势较为明显,但仍需 注意提高发抢的质量;相持I段实力雄厚,得分优势最大,在发抢优势受限的情况下也能凭借相持I段的得分优势保证发球轮中的得分率;相持II段 的发挥也较为稳定,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录像观察法、乒乓球技战术三段指标评估等方法,对我国优秀乒乓球运动员丁宁对阵韩国削球选手金景娥的比赛录像视频进行了技战术效果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丁宁在发球抢和接发球抢攻段中技战术运用效果欠佳,主要表现在三、五板和二、四板球的衔接不够流畅;在相持段中整体的技战术运用的较为灵活、多样,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在处理对搓的过渡球及多回合的相持球上耐心和信心都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四段指标评估法、录像观察法等方法对林昀儒与四位中国乒乓球队员的4场比赛进行观察统计,深入研究与分析林昀儒的技战术运用特点,旨在为国乒训练提供数据支持。结果表明:(1)用四段指标评估法对林昀儒的技战术进行分析,发现其优势在发抢段和接抢段,劣势为相持Ⅰ段和相持Ⅱ段;(2)在发抢段中,林昀儒发球以侧旋台内短球为主,第三板使用的主要技术为正、反手拉球和正、反手反攻,进攻路线多为对手斜线;(3)在接抢段中,林昀儒在接发球时反手拧拉技术使用最多,其次是通过摆短限制对方上手,落点以斜线为主,第四板衔接时多以正、反手反攻为主要使用技术;(4)在相持阶段中,林昀儒使用的主要技术为反攻、拉、防守,回球线路多变,但缺乏稳定性,相持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