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企业家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创新,市场制度作为激励创新的一种根本制度,对企业家人力资本从事创新活动起持续性激励作用.经理人市场、资本市场和产品市场对企业家的创新活动都在不同程度上具有激励和约束作用.经理人市场主要通过声誉机制和竞争机制对企业家实施激励和约束;资本市场通过评价、接管和资金融通、产权交易等对企业家的创新进行激励和约束;产品市场通过新产品的市场竞争机制激励企业家从事创新活动.三种市场的创新激励可以相互作用,共同影响企业家的创新活动.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中国金融发展和管理逐步由中央集权向地方分权化的典型事实,利用2009—2015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在准确度量金融分权和地方官员激励程度的基础上,从地方官员激励的视角考察了中国式金融分权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式金融分权和地方官员激励均显著抑制了企业创新投入的增长;在金融分权程度越高的地区,地方官员激励对企业创新投入的抑制效应越显著,即金融分权通过强化地方官员激励抑制了企业创新投入;在不同特征企业中,中国式金融分权对企业创新投入的抑制效应存在显著差异.未来进一步合理化金融分权、完善官员激励机制并着力提升企业实力,对于规避金融分权对创新投入的抑制效应、促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创新驱动战略背景下,探索何种创新驱动路径更有效,对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提出企业"六位一体"创新驱动要素体系模型(人力资本、资金来源、技术获取、政策激励、研发合作以及国际化程度),并从线性驱动和协同交互驱动两个维度探索了各个创新驱动路径的差异。对河北省274家高新技术企业2013—2017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外部资金来源对企业创新的驱动作用强于其他路径,其次是技术获取路径,而研发合作和国际化程度对企业的创新绩效表现出显著的消极效应。人力资本驱动路径与技术获取、激励政策以及国际化水平路径之间发挥了较好的正向协同效应,而资金来源与政策激励以及国际化程度之间的协同作用未能很好的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我国股权激励计划对公司创新的影响,运用泊松计数模型、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倾向得分匹配(PSM)和倍差法(DID)等方法,结果发现: 公司引入股权激励制度有助于促进企业创新;股权激励制度能有效降低管理层和股东的利益不一致,通过提升企业创新水平从而降低代理成本;相比国有企业,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对企业创新的促进程度在非国有企业中更大.因此,推行公司内部股权激励计划,有助于充分调动企业管理层和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企业创新水平.  相似文献   

5.
郑万腾  赵红岩  范宏 《科研管理》2021,42(4):138-146
强化数字金融发展的创新激励效应,是我国在后疫情时期坚持创新赋能业态变革,助力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为此,立足于我国30个省份2011—2018年面板统计数据,采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空间计量模型、面板门槛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路径分析等方法,实证考察我国数字金融发展对区域创新的激励效应。结果显示:数字金融及其分解指数(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都能正向激励区域创新,但激励效果存有差异,其中使用深度最为显著,其次是覆盖广度和数字化程度;在异质性方面,数字金融发展对区域创新的激励效应具有一定的创新主体异质性和区域异质性;在空间特征方面,某区域数字金融发展不仅直接激励本土创新,而且存在空间溢出效应能够间接激励其他区域创新,但这种空间溢出效应的贡献率十分有限;在非线性特征方面,数字金融发展对区域创新的激励效应在劳动者素质、政府支持和产业升级单一门槛的约束下,表现边际递增的态势,而在对外开放单一门槛的约束下,呈现边际递减的趋势;在传导路径方面,数字金融发展能够通过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条路径间接激励区域创新,其中内部因素是主要的传导路径,研发强度在内部因素中起主要作用,而在外部因素中经济发展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6.
国家科研团体科技战略人才的激励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科技战略人才作为知识经济时代国家科研团体科技创新的核心力量,其创造力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激励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科技战略人才的特征以及影响科研单位科技战略人才的激励因素,其次分析了我国科研单位激励制度存在的种种缺陷,进而提出国家科研团体对科技战略人才应采取物质激励、知识激励和精神激励三方面的激励策略及相应的优化方向。  相似文献   

7.
胡川  郭林英 《科研管理》2020,41(5):40-46
随着中国经济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本文深入分析了产能过剩作为一个有效的刺激手段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机制,以2014-2015年存在产能过剩的上市公司年报数据为基础,运用OLS回归探究了产能过剩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企业产能过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刺激企业创新的发展,且产能过剩并非完全直接作用于企业创新,其对企业创新的激励作用部分通过中介变量闲置成本来实现。当企业产能过剩程度高、闲置成本大量增加时,企业为了进一步发展不得不考虑创新,通过提高创新力来突破当前的发展困境。进一步地,国有股比例作为调节变量,在产能过剩激励企业创新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增强作用,即企业的国有股比例越高,产能过剩对企业创新的激励效应也就越强。最后,为政府政策出台和企业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8.
区分客户参与企业创新活动中的个体顾客参与和组织顾客参与,探究组织顾客参与对制造业企业服务创新绩效的影响作用机制。综合运用资源基础管理理论、服务创新理论和知识管理理论,基于对制造业企业在内外部激励条件下通过顾客参与获得创新资源进而影响服务创新绩效的路径分析,构建“内外部激励—组织顾客参与—创新绩效”理论模型,选取210家服务型制造业企业及其组织顾客作为样本,从观念共识、知识共享和知识共创3个维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内外部激励对企业服务创新绩效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影响程度不同;(2)观念共识、知识共享和知识共创对企业服务创新绩效均会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3)组织顾客参与在外部激励与服务创新绩效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在内部激励与服务创新绩效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因此,制造业企业应合理利用激励策略去激发组织顾客参与意识、促进组织顾客参与行为产生,从而实现传统制造业服务创新绩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取2015-2018年新能源汽车产业110家上市公司面板数据,探索政府补助与市场融资及其协同配合对企业研发创新影响的差异性。结果显示,新能源汽车产业政府补助对企业研发创新具有显著激励效应,市场融资并未显著促进企业研发创新,政府补助与市场融资协同配合能有效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研发创新。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处于不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阶段的企业,政府补助对中上游企业研发创新的激励效应更大,而市场融资对下游企业研发创新的激励效应更大,政府补助与市场融资协同配合对中上游企业研发创新的激励效应更大。同时,相对于国有企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政府补助与市场融资及其两者协同配合对非国有企业研发创新的激励效应更大。本文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创新激励与政府干预理论,并为政府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精准设计创新政策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中国先后推出了“扶持性”和“门槛性”两种类型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本文基于中国新能源汽车上市公司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扶持性”政策和“门槛性”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结果发现:(1)“扶持性”和“门槛性”政策都激励了企业技术创新;就单个政策而言,“门槛性”政策比“扶持性”政策的创新激励效应更大;但两种政策的创新激励存在互补效应,其政策协同比单一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效应更大。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我们的结论依然成立。(2)机制检验表明,“扶持性”政策通过加大研发强度等资源补偿效应激励企业创新;而“门槛性”政策的创新激励效应与市场竞争的程度密切相关,只有适度的市场竞争才会激励企业技术创新。(3)两类政策对创新激励的影响存在企业和地区方面的异质性。本文拓展了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类型)影响企业创新的相关研究,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优化以持续促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