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保持自然美     
我们家长要注意培养儿童正确的审美观。要让儿童知道美不美不在外表.要重视心灵的美。这一点,我姐姐做得比较好。她是一名幼儿教师,她在孩子的面前从不浓妆艳抹。有的孩子问她:“老师,我妈妈天天描眉,擦口红.你怎么不呢?”她说:“老师不描眉,不擦口红。这是自然美。我们小朋友更应该讲究自然美,我们这张小脸本来  相似文献   

2.
彭杰 《少年世界》2018,(1):43-46
“我长什么样?我是男孩还是女孩?别人是怎么评价我的?”这一系列的问题聚焦于一个中心——儿童的自我感正在逐渐形成。“儿童通过与人和生活环境中物品的最初互动开始,形成了组成自我的三个关键因素:自我意识、自我概念、自尊。”  相似文献   

3.
儿童教育需要儿童思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民教育2005.7儿童如同沐浴朝露的草木,散发着无限的生命力;儿童犹如东方欲出的太阳,透射出盎然朝气。他们的世界充满着生机和希望,稚气的言行里童趣点点,大胆而离奇的梦想中诗意横生。我们常常会因儿童“雪化了变成春天”、“鱼从水中游过,水很活泼”这样灵气四溢的语言而感动。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身上的灵气似乎日渐消减,我们视野中的“懂事”儿童日渐增多。这些如同小大人的儿童,失去了纯真和童趣,失去了活力和创造。我们不禁要问:儿童应有的灵气哪儿去了?现在的儿童怎么越来越不像儿童了?我常常见到这样的情形:父母带孩子出门时,…  相似文献   

4.
教育是一种艺术,而教育“顽童”更要讲究艺术。在向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时候,应该根据他们的爱好、性格和个性,因材施教。鉴于有的学生服“软”,有的学生服“硬”,我认为必须采用“软硬并举,适当配合”的教育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何谓“软硬并举,适当配合”?所谓“软”,是指说服和解释;所谓“硬”,是指惩罚和强制。“硬”要以“软”为基础。使用时,二者应该适当地配合。  相似文献   

5.
据心理学家统计,许多由爱讲话的父母带大的孩子,学说话要比别的孩子慢,而且慢得多。因为当牙牙学语的孩子刚把头转向玩具时,还没等他开口要,大人已经把玩具塞到他的手中,迫不及待地问:“你要这个对不对?”当孩子才看了一眼奶瓶,奶嘴已经到了他的口中“你要喝奶是不是?”说话欲望太强的爸爸妈妈随侍左右,哪里还需要孩子说话呢?他又怎么能很快学会说话呢?我觉得家长的这种“言多”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6.
如何对幼儿进行性教育是家长的一道难题。“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妈妈,我是怎么到你肚子里去的?我又是怎么出来的?”这些问题足以让父母发晕。年轻一代的父母不是不知道这些知识,而是不知道如何开口说!所以,对幼儿进行性教育,家长首先要克服自身的心理问题,改变自己在性问题上的“失语”状态。让我们看看专家的说法和其他家长的做法吧。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漠视儿童的“主观存在”,忽视儿童自身的知识经验、生活背景和心理特征.随着儿童心理研究成果的不断涌现,也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和西方教育思想的融入,教育思想、教育行为、教育手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那种漠视儿童主观存在,忽视儿童知识经验、生活背景和心理特征的现象被“尊重儿童、教育要从儿童真实需求出发”的声音所取代.  相似文献   

8.
理解儿童     
理解儿童要基于儿童特点。从“思维能力”、“双重生命”、“心理预置”、“幼态持续”、“儿童的原始特质”及“儿童世界的丰富性”等几方面采理解儿童。就是为了更好地去对儿童进行教育。理解儿童的教育,要相信“人可以教育”;要尊重自然,引导自由;要关注成长“关键期”;要重视游戏的价值。理解儿童就要走进儿童的世界。鉴于此,要尊重儿童本能;要坚持儿童立场;要关注儿童成长的完整性;要构建“润泽课堂”;要重视教师的人格引领以及文化熏陶对儿童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说起教育和教学的追求,李洁玲用到同一个词——“回归”.她说,她追求的是回归儿童本真的语文教学,追求的是回归儿童本真的教育. “回归儿童本真就是要从成人的思路中跳出来,还儿童自主权,使课堂回归儿童味,符合他们的学业水平;使教育贴近儿童的生命状态,满足他们的心灵需求.”李洁玲解释道. 那么,李洁玲怎样实现教育、教学的双双回归?  相似文献   

10.
童真语文要“循道崇真”,所循之道和所崇之真可概括为五句话:儿童是语文教育的主语,真实是童真语文的灵魂,学会学语文是童真语文的核心,生动活泼地学语文是童真语文的表征(表情),儿童创造自己的语文是童真语文的境界。关于童真语文,还要进一步展开理性追问:儿童是谁?儿童的伟大之处是什么?儿童究竟在哪里?儿童究竟是怎么学语文的?儿童怎样才能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创造者?  相似文献   

11.
儿童的健康成长受到家庭、教育机构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关注。作为教师,在教学中一直提倡要"因材施教",但是真正做到却并不容易。首先,必须"从关注每个儿童开始",只有真正了解儿童现有的想法、儿童目前的能力、需要,才能给予他们适宜的教育,促进儿童健康、有个性地发展。  相似文献   

12.
儿童观是教育的依据,目前教育中存在一些因儿童观而导致的问题,我们必须要把意识形态层面的问题推进到实践层面,用正确的儿童观指导教育实践,以促进儿童真正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儿童幸福”是古今中外教育者一直谈论的话题,也是家长们关注的焦点。伟大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以“儿童为本”,指出了儿童幸福对儿童成长的价值,对儿童一生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因此,关注和研究儿童幸福感,追求教育的“儿童化”境界,为儿童提供生理、心理和伦理层面的幸福体验,让教育真正成为儿童幸福的来源,是教育者们责无旁贷的职责与使命。笔者依据多年的工作经验,谈一下“三大视角”对儿童幸福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妈妈的八卦     
A“妈,网上有人说我是老巫婆!”“未老先衰啦,小巫婆还差不多。”“我真那么坏?那么恐怖?”“上帝,怎么有人比我还了解你。”老妈一脸惊讶。B“妈,我在宿舍里养了只鸭子,还给它起了名字,把它养得可肥了!”“是吗?你的同学怎么说?有没有嫌脏?”“没有,不过她们都说要烤鸭子吃,天天围着它流口水!”“那你怎么不把它带回家来?”“哇,妈你愿意养啊,太棒啦!”“我的意思是家里方便,而且刚买了一只高压锅。”C“妈,我在家庭建设中起什么作用?”“如螺丝钉。”“这么微不足道,不至于吧?”“难道说,你是贵金属?”老妈像发现了新大陆。轮到我惭愧了…  相似文献   

15.
王老师曾问我,什么是“儿童观”?应该有什么样的“儿童观”?我开了一些书名和文章给她。几个月后,她来信着重叙述了她对改变传统教育观点和儿童观的看法。她认为,正确的儿童观应该是尊重儿童,热爱儿童,从儿童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出发,充分发挥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她似乎明白了。情况究竟如何?我来到王老师任教的班级。活动室的墙壁上贴满了孩子的绘画,玩具柜上堆满了孩子们的“作品”,墙角边放着  相似文献   

16.
“多动症”现在是常常挂在父母和教师嘴边上的一个词汇。我的妻子就常提醒我说:“我们的孩子好像也有‘多动症’,你是不是给好好瞧瞧?”我很明确也很温柔地告诉她:“我们的孩子是好动,而不是‘多动症’,请放心。”那么,什么是真正的儿童“多动症”呢?  相似文献   

17.
我校举行了“家教论坛”活动时。一位嘉宾在回答(你是怎么教育子女的?)时说“:其实,我对孩子根本就没有进行教育,我也不知道她怎么就具有那些所谓的‘优点’。”奇怪!不教育,孩子怎么就成了同学的榜样,怎么就成了老师心目中的“宝”?当仔细看这位家长时,我顿时发现,她孩子的言谈举止与她简直就是出于一个模型。我想:这个家长其实就是无形的教育资源,她其实施行的是一种“无声教育”!身教重于言传,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现在家长往往更注重言传,教育孩子什么要做,什么不能做云云。有的心平气和,循循善诱,有的脾气暴躁、大声呵斥。前者,孩子也…  相似文献   

18.
何谓儿童化?实践告诉我们,一是要善于从儿童的特点出发,二是要善于将教育内容儿童化,三是要善于采取儿童化的教育方法,具体、形象、直观,四是要善于将教育内化为儿童的自我教育,五是要善于发挥儿童组织的功能与作用.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引领要讲究方式方法,追求实效。培育和引领学生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注重儿童化、时代性、有创意和求实效,这是我多年教育实践之后得出的经验。儿童化就是要从儿童的特点出发,把教育内容儿童化,采取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和方法,具体、形象、直观地进行教育。  相似文献   

20.
本篇论文以分析苏教版第一单元至第四单元,“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和“认位置”为例,并结合小学生的心理角度,来对这四个单元的小学教材特点、实践建议、发展方向进行基本分析和论述。笔者在此文中要探究的问题是如何通过一本小小的教材来更好地推动学生的学,使学生知晓如何学习,知道怎么学习,并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我的实践建议是:让生活数学语言化,数学语言生活化。大部分儿童在学前教育阶段,已经对这几个单元的知识点有所了解,能像唱山歌似的说出“1、2、3.....”,能大概地比较物体间的长短、高矮、轻重;那作为教师,我们还需要教什么呢?在小学的课程标准中谈到,学生不仅要知道学什么,还得知道怎么学?教师不仅要知道教什么,还得知道怎么教?陶行知曾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