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其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需求,其人才培养模式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高职教育强调以行业为依托,倡导校企合作;既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又强调学生掌握必需的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2.
如今,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而与之相配套的教材体系建设则远远地落后于它的发展和需要。高质量的教材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应重视合理、科学、具有自身特色的教材体系的建立。现行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存在的问题借用本、专科教材无法满足高职培养目标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借用本科教材弊多利少。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在培养目标上有较大的差异,前者培养的是技术应用型人才,应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后者培养的是学术型、工程型人才,重视对理论的研究和学习。因而,相应的教学要求和课时分配有很大的不同,本科教材…  相似文献   

3.
<正>一、衔接本科教育的必要性(一)弥补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的结构性缺陷对于所有的高职院校来说,对于学生的培养更加的偏重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上高职院校更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而本科教育对学生的培养更加强调个人素质的提升和理论知识的学习。高职学生参加专衔本考试能够更好的弥补自己在知识上的结构性缺陷,能够学习到与专科教育不一样的知识。(二)适应国民素质提升带  相似文献   

4.
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如何加强素质教育,如何办出高职特色以适应社会要求,这些都是当前各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分析了高职毕业生在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上的特殊要求后,我们认为高职教育具有六个基本特性,即教育层次的高等性,教育类别的职业性,工作岗位的基层性,业务内涵的技术应用性,培养特征的社会适应性和办学方式的开放性。在实践中,我院采取开放办学,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按素质教育要求制定各专业综合性人才培养计划。通过综合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与实施,高职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工作思…  相似文献   

5.
与发达国家、台湾的高职教育发展相比,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层次以三年制(专科)为主,随着现代化建设和国家经济发展的要求,培养四年制(本科)技术应用型人才已迫在眉睫。以我院办学实践并参考兄弟院校试办四年制(本科)高职教育办学经验,从四年制高职的含义,人才培养教育目标,专业设置,教学设计,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实践教学,考评方式,师资队伍等九个方面,就培养四年制(本科)技术应用型人才提出一种模式,意在推动四年制(本科)高职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高职电子技术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它不仅要求知识的传授,更强调能力的综合和应用。因此,实践教学对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尤为重要。电子技术包括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作为电子信息类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校内实践教学包括实验、技能训练两个阶段,它是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石。  相似文献   

7.
国家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发展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本科教育尚处于试点和探索阶段,高职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有待创新和推广。结合高质量、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从培养路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产学研合作、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提出高职本科人才培养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发展高职本科教育是契合我国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的教育战略。"高职本科教育培养什么人"成为职业教育研究亟待解决之命题。基于职业带人才分类理论和我国高职本科办学实践经验,文章提出高职本科教育内涵的四重逻辑,即高职本科教育是本科层次的高等教育,是具有职业属性的职业技术教育,是跨界生成的教育,是培养现场工程师的教育。在内涵分析的基础上,解读"高职本科教育培养什么人",探究高职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对现场工程师做出技能创新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两方面的职业能力培养预期。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为培养与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实用型人才,高职课程设置要与人才培养模式相协调。本人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就服装专业后期课程设置的可行性方案与同行商榷。  一、目前高职服装专业的课程设置和人才模式特点  1.目前高职服装专业的课程设置。  高等职业教育兼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双重属性。高等职业教育是两种教育结合而形成的强调能力培养,注重可持续性发展素质的培养,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一种教育模式。目前,国内的高职服装专业应以这一目标而设置课程。  由于…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素质教育内容,在探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同时,提出了在高职教育中推进素质教育的若干措施,以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技术人才职业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1.
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领域目前正在探索的一个新的教育层次。文章分析了本科高职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的原则和依据,并以粮油加工技术专业为例,构建了本科高职粮油加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对其课程特色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2.
商务英语是一门建立在商务专业领域的英语交际能力方面的课程。该门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够以英语为工作语言,参与和从事商务活动的实用型、应用型人才。同时,与普通高等教育不同的是,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为主的教育,它属于强调实用性、专业性、针对性的实践型教育。因此,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为指导原则,强调掌握语言基本知识与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并重,强调训练英语基本技能与培养从事商务活动的语言应用能力并重。  相似文献   

13.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为社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一线高等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作为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考试测评应面对素质教育,确保高职人才培养质量。针对现阶段高职院校考试模式的弊端和不足,通过对素质教育考试观、考试功能定位、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的探索和研究,提出高职教育考试应建立基于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多元化考试模式。  相似文献   

14.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的高职教学由于重理论、轻实践,各知识领域之间缺乏必要的衔接和沟通,忽视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人文精神培养以及职业道德情感培养,致使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脱节,学生的职业能力较差,为此应致力于高职教学改革,重视实践教学,完善学生知识体系,对学生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人文精神培养和职业道德情感培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与职业技能,提升学生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15.
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全方位的,探索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高等职业人才培养与本科人才培养的融通和衔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更有利于培养社会各行业所急需的高端技能人才,也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因此,研究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模式创新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佟欣 《辽宁高职学报》2004,6(1):119-120
强化实践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为培养水利高职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必须加强水力学课程实践教学。  相似文献   

17.
一、以应用为目的,把握好理论教学的度 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中心工作,理论教学是教学工作的核心环节,教师在实施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必须牢记自己的教育对象,把握好自己的尺度,普通高校的教学内容以科学体系为线索,而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则应以岗位技术需要的能力为依据,忘记了这一点,高等职业教育势必办成本科的“压缩饼干”。因此,高职理论教学必须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 高职教育的学生应具有…  相似文献   

18.
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科技转化和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目前,该类人才的主要来源是通过高职院校培养,但高职院校大多是沿用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所培养学生始终感觉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而且大多也只能获得中级技能证书。因此,通过开展应用型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协同培养,特别在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形成高职院校"3+2"协同培养应用型本科模式,培养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可以完善我省高等职业教育层次,深化高职学生的内涵,提高本科生的动手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应用能力,为构建广东现代产业提供更有力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9.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实用性人才。即能够从事某种行业工作的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术或技能的职业人员。高职英语教学必须坚持英语基础性和实用性的教学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条件,着重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本文拟从高职英语教学培养目标出发,结合具体教学谈高职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培养适应职业岗位需求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其主要目标,为了更好地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以考试改革为导向,在学科考试中强化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与锻炼,这样的改革思路既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之必须,也是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质量提出的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