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锌与运动能力的关系一直是运动医学界比较活跃的研究领域。研究证明,锌与运动能力的关系密切,补锌后可以加强肌肉的收缩力量及肌肉收缩的速度,还可以影响雄性激素的合成与分泌以及肝脏的铁含量,从而引起铁离子氧化功能。本文从锌与运动能力的研究出发,采用文献资料、归纳演绎法,阐述了锌对运动能力、自由基的清除、酶的活性、以及雄激素睾酮等方面影响,进一步表明补锌对提高运动成绩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对少年男子体操运动员“运动协调能力”的训练,有利于稳定性平衡能力的发展需要。不同的空间、时间及肌肉感觉的准确性与调节能力的增强,对静态和动态平衡能力、运动协调能力和其它相关能力的提高,有十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运动学习对4~6岁幼儿智力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厉丽玉 《体育科学》2002,22(6):103-106,109
采用韦克斯勒学前及学初智力测验量表,通过跟踪调查和横向对比研究,对总共369人次4~6岁的幼儿园幼儿进行智力测验。主要结论:运动学习对幼儿的视觉-记忆能力,视-动协调能力和模仿能力等有显著的良好影响,表现在智慧努力与双手活动相结合的时候,运动学习幼儿的操作活动完成得较为迅速,准确、操作智力较为突出,它反映了运动学习对幼儿智力发展影响的特点,也揭示了运动学习幼儿在智力发展上的潜能。  相似文献   

4.
抗氧化剂的补充与运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运动性氧化应激的概念、产生及其与运动的关系,以及以抗氧化剂的研究现状,阐明补充抗氧化剂对运动性氧化应激的作用及运动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常芸  何子红 《体育科学》2002,22(2):96-100
用文献资料法探讨了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对青少年体质和运动能力的影响及青少年健康促进问题。结果显示:青少年的体质和运动能力现状令人担忧。人类体质及运动能力有较高的遗传度,其本身及其对环境刺激的适应性在较大程度上受控于基因。目前已发现核DNA(nDNA)中ACE、AR-β2、LPL、Na^ -K^ATPase、HLA2A11、CK-MM、Fg等与人类体质及运动能力连锁或关联。在线粒体DNA(mtDNA)中也发现部分基因有此生物学意义。建议;加强青少年运动素质的相关基因诊断,从小了解自身的运动素质。有针对性地参加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制定有个体特异性的运动处方。使其在后天的体育锻炼中身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辽宁体育科技》2007,29(3):112-112
“生命在于运动”,对于运动员而言,运动训练是提高运动成绩的必经之路;对健身者而言,合理运动是改善体质、增进健康的必要手段。然而,在训练和健身的过程中人们常常发现,由于不能科学安排运动的强度和计划,造成过量训练导致运动能力的下降;由于缺乏营养恢复的必要知识,造成运动后身体无法及时恢复,运动成绩和体质水平不能提高。可见,对运动员和健身者身体机能的科学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合理的营养恢复成为制约其运动能力提高及体质改善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辽宁体育科技》2007,29(5):98-98
“生命在于运动”,对于运动员而言,运动训练是提高运动成绩的必经之路;对健身者而言,合理运动是改善体质、增进健康的必要手段。然而,在训练和健身的过程中人们常常发现,由于不能科学安排运动的强度和计划,造成过量训练导致运动能力的下降;由于缺乏营养恢复的必要知识,造成运动后身体无法及时恢复,运动成绩和体质水平不能提高。可见,对运动员和健身者身体机能的科学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合理的营养恢复成为制约其运动能力提高及体质改善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急性运动及长期运动训练均可引起体内血容量变化。研究这些变化发生发展的规律及对人体的运动能力的影响,一直是许多研究者所关注的问题。本文综述国内外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有益的线索。  相似文献   

9.
学业可能自我与运动可能自我对运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宝  张钊  赵凌燕  李萌  王娜 《体育学刊》2004,11(5):43-46
为了探讨学业可能自我和运动可能自我对运动能力的影响,根据两所学校253份调查问卷对可能自我量表进行了修订,然后根据修订的可能自我量表和运动能力量表对3所学校的296名被试者进行了问卷调查,进一步验证了可能自我量表的结构效度和信度。t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人口统计学变量能够影响可能自我和运动能力。分层回归分析的结果发现,在控制了人口统计学变量后,运动可能自我对运动能力有较强的预测作用,学业可能自我所解释的变异量没有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0.
感知能力与运动技能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燕萍  宋平 《体育学刊》2002,9(1):122-124
通过测试、对比,分析了运动训练后体育专业学生与非体育专业学生感知能力的差异和特点,探讨了感知能力与运动技能的相互关系,论证了良好的运动感知能力对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调查分析等方法,以道家思想为理论基础,通过梳理南无派发展的历史脉络,为南无拳传承的历史渊源寻找史学依据,以促进南无拳相关理论的研究及发展为目的。研究发现,南无拳是在全真道内丹修炼思想基础上,结合导引行气术形成的养生拳术,对调理脏腑功能具有特殊功效,在南无派历经30代传承,现已在洛阳地区广泛开展,为南无拳全面推广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中国拳击队在2008奥运会上以2金1银的优异成绩,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本文详细地介绍了科技攻关服务的基本思路、工作概况,并通过技战术分析实例,说明中国拳击队备战奥运科技攻关服务所取得的巨大成效,供今后拳击项目备战世界大赛和奥运会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六合八法拳对中老年人运动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免疫力系统的影响等六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六合八法拳对中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分析认为:六合八法拳是一个优秀的独具风格的拳种,具有较高的健身价值、实用价值和研究价值,对六合八法拳的挖掘整理和研究,将会为中华武术宝库增添新的内容,丰富中老年人的健身项目,为21世纪人类健康长寿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专家访谈法和个案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六合八法拳的套路及单式动作的技术内容进行研究,揭示出六合八法拳包括心意为先,“六合”为体;升降开合,螺旋伸缩;刚柔相济,整劲内蓄;化象虚空,虚实相生;步以四六,中定转换;招式变化,往来还复等技术特征,为完善六合八法拳的理论体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对菏泽梅花拳源流与特征进行研究,发现:菏泽梅花拳是北上传播的第一站,且是海外传播的根源;有文武一体的组成形式和独具特色的师徒传播关系及融合儒释道精髓的特征。应该让更多的人了解它、传播它使之走向全球,成为世界遗产文化中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6.
技击性是武术的本质特性,更是内家拳的精髓之所在。内家拳是相对于外家拳而言的,与外家拳相比,在技法上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都是战不过攻防,术不过奇正,形不过虚实,都是为了制人而不受制于人,但在技击原则上二者却有着明显的差别。文章通过对内家拳的五大技击原则,即不争先、以柔克刚、后发先至、柔化圆活、贵化不贵抗进行阐释和剖析,力图进一步深化其技击性,为内家拳的练习者在技战术方面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心意拳功理的客观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高华 《体育学刊》2003,10(4):77-79
心意拳是我国传统武术大系中脱颖而出一种内家拳派,有一套相对完备的习练方法和扎实功理基础。它还总括了诸多拳派养生与技击的要义。  相似文献   

18.
木兰拳是武术运动的拳种之一,有其独特的运动韵味与规律。习练木兰拳分3个阶段:尽快熟悉套路,在姿态和动作上打好基础;掌握动作要领与规律,领会运动特点;加强练意、练气和练力。  相似文献   

19.
文章运用田野调查法和文献资料法,对河南省登封市特色拳种少林看家拳的起源、特点及传承进行调查分析,并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见解和对策,同时也为少林看家拳今后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参考与建议,希望这些见解和建议可以有利于少林看家拳更好的继承和发展,同时也希望少林看家拳在维护地域特色文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太极拳在我国全民健身运动中的特殊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太极拳的特点和功能及推广的可行性的分析表明,推广太极拳适合我国的国情。认为太极拳具有健身价值高,深受大众喜欢,便于推广普及,具备全民参与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