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主要分析了新时期文学审美空间的封闭化、扃平化、私人化、心灵化与表面化等诸种症候以及由此所导致的文学意义的阻塞与流失,深入阐释了造成这一审美畸变的全球文化背景及本土文化语境。在此基础上,试图通过重建文学与审美公共空间的有机联系,来推动文学创作的健康发展,并实现文论话语的更新、扩容。  相似文献   

2.
文学期刊的"发刊词"虽然不能代表文学事实,但它具有作为一种历史文献的重要价值,毕竟它包含了创刊时期最流行的文艺政策,也反映了当时文学生存环境以及文学期刊操作模式的大致情况.而且,其话语方式背后包含的深层含义,也是透析当时文学操作规范的一个途径.更重要的是,"发刊词"本身也参与了文学生产的历史,也构成了还原建国初期文学生态的一个侧影,它也是进入文学史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
作为我国新时期文学期刊“四大名旦”之一的《钟山》杂志,在新时期文学发展中对“新写实”和“新状态”思潮的倡导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考察从“新写实”到“新状态”文学思潮的发展,我们发现其中呈现出强烈的市场策划意识,这使《钟山》杂志对文学思潮的推动确实起到了风起云涌的策动,但市场意识的强化又在另一个层面上使他们完成了杂志运作的任务,但最终没有完成文学的使命。  相似文献   

4.
一定时期的文学研究术语中总会出现若干高频词,高频词能体现某一时期文学研究的症候。近年来,"范式"被广泛使用并成为文学研究中的重要理论话语,使得文学研究呈现出表述的"范式转向":都用"范式"言说自己的理论创见。"范式"话语的广泛使用,除了与"范式"自身所具有的"革新"内涵、知识资源更新中"语词的迁移"现象相关之外,还与"范式"话语所形成的语境压力有关。由"范式"话语所形成的表述范式,不过是诸多关于文学解释中的一种,因而与传统的文学研究模式并未形成根本的断裂。学者们对范式理论的重视不仅反映了其重建文学"本质论"的企图,还表明了在价值失范的情形下重建价值体系的努力。  相似文献   

5.
从社团流派角度考察,高晓声、方之、陆文夫三人是"探求者"文学社群的中坚人物。出于对文学艺术的执著探索和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忠诚,他们提出了在生活中不断探索的文学主张,"文革"中因此罹难。新时期复出文坛后,其创作心态处于知识分子文化、底层民间文化及革命话语表达这三种创作心态错综复杂的隐痛之中,这三种创作心态也正是一代作家由对于文学精神以及道德理想的执著不懈的追求生成,所以他们的创作具有"辛辣、糖醋、苦涩"的特征。他们以强烈的"探求"意识创作的小说参与了"文革"话语的终结和文学制度的重建,这种参与主要是作为"底层"对于文学精神的执著追求。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执著于文学精神的底层表述是当下小说创作的典范。  相似文献   

6.
延安文人的“公共空间”:社团与期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延安文学作为现代中国革命和历史叙述的重要参与者,繁复而生动地呈现着现代中国革命和文学的历史面影.延安文人社团及刊物在现代中国文学史上构成了极为重要的独特的文化现象,期刊既是延安文人自觉地将文学与革命联系起来进行文艺界的精神总动员的传播载体,又是延安文人话语交融、思想汇聚甚至碰撞的媒介空间.同时,在革命战争的传播生态环境中,大量的延安文学期刊不仅鲜明地标示着延安文人的美学姿态和风范,而且最终汇流到波澜壮阔的现代中国革命的洪流之中,和它的传播主体一道成为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原始史料为依据,对延安文学期刊回归"历史现场"进行考察,展示在特殊的战争环境中延安文人的创作与生活、思想与交流,以期为当代中国文化建设提供具有历史深度的经验借鉴和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7.
受社会历史环境影响,新时期文学同政治文化关系密切,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明显的"主潮性",具有单一性和封闭性特点."新时期"以后,受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及全球化语境的影响,真正的"文学"开始."九十年代文学"概念的提出及其在文学层次、文学意识形态、文学话语方式等方面呈现多元化倾向;"九十年代文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吕鹏娟 《文教资料》2008,(17):20-22
作为对传统话语模式的反动,寻根文学为中国新时期文学提供了相当丰富的创造性的文化资源和话语空间,但急于求成的心态和理论建设的缺乏又先天注定了它的没落,而史铁生以其从容、孤独的创作心态和对人生困境的不懈追问,对寻根文学做出了有益的填补.  相似文献   

9.
期刊改版与九十年代以来的文学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期刊与文学的关系,使得从期刊视野考察转型期文学成为可能。以上世纪90年代初期文学期刊界的“改版热”为视点,通过对改版缘起、具体行为状态及其改革效果的分析,可以看到,一个转向市场他律的文学场已经基本形成;走向世俗化,正是转型期文学“审美日常生活化”的一种实现;改版后文学期刊依然没有走出困境的实质,正是消费时代生活法则渗透至文学场域,而审美追求的艺术法则主导地位丧失的结果。而诗意审美恰恰是文学的意义所在,也是文学期刊在这个消费时代的生存之道。  相似文献   

10.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从文学形象批评开始寻找女性被书写、被定义的历史,在对男性文本的"性别阅读"中发现自己、表达自己,重视女性话语权力,使女性的声音不再被湮没,使男性的文本开始正视女性的真实存在,这为女性身份的定义开拓了新的空间,也为女性形象的重建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自上世纪80年代以降,中国现代学研究在最近20余年来所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概括起来,这些成就的取得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化关联的发现”:在80年代之初是以中外学与化的关联实现了对“唯阶级斗争”论的拨乱反正,也就是说,以化层面上的意义的阐释取代了纯粹政治层面的定义,这样,中国现代学自身的许多特点便得到了尊重和展现,在当时,比较学及比较化的研究成为最引人注目的批评方式;进入到90年代以后,随着“现代性”知识体系逐渐成为我们阐释现代中国学的一个重要的话语资源,  相似文献   

12.
从传统的视角上看,彝族传统经籍诗歌多而散文少,五言诗体多而杂言诗体少,有认识、教育、审美等功能;从文学人类学的角度看,还有治病、禳灾、慰灵与安人的功能与作用。彝族传统经籍创制者、传承者和使用者往往身份合一,经常是诵而不读、听而不看,有的经籍在使用时才得以完成。  相似文献   

13.
冯亦代为我国的文学翻译事业,为中西文化的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从文学传播的视角切入研究冯亦代翻译文学,从国内传播影响、翻译传播艺术及翻译传播策略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冯亦代的翻译理论与实践必将对后辈提供良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15.
"三曹"是建安时期的重要作家,与七子互相辉映,彪炳文坛。曹氏父子创作了大量乐府诗,并且注重抒发内心的真实情感,这反映了长期以来在经学束缚下文人思想的大解放。曹氏父子的身份地位和皇室生活的经历对他们文学思想之形成有重要作用。父子三人均爱好乐府诗,并且创作了大量的乐府诗歌。曹操反对虚而不实的"浮华"风气,在创作过程中尚通脱、尚实、务尽。  相似文献   

16.
上个世纪中国文艺理论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扬弃传统、广泛吸收西方先进文化及文艺思想,在对话中前进、发展的过程。它始于五四运动前后,加速于改革开放时期。对这两个时期文艺思想的引进、创新加以梳理,总结其正误得失,无疑有利于新世纪文艺理论的繁荣。  相似文献   

17.
文学语境与文学语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境是承载信息的关系场,文学语境是负载审美信息的关系场,是一种审美语境。语言生成文学语境,文学语境制约着文学语言的形成;文学语境是文学语言存在的关系场,文学语言实质是一种文学语境关系的存在。  相似文献   

18.
文学经典的建构与文学价值的取向密切相关。1950-1970年代,中国文学经典在高度集中的政治权力、文化权力下确立,赋予文学经典较多的政治内涵。1990年代以来,文学经典的确立在多元化语境中进行,这一方面使文学经典有了自主性,另一方面使文学经典泛化。当下文学经典的规范和重构在此情形之下显示出了必要性,文学经典的确立既要尊重文学发展的客观规律,又要对其进行适当的规范。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深入探讨了<文心雕龙>文学本体的整体生命观、宏观与微观统一论,并把刘勰有关文学本体构成的内涵表述同现代西方文学理论作了详细的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