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习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会在简单的统计表里反映出整理数据的结果,能利用统计表里的数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 2.使学生在统计教学过程中发展数学思  相似文献   

2.
邱燕 《福建教育》2008,(2):40-41
一、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统计活动经验,初步认识了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本单元仍然让学生用已学过的方法收集、加工信息,进一步经历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让学生体会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学会用统计表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解决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体验不同标准下统计结果的多样性。教学难点:根据统计需要,正确地收集整理数据。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阶段统计课程的核心目标在于培养学生通过数据来分析问题的统计观念。教学过程应当是体现从收集数据到分析推断的全过程,以建立统计直观,使学生真正理解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和做出合理决策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统计已经成为当今中小学数学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统计学的研究基础是数据,依据数据进行分析和推断。统计教育价值的核心在于逐步养成尊重事实、通过数据来分析问题的习惯,培养理解和把握随机现象的能力。中小学统计课程设计、教学设计的主线应该是,体现从收集数据到统计推断的全过程,建立统计直观。  相似文献   

5.
龚玉玲 《广西教育》2013,(45):85-85
统计是关于数据收集和分析的学科,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统计的教学强调学生的实践操作,而且数据收集的活动本身就是一个实践的环节。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结合教学的实际需要,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做出决策的过程,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统计意识和统计思想,提高统计能力,逐步树立统计观念。笔者从培养学生统计观念的角度,谈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程标准中将“统计观念”列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并指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同时还对“统计观念”的具体表现作了如下的描述:能从统计的角度思考与数据有关的问题;能通过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作出合理的决策;能对数据的来源、收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由数据得到的结论进行合理的质疑。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以促进学生形成统计观念呢?下面谈谈个人的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7.
一、教学目标 在一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条形统计图(每格表示1个单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初步认识到: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大,条形统计图的每格可代表2个单位。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并会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2.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解决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教学思考: 分类统计是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的教学内容,这是学生第四次接触统计。教材旨在让学生在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中,学习统计表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分类标准下的多样性。教材中的例题呈现了学生感兴趣的动物运动会的场景图,然后教材提出“看了这幅图,你想知道什么”这样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产生分类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10.
林修英 《福建教育》2010,(7):111-112
统计活动是一个包括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完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借助一定的统计量或统计图表分析数据、做出选择、进行预测。统计量作为学生进行判断和预测的重要指标,在小学统计教学中不容忽视。教师应加强对统计量教学的研究,让学生在学习统计量的过程中感悟、体验,进而发展统计观念。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把原来的"统计观念"改为"数据分析观念",凸显了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这个教学的核心。数据分析观念要求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决需要先作调查研究,收集整理数据,通过分析才能作出判断决策。本研究从四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一是在亲历数据的收集过程中学会科学的方法;二是在感受统计产生的需要中学会选择、质疑和创新;三是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中体会数据分析的多样性;四是在实践体验中体会数据收集和分析的随机性。  相似文献   

12.
一、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社数学第二册第九单元《统计》的第三课时,学生在第一、二课时中已初步认识了统计图,并能分辨出统计图和统计表,能运用一定方法收集数据,完成统计图、统计表。在前两课时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虽然会统计,但在收集数据这一步时却经常碰到各种问题,而且这种数数和作记号的方法非常费时,也不很准确,一课时只能完成一两个统计练习。二、设计思路随着网络技术在统计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我开始思索能否运用网络技术来提高收集数据的效率。在对相关教学理论和网络技术的学习基础上,我学习华南师范大学李克东教授的信息环境下的“情…  相似文献   

13.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教学目标】1.通过系列化活动,让学生在收集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及分析数据的过程中,初步掌握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基本方法,能用个性化的方式描述数据,且能根据统计结果提出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2.引导学生在现实活动中调查和收集数据,让学生体验现实生活中需要统计,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意识。3.使学生在系列化的统计活动中,感受统计活动的效应,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设想】  相似文献   

15.
一、教学目标 本课以调查学生最喜欢的水果为切入点,让学生感受统计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统计的必要性;让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理解统计的重要作用,对调查到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根据统计结果作出一些简单的决策。  相似文献   

16.
陆丽萍 《河北教育》2004,(10):21-23
在信息社会里,数据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信息,如何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已成为每个公民的基本素质。基础教育的重要目标是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的合格公民。将统计与概率初步知识纳入到小学数学课程体系,在国际上早已达成了共识。而在我国以往的数学课程中教学统计与概率的落脚点放在关注学生机械制作统计图表的技能训练、单纯记忆过多的术语和套用公式进行计算上,使得学生很难体  相似文献   

17.
小学中的统计内容看似简单,真正让学生掌握却不容易。为了提高统计教学的效果,作为教师应该了解用统计方法解题和制表(图)的基本模式及步骤,了解绘制统计图、表的一般方法,预测教学中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围绕素质教育要求,抓好统计教学的的工作。一、用统计的方法解决问题的基本模式1.根据统计的目的,确定一个客观存在的总体作为研究的对象。2.从总体随机地取出部分对象作为样本,进行观测或试验,以收集数据。3.整理数据,必要时制成图表。4.分析研究数据,求出所需要的特征数,根据样本的特征对总体做出推断。这就是说,一个完整的统计调…  相似文献   

18.
《你能跳多远》是结合二年级(下册)统计单元的教学而安排的一次实践活动。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统计经验,会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简单的数据,会用画"√"的方法记录简单随机事件中的数据,初步认识了简单的统计表和方块统计图。在本单元前两课时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会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并且能自主选择分类标准。这一实践活动主要让学生经历实际测量,收集数据,并进行整理与分析的过程,体会统计的实际价值。两篇教学设计,都能紧扣课程标淮对该教学内容的要求,把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放在教学的首  相似文献   

19.
以网购平台的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学科整合的项目式学习,让学生经历真实情境下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给出决策的全过程,借助“平均数”开启利用统计量分析数据的大门,发展学生的数据观念和应用意识,培养其实践能力,并根据新课标理念提出统计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三册第七单元“统计”是在一年级下册学生初步掌握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和解答简单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其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2个单位)和统计表,增强对统计的意义和作用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