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9 毫秒
1.
陆佳华 《辅导员》2014,(22):68-68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扮演着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其中最出色、最活跃的是少数好学生,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教师是主角,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而大多数同学在很多情况下只是“观众”。这样的教学使学生的创造意识受到压抑和扼制,在现代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动脑思考,质疑问难,而使课堂闪烁着“创造”的火花,学生必将学习得更深更好。  相似文献   

2.
我们课堂提问不仅要使学生“通其义”、“得其要”。而且要叶旨点”学生掌握“下手”的方法。 一、课堂设问的技巧 好的设问要渗透学法,抓住本质,有明确的出发点和针对性,使学生积极思维。课堂设问的方式通常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3.
廖海 《中学文科》2007,(4):50-50
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关注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发展。随之而来,“享受课堂”、“快乐课堂”的观念应运而生,且日益深入人心。那么,如何才能让我们的课堂快乐起来呢?运用教学幽默艺术,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还给学生精彩的“舞台”,就是把“精彩的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地方,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这应是教师课堂教学的第一追求!努力实现课堂教学的“自主化”,大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好基础,应成为我们教师教学的奋斗目标。实现课堂教学自主化的直接保障是解决好一个“还”字问题。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是新课改的重要一环。[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课堂提问是联系师生思维活动的重要纽带和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恰当的课堂提问,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提高教学质量。笔者认为课堂提问最重要的是把握好“度”,要善于在“度”的多层次中选择最佳切入点。  相似文献   

6.
课堂“对话”是一门艺术,它不仅能活跃课堂,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还是训练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好课堂”一直是教学管理者所关注的,也是教师所争取的,更是学生所期盼的,那么教师究竟怎样做才能构建一个好课堂呢?搜索正确的课堂元素:构建“好课堂”的前提所谓正确的课堂元素在这里指的是教师在课堂上组织教学活动的依据,它主要包括“好课堂”的标准、“好课堂”的文化和“好课堂”的艺术等。1.把握“好课堂”的标准让师生有据可依“好课堂”的标准在于它不仅是知识传播的平台,而且是构建和生成知识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知识既可以由教师的经验和兴趣生成,也可以由学生的经验和兴趣生成;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被允许与别人交流自己的…  相似文献   

8.
胡育红 《小学生》2010,(5):23-23
在数学课堂上,每天都有学生在出错。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错误是伴随着学生一起成长的。错误也是一种教育资源。教育可以从知道“对”,反思“错”,也可以从“错”,领悟“对”。错误是个极好的教育时机,它提供了我们辨析是非,纠正错误的好机会。我们的教育恰是要正确地利用“错误”的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9.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课堂上反应灵敏、思维活跃的学生是教师的“宠儿”,是教师“导演”下的学习的“主角”。反应较慢及胆小的学生根本没有发言的机会,大部分学生成了学习的“配角”。在同一课堂上,成绩好的学生往往比成绩差的学生获得更多的表现机会。  相似文献   

10.
在众多的语文教学方法中,课堂提问的诱导启发显得尤为重要。文章试从具体的语文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好各种类型的课堂提问,摒弃一切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提问,让学生的思维“跳一跳”才能“够得着”,使课堂提问具有启发性,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1.
跟谁配合     
吴友智 《教书育人》2001,(17):28-29
最近,笔者应邀担任市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评委。在评议时,有人慨叹:“某老师教得不错,就是学生配合不好。”乍一听,说得似乎很客观。倒是有一次听了特级都教师于永正的课,才知道课堂上只有学生跟老师紧密配合,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这一观点有失偏颇。课前谈话,有一名学生表态:“我们一定跟于老师配合好。”可于老师却立即更正“不,是我跟你们配合。”顿时,课堂内,掌声雷动。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中,课堂上究竟是谁跟对方配合,这句话作了明确有力的回答。长期以来,学生在课堂上扮演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课堂则成了演出“教案剧”…  相似文献   

12.
在“学为中心”理念下,好的课堂教学一定是需要“整块知识的学习”“整块学习时间”“基于学生‘困点’”“精准实施教学”的。那么,教师具体怎么做才能做到基于学生“困点”组织整块学习的教学呢?笔者通过学校语文教研组开展的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倡议书》一课两次的课堂诊课案例来分析,借助课堂观察这一评价工具,从事实出发,用数据说话,在实践中改进,促进教师课堂执教力和课堂效率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13.
心理学的实验告诉我们:“课堂提问,特别是精巧的课堂提问,能使学生的精神集中和感情振奋。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就会产生汲取知识营养的要求,繁重的学习就不再成为负担,而是一种享受。”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提问时要把握好一个“度”,以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  相似文献   

14.
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在课堂上开展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设计者、引导者,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在充分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合理处理好“放”和“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经过多年的实践,认识到课堂教学优化离不开语言的运用。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无论课堂讲授还是课外谈心,教师最基本的手段是语言。语言运用得糟糕,教学效果一定差;而语言运用得好,则“嘻笑怒骂”皆能收到好的效果。试举几例说明。一、“嘻”,乐在其中;“笑”,回味无穷课堂上的“嘻”、“笑”,指在教学中运用逗乐、和学生开小玩笑、说反话等方式,把对学生的教导或要传授的知识蕴含在其中,让学生在愉悦中受到教育,学到知识。这种方法运用得好,能给课堂创设和谐、真诚、温馨的氛围,能优化师生关系,使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和活动。1…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今这个需要给学生“减负”的教育大背景下,如何利用好课堂这个主阵地,让课堂焕发无穷的魅力,从而使课堂深深地吸引学生,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确实是值得我们每一个教师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如果把教师讲好一堂课喻为唱好一出戏,则“开场戏”固然有镇住观众的作用,而“收场戏”更有撼动人心的功效,即所谓“编筐编篓,重在收回”。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演”好“收场戏”呢?1、易中置疑,再起波澜一般地说,教师投完课,学生的课堂学习便由难变易了。就在学生准备心安理得地结束课堂学习的时候,教师巧置疑问,以激发学生的探求兴趣,使由难变易的教学过程再起波澜。杨在兰老师讲授《石壕吏》,在“收场”时故意节外生枝地置疑:有人认为,“石壕交”不是一首好诗,因为诗人杜甫在诗中始终是一个冷漠的旁观者。你们同意这…  相似文献   

18.
要让课堂真正地“活”起来,就要掌握调控策略,要求教师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拢,具备较强的驾驭课堂能力。那么教师如何处理好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活”与课堂常规之间的关系呢?  相似文献   

19.
小学生都有三“好”——好奇、好动、好胜,数学课堂上,我们应该想方设法顺应孩子三“好”的心理需求,以培养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20.
蔡海军 《湖南教育》2004,(15):18-19
一堂科学课的开头开得好,就能先声夺人,使学生形成渴望、追求的心理状态,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教学氛围之中。成功的导入除了能引起注意、激发动机,还具有启迪思维、承上启下的作用。怎样做到成功导入呢?下面介绍小学科学课堂导入的“六五三”策略。其中。“六”代表小学科学课堂导入的“六字要诀”,“五”代表小学科学课堂导入的“五字忌讳”,“三”代表小学科学课堂导入的“三大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