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现代作家深层心理结构中的“围城意识”进入家族文本空间,形成现代家族小说的“围城叙事”。“围城叙事”是现代家族小说的叙事总模式,这种叙事模式决定了家族小说的深层结构和叙事主链的同构性。历史寓言叙事模式、全息影像叙事模式和个人心史叙事模式是“围城叙事”的三种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2.
"父与子"是一个不断被重复的文学母题,"父与子"的先验矛盾决定了文学中的"父与子"母题有着一种普遍性模式,这一模式在形式上表现为父子二元要素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在内容上则意味着对象征秩序的维护与拒斥。通过梳理中国现代家族家庭小说,可发现在中国现代家族家庭小说文本中,父子关系的对立隐喻着传统封建象征秩序下的民族遭际,小说文本普遍采用二元对立的叙事模式及家族逆子视角与"俯视"视点。中国现代家族家庭小说正是在"父与子"的反抗和牵扯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叙事模式,营造反叛与背离的叙事张力。  相似文献   

3.
"叙述视角"是理解小说的关键因素之一,其选择不仅直接影响作品的结构与内容的表达,也关系到读者对作品的接受情况。运用叙事理论与具体文本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现代市镇小说的全知叙事、限制叙事、纯客观叙事视角进行深入的探讨,叙述视角不仅具有结构功能,更具有意义内涵;不仅是形式的表达,更是内容的呈现。中国现代市镇小说作家对叙事视角的探索与运用,呈现了文本形式和故事内容相互依存的意义与价值,体现了作家独特的艺术眼光与审美敏感。  相似文献   

4.
叙事艺术对于文学的重要性,最突出地反映在小说中,"离开了叙述,‘情节和行为'就算不成一个‘作品'".①作为叙事艺术的小说,采用不同方式进行叙事,意味也大不相同.因而阅读小说,不仅要关注故事,即"写了什么",更要关注其选择怎样的方式进行叙事,即"怎么来写".  相似文献   

5.
文章探讨了新时期先锋小说创作中的一种新的表现手法,即故意暴露叙事行为的虚构性,以解构文本的真实性的"元叙事"策略.挖掘了它的根源博尔赫斯的创作叙事手法与海登·怀特的"元历史"理论;对马原、格非等作品中"元叙事"的表现进行了剖析,并指出了它的意义拓宽创作主体的艺术视野,丰富小说文本的内容,同时,激发读者的参与意识,诱使读者投身作品之中,共同走向创造.  相似文献   

6.
刘娜 《柳州师专学报》2011,26(6):21-23,35
伊塔洛.卡尔维诺的长篇小说《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充分体现了后现代小说碎片化、互为文本、迷宫体验等叙事特征。小说故事由框架故事和嵌入故事两部分组成,在结构形态上既有对传统小说叙事模式的继承,也有改变小说艺术模式的努力与尝试;小说通过故事情节的不确定性传达了现代人在现代社会中的迷宫感受。  相似文献   

7.
2021年全国卷高考语文命题对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展现了教与考的有效衔接、学与用的有机统一、知识与能力的相融相生。《石门阵》的叙事模式同统编教材《祝福》《套中人》一样,为故事套故事的二度叙事模式。这种独特的叙事模式启发我们在对文本进行阐释的时候,应该更多地从故事层面跳出来,进入小说文本的内部结构,考察作者在叙述故事时的全部意图,从而更好地把握小说的主题建构。  相似文献   

8.
由于影像叙事与文学叙事的不同,使<色戒>的电影文本与小说文本同中存异.首先,在小说文本中,叙事上有着巴赫金意义上的对话性,表现了王佳芝意识中个人话语与革命话语的冲突,而电影将王佳芝的内心冲突外化为几条故事线索.其次,电影用色艺术与小说文本用词风格的差异.电影采用了深栗色基调,辅捉到了沪、港都市的高雅之气,但也丧失了小说用词风格的丰富与华丽.在用色特点上,<色戒>不同于张艺谋等商业大片的用色风格,接近于中国早期表现"小城镇"文化景现的电影,同时具有当代美国好莱坞电影的用色风格.  相似文献   

9.
"陌生化"作为俄国形式主义所推崇的一种手段,是多种技巧的总合.它不仅表现在语言上,也表现在叙事技巧上.在小说叙事中,通过运用独特的叙事视角,即非常规的、异常的人物视角,可以达到"陌生化"的效果.本文将综合具体的文本分析对此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经典小说中叙事到明清时代,以几部重要的经典小说而完成小说叙事模式建构,即单体叙事结构、连缀叙事结构和网状叙事结构。单体叙事结构是以几个主要人物贯串故事始终,各阶段的故事在时间上有前后因果关系。连缀叙事结构表现为由几个角色贯连形成一个文本主旨统领的集合连缀叙事结构,在叙事上这两种叙事结构,尤其是在人物塑造上形成某种独到的叙事魅力。本文以"三国"和"水浒"为范本对这种叙事结构的叙事奥妙作点文本细读论析。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结构主义叙事学的视角,将公案作为一种叙事单元,考察其在《水浒传》中所表现出的新的叙事结构和叙事意义,指出《水浒传》为适应小说篇幅的增加、小说体制的变革,有意识地打破传统的公案叙事结构,发展、衍生出了新的叙事形态,丰富了小说中公案的叙事功能,从而推动了明清小说、特别是章回小说中的公案创作。  相似文献   

12.
“苦难叙述”是余华小说中一种最基本的叙述模式,其目的不只是揭示苦难,使涌动在心底的“生命意识”得以呈现和诠释才是其根本动因。文章旨在通过具体文本的分析,概括出余华“生命意识”的主要内涵与特征。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叙述学的分析框架,从叙述视点、叙述声音、叙述结构三个方面剖析了白先勇的短篇小说。本文认为白先勇通过对叙述视点的选择和自由变换,极大地拓展了作品的弹性空间,成功地在短篇小说中容纳了接近中、长篇小说的内涵;通过对叙述声音的控制,离间了隐含作者、叙述者、读者之间的距离,使读者能够积极地参与作品的解释和创造;而叙述结构的转变则赋予他的短篇小说以新的生命形式,并把艺术审视的目光由外部世界转向人的心灵。  相似文献   

14.
卡尔维诺是极富特色的一位当代作家,其每一部作品都呈现不同面貌,尤其是他的幻想小说和寓言故事叙事风格独特,以轻逸的语言体现思维的深度。其短篇小说《呼喊特丽莎的人》叙事风格极富张力,通过意义漂浮的语言符号呈现出一种荒诞的世象,展现了卡尔维诺对人类意识领域的无限开拓。  相似文献   

15.
从《小鲍庄》到《纪实与虚构》,王安忆的小说意识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旨在通过强调理性技术写作来完成和实现她创造个人心灵世界的意图。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对叙述方式的重视,二,强调故事的构成与使用。王安忆小说意识的变化是非常自觉的,并且有其深刻的背景原因,为此,她进行了大量的阐述。但是也要看到,王安忆的理性技术写作,由于过于强烈的理性动机,抽空了作者特有的感性经验,形式过于坚硬,也损害了小说叙事的感性力量。怎样平衡二者关系,则需要小说家从创作实践的不断调整中获得。  相似文献   

16.
新生代长篇小说在叙事艺术上的探索和追求,极大地丰富了20世纪90年代长篇小说在“中国叙事”风格营构方面的可能性。其“个人化”叙事风格的内涵及艺术特征,及其呈现的荒诞写实、技术化、寓言化和浪漫诗性四种风格形态,有必要从理论上加以概括与分析。  相似文献   

17.
论文言小说叙事角度的特征及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的叙事角度与白话小说有着明显的区别,这主要表现在前者更多地使用“中立型叙事视角”和“第一人称叙事视角”进行叙事。本文以魏晋南北朝志怪及志人小说、唐传奇小说、《聊斋志异》为研究对象,分析论述了上述叙事角度的特征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余华十年一剑出版长篇小说《兄弟》,与以往小说相比有着诸多变化。他所谓“强度叙事”,其实还是“重复”和“循环”两种叙事手段充分运用。结合新作和1990年代的长篇进行分析,解读余华长篇小说的一些变化以及新作中两种叙事手段的运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武侠小说被广泛地改编成电脑游戏。在改编过程中,武侠小说为电脑游戏提供了有利的现成故事、文化背景与文化想象,而电脑游戏从叙事结构、故事原型、叙事话语、抒情话语等方面转化了小说,使小说美学得到了延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