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广告,通过新闻的形式来做广告,完全是一种“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比起赤裸裸的广告来,更令人厌恶。不管什么样的广告.以广告的面目出现,直接告诉你那是一个广告,要不要看随你,你可以喜欢.你也可以讨厌直接跳过。但“新闻广告”就不一样了,它是以新闻的面目出现的,让读者以为是新闻,看下去才发觉原来是一则广告。广告是真君子或者真小人,但“新闻广告”就是十足的伪君子了,  相似文献   

2.
新闻广告,常常使人受骗上当。有一则以新闻形式写的广告,说是某门诊部治牛皮癣有奇效。我误把广告当新闻,转告了患病的朋友。他得了福音,立即从乡下赶到城里求治。谁知急性子碰上了慢郎中,那郎中慢条斯理地提出两个问题:“我们这里不设病床,你有住宿的地方吗?医药费要两千多元,你准备好了  相似文献   

3.
“你爱你的家,你需要它舒适、私密、富有魅力。这就是没什么比一张舒适的躺椅、一杯咖啡和一份最新的《好家与花园》更令你惬意的原因。从此以后,你将开始用一种新的眼光去看待生活。”这是写在《好家与花园》发行广告上的一段话。  相似文献   

4.
文人的作品广告与推销史文贵《扬子晚报》1992年4月1日一篇文章《老舍为自家作品写广告》(原载《团结报》)称:“中国文人为自家作品写广告,老舍恐为第一人。”但在最近几年,随着商品大潮的冲击,勇于推销自己作品的人已屡见不鲜了:“某作家”或“某诗人”等“...  相似文献   

5.
《出版参考》2008,(8):32
创意是天生的吗?是否有办法靠后天练习达到?台湾广告创意人李欣频在新书“非写不可,不写会死》(方智文化)一书中开宗明义道:“创意原本应该是天生的,只是我们长期被教育、规则、别人的眼光……制约成胆小,不敢多想、不敢梦想的人;换句话说,只要把感官打开,眼前世界每一分每一秒的发生,都是你可以当下采集的创意灵感。”她认为创意没有科班不科班的问题,也不是进广告圈才是有创意的人,怎么进广告圈?什么人适合广告圈?都是因人而异的。  相似文献   

6.
1.强调书而不是新闻本身 要正视这一点,书不是新闻,不会一周就印发2000份。你要做的是发掘新闻素材,创作新闻故事,或者将你的发行和近期的一个新闻故事联系起来。新闻发布不是做书评,也不是你要发行的书的传单或广告。几乎每个人写发布稿时都是从“新书”的角度,那不叫新闻。编辑会删掉任何类似于广告的东西。你必须承担起记者的角色,寻找“新闻”。我们通常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7.
广告视觉传达是广告主与媒介合作进行信息传播的特殊商业行为。广告视觉传达设计者的职责是根据广告总的创意,把广告的科学性、艺术性和情感诉求和谐地统一起来,重点是用广告的艺术性把广告的科学性和情感诉求形式化、物化。作为传播、沟通的手段,广告必须借助于符号来实现信息传递的目的。在大量信息充斥生活空间的今天,如何有效地传达信息不仅是一个艺术问题,同样也是一项技术问题。广告视觉传达设计不像写小说、拍电影,更像是写诗。广告主虽有千言万语想对消费者诉说,但消费者不会给你那么多时间,其他竞争者也不会沉默寡言。  相似文献   

8.
去一个单位采访。正谈时,对方忽然问:“你写这稿子要钱不要?”问得我一愣。脑子转过圈以后,忙回答:“不要钱”。对方好心地说:“如果要钱,俺给钱。”我一再解释:“不要钱。我写的是新闻报道,不是做广告。”  相似文献   

9.
高金国 《青年记者》2016,(15):108-108
“被动注意”,就是让你“不得不注意”,让你没法忽略。比如,乘坐商场的电动扶梯,正前方一个悬挂在半空的巨幅广告,迎面而来;除非你闭上眼或者故意扭过头去,否则你不“注意”这个广告,是不可能的。换句话说,这种广告和“主动广告”相反,后者是你主动去精准寻找的,不是广告来找你进而把你引导到商品本身,是你主动去找商品。  相似文献   

10.
高金国 《青年记者》2009,(22):93-93
虽然不是干广告的,对于广告,老高却有一肚子话说。之所以话多,一是因为现在的广告已经让你无法回避;二是因为现在的广告很新潮、很吸引眼球,却经常很不讲究。  相似文献   

11.
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到处都能见到广告。广告已经成为都市人生活的一部分。那些街头巷尾无处不在的小书亭满架子满桌子花花绿绿的期刊封面就颇有点广告的意味,上面写着某某期刊刊名更像是树立品牌形象。的确,期刊是一种产品,期刊的封面就是产品的包装,产品和产品的包...  相似文献   

12.
两手博     
我的顶头上司连一句“丫头你写不写博?”都不问,直接默认我一定会写。在我交代完工作后,他不动声色地说了句:“把你博客的地址给我,我来给你加个链接。”  相似文献   

13.
任意选一家县级广播电视台做一个受众调查,你就会发现,反应最强烈、意见最多的当属广告节目。当然.因为种种原因我们不能立即对广告大动干戈,但广告节目在诱导消费、服务经济方面的确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因此,我们不能等闲视之。  相似文献   

14.
我平时较少关注广告专刊。有一次为找一个资料,集中看了一些报纸的广告专刊,感觉不错,便索性对广告专刊进行了某些“研究”。有些体会,拉杂写出来,请大家指正。 (一)如今的广告专刊首先有一个特点就是能使读者“读得下去”。他们的文章视角不是俯瞰式的,也就是说不是那种高高在上式的,或者说不是光从广告客户的角度去写的,而是潜入式的,是潜入读者心中,根据读者的需要、感受去采写的,细微、体贴。因此,普通读者能读得下去。从传播学的角度看,再好的媒体,再好的报道,如果读者对此表现冷漠,不买帐,媒体就等…  相似文献   

15.
王冉 《青年记者》2007,(14):14-14
传统媒体坐地挣钱、坐地分钱的时代可能行将终结。以前只要有一个媒体平台,广告客户就会来找。这对于一些特别强势的媒体,像央视这样的可能在一段时间里面还会存在,但是我相信即使央视,其实也会遇到这方面的挑战。广告客户在变,全世界的可口可乐、蒙牛们都在发生变化,全世界的4A公司现在都在围绕这些客户的变化,在转变相应的策略。在这种时候,如果你不能够给你的广告客户提供更有价值的、组合式的、  相似文献   

16.
常听基层通讯员议论“多写多发”与“少写多想”,孰是孰非,笔者认为,二者皆有道理,且有一定联系。“多写多发”是强化你的采写实践,只有多采多写,才能使你尽快掌握写作的基本技巧,“多写多发”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少写多想”则是提倡一种思考钻研精神,不要盲目蛮干.而要善于思索。很简单,如果你一年写了百余篇稿件,件件如泥牛入海,那么你就该“少写多想”了,也就是坐下来,冷静地分析你的稿件命中率低的原因.对照报纸找差距,这样对提高稿件质量大有好处。“多写多发”与“少写多想”既然都有道理,作为基层通讯员就…  相似文献   

17.
当你在某个午夜恰好失眠,并且百无聊赖到扭开电视,你会发现这是一个“二类广告”的狂欢时段。所谓二类广告其实是相对于品牌广告等常规广告而言的,在广告圈有个不成文的说法,凡是在新闻、影视剧、综艺节目之外,非黄金时段播出的类似于电视购物的广告,都被称为“二类广告”。相对于常规品牌广告而言,二类广告具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8.
《声屏世界》2013,(11):211
随着广告传播媒介的不断发展,分众在十年的发展历程中也不断对自己进行转变。第十个年头,分众的变革着眼于广告的内容化与娱乐化,让受众自愿选择广告的方式,为广告营销带来了更好的效益。分众在经过十年的发展过程后,正在做一系列的转变。分众借助了别人无聊的时间来进行广告传播。比如说,在看电视的时候,你的选择其实是在节目和广告之间做选择,你一定会选择看节目,而在电梯口你是在广告和无聊之中做选择,你会觉得看段广告还可以。所以,当一个人处在比广告更无聊的时间和空间的时候,  相似文献   

19.
报社的特长在于办报,报业经济的优势在于报纸,报纸天天要出,采编,印刷,发行成本是基本不变的,从某种程度上讲,广告做得越满,报纸的所产生的附加值越高,而要使报社的广告经营有大的发展,重在处理好报纸采编写广告经营的关系,实施媒体突破战略。  相似文献   

20.
老舍妙语写广告1934年,《论语》半月刊连载老舍的长篇小说《牛天赐传》,到12月份正发到第九节,校样打出后,文尾尚有空白,老舍遂提笔为自己的作品撰写广告一则兼代补白,主编林语堂过目,莞尔一笑,签字付印。老舍的广告别具妙趣,此处照录如下:《牛天赐传》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