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教育的功能和终极目标是让人不断扬长避短、隐恶扬善,让人活得快乐,有尊严,有社会价值。教育要重视生命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的意义,进而尊重生命、热爱生命。  相似文献   

2.
生命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使命之一。每一个老师在平时的工作中都要有意识地唤醒学生对生命发展的自觉意识;营造关爱生命的环境氛围;通过各种活动,发掘和丰富生命教育的内涵,让学生的生命成长得更美好,生活得快乐、有尊严、有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3.
生命诚可贵!在人的成长过程之中,没有什么能比生命更重要!但是在现代的生活和教育中,人们对于孩子生命教育的意识还远远不够。为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发展能力,让每一个生命都绽放精彩,幸福快乐;为引导家长关注生命教育,提升生命意识,我们学校以生命教育为切入点,把生命教育纳入课堂,努力建构多元生命研究文化;落实到德育活动,引领学生认识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让生命教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4.
人是生命个体,以生命的方式而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充分彰显对学生的生命关怀,启动学生奋发向上、自我完善的动力机制,使其能够过一种有道德、有意义的生活,促其生命自由、快乐、健康、幸福成长。作为一种新理念和新范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转向聚焦学生的生命关怀和生命发展,倡导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运用,追求思想政治道德和个体生命的交融、和谐与共生,其实现必须正视学生生命存在,唤醒学生生命意识;培养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引领学生创造幸福生活;精心设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增强学生的生命体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塑造生命化幸福教师,建构平等和谐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5.
快乐教育作为一种理念同样适用于生命教育课程的教学实践。快乐型生命教育的内容包括人伦亲情之乐、自我成长之乐、道德完满之乐、山水超然之乐以及忧患苦难之乐。快乐型生命教育模式的具体目标是:让生命教育在快乐中完成,即让学生在快乐中体验生命的存在与非存在。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通达这一目标。第一,师生间建立"我与你"的公开敞亮的平等关系。第二,审美化的生命教育情境。第三,以人为本的价值关怀。  相似文献   

6.
生命教育是教育的一种价值追求.也是教育的一种存在形态。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材中,生命教育处处体现,品德教师要仔细研读教材,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认识生命的奥秘、品味生命的美好、享受成长的快乐,最终提升生命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生命教育是教育的一种价值追求,也是教育的一种存在形态。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材中,生命教育处处体现,品德教师要仔细研读教材,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认识生命的奥秘、品味生命的美好、享受成长的快乐,最终提升生命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正>【设计理念】生命教育是为了生命主体的自由和幸福所进行的教育。目前很多初中生缺乏对生命价值的认知与思考,普遍有着对未来、对生命意义何在的困惑,缺乏对他人和社会必要的责任感。本次心理活动课通过听生命成长的声音、折生命成长的形状、析生命成长的困惑、忆生命成长的经历、做有意义的小事5个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认识生命价值、提升生命价值,赋予生命更美好的意义。教学准备:成长声音的音频,《蜡烛人的故  相似文献   

9.
教学活动就是生命活动.在以往的教学观念中,似乎学生是"容器",是"机器",教学远离了生命的尊严和价值,舍弃了人的幸福和快乐.教师只有尊重生命,与学生心灵相通,进行生命化教学,才能促进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黄俭 《湖北教育》2011,(11):56-58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独特的生命个体,每一节课都是这个独特生命成长的摇篮。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快乐、幸福、健康成长,既是时代和民族赋予每一位教师的神圣使命,也是每一位教师执着追求的教育理想。  相似文献   

11.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曾写过这样一段话:"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提高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能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因此,我们的教育不仅要为学生的学业负责,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生命质量负责,成为学生幸福的奠基者。作为教师,不仅要理解生命教育的意义,我们还要引导和教育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享受生命,优化生命,让学生优化思想,学得快乐!"这段话真是哲理深刻,值得我们这些从教者去领悟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人的生命是生物性生命与人文性生命的结合体,与其他动物的生命有着本质的区别。人类自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在追求着高质量的生命,即追求生物性生命的安全、健康与长寿,追求生命体存活过程中的快乐与幸福,追求生命的价值与意义,追求生物性生命消亡之后人文性生命的传布与不朽。从生命质量的视域看,"三生教育"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存观、生活观和生命观,是提升学生生命质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生命教育是教育的一种价值追求与存在形态,其蕴藏着广博而深刻的哲学内涵:生命教育作为真正人道的教育,它关涉一切"有生之命";生命教育以"人性向善"为基本的价值预设,是对传统道德教育的超越与提升;生命教育作为教育的价值追求,要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生命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论,它不仅是纯粹的理论或理念,而且是涵盖了多重主题的教育实践领域。在当下中国,以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成全生命、敬畏生命为目标的生命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卓越教育是以追求学生身心健康、素质全面,并且能够创造幸福人生为目标的教育,是帮助学生提高生活质量,体验生命快乐并提升生命价值的教育。我校明确了"创办卓越教育,成就幸福人生"的办学思想,在"立足基础—传承创新—多元开放—多维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追求进取。  相似文献   

15.
吴婷婷  姜德刚 《考试周刊》2010,(5):215-215,134
追求幸福是人的内在需要.教育是关于人的社会活动,幸福与教育是密切相关的.因此教育就要关涉幸福.然而在现实教育中的学生却与幸福相距甚远。学生的幸福需要通过教育实现,幸福是教育的动力和终板目的.因此我们的教育应该承担起让学生幸福的责任.通过培养学生幸福的人格、提高学生的主体性.把幸福还给珍贵的生命。  相似文献   

16.
叶澜教授指出:“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缺乏对学生生命价值的尊重。”长期以来,我们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讲究亦步亦趋,学生难以体验到生命的尊严和学习生活的幸福,更谈不上品味生命的价值。我们的学生,大部分的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我们理应让孩子们快乐地,充实地,自主地,  相似文献   

17.
关怀生命意义感的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命意义感就是对生命意义的感受,是个体对生活的目的、方向和态度的看法,是一种高层次的心理感受。作为关怀人类幸福的事业,教育必须关怀人的生命意义,让学生感到生命是有意义的,形成一种意义感。教育应该让学生有人的尊严感,培育学生积极的生命情感和生命责任感,增加学生的生活愉快感,指导学生积极直面缺憾感。  相似文献   

18.
单志艳 《中国德育》2007,2(7):14-17
教育的起点是人的生命。生命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独特性与自主性的合一、创造性与超越性的契合。学校教育应遵循生命发展的规律,促进生命成长,引导生命走向自主与自控、和谐与无限,让生命在创造中找到永恒的幸福。具体而言,要培养学生积极情感;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培养学生创造幸福的能力;提高教师自我创造幸福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人们的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对于生命认知和生命价值明显发生变化。近年来,青少年自杀、自残和他杀等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由此可见社会生命教育的严重缺失,青少年缺乏对于生命尊严和生命权利的正确认知。面对如此严峻的状况,当下中小学教育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及时转变教育观念,加强重视青少年的生命教育。通过开展积极有效措施,使学生能够适应复杂的社会变化,在获得幸福和快乐的生活中展现生命的精彩。  相似文献   

20.
生命教育:让教育回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命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有关生命的教育。其目的是通过对中小学生进行生命的孕育、生命的发展等知识的教授,让学生懂得生命至高无上的美的价值,特别是要悦纳自己.善待自己,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同时也尊重他人和其他形态的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