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连续二倍梯度琼脂稀释法研究龙脷叶水提物和的50%、70%、95%乙醇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并对抑菌作用强的提取物以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依次萃取,测定不同极性部位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龙脷叶50%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位对六种试验菌株明显抑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株(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MIC为15.60m g·mL-1;对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和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Bacillus paratyphosus B)的MIC为7.81m g·mL-1。可为进一步研究龙脷叶抑菌活性成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鱼腥草内生真菌YX-2进行菌种鉴定,并对其抑菌代谢产物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形态学观察结合ITS r 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菌株;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及正丁醇对其发酵液进行萃取,并对发酵萃取物的抑菌活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形态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内生真菌YX-2归属于镰刀菌属的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抑菌实验表明乙酸乙酯提取物和正丁醇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石油醚相几乎无抑菌效果,且乙酸乙酯相优于正丁醇相,乙酸乙酯相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50.00 mg/m L、50.00 mg/m L和25.00 mg/m L。结论:鱼腥草内生真菌YX-2为镰刀菌属的尖孢镰刀菌,其代谢产物抑菌效果明显,可进一步进行分离鉴定,获得单体化合物,为进一步药物开发提供前期研究和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3.
香根草提取物对二化螟生长发育及体内保护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香根草地上部分不同极性溶剂(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的提取物加入到人工饲料中喂食二化螟幼虫,进行了提取物对二化螟初孵幼虫的毒杀作用、三龄幼虫的生长发育抑制作用及其体内保护酶(POD,SOD和CAT)活性影响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溶剂的提取物(0.01 g/m L)对二化螟幼虫均有毒杀作用,其作用大小排序为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水,其中石油醚提取物处理3 d后二化螟初孵幼虫存活率为15.8%,5 d后存活率为0.8%。三龄幼虫取食添加了不同提取物(0.05 g/ml)的人工饲料7 d后,生长发育均得到明显抑制,以石油醚和乙酸乙酯提取物作用最强,生长发育抑制率分别达111.11%和109.50%;同时,三龄幼虫体内的SOD活力明显高于对照,CAT和POD活力明显低于对照,其中石油醚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和对照差异均达显著水平。研究表明香根草中含对二化螟幼虫有毒杀和生长发育抑制作用的活性物质,以石油醚和乙酸乙酯提取物中最为丰富。香根草提取物扰乱了二化螟幼虫体内保护酶SOD、CAT和POD的动态平衡,使虫体内自由基的清除遇到障碍,从而对其产生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药牵牛子石油醚、氯仿、正丁醇提取物对小鼠急性毒性。方法:制备牵牛子石油醚、氯仿、正丁醇提取物,采用急性毒性替代法-上下法进行毒性比较。结果:牵牛子石油醚、氯仿、正丁醇提取物均不同程度表现出了急性毒性症状,按生药量计算的半数致死量(LD50)分别是455g/kg,32g/kg,9g/kg。结论:牵牛子不同提取物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强度为正丁醇部位牵牛子氯仿部位石油醚部位。  相似文献   

5.
目的:制备和筛选女贞子的抗氧化活性有效部位。方法:用乙酸乙酯萃取,柱层析和大孔树脂分离技术,分为不同部分,并进行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测试,评价各部抗氧化活性。结果:每个部位都不同程度具有抗氧化活性,石油醚萃取部分B活性最低,从乙酸乙酯得到的H部分抗氧化活性最高。结论:抗氧化活性最高的化合物存在于H部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了香丹注射液中有效成分丹参酚酸B和丹参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色谱柱Diamonsil5um C18(250×4.6mm);流动相A为乙腈,流动相B为0.01%磷酸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8m L·min-1;柱温:30℃;进样量:20μL;检测波长为283nm。结果:丹参酚酸B在0.09854mg·mL~(-1)~0.9854mg·mL~(-1)浓度范围内的峰面积和浓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76%,RSD=0.92%。丹参素在0.01226mg·mL~(-1)~0.1226mg·mL~(-1)浓度范围内的峰面积和浓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7;平均回收率为98.77%,RSD=0.61%。结论:本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适用于香丹注射液的含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苍耳子65%乙醇回流提取浓缩液的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三个不同分离部位对小鼠炎症部位的影响,明确苍耳子的抗炎活性部位。方法:小鼠耳肿胀法。结果:苍耳子的正丁醇部位有明显的抗炎效果。进一步实验证明,正丁醇部位还能对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均有显著的降低作用,且还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比较白背叶根配方颗粒与标准汤剂的最小体外抑菌浓度(MIC),为白背叶根配方颗粒临床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连续二倍琼脂稀释法,分别测定白背叶根配方颗粒(水提、醇提)与标准汤剂三组药液(以下简称"三组药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菌株、粪肠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等6种常见致病菌的MIC值。结果:对于6种常见致病菌的MIC值,白背叶根醇提配方颗粒MIC值为标准汤剂MIC值的一半;而水提配方颗粒的MIC值与标准汤剂MIC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白背叶根配方颗粒(醇提)的抑菌效果是标准汤剂的2倍,初定其临床用量是标准汤剂的半量;而白背叶根配方颗粒(水提)用量可等同其标准汤剂用量。  相似文献   

9.
5.0kg竹屑经乙酸乙酯回流脱脂后,烘干,去除有机溶剂,再以水为溶剂,用微波辅助法对脱脂竹屑进行多糖提取。多糖经活性碳脱色、sevage法(氯仿+正丁醇)脱蛋白纯化精制,得精制多糖PPCP。测定精制多糖PPCP在体外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和羟(·O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PPCP在浓度为31 mg/mL时,对·OH自由基的清除率率为53.36%;在PPCP浓度为23mg/m L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59.2%;由此可见,精制多糖DPPH对羟自由基(·OH)和DPPH自由基在体外有较好的清除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巴戟天乙醇粗提物的体外抗菌活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超声法提取,得到巴戟天浸膏,利用滤纸片法,二倍稀释法分别检测MIC和MBC,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及白色念珠菌等常见细菌及真菌进行体外抗菌活性初步探讨。结果:巴戟天乙醇粗提物对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白色念珠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抑菌及杀菌作用,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0.125g/m L,0.25g/m L,0.5g/m L,0.125g/m L;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为0.5g/m L,1g/m L,1g/m L,0.25g/m L。结论:巴戟天乙醇粗提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及白色念珠菌均具有抑菌作用,并在一定浓度范围中具有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仙人掌提取物对各种不同细菌的抑菌作用。方法:以药敏试验管碟法检测三种不同浓度仙人掌提取物(250mg/ml;200mg/ml;100mg/ml)对10种细菌的抑菌效果。结果:三种不同浓度仙人掌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宋内志贺菌、鲍氏志贺菌均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8种藏药材乙醇超声提取物进行体外抗菌活性评价,筛选出具有体外抗菌活性的藏药材。方法 制备8种藏药材75%-95%-65%乙醇超声提取物,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枯草芽胞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6种临床常见病原菌为试验菌株,采用96孔板微量稀释法进行体外抗菌活性评价。结果 所选8种藏药材乙醇提取物对革兰氏阴性菌抑制作用欠佳。除昆仑蒿对大肠埃希菌MIC=3.125mg·mL-1和川西锦鸡儿对铜绿假单胞菌MIC=6.25mg·mL-1,其余提取物MIC≥12.5mg·mL(-1);各提取物对革兰氏阳性菌体外抑制活性较强,除臭蒿对粪肠球菌MIC=12.5mg·mL-1外,其余MIC为6.25mg·mL-1~0.195mg·mL-1。结论 8种藏药材乙醇提取物对所试菌株均有一定程度体外抗菌活性。各提取物对所试革兰氏阳性菌抗菌活性优于革兰氏阴性菌,其中藏麻黄提取物对粪肠球菌和吉隆风毛菊对枯草芽胞杆菌的抗菌效果最好,具有进一步研究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3.85 kg的孔石莼干粉末用甲醇提取得到320 g粗提物浸膏,浸膏被萃取分离为石油醚相、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和蒸馏水相。对这4个相进行了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然后对石油醚相和乙酸乙酯相进行了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分析。用赤潮异弯藻进行各个分离组分的杀藻活性检测。活性检测表明石油醚相和乙酸乙酯相具有很强的杀藻活性,GC/MS分析鉴定其中的16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大部分。活性检测表明9,12,15-十八碳三烯酸、6,9,12,15-十八碳四烯酸、5Z,8Z,11Z,14Z-二十碳四烯酸、5Z,11Z,14Z,17Z-二十碳四烯酸和5Z,8Z,11Z,14Z,17Z-二十碳五烯酸具有很强的杀藻活性,其有效浓度在5 mg L-1以下。实验结果表明,孔石莼组织中含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一些对赤潮异弯藻具有强烈的杀藻作用,不饱和脂肪酸可能是孔石莼组织内抑制赤潮微藻生长的他感物质重要组成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体外实验和分子对接研究枫杨抑菌活性及机制。方法:以枫杨果、树皮、叶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其水提物和醇提物(70%乙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伤寒沙门菌、化脓性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确定抑菌谱和最小抑菌浓度(MIC)。利用活性追踪方法,通过硅胶吸附色谱、薄层色谱等手段,分离单体化合物,并进行抑菌活性研究,选择PBP5、FabI、FabH、Fts Z 4个抑菌关键蛋白靶点,利用Systems Dock Web Site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研究其抑菌机制。结果:实验发现枫杨果的醇提物抑菌效果最好,对伤寒沙门菌最小抑菌浓度为7.81 mg/mL,首次从枫杨果中分离得到β-谷甾醇、β-胡萝卜苷、齐敦果酸,三个化合物对于PBP5、FabH、FtsZ蛋白靶点Docking score均大于7,结果活性很好。结论:枫杨果醇提物抑菌谱广、抑菌能力强,其可能是通过抑制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肽聚糖的合成,以及细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干扰其生物膜的形成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起到广谱的抗菌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银杏叶口服液中总黄酮醇苷的含量方法。方法:采用C18(250×4.6mm,5μm)为色谱柱;甲醇-O.4%磷酸溶液(50:50)为流动相;流速1.0m L·min~(-1);柱温35℃;检测波长360nm;进样量10μl。结果:该方法槲皮素、山柰素、异鼠李素分别在2.94μg·mL~(-1)~58.87μg·mL~(-1)、42.86μg·mL~(-1)~57.19μg·mL~(-1)、2.34μg·mL~(-1)~46.72μg·mL~(-1)的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分别为0.99997、0.99994、0.99996;平均回收率为99.41%,RSD(%)=0.49%。结论:本方法准确、可靠,能够用于银杏叶口服液中总黄酮醇苷的含量测定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种类茶叶中茶多酚对细菌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提取茶多酚,配成不同浓度的溶液;纸片法测定茶多酚(浓度为140mg/ml、120mg/ml、100 mg/ml、80 mg/ml、60 mg/ml、40mg/ml)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枯草杆菌的抑菌作用;比较抑菌效果。结果三种茶叶的茶多酚对供试细菌均有抑制作用,但不同茶叶的茶多酚对细菌的抑制作用不同,不同种类茶叶茶多酚对同一菌种的抑制作用亦不同。结论不同种类茶叶的茶多酚对细菌生长均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探讨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红花酢浆草(Oxalis corymbosa)、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不同部位、不同浓度的水浸提液对常见园林植物波斯菊(Cosmos bipinnata Cav.)的化感效应、作用规律及实际景观配置应用。采用室内离体生测、控制变量法,研究地上、地下两个部分,0.10、0.25、0.50 g·mL~(-1)3个质量浓度的浸提液对波斯菊种子萌发及生长发育的影响,并将室内实验与室外栽培实践相结合。结果表明:3种植物的不同浸提液对波斯菊的种子发芽率、叶绿素含量、茎粗、节间距、开花数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总体趋势表现出高浓度抑制的质量浓度效应;供体植物的抑制作用强弱为:麦冬白三叶红花酢浆草;不同部位浸提液抑制作用强弱总体为:地下部分地上部分。在实际景观配置中发现,红花酢浆草地块中的波斯菊景观效果最好,麦冬地块最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注射用盐酸罗沙替丁醋酸酯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C18柱(250×4.6mm,5μm)为色谱柱;0.05mol·L~(-1)醋酸铵缓冲溶液-乙腈(80:20)(用氨水调节pH值至8.0)为流动相;柱温30℃;检测波长218nm。结果:HPLC法能准确测定盐酸罗沙替丁醋酸酯的含量,线性范围为0.1 mg·mL~(-1)~1.01mg·mL~(-1),R=0.99996;平均回收率为99.43%,RSD(%)=0.39%。结论:该方法灵敏、可靠,能准确测定注射用盐酸罗沙替丁醋酸酯的含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系统预法对壮药三叶香茶菜乙酸乙酯部位浸膏中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进行预实验,初步探索三叶香茶菜乙酸乙酯部位浸膏的化学成分。方法:三叶香茶菜乙酸乙酯部位浸膏用水、乙醇和石油醚提取,取滤液进行研究,通过多种指示剂和显色剂的颜色或沉淀反应,对三叶香茶菜乙酸乙酯部位浸膏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进行初步研究。结论:三叶香茶菜乙酸乙酯部位浸膏中可能含有糖、多糖、苷类、皂苷、有机酸、黄酮类、酚类、香豆素、内酯、植物甾醇、三萜类等化学成分,为进一步研究壮药三叶香茶菜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百癣夏塔热片中槲皮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C18(250×4.6mm,5μm)色谱柱;甲醇-0.4%磷酸溶液(50:50)为流动相;流速1.0m L·mL~(-1);检测波长360nm。结果:在4.8066μg·mL~(-1)~60.0828μg·mL~(-1)浓度范围内槲皮素的峰面积和浓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11%,RSD=0.25%(n=9)。结论:本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适用于百癣夏塔热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