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民族出版改革中的几个关系问题——以民族出版社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民族出版社55年的发展历程,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产品生产阶段",建社到改革开放之初.这个阶段的体制是"计划经济,全额拨款,事业管理",特征是出版选题基本上是指令性的,以翻译出版<毛泽东选集>等经典著作、政策文献、法律法规为主,出版的生产要素靠计划配置.这个阶段民族出版社为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党的民族理论政策,为培养少数民族翻译出版人才,为建立新中国民族出版的各项政策、制度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主义新中国的语境中,"启蒙"的本土内涵包括"阶级解放"和"民族独立"两方面内容.在这两个范畴的共同定义下,"中国人民"是一个相当具有症候色彩的概念,是社会主义启蒙的核心概念,也是《人民画报》在社会主义启蒙中向读者普及的关键身份概念.本文从刊物本身国有性和视觉性两种属性出发,发现《人民画报》通过独特的视觉表征实践与...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时期,桂林"文化城"成为大后方的出版中心和国统区抗战舆论的前哨阵地.在颠沛流离的非常态社会环境下,文化的市场生存与社会责任的坚守显得更艰难可贵.《大公报》(桂林版)的诞生是抗战时局推动下的产物,承担着抗战文化信息传播的重要责任.对于抗战时期出版史的研究,因史料的散佚,而让诸多学者面临"无米之炊".抗战时期的出版广告则为我们打开一个研究战时出版活动的新视窗.本文试图从《大公报》(桂林版)出版广告这一视角切入,多维度考察抗战时期桂林的文化生产情况,探寻非常态环境下书业生存的策略以及复杂时局影响下的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4.
编者按:由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主任张宪文教授主编、该中心专职人员撰写的<中国抗日战争(1931-1945)>,2001年11月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从产生创作念头到最终完成,已有15个年头,并一改过去的写作思路,新生历史事实,客观、真实地反映了抗日战争,强调民族战争、全民就战,肯定了国共两个战场,同时把抗战推延至1931年,改变了过去将"七七事变"前后割裂为两个不同质的历史发展阶段的缺陷.  相似文献   

5.
在近代“西史东渐”的过程中,由传教士李提摩太与中国报人蔡尔康合译的《泰西新史揽要》是一个典型案例,对中国人阅读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甲午战争前后,《泰西新史揽要》凭借符合时代需求的内容,以及两位译者和出版传播机构的影响,成为晚清销量最大的译著之一,有力地推动了世界新知和维新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相似文献   

6.
晚清有一批出版人,对国家民族复兴作出了贡献。我们不能忘记这些前贤。发掘、研究历史当然是为了今天的现实,历史是不会重复的,所以研究历史的最终目的应该说不是照抄他们的具体做法,而是学习他们以出版作武器贡献自身于民族复兴的精神。高山仰止,他们贡献了终生,我们将学习终生。  相似文献   

7.
《金陵卖书记》和《汴粱卖书记》是上海开明书店1902年、1903年两次考场书市的实录,也是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关于图书发行活动的专著.不仅为晚清书市提供了生动的个案,而且通过书市这个窗口,透视出西学东渐、新旧转型之际的士林风气和社会现状,具有重要的出版史、文化史、社会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手工作坊式的出版方式,使中国古代社会形成了"文不苟作"的著述出版观念和书籍中心的文化秩序结构.晚清报人通过"报"附于"史"、"报"高于"史"和"报"异于"史"的逻辑进路,颠覆了书籍中心的文化秩序结构和"文不苟作"的著述观念,论证了报刊的新闻性,标志着近代新闻意识的觉醒.晚清著述出版观念转型和新闻意识的形成,既意味着读报时代和大众社会的来临,也意味着文化权力由超越性士人向职业化报人转移.  相似文献   

9.
晚清经世致用思想与翻译出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波 《编辑之友》2005,(6):76-78
晚清的翻译出版是我国出版翻译史上的第三次高潮,这次高潮与汉唐时期的佛经翻译出版、明清之际的科学翻译出版不同,它是中国被迫卷入世界历史进程的写照.中国精英知识分子,在国家深陷危难之际,思想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突出表现为吸收西方文化经世致用思想,从而使晚清的翻译出版选题呈现出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晚清时期是小说出版的繁盛时期,在中国出版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据陈大康<中国近代小说编年>一书统计.  相似文献   

11.
郭雨欣 《声屏世界》2016,(12):29-31
《中国播音学》中对"播音"的定义包含了"播音"和"主持"两方面的涵义,并创造性地将播音工作分为"有稿播音""无稿播音",以区分"播音"和"主持",这在当时有着重要的意义.播音员、主持人的工作方式随着传媒行业的发展而日益多样化,如今,区分"播音"和"主持"仅仅依靠是否"有稿"这个外在形式早已远远不够,概念不清势必会对理论研究和行业实践造成困扰.因此,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和探讨"播音"的定义以及"有稿播音"和"无稿播音"这两个概念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五四初期中西文化碰撞非常激烈,陈独秀充分利用《新青年》这一出版物,组织、领导并亲自参与译介大量外国著作,将翻译出版看作形塑中国文化主体身份的重要手段,输入西方现代文明,重塑国民精神,建构中国的新文学、新文化.陈独秀的翻译出版活动改变了晚清翻译风尚,确立了现代性翻译的基本架构,深刻影响了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变迁.  相似文献   

13.
"以个人为中心"的新媒体概念,促使了新媒体的扩张,也为扮演内容提供商的图书出版业提供了新环境、新形式、新市场和新机遇.其中,e-Book与Blog给图书出版带来的思考最为直接.  相似文献   

14.
随着西方医学在晚清中国的逐渐传播,西医书刊开始大量出版.1871年,由海关医官贾米森(Alexander Jamieson)主编,以英文出版的《海关医报》(Medical Reports)在上海正式创刊,这是我国西医期刊的嚆矢.《海关医报》平均每半年出版一次,旨在记录中国通商口岸地区的疾病和医疗情况,并将它们置于当地社会背景上加以分析,是研究晚清时期浙江医疗社会史发展的珍贵档案资料.目前,《海关医报》在学术界很少被使用,其研究空间还很大.本文将分三个部分,分别对《海关医报》中有关浙江的部分进行概述,分析医官们对晚清浙江地区疾病进行统计的一些情况,总结它作为历史档案资料在研究晚清浙江历史方面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赵明 《兰台世界》2015,(7):159-160
《天演论》是晚清翻译大家严复的译著。严复通过阐述"物竞天择"进化理论,警醒国人奋起,为新中国革命注入一剂强心针。《天演论》中"汉以前字法句法"的运用使译笔有先秦诸子散文的雅韵,译著深受旧派士大夫推崇。  相似文献   

16.
彭薇 《青年记者》2005,(6):78-81
德意志民族是非常爱看报的民族,81%的德国人靠看报获得各类信息。自从1650年在德国城市莱比锡.世界第一份定期出版的报纸《新到新闻报》(Eirlkommeenden Zeitungen)诞生以来,报纸这种基于印刷术的大众传播形式便迅速渗透入社会,并成为了现代化社会系统不可或缺的构件之一。德国目前有1500多家报纸,总发行量为2500万份,其中,  相似文献   

17.
范军  欧阳敏 《出版科学》2015,23(2):96-99
湖南的出版事业源远流长,正式开始刊刻图书的可靠年代是宋代.历经宋、元、明、清、民国,湖南的出版事业留下了较为丰富的史料,对湖南近代乃至古代出版史料的搜集整理是很有必要的.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湖南出版史料》及相关书籍注重革命史料的发掘、整理,同时对晚清民国时期的官方和民间出版史料也有关注.2010年代,《湖湘文库》中有10余种关涉湖南出版史料的文献,这些大部头的著作极为注重第一手资料的搜集整理,搜罗范围从古代湖南的刻书业至近代湖南的出版业、印刷业、发行业,史料价值极高.这些史料为综合性的大型区域出版史的编写与当今的出版实践提供了重要的资源.  相似文献   

18.
郭国涌 《传媒》1999,(4):16-17
《工人日报》是1949年7月15日创刊的.今年7月15日,是它创刊50周年纪念日. 《工人日报》的诞生,对中国工人阶级来说,意义是十分重大的,正如中华全国总工会在1949年7月1日关于出版《工人日报》的决定中所指出的那样:"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历史上破天荒的一件大事!这是中国工人阶级多年来在工人阶级自己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中国工人阶级的英明领袖--毛主席的领导之下英勇奋斗,流血牺牲所换得来的重大革命成果之一."  相似文献   

19.
毛文思 《出版参考》2012,(12):13-14
正自"数字出版"一词诞生以来,有关其概念和本质的讨论就没有停止过。关于数字出版中心的讨论,也有多种说法。先后有"终端为王""内容为王""平台为王"的说法。笔者在分别对这几种说法进行一番思索后,也想就数字出版的"中心"谈一些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王淑红  亢小玉  姚远 《编辑学报》2014,26(5):420-422
通过对晚清民初我国中外文数学论文发表情况的历史考察,特别是对《科学世界》和《科学》特殊贡献的解析,认为——在我国晚清时期,欧洲、日本期刊已经从综合性过渡到由专门数学期刊承担数学论文的发表,但我国仍以综合性期刊《科学世界》《科学》等来担当;反观数学新学科的生成以及数学家的成长,期刊的学科促生功能和学术新秀的培育功能昭然若揭:故必须重视办好各种类型的学术期刊,为学科发展和培养学术新秀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和环境,特别是办好外文期刊,以有效传播与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