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习了光学知识以后,同学们都知道,光的速度很大,约3×105千米/秒,即每秒可以绕地球赤道七圈半.对于这么快的速度,是谁测出来的呢?又是用什么方法测出来的呢?第一个用天文方法测量出光速的,是丹麦天文学家勒麦.1676年.他根据木星的卫星测到的数据,首次测出了光速.在地面上第一次测出光速的是法国科学家裴索.1849年,测量光在两个相距7千米的山头间传播的时间,利用一个高速旋转的齿轮,解决了计时的困难.测出的数值精确度十分理想.最著名的是美国科学家迈克尔逊的实验,他在两个相距0.4千米的山头测量,距…  相似文献   

2.
光速的测量是一个饶有魅力的课题。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最先指出光速是有限的,在1607年,他用灯光法进行测量,未获成功。1676年,丹麦天文学家罗默利用观测木星卫星食周期变化现象测出了光速。这是科学史上的一起重要事件。  相似文献   

3.
用经典的相对性原理难于解释斐索实验中观察到的干涉条纹的移动。用狭义相对论的速度相加原理考虑多普勒效应,可以使理论与实验符合得更好。通过计算表明,多普勒效应在测定运动媒质中的光速时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拙作“狭义相对论之光速不变原理浅析”发表于贵刊 2 0 0 2年第 1 1期 ,讨论了光速不变原理的一些内涵 .但笔者觉得意犹未尽 ,有必要与大家再作一些讨论 .一、宇宙空间中看到的“超光速现象”是事实还是幻觉 ?天文学家在宇宙空间中观察到非常遥远的类星体能向外喷射电离气体 ,而且有时喷出去的速度看上去比光速快得多 .例如类星体QUASAR3C2 73的喷流速度就约为 1 0 c.这种超光速现象是事实还是幻觉 ?事实上 ,在地球上确定喷出物的位置和时间都是观测的结果 .天文学家为了测量这些喷流的速度 ,需要对其位置进行两次测量 ,以这两次测量之间…  相似文献   

5.
小读者的话     
在高中物理下册第八章“光速”一节中说:“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0万千米每秒,即c=3.00×10~5千米/秒。”这样的写法是不确切的,容易给我们学生留下不准确的印象。我们知道,在1986年基本物理常数推荐值中,已经精确定义了真空中的光速c=299792458米/秒。作为高中物理课本,应该尽量给我们学生以最新的准确信息为好。因此,我建议课本再版时改为“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299792458米/秒。在一般计算中,可近似地取c≈3.00×10~5千米/秒”。在新版未出之前,敬请老师在上课时能注意  相似文献   

6.
今年7月17日到22日,一个宇宙奇观——彗星撞击木星,吸引了全世界的注意! 7月17日,第一次撞击开始时差不多地球上的每一台天文望远镜都在监测着木星。而且人类在地球和木星之间,构筑了一个立体交叉的观测网,环绕地球飞行的哈勃太空望远镜传回一幅幅清晰的照片,离木星只有2.4亿公里的伽利略卫星从木星背面直接观测着撞击过程,已经飞出太阳系的旅行者2号飞船也在回首观望着彗木碰撞。所有收集到的观测数据,都通过计算机网络迅速传送给世界各地的天  相似文献   

7.
美国航天局(NASA)的“新地平线”航天器在今年3月飞往冥王星途中经过木星时拍摄了几百张木星的图片,图片显示,木星的两极也会发生闪电,而这种现象曾经只在地球上出现过.以前在木星的较低纬度及赤道附近也观测到了雷击,但从未在极地观察到闪电,这让天文学家百思不得其解.[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周太红 《物理教师》2000,21(9):38-39
古时候有一则“两小儿辩日”的故事:一个说早上的太阳距我们近,因为早上的太阳看起来大;另一个说中午的太阳距我们近,因为中午的太阳更热些,在中学物理教学中,也经常碰到学生提出一些类似的问题.下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进入宇宙空间,看一看这些问题的成因吧!1 早晚的太阳为什么看起来较大? 我们知道在地球的表面存在着一层疏密不均匀的大气,当光线通过地球大气层射向地球表面时,由于高空的空气比较稀薄,而地表的空气比较稠密,光线经过这样不均匀的介质时,由于折射作用方向会逐渐改变,向下弯曲.地球周围的空气介质就好像…  相似文献   

9.
美国航天局(NASA)的"新地平线"航天器在今年3月飞往冥王星途中经过木星时拍摄了几百张木星的图片,图片显示,木星的两极也会发生闪电,而这种现象曾经只在地球上出现过.以前在木星的较低纬度及赤道附近也观测到了雷击,但从未在极地观察到闪电,这让天文学家百思不得其解.探测器使用远程考察图像显示器拍下了北极地区的六道闪电和南极的七道闪电.最靠  相似文献   

10.
毕业卷 一、填空题(每空3分,共60分) 1.反射光线和平面镜的夹角为15°,则入射角为__。若转动平面镜,使入射角减小到30°,则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为__。 2.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__米/秒,月球到地球之间的距离为3.8×10~8米,太阳光从月球反射到地球上需要的时间为__秒。  相似文献   

1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 ,完成 1——— 4题。世界上没有什么比光速更快的了 ,它在真空的速度是 30万公里 /秒。但当光线通过媒介时 ,它的速度会降下来。去年 ,罗兰德理学院和哈佛大学的一个课题组让光波通过一团超冷的钠原子云 ,成功地把光速降到了每秒 1英里。如今 ,他们的另一组同事又宣称在独立的实验中“冻结”了光的脉冲。两个课题组完成了看起来似乎无法完成的任务 :使光脉冲的速度不断下降以至于减弱和停止 ,然后又根据需要使它重新加速。事实上 ,实验并不是让光子完全停下来 ,而是使光波的信息逐渐转移到限制在一个玻璃室中的原子上 ,然…  相似文献   

12.
比光速更快     
科学家过去认为,光速是人类无法超越的速度限制。但是两位德国科学家现在声称,他们的实验已经证明要比光速行进得更快是有可能的。这个惊人的结论与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重要原则是矛盾的。这条原则是:任何事物的速度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比每秒186000英里的速度(即光速,299,792,458米/秒)更快。从理论上来说,比光的速度更快,就意味着逆转了时间。如果根据传统物理学进行推论,也就是说一位移动速度超过光速的宇航员在离开前就已经到达目的地了。  相似文献   

13.
陈秋潭 《地理教育》2013,(Z1):109-110
<正>一、太阳高度角的概念太阳光线与地平线(面)的夹角(即太阳在当地的仰角),叫太阳高度角,通常用H来表示。要理解太阳高度的概念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太阳光线是平行光由于地球对太阳的张角太小,日地距离又太远,所以地球上观测到的太阳光近似认为是平行光。形象一些讲地球半径6400千米,日地距离150,000,000千米,这就好比十米的距离叉开了一毫米,你是观测不  相似文献   

14.
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自然教科书(实验本)第十册《太阳系》一课讲到九大行星及卫星内容。我上这一课时,侧重向学生介绍了木星及它的卫星情况。在太阳系中,木星可以称得上是九大行星里的“巨人”,它的体积是地球的1300倍,其亮度仅次于金星(金星是行星中最亮的星)。木星又是一个“子女”众多的行星,到目前为止已发现了16颗卫星,可算是一个小型的“太阳系”。木星绕太阳公转一周,需要的时问几乎等于地球上的十二年,我们用肉眼可观测到,而且观测的机会也很多。木星属于行星,行星是自己不能发光的天体,所看到的光是反射太阳的光。识别星星最主要的标志是:行星有明显的圆面,不会眨眼;  相似文献   

15.
不速之客     
找一找,哪两个部分可以组成一个字,写在横线上(每一部分只能用一次)半径为1()千米的小行星,重力只及地球的8门()()(){),仅().()13千米,/秒请换算一下单位! 1()千米=(米) 0川3千米/秒= (米/秒)尸.户少,不速之客: 1.行,星,空,它,轨,道,陆2 .1()()()‘),13 3.女口图4  相似文献   

16.
一、填空题(每空3分,共60分) 1.反射光线和平面镜的夹角为15。,则入射角为 .若转动平面镜,使入射角减小到3。。,则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为_. 2.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__米/秒,月球到地球之间的距离为3.8又10.米,太阳光从月球反射到地球上需要的时间为秒. 3.图l为体温计,其示数  相似文献   

17.
斐索拖曳实验是1851年斐索完成的一项著名实验。实验目的是为了考察介质的运动对在其中传播的光的速率有什么影响,从而测定以太是否存在和是否被拖曳。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发目光源S的光,射到镀有半透膜的玻璃片M上并分成两束光。第一荣光透过M沿逆时针方向经三面反射镜回到分光束处,并部分透射M进入望远镜T;第二束光自M反射沿顺时针方向经M3、M2和M1反射回到分光束处,并部分反射进入望远镜T。在望远镜中将会看到由于两束光存在光程差而引起的干涉条纹。如果使水沿如图所示的方向相对于地面以速率V流动,那么,第一束光总是沿着…  相似文献   

18.
初一同学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时,往往遇到这样的应用题:火车以20米/秒的速度通过一座铁桥,测得火车从开始上桥到完全过桥共用1分;整列火车在桥上的时间为40秒,求铁路桥和火车的长度.  相似文献   

19.
在进行实验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探寻光速的历史。1607年,伽利略进行l『最早的测量光速的实验。他让两个人分别站在相距数千米的两座山上,每人拿一个灯,第一个人先举起灯,当第二个人看到他的灯时立即举起自己的灯。从第一个人举起灯起.到他看到第二个人的灯的时间间隔就是光传播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但这个实验失败了,因为光的速度太快了  相似文献   

20.
1 利用投影仪进行地球自转演示实验  在进行地球自转演示实验时 ,用手电筒光照射地球仪 ,因手电筒光线较弱 ,照射范围狭窄 ,学生不易明显看出地球仪上明暗两部分。为了克服这一弱点 ,我把手电筒改换成了投影仪 ,事先我准备一张与投影仪台面大小一样的纸板 ,中间开一个适当的正方形 ,让投影仪射出的光通过反光镜后刚好比地球仪大一些。实验时 ,打开投影仪 ,让反光镜把光直接照射到地球仪上 ,这时地球仪上就清晰地出现了明暗两部分 ,我问学生 :光代表什么 ?地球仪上明暗两部分又代表什么 ?使学生明白光代表太阳光 ,地球仪上明暗两部分分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