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竞赛中涉及的问题 动力学这一部分内容在中学物理力学部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首先,它是静力学和运动学两部分内容的枢钮,也是这两部分内容的发展和延伸。静力学研究的是受力平衡(表现为静止或匀速运动)的物体,而动力学研究的是一般受力情况的物体。从这个角度来讲,静力学只是动力学中的一种特殊情况。静力学研究了物体的受力情况,运动学研究了物体的运动规律,动力学阐明了物体的受力情况和它的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因此动力学是前两部分内容之间的一个枢钮。 其次,将动力学继续拓展,可进一步讨论力的两种基本的积累效应。第一种是力对空间的积累效应——。  相似文献   

2.
动力学研究物体的运动及产生这种运动的原因——特体的受力状态。求解动力学问题大致可分为两大类:1.已知物体的运动求作用力。2.已知物体受力求物体的运动。较复杂的动力学问题是这两类问题的交叉,多为已知主  相似文献   

3.
动力学是理论力学中内容最丰富的部分。动力学建立了作用于物体上的力和物体运动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表示出来,构成了动力学的基本理论,例如运动微分方程、动力学普遍定理、动静法等。学习动力学首先应对动力学的概貌有一个了解,然后学习每一部分的理论及其应用,才能做动既深入又系统。 动力学的理论从总体上看,是在牛顿定律的基础上介绍了三类求解动力学问题的方法:建立物体运动微分方程的方法、动力学普遍定理的方法、动静法。  相似文献   

4.
本部分内容是研究物体的运动,并且是运动中比较简单的形式——直线运动.而高中研究的直线运动中又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这部分内容主要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一、本专题高考常考的题型1.通过图象法和运动学公式法结合分析物体的运动;2.利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求物体的速度、加速度;3.追及相遇问题。  相似文献   

5.
教材分析: 本章内容是对初中物理关于“速度”和“力”知识的深化和扩展,所研究的问题概括起来分为三部分,即运动学、动力学和动量守恒定律。它阐述了速度、平均速度、加速度、即时速度、重力加速度、弹道、射程、射高、重量、质量、动量等物理概念。分析和归纳物体运动第一、第二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三公式和  相似文献   

6.
动力学的任务是回答物体做各种不同运动的原因,即解决运动和力的关系问题.具体说需要处理两类基本问题:第一类是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要求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可以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知道物体的初始条件(初位置和初速度),根据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在任意时刻的位置和速度,也就是确定了物体的运动情况;第二类是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由运动学公式求出加速度,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即可确定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从而求出未知的力.解决动力学问题,首先要确定研究对象,做好研究对象的受力分析和运动情况分析,弄清所给…  相似文献   

7.
一、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要求物体的运动情况.如物体运动的位移、速度及时间等.(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要求物体的受力情况(求力的大小和方向).两类动力学基本问题的解题思路图解如图1所示:由图1可见,不论求解那一类问题,求解加速度是解题的桥梁和纽带,是顺利求解的关键.二、整体法、隔离法1.整体法.在研究物理问题时,把所研究的对象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的方法称为整体法.采用整体法时不仅可以把几个物体作为整体,也可以把几个物理过程作为一个整体,采  相似文献   

8.
在各地的中考试卷中,对"物体的运动和力"这部分内容的考查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基本物理量的测量与估读、参照物与运动的相对性、速度公式及应用、二力平衡知识及物体的惯性等.有关这部分内容的试题一般容易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命题.  相似文献   

9.
知识梳理直线运动的规律是物理学的重要基础,其相关知识和方法将逐步渗透到运动和力、匀变速曲线运动、机械能及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等内容之中.本专题主要围绕匀变速直线运动学习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方法(物理量、图线等),掌握匀变速直线规律、特点及相关公式,并学会将直线运动知识应用于对实际问题的处理.1.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1)参考系:在描述某物体运动时,被选作假定不动的物体.同一运动,相对不同的参考系得到的观察结果可能不同.(2)质点:在研究物体某一方面问题时,若不需考虑物体的体积大小和形状,即物体的形状和体积对所研究过程没…  相似文献   

10.
传送带是力学问题中的一个经典模型,它能将物体的受力分析、运动过程分析、力与运动的关系、功与能的关系、运动学图象与动力学图象等力学主干知识串在一起,衍生出经典的力学问题,备受高考关注.本文结合典型实例,分类解析传送带模型中常考的几类问题.1传送带上的动力学问题动力学问题基于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学规律,从力与运动的角度对物体进行分析研究.对传送带上的物体的受力分析,关键是对摩擦力Ff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二.动力学普遍定理 应用动力学普遍定理求解动力学问题是解动力学问题的又一种方法。动力学普遍定理是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是动力学的基本理论,也是正点,需要深入掌握。应用动力学普遍定理求解动力学问题,可以不必对运动微分方程进行积分。求出物体运动的整个过程,便可求出物体某瞬时的运动特征量。学习这些定理,一方面要对定理所涉及的那些物理量(如动量、冲量、动量矩、功、动能等)的物理意义及计算熟练掌  相似文献   

12.
平抛物体的运动是只在重力作用下的匀变速曲线运动,在教学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还是每年高考的热点.《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实验能更好地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我们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要深刻理解其处理方法:先分解后合成;深刻理解其原理:平抛物体的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深刻理解两个分运动具有独立性和等时性.一般来讲,求平抛物体的初速度v0可根据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规律来求解,求运动时间t可由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来求解,且时间t是连接水平方向运动和竖直方向运动的…  相似文献   

13.
一、变质量物体的运动方程所谓变质量物体的运动问题,就是一个质量不断变化着的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如何运动的问题,这个问题是不是可以用质点动力学的知识求得解答呢?我们知道质点动力学的运动微分方程为  相似文献   

14.
一、内容概述本讲名为力和运动,其实包含了物体的运动、力以及力和运动三章的主要内容.对于物体的运动部分:要求能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会选择参照物,并依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理解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概念,会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会画出和识别s-t或v-t图像:知道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与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区别.对力的部分:要理解重力、弹力、摩擦力的概念,认识力的作用效果;能用力的示意图来描述力,会测量力的大小,对物体受力  相似文献   

15.
圆周运动知识应用的内容包括圆周运动的动力学部分和物体做圆周运动的能量问题,其核心内容是牛顿第二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等知识在圆周运动中的具体应用。只是在具体应用知识  相似文献   

16.
牛顿第二定律是解决动力学问题三大手段之一,同时也是经典力学的基础与核心,是高中物理学的重点,也是高考考查的热点,对于这类问题的研究我们要根据题中的条件分析物体的受力以及了解物体的运动过程,由牛顿第二定律列式解决问题.下面就2007年高考中对牛顿第二定律的要求简单地进行归类分析,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这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17.
一、运动的绝对性、相对性和运动参考系1.运动的绝对性——一切物体 (不论是宏观天体还是微观粒子 )都在不停地运动 ,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 .因此 ,物体的空间位置和运动性质只具有相对意义 .为了确定物体的位置 ,研究物体的运动性质 ,必须选一个作为参考的、假定不动的物体——参考系 ,即假定静止的“观察站”.2 .运动的相对性——物体运动的性质随所选取的参考系不同而不同 .3.两种参考系 :惯性系——牛顿第一、第二定律成立的参考系 ,叫做惯性系 ;非惯性系——牛顿第一、第二定律不成立的参考系 ,叫做非惯性系 .惯性系和非惯性系的划分不是…  相似文献   

18.
这一章讲授运动学的基本知识。运动学的知识既是力学中的一部分基础知识,又是研究动力学的基础。这一章跟第一章一样都是基础性的。学生掌握了这两章知识,就为后面学习动力学知识作好了准备,运动学的任务是研究和描述物体的运动,回答物体是怎样运动的问题。要知道物体是怎样运动  相似文献   

19.
牛顿运动定律是物理学的基本规律,是动力学的基础.正确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并熟练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和计算问题———动力学的思维方法,是解力学问题的最基本的方法.为掌握这种方法,在理解基本规律、知道基本思路的前提下,还要通过训练突破如下三关:一、分析作图关动力学的基本问题有两类:已知受力求运动和已知运动求受力,不论是哪类问题,加速度是联系力和运动的桥梁,所以正确地分析物体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直观地作出物体的受力图,必要时还要作运动草图,这是解动力学问题的基础.在分析时要有理有据,切忌主观臆断,避免例添加1或质漏量掉…  相似文献   

20.
牛顿运动定律是高中阶段力学部分重点。高考对牛顿定律的考查不仅局限在力学范围内,常常结合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的运动、导体棒切割磁感线的运动等问题,考查考生综合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和其他相关规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动力学问题,要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进行力的分解和合成;要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