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现在世界各沿海国,正在大力加强对于本国管辖海域的控制和管理。中国在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以后,需要采取哪些步骤,以充分利用《公约》给我国带来的机会来维护我们的海洋权益呢?日前,笔者就此问题走访了我国著名海洋法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刘楠来教授。刘教授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是一部“海洋大宪章”。《公约》中关于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国际海底等制度,集中体现了国际海洋法的最新发展。《公约》还为和平解决海洋争端建立了一个复杂的国际制度。刘教授认为,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2.
中菲南海仲裁案中仲裁庭对中国在南海的历史性权利的判断存在很大争议,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框架下解读历史性权利存在局限,应当跳出《公约》框架去理解历史性权利。中国主张的历史性权利有着充分的历史以及法理依据,其产生要早于《公约》所设定的海洋权利制度。历史性权利的范围包含了岛礁归属权与历史性捕鱼权,南海断续线可以被视为岛礁归属线。国际法院以及仲裁庭的判例表明,历史性权利所包含的海洋地物以及权利范围在划界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由此可见,菲律宾的诉求实质上属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298条提及的海洋划界或历史性所有权的争端,应当在管辖权阶段就被排除。  相似文献   

3.
今年5月15日,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9次会议批准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这标志着我国开发海洋和全面管理海洋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根据《公约》和我国的主张,我国的“海洋国土”面积将扩大到30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30个江苏省的陆地面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本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人口急剧增长,全球经济飞速发展,陆地资源日益匮乏,许多国家纷纷把目光转向海洋,强烈希望扩大本国的海洋管辖范围,获取更多的蓝色资源;而科学技术的进步,又为人类深入认识和大规模开发海洋资源提供了现实可能。在这种背景下,联合国第三次海…  相似文献   

4.
我国海洋权益面临挑战国民海疆观念亟待加强□胡宏贵/南京市人民中学1992年2月25日我国颁布了《领海及毗连区法》,1994年11月16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1996年5月15日我国人大常委会正式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同日中国政府宣布了我国首...  相似文献   

5.
罗刚 《文教资料》2007,(2):211-212
进入新世纪,陆上资源面临枯竭,人类生存环境日趋恶化,人们把目光投向海洋。21世纪是海洋世纪《,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生效使争取和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成为新的焦点,而正确海洋权益观念的树立有赖于广泛、深入地开展海洋国土观念培养,强化海洋国土观念培养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6.
国际海底富含大量的矿产资源,各国开始关注国际海底区域开发,相关海洋环境问题相伴而生,早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称公约)缔约过程中,各国在"区域"环境保护事项上形成了基本统一意见。《公约》和其他国家的相关国内立法亦有相应的环境考量。中国作为《公约》缔约国和国际海底区域开发先驱国家,需制定相关法律,履行成员国制定"区域"相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之义务,以减轻乃至免除作为担保国的担保责任。在整个法律体系中,"区域"海洋环境保护制度应纳入海洋法中,同时应当参考海洋环境保护法的制度设计;另外该法应当成为激励中国参与"区域"开发活动之立法,在立法原则上采取一般预防原则而非风险预防。  相似文献   

7.
“领海宽度”这个词,最早产生于14世纪,但是,数百年来,沿海国家对其邻海宽度始终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1958年和1960年,联合国曾两次召开海洋法会议,对领海宽度问题进行专门讨论,但都没有取得任何结果。直到第三次联合国海洋会议结束,各国才就领海宽度达成一致意见。1982年通过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每一个国家有权确定其领海宽度,直至按本公约确定的基线量起不超过12海里(1海里=1852米)的界限为止。”这一规定,既解决了数百年来悬而未决的领海宽度问题,又满足了中小海洋国家在国防安全、海洋资源等方面的需要。关于领海的划法,…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成员国之一,海洋生物资源非常丰富.我国的海洋生物资源保护法律体系以<宪法>为依据,以<渔业法>为主体,与国际公约相协调,可以说较为完善.但在立法精神、执法力度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缺陷,有些法律内客仍需要一定的补充.同时<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也对中国的海洋生物资源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应从立法、执法、管理体系、海洋环境保护、等方面加以探讨,使我国的海洋生物资源保护法律制度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9.
南海争端主要指中国与南海周边其他国家在海洋权益方面的争夺。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诞生之前,南海争端的重点体现在对岛屿争夺以及对其主权的确认上。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诞生,将南海争端带入了另一个阶段。  相似文献   

10.
亚太地区是目前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人口最为密集的地区。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巨大的人口压力使得海洋及海洋资源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尤其是1994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正式生效后,沿海国可管辖海域范围大大扩大,使海洋邻国间海洋权益的争端日益凸显。目前,我国与周边海洋邻国间都存在着海洋权益的争端。一、我国与周边国家海洋权益争端问题朝鲜朝鲜濒临北黄海,虽未批准《联合国海洋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的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还存在诸如信息安全、网络文化主体等方面的问题。因此,我们应该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加快大数据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创新知识产权保护,政府、网站、企业多方合作,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力度,同时建立健全各种法律法规,探索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又兼具中华文化特色的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2.
农业法制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我国农业投入、农民权益和农村稳定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对农业法制建设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以推动和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保障农民权益为中心的农业立法数量不断增加,这为我国的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但农业立法尤其是地方农业立法中可操作性较差、适应性不强等问题突出,因此通过完善地方农业立法后的效果评估体系,尤其是建构科学合理的地方农业立法效果评估主体制度,对于增强地方农业立法质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从特殊不起诉制度的教义学分析入手,结合特殊不起诉制度的价值分析,从适用标准不明晰和救济制度缺失两方面对《刑事诉讼法》特殊不起诉制度进行审视,同时对我国特殊不起诉制度的完善提出构想,即明确适用条件和程序、扩大适用范围、完善相关的救济制度、完善被不起诉的犯罪嫌疑人的保护制度,以期对我国特殊不起诉制度的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我国教育法典应属于体系型法典,并采用“不完全法典化进路”,即仅实现重要法律关系的法典化,同时允许调整相对次要法律关系的单行法并行存在。国际上,美国采用汇编式模式,俄罗斯采用完全法典化模式,日本采用“总则+单行法”模式,唯有法国的不完全法典化模式在我国具备切实的现实依据。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来看,“不完全法典化进路”在我国都更具可操作性,更符合我国的立法传统。我国教育法典宜采用《教育基本法典》作为名称;依据现实性、体系性、全面性标准对既有立法进行系统归纳,展开立法填补;在总分结构的基础上,其规制范围包括从学前教育到终身教育的不同教育阶段,以及学位、教师、考试、学校等教育主体或现象。  相似文献   

15.
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法,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政策的发展脉络与特征进行分析。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政策经历了萌芽期、探索期、推进期和深化期,现已成为国家顶层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展现出一种由心理健康教育走向心理健康服务的“大心理健康教育观”。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等关键词频次随时间变化而增加,且在不同时期存在显著差异,表明心理健康教育愈发受到重视;政策类型逐渐多样,卫生/健康类政策和心理健康教育专项政策有效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社会关注度。未来政策制度应从六大体系入手,推动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体制。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presents a review of recent developments in special education in China. A major change was made by redefining special education as an integral part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and by making the education system more inclusive.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through legislation and regulation, as well as other effective approaches, was adopted to improve educational services. The results were evident both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classroom integration and in the increase in numbers of children enrolled in schools. China's experience may have some value to other less developed countries who seek alternatives to provide better educational services for children with disabilities.  相似文献   

17.
在基础教育与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尚存不平等的情况下,采取合适的高校招生倾斜政策对弱势群体进行补偿是十分必要的。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分配正义的理论分析,并结合优绩主义对才能的定义及其批判,探寻高校招生倾斜政策产生的理论渊源。基于约翰·罗默机会平等理论,从划分环境组别、确定努力类别、给予同等努力同等结果三个维度,分析了美国百分比计划、英国背景招生政策、中国三大专项计划的高校招生倾斜措施。结果发现,美国的百分比计划最接近机会平等理论的诉求,而英国的背景招生政策则在上述三维度均有改进空间,我国三大专项计划对弱势群体的识别较为粗糙,但政策执行更加有效。综合理论与实践,我国高校招生倾斜政策应进一步扩大覆盖面,重视对更多不利环境的补偿,且需通过多维度指标更加精准识别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18.
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肇始有着不可磨灭的卓越贡献。他不但是中国最早系统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着独特的理论贡献,而且最早用马克思主义分析解决中国问题,努力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最早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反帝反封建革命,最早建立了马克思主义团体和组织。他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肇始发挥了开创性、奠基性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分析了2016—2021年我国国际科研合作的特点与趋势。通过对中国学者国际合作文章发表数据的描述性分析和对参与国际合作的18位中国学者的访谈,分析了疫情背景下中国国际科研合作在伙伴国家、合作学科、合作模式等方面的趋势,探讨了影响我国建立和保持国际科研合作关系的因素。研究发现,中美合作势头较之十年前有所放缓,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科研合作增长较快,且学科分布较为广泛。“优先依附”与“同质性”是中国与传统科研伙伴合作的重要机制,新的国际局势和新冠疫情制约了中国学者新型国际合作关系的建立,影响程度与其合作关系的来源和强度有关。未来中国可将“一带一路”国家作为国际科研合作的增长点,着力提升对关键合作要素的贡献,建立跨国合作“退潮”的防御机制,以应对新形势下所可能面临的风险与挑战。  相似文献   

20.
中国教育在70年的发展历程中,坚持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教育目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如今,中国正从教育大国逐渐走向教育强国,足见其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和方向是好的、正确的。针对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教育状况,从泰国华人的视角,对中国素质教育在实施过程中的得与失进行了分析和思考,探讨了中国在素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并得出结论:中国素质教育要有全局的考虑,要适应中国和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只有对文化科学知识教育和品德修养教育给以同等重视,中国的素质教育才能培养出更多品学兼优且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才能满足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和树立良好国际形象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