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4 毫秒
1.
突破性技术创新网络组织及组织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技术特征、产品特征和市场特征三个方面总结了突破性技术创新与渐进性技术创新的差异。针对突破性技术创新的特征和其创新网络组织结构,运用战略能力、职能能力和项目能力三个维度阐述了突破性技术创新网络组织的组织能力,指出学习是提升该能力的有效途径,并在此基础上说明了突破性技术创新网络组织的学习与渐进性技术创新学习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2.
突破性技术创新是新创科技型小企业赶超成熟大企业的重要途径,知识获取与应用是突破性技术创新成功的关键。界定了新创科技型小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内涵及特征,从加速市场开发和压缩创新时间及成本三个角度论述了知识管理对突破性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从知识管理视角提出了新创科技型小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过程由模糊前端创意生成、研究开发、中试生产、商业化和新技术标准形成五个环节构成并分析了每个环节的具体运作过程。最后以朗科开发优盘为例对新创科技型小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的过程进行了诠释。  相似文献   

3.
绿色技术创新审计指标测度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可持续发展是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全球发展战略,而绿色技术创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从创新投入、创新过程、创新绩效与环境现效四个方面提出了绿色技术创新审计的指标体系,并对这些审计指标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从而试图为绿色技术创新管理提供一个定量化管理的工具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突破性技术创新: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的明显加快,使企业的创新由以渐进性创新为主转变为以突破性创新为主。在当今的经济社会中,突破性技术创新已成为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动力。因此,本文在阐述突破性技术创新特征和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企业在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以来技术创新出现了新的特点,人们更加重视一种与以往的渐进性技术创新完全不同的新的技术发展模式——突破性技术创新.从市场竞争程度、进入壁垒、市场成长速度等方面研究突破性创新的市场特征;基于对突破性创新市场特征的认识分析突破性创新带给企业的困境,结合在位者企业和新进入企业资源和能力情况,提出企业应对突破性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6.
绿色技术创新功能源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有利于生态环境的绿色技术创新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居有核心地位,而传统的单一制造商创新源观点已经大大束缚了创新管理的视野,十分不利于推动我国的绿色技术创新。故本文从创新功能源入手,在实证调研的基础上分别研究了我国各类绿色技术创新功能源的分布以及功能源分布差异的经济机理,并给出了对我国当前绿色技术创新管理与政策设计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绿色技术创新审计指标测度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可持续发展是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全球发展战略,而绿色技术创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从创新投入、创新过程、创新绩效与环境绩效四个方面提出了绿色技术创新审计的指标体系,并对这些审计指标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从而试图为绿色技术创新管理提供一个定量化管理的工具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利用突破性技术创新颠覆国际竞争对手的技术优势与市场主导地位,既是我国企业的现实选择,也是我国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和提升经济发展稳定性的必由之路.既有研究更多关注了突破性技术创新的“突破性”如何形成与其对创新企业的影响,忽视了与“突破性”伴生的“不确定性”对突破性技术创新形成的影响,以及“不确定性”对相关研究的影响.本文基于创新网络演变的视角,利用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形成框架,围绕突破性技术创新形成的影响因素、作用形式与协调机制、作用效应,整合既有研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法,基于2007—2016年CNKI中对企业突破性创新研究的文献基本情况、研究热点、测量方式和影响因素几个方面展开讨论。结果表明:创新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企业突破性创新方面的研究持续升温。研究热点主要围绕突破性技术创新展开,并且采取不同方法从多种角度分析突破性创新的影响因素。现有突破性创新的测量主要采用研发创新指标,缺少非研发创新指标。企业突破性创新影响因素涉及企业内外部多个方面,具体可以划分为组织、关系和环境3个层面。基于此,探讨现有研究不足,并为未来研究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0.
绿色技术创新研究述评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杨发明 《科研管理》1998,19(4):20-26
可持续发展呼唤绿色技术创新。本文从研究与开发的绿色化、创新过程的绿色化、企业经营管理的绿色化以及技术经济范式的绿色化四个方面对绿色技术创新研究进行了综述,以便于在实践中完善对绿色技术创新的管理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破坏性创新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对TR IZ理论在破坏性创新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应用TR IZ理论实现破坏性创新的流程,破坏性创新过程中TR IZ技术进化理论的应用以及冲突问题及其求解流程。  相似文献   

12.
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双重性,需要科学的治理。以治理的理念、方法系统性地推进技术创新的管理,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选择。发展颠覆性技术是科技创新的重要突破口,也是我国科技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颠覆性技术以快速潜入和替代的方式颠覆传统技术或主流技术,并引发相应规则和格局的变革,其影响具有潜在性、剧烈性、系统性。颠覆性技术创新的治理,亟待采取前瞻性治理理念,科学、主动、有序地推进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文章以促进颠覆性技术创新发展、预测与消减风险为目标,构建颠覆性技术创新的前瞻性治理体系,探讨该体系的基本特征,建立前瞻性治理的核心研究框架,并对前瞻性治理的程序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破坏性创新机理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推动创新的动力,即技术与需求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了破坏性创新的技术替代模式,从技术层面解释了破坏性创新的形成机理,进一步完善了破坏性创新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4.
孙兆刚 《软科学》2003,17(5):69-70,78
文章从科技创新中分裂性技术的来源和内涵出发,分析了分裂性技术的产生及其影响,并根据其影响探讨了分裂性技术的运用。  相似文献   

15.
渐进、突破与破坏性技术创新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兰剑 《软科学》2010,24(3):10-13
对渐进性创新、突破性创新、破坏性创新的理论进行整理,分析三种理论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认为突破性技术创新与渐进性技术创新是依据创新的程度不同而进行的一种分类。突破性技术创新产生产品生命周期中的不连续点,而渐进性技术创新是在原有技术轨道上的延伸。破坏性技术创新理论是从对原有的市场是否产生威胁和替代角度展开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企业智力资本对渐进式和根本性技术创新影响的路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研究与企业调研访谈探究企业智力资本与技术创新之间的路径关系.研究表明:企业智力资本对渐进式和根本性技术创新均具有显著正效应,组织资本通过内部隐性知识转移对渐进式技术创新产生影响;内部隐性知识转移受组织资本和关系资本影响显著,且组织资本的作用更强,外部隐性知识转移受人力资本和关系资本影响显著;而内部隐性知识转移仅对渐进式技术创新具有显著正效应,外部隐性知识转移对根本性技术创新具有显著正效应,同时,外部隐性知识转移受内部隐性知识转移的影响显著.研究结论为企业实施有效的智力资本积累和技术创新战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区块链这一新兴技术,正在对全球的各行各业产生重大影响。本文从克里斯坦森提出的“颠覆式创新”理论出发,引入国外该议题的前沿研究观点和较为成熟的案例,分析、介绍、评估区块链技术对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颠覆式意义的影响,包括建立全新真实性验证与信任机制、重塑优质内容生产机制、构建互利共生的产业生态,并最终对这一“颠覆性”技术在文化创意产业经济中的角色以及带来的问题提出反思,同时扩充“颠覆式创新”理论在中国语境下的更多延伸意义,实现理论层面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为促进企业有效开展商业模式创新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基于双元性理论,通过对276份企业调查数据所做的统计分析,探讨企业双元创新对其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以及组织惯例更新在其中的调节作用.得到以下结果:突破性创新对商业模式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渐进性创新有利于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但对价值型商业模式创新具有阻碍作用;实现双元创新的平衡和互补均能促进商业模式创新;组织惯例更新在双元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之间具有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对企业管理者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提供的管理启示包括:要根据所处环境和企业目标适时调整创新方式,在实践中注重双元创新的平衡和互补,以及充分重视组织惯例更新.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09-201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SYS-GMM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空间计量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等方法,系统考察了金融集聚的创新激励效应。结果显示,金融集聚发展能够有效提升颠覆性创新和渐进性创新,且这种提升效应因地理区位和集聚程度的不同而存在异质特征。通过中介效应模型进行机制检验后发现,金融集聚可以通过缓解资本要素扭曲和劳动力要素扭曲两种途径间接促进技术创新,且在金融集聚对颠覆性创新的激励效应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是资本要素扭曲缓解,而在对渐进性创新的激励效应中劳动力要素扭曲缓解是主要路径。在空间特征方面,由于金融集聚存在明显的“虹吸效应”,对颠覆性和渐进性创新的提升作用只在本地区体现,并存在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抑制临近地区技术创新。在非线性特征方面,金融集聚对颠覆性创新和渐进性创新的影响程度和方向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经济发展和产权结构门槛的约束下,金融集聚发展的驱动功效呈现边际递增态势;但只有在适度的政府引导和对外开放条件下,金融集聚才能更好的发挥创新激励效应,提升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