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丝路出土海贝数量众多和使用贝币历史久远,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古蜀与南亚和东南亚的贸易就是围绕南丝路开展的,古蜀和云南与外界的贸易体系也是通过南丝路古商道建立起来的.  相似文献   

2.
唐代丝路贸易规模巨大,已达封建社会丝路贸易顶峰。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国际贸易形式。这样的规模和繁荣场景,都与唐朝所制定丝路贸易法规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3.
唐代丝路贸易规模巨大,已达封建社会丝路贸易顶峰。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国际贸易形式。这样的规模和繁荣场景,都与唐朝所制定丝路贸易法规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4.
《出版与印刷》2018,(2):2-2
"丝路书香工程"是中国新闻出版业进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重大项目。实施"丝路书香工程",旨在加快推动中国精品图书、汉语教材在丝路国家出版发行,搭建我国对丝路国家的图书版权贸易平台、出版信息资讯平台,形成与丝路国家新闻出版资源互联互通、内容共  相似文献   

5.
张弘 《兰台世界》2009,(1):66-67
通过古蜀三星堆等地区已发现的考古资料与东南亚越南的出土器物对比分析,找出二者的相似性,表明辉煌烂灿的古蜀文化向外传播交流过程中,在东南亚地区留下的文化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本刊讯2014年12月,云南大学出版社申报的丝路国家汉语品牌教材建设与传播项目,被列入国家"丝路书香工程",正式获得中宣部批准立项。"丝路书香工程"是新闻出版业唯一进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重大项目。"丝路书香工程"项目将加快中国精品图书、汉语教材在丝路国家的出版发行,搭建中国对丝路国家的图书版权贸易平台、出版信息资讯平台,形成与丝路国家新闻出版资源互联互通、内容共同发掘、渠道共享共用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7.
通过古蜀三星堆等地区已发现的考古资料与东南亚越南的出土器物对比分析,找出二者的相似性,表明辉煌烂灿的古蜀文化向外传播交流过程中,在东南亚地区留下的文化影响.  相似文献   

8.
《出版与印刷》2018,(2):封2-封2
"丝路书香工程"是中国新闻出版业进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重大项目.实施"丝路书香工程",旨在加快推动中国精品图书、汉语教材在丝路国家出版发行,搭建我国对丝路国家的图书版权贸易平台、出版信息资讯平台,形成与丝路国家新闻出版资源互联互通、内容共同发掘、渠道共享共用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9.
潘天波 《文化遗产》2015,(3):138-144
中国漆艺富有中国文化与美学思想的先天禀赋,它已然成为丝路文化输出的重要对象。汉唐陆路漆艺经西北丝绸古道传入西域,南方海上丝路漆艺经滇、越等陆路通达越南、印度、印尼等地;宋元城市"行""铺"林立,与边疆及海外贸易活跃,"榷场"或沿海港口成为官方对外漆艺贸易的重要据点;明清漆艺主要经海上丝路向法国、英国、比利时、美国等欧美地区输出,尤其是晚明漆艺的装饰性转向所表现出来的"中国风格"对西方"洛可可风格"产生深远影响。丝路漆艺输出史是中国文化与美学思想的传播史,漆艺作为中国之美的化身与文化交流的使者,它见证了古代中国文化之美的国家身份与世界性地位,并有力地呈现世界文化与中国文化融合的美学偏向。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联合国和平文化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了《丝绸之路的故事》一书。丝路是一千年前横贯欧亚的贸易走廊。数百年来,丝绸和香水、黄金、象牙及酒在这条路上川流不息,商贩得爬过世上数一数二的高山及横过最浩茫的沙漠。随着丝路贸易的开展,新思想和新宗教开始流传,直至今天,中亚地区仍能找到佛教、犹太教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丝绸之路研究中,存在重汉唐、轻明清,重海路、轻陆路的倾向,本文利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梳理当下的诸多相关学术成果,从全球视野下丝路发展的视角,重新审视明清历史上以新疆为支点的陆上西部丝绸之路的历史定位、经济贸易和民族交往等问题。明清陆上西部丝绸之路作为历史上丝路贸易文化延续和交流的重要一环,经济规模达到历史的新高度,展示了中华民族爱好和平、平等互利的优良传统,体现了明清中央政府重视边疆,希冀丝路民众安宁的治理理念,是值得学人重新认识的重要历史问题。  相似文献   

12.
杜韵红 《文化遗产》2015,(2):148-156,162,163
南方丝绸之路是本土文化与多种外来文化碰撞融合,和谐共生,催生出全新的和而不同的复合文化。千百年来,南方丝绸之路一直贯穿着西南民族居住区域,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赶马人、商人和外国使臣要横跨不同区域,接触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信仰的族群,各种文化的碰撞不仅异常激烈,而且包容和谐,形成了彩云之南多元文化异彩纷呈的现象。从南方丝路沿线文化的变迁发展的过程来看,无论其文化形态如何变化,而其文化内核始终不变,因此成为丝路文化精神。全球化趋势一方面加速了文化上的互动交往,另一方面刺激着文化的民族自觉。探索丝路文化的有序保护与合理利用是当代文化的应尽职责,当前最迫切的保护措施是加强丝路文化的调查、研究和评估,开发利用必须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  相似文献   

13.
正本刊讯7月4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召开版权贸易专题研讨会,来自10家版权贸易重点单位的有关专家与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中国新闻出版业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动态监测数据库》课题组成员共同探讨了我国图书版权输出的现状与进展。会议分为"少儿、文学图书版权贸易"和"对丝路国家版权贸易"两个专题进行。根据与会专家介绍情况来看,随着我国图书版权输出规模不断扩大,版权输出结构不断完善,出版单位对版权输出日  相似文献   

14.
2013年11月至2014年3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南京博物院、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的扬州唐城考古工作队,在扬州南宋宝祐城西城门西侧清理出始建于南宋时期的挡水坝遗迹;在发掘区第3层,出土一定数量且较为完整的陶瓷器,为研究宋代以来扬州陶瓷贸易情况提供了重要资料。出土陶瓷器以两宋时期为主,少量唐代及元明时期产品,所涉及窑口主要有吉州窑、建窑、景德镇窑、龙泉窑等。本文根据出土陶瓷器的器形特征、装饰手法、釉、胎等,进行分型分式总结描述,以揭示宋代以来扬州城瓷器使用情况以及与周边窑口的关系。出土文物表明,宋代以来扬州与周边地区陶瓷贸易仍在持续,也从侧面说明我国陶瓷贸易至宋元进入大发展时期,江西、浙江、福建等地的陶瓷产品不断向周边乃至更远地区输出。  相似文献   

15.
李彩霞 《兰台世界》2014,(11):46-47
明代海南成为海上丝路中转站的原因较多。一方面是因为自身的经济发展及郑和下西洋的推动,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它海上贸易的驿站,以及中外民族迁徙和文化交流的桥梁。此外海南海道发达,港口众多,便于商业贸易,也是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明代海南成为海上丝路中转站的原因较多。一方面是因为自身的经济发展及郑和下西洋的推动,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它海上贸易的驿站,以及中外民族迁徙和文化交流的桥梁。此外海南海道发达,港口众多,便于商业贸易,也是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陈柯 《青年记者》2016,(29):12-13
两千年前,张骞出使西域,连接亚欧大陆,促进文化交融;两千年后,“一带一路”建设,彰显儒汉文化,实现文明融合.丝路历史,源远流长;丝路文化,风情各异;丝路语言,特征各异,丝路文化对外传播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以中国文化模式促进东西文明融合的新框架.  相似文献   

18.
著作权贸易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作权人行使权利的结果是作品被使用;作品被使用的结果使著作权人的权益得以实现。在著作权法律关系中,作品的直接使用者与著作权人之间,就使用作品进行的活动,概言之,就是“著作权贸易”。著作权贸易是指著作权中作品使用权的有偿移转。如果要举一个最通俗、最典型的例子来说明什么是著作权贸易的话,那我们最常见的——作者向出版单位投稿,出版单位接受稿件,安排出版,向作者支付稿酬——这一系列活动即为著作权贸易。  相似文献   

19.
刘言 《四川档案》2007,(3):54-54
在中国悠远的酒文化长河中,蜀酒可谓是一朵占据潮头的浪花。作为蜀酒的主要发源地和酿造基地,成都及成都名酒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颂咏不绝。 成都酿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3000多年前的古蜀开明王朝时代。蜀王开明九世定都成都后,便开始酿造醴(li)酒(一种不滤酒糟的甜酒),用来祭祀祖先和鬼神。在成都附近出土的大量蜀国贵族青铜酒器,证明了古蜀国酿酒业的繁盛。  相似文献   

20.
白文硕 《现代传播》2024,(1):121-128
作为“最古老的亲善大使”,丝路审美物质资源深厚、形态多样,熔铸而成的物质审美文化并存互渗、交互融合。在众多丝路物质中,“胡”物作为域外文化符号,携带并凝聚丝路物质审美文化的内涵与价值,在民心相通的根基建构过程中,曾经并正在发生着重要的媒介枢纽作用,这些经过“丝路旅行”的“胡”物从味觉共同体和嗅觉共同体、视觉共同体三个方面印证了丝路审美共同体生成的可能性,并将丝路沿线人民的“歧感”与“共通感”相互融通,推动并完善“不同”而“和”的丝路审美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