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祥义 《学语文》2010,(1):37-40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朋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高考语义卷中.标点符号的用法是一个常规考点。从高考对标点符号的考查实际来看,《标点符号用法》所列的十六种标点符号的原则性用法.  相似文献   

2.
在指导高三学生进行标点符号系统复习时.笔者发现有这样几个问题值得注意:一是老师们并不太在意《标点符号用法》(以下简称为《用法》)实施的时间,只要是《用法》就行了:二是一些颇有市场的复习指导用书在这方面也含糊其辞,有的甚至采用已经废止的《用法》,即1990年3月22日-1996年5月31日间实施的《用法》;三是由于《标点符号用法》没有具体解说.就导致一些自作主张的说法混淆视听。  相似文献   

3.
《标点符号用法》的不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标点符号是现代书面语中不可缺少的衔接和连贯标志。在没有多少形态变化的汉语里.在没有实行分词连写的汉语书面中,标点符号使用的规范尤其重要。文章根据标点符号的实际使用情况.探讨了《标点符号用法》的指导作用,并指出了《标点符号用法》的不足,为将来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标点符号用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2004年考纲将“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由高考轮考内容纳入正式考查的内容。专设一题.赋分3分。考查重点是《标点符号用法》中规定的句号、分号、问号等12种.其中关于破折号的用法的一项规定是:“破折号标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通常用一个破折号引出。”  相似文献   

5.
1995年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指出:标点符号“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叶圣陶指出:标点符号是“帮助我们准确表达思想的工具”。苏培实在《标点符号规范用法》(湖南出版社1995年4月版)中谈到标点符号表示语气时,以“周总理逝世了。/周总理逝世了?/周总理逝世了!”为例,说明它有“帮助表达感情”的作用。这里第一句用句号,是陈述语气,表示沉重的心情;第二句用问号,是疑问语气,表示怀疑的心情;第三句用叹号,是惊讶语气,表示悲痛的心情。如果没有标点符号的帮助,就难以表达语气和感情。这种用标点符号来表示语气  相似文献   

6.
1990年3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新闻出版署修订发布了新的《标点符号用法》.文中列有以下16种常用标点符号: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16种常用的标点符号是合“法”的,分别该怎样使用,已有明确规定,这里不再赘述.笔者只想就现在公开出版物使用较频繁而又未列入《标点符号用法》的三种标点符号,即虚空号(□),斜线号(/),隐讳号(×),我们暂且称它为次常用标点符号,现谈点粗  相似文献   

7.
对于句号,问号、叹号三种句末点号的用法,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于1951年9月公布的《标点符号用法》中分别定义为:“句号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问号表示一句问话完了之后的停顿”;“感叹号表示一句感叹话完了之后的停顿”。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于1990年3月修订发布的《标点符号用法》(以下称《用法》)中把句号、问号、叹号三种句末点号的用法分别定义为:“句号表示陈述句末尾的停顿”;“问号表示疑问句末尾的停顿”:“叹号表示感叹句末尾的停顿”。[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卢文燕 《内蒙古教育》2005,(12):17-18,20
标点符号是人们生活、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国家语委、新闻出版署颁布的《标点符号用法》(以下简称《用法》)中对十六种标点符号的用法均有明确的规定。但是,《用法》基本上是纲目式的,没有细则说明,而在实际运用中,有许多复杂的语言现象,《用法》显然难以涵盖。加上见仁见智,于是出现了分歧,出现了使用混乱的状况,无论是教师讲授,还是学生学习,均有无所适从之感。这一混乱出现在中学语文课本中使人更为担忧。  相似文献   

9.
标点符号的学习,许多人认为是无师自通的一件事,因而在教学中提不到应有的位置。以国内最权威的人教版教材来说,大纲版时期仅把国标“标点符号用法”收入高中语文第二册的附录中。到了课标版时作了如下改动:一是把标点符号的内容由高中提到了初中,放到了初二下学期的《语文》的附录中。二是删掉国标前三章即“范围”、“定义”、“基本规则”部分,仅保留第四章“用法说明”、第五章“标点符号的位置”和第六章“直行文稿与横行文稿使用标点符号的不同”。三是去掉国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和“GB/T15834—1995”字样,直接以“标点符号用法”作为题目。从以上对标点符号内容的处理可以看出,这一知识内容尚未进入中学教学的正式内容,大纲本和课标本还都是把它作为附录供参考用。本文就此种认识带来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0.
古时候写文章是没有标点符号的,读起来很吃力,甚至产生误解。到了汉朝才发明了“句读”符号,语意完整的一小段为“句”;句中语意未完,语气可停的一段为“读”(音逗)。宋朝使用“,”“。”来表示句读。明代才出现了人名号和地名号。这些就是我国最早的标点符号。一九一九年国语统一筹备会在我国原有标点符号的基础上,参考各国通用的标点符号,提出了《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规定了十二种符号,由当时教育部颁布全国。建国后,出版总署进一步总结了标点符号的用法规律,于一九五一年九月刊发了《标点符号用法》,同年十月政务院作出了《关于学习…  相似文献   

11.
高中语文第二册附录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应该是首选的学习标点符号用法的材料。同学们在学习了《标点符号用法》后,不妨用我们下面的题目给以自测,检查一下自己的复习情况,同时也进一步巩固自己所学的有关标点符号用法的知识。选出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  相似文献   

12.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一套符号,是书面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1995年12月13日,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了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这就把标点符号的使用提到了执行国家标准的高度。2011年12月30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了新的《标点符号用法》,并于2012年6月1日开始实施。新的《标点符号用法》对旧的《标点符号用法》作了修改。作为教材,标点的使用要严格执行国家  相似文献   

13.
1990年3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新闻出版署修订发布了新的《标点符号用法》。文中16种常用的标点符号该怎样使用,已有明确规定,这里不再赘述。笔者只想就现在公开出版物使用较频繁而又未列入《标点符号用法》的三种次常用标点符号问题,谈点粗浅看法,以供研  相似文献   

14.
吴邦驹在《最新标点符号用法》(修改版)中说到“巧用破折号蓄势酿情”与“复标点感情强烈”时,其中以《一月的哀思》、《并非闲话(二)》为例来说明标点符号的修辞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GB/T15834-1995,以下称《国标》)中把句号、问号、叹号三种句末点号的用法分别定义为:“陈述句末尾的停顿,用句号”;“疑问句末尾的停顿,用问号”;“感叹句末尾的停顿,用叹号”。笔者通过认真学习和反复研究之后,认为用法》和《国标》对句号、问号、叹号三种句末点号的定义是欠妥的。  相似文献   

16.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一套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标点符号有助于我们分清句子结构,辨明不同语气,准确理解词语的性质和文章的意义.《考试大纲》对标点符号考查的要求是“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力层级为D(表达应用).标点符号在实际运用中出现的问题较多,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多次颁布了作为国家标准的《标点符号用法》.因此标点符号也是有“法”可依的,至少有些最基本的规定还是需要严格遵守的,这也正是高考出这类题目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标点符号在我国产生于何时 ?据《辞源》877页载 :“《宋史》4 38《何基传》 :‘凡所读 ,无不加标点 ,义显意明 ,有不论说而自见者 ,’元人有标点五经 ,见清钱泰吉《曝书杂记》中。”可见 ,至迟在宋代 ,我国已有了标点符号。不过 ,古时标点符号种类是极少的 ,随着白话文的兴起 ,种类渐渐多起来。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公布的标点符号为 14种 ,1990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新闻出版总署公布为 16种。标点符号的功能 ,起初只是断句。《辞源》关于标点解释为 :“标记句读的符号” ,即断开句子。以后 ,随着标点符号种类的增多 ,标点符号…  相似文献   

18.
在指导高三学生进行标点符号系统复习时,笔者发现有这样几个问题值得注意:一是老师们并不太在意《标点符号用法》(以下简称为《用法》)实施的时间,只要是《用法》就行了;二是一些颇有市场的复习指导用书在这方面也含糊其辞,有的甚至采用已经废止的《用法》,即1990年3月22日—1996年5月31日间实施的《用法》;三是由于《标点符号用法》没有具体解说,就导致一些自作主张的说法混淆视听。笔者就以上三个问题,对照了1990年3月22日起实施的和1996年6月1日起实施的《标点符号用法》(现行《用法》),参照《标点符号用法》修订组编写的《〈标点符号用…  相似文献   

19.
目前,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了《标点符号用法》、《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和《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等三项重要的国家标准,为进一步规范语言文字提供了准确、科学、合理的技术依据。 GB/T15824—1995《标点符号用法》是在国家语委和新闻出版署1990年发布的《标点符号用法》基础上  相似文献   

20.
1951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公布了《标点符号用法》。1990年3月,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又联合发布了修订后的《标点符号用法》。修订后的《标点符号用法》(以下简称《用法》_2),新增加了连接号和间隔号,使标点符号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