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国防科技投资成果的转化是决定国防科研价值实现的一个关键阶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国防科技投资成果转化过程中的风险是不可避免的.要搞好成果转化就必须关注风险、规避风险、化解风险;对国防科技投资成果转化中的风险的来源、风险评估以及面对风险所采取的时策进行了综述式和概要式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针对高校国防科技成果转化影响因素复杂、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在分析高校国防科技成果转化内涵的基础上,设计由国防科技成果转化环境、已有国防科研能力和国防科技成果转化效果3个维度构成的指标体系,进而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评价法(FCE)构建高校国防科技成果转化评价模型。通过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能将定性与定量因素有机结合,将传统打分评估中的人为主观因素和盲目性降到最低,使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公正和合理。  相似文献   

3.
国防企业科技成果顺利实现产业化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结合对多家国防企业调研的结果构建了国防企业科技成果转化链,总结出转化链上存在的瓶颈环节,分别针对国防企业和政府主管部门提出了促进国防企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对策,对提高国防科技成果转化率具有极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国防科技奖励是国防技术创新领域中的重要制度形式,它的建立对国防技术创新活动产生了积极的激励作用.回顾国防科技奖励的起源,分析其本质,提出国防科技奖励对国防技术创新的激励作用框架,深入剖析其激励作用机理,指出正是通过不断地激发国防技术创新动力、稳定国防技术创新团队、引入国防技术创新竞争和培育国防技术创新主体等方式,国防科技奖励制度发挥了促进国防技术创新又好又快地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呈现出较强的发展势头。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对国防科技成果转化归纳出存在的问题,剖析国防知识产权科技成果在目前体制下转化的制约原因,并以此提出相关建议,结合军民融合等热点问题,进一步加强国防知识产权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工作。  相似文献   

6.
马治国  陈瑜 《情报杂志》2005,24(9):88-90
我国西部地区众多国防企事业科研单位拥有大量国防科技成果,这些成果如果能够得到有效利用和保护,将对西部开发建设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如果利用和保护不当,不但不能转化为生产力,而且可能对国防安全构成威胁。所以,通过知识产权制度实现对国防科技成果的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是西部地区应当严肃对待和积极采取对策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国防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转型升级成为时代发展的要求.针对现阶段国防技术转移存在的部分问题,结合国外的成功经验及启示,民技军用作为国防科技工业技术转移工作的补充,或者新生力量,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国防科研发展的规律,归纳研究了高校从事国防科研应遵循的指导原则.讨论了高校国防科研管理的重点,研究了国防科技产业集群、国防科技成果"潜应用"的外溢效应、国防科技竞争机制、国防科技的柔性化和弹性化的管理体制等具体问题,概括了国外经验对发展我国国防科技事业的启示,提出了加强高校军工科研管理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国家军民融合战略、中国制造2025、《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及其若干规定落地实施的过程中,科技服务业迎来了重要发展机遇,也对国防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提出新的要求。新形势下,国防技术转移机构的发展战略对于军民技术成果的双向转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中国兵器工业新技术推广研究所这一国防技术转移专业机构为案例,对推广所军民融合战略实施背景、内涵与做法以及战略实施成效进行分析总结,为国防技术转移机构及其他技术转移机构战略选择与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浅析政府在国防科技管理中的职能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防科技作为国防经济运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防经济系统中各种军用技术与军用装备的科学研究与开发利用,是国防生产的先导。同时也是国防经济运行的基础性经济活动。政府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管理职能,对国防科技进行有效管理,使等量的国防科研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国防科研技术成果和最大的社会效益。国防科技工业刚刚完成体制改革,文章在此背景下,重新思考政府的职能定位,以期使政府对国防科技管理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王雷 《科研管理》2014,35(5):107-117
文章分析了创业企业控制权类型、控制权收益构成及其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建立控制权共享收益函数将人力资本专有性与专用性、投资专用性、信任度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构建了以金融工具为载体的两类控制方式下,两类控制权的两阶段配置模型,分析各因素对不同控制权配置的作用机理,并运用Mathematica软件对理论模型分析结论进行数据模拟。研究发现,受两类控制方式下企业家与投资家控制权收益不同的影响,关键因素对企业剩余控制权配置的作用机理存在显著差异,但对特定控制权配置的影响基本一致。具体表现为,随着创业企业绩效的改善与创新项目成功概率的增加,人力资本专用性、投资专用性、信任度与投资家获得的剩余控制权在联合控制方式下呈先增后减的非线性变化关系,在相机控制方式下呈先减后增的非线性变化关系;人力资本专有性与投资家获得的剩余控制权在联合控制方式下呈先减后增的非线性变化关系,在相机控制方式下呈先增后减的非线性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12.
通过构建控制权动态配置模型,采用数值分析,寻求能使VC和EN达到次优努力水平的控制权配置类型及其激励机制。结论显示,通常情况下以企业业绩为信号的相机控制是最优的,当且仅当VC和EN之间谈判力悬殊时由谈判力弱的一方控制是最优的。研究结论验证了风险投资中广泛采用相机控制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丁川  李爱民 《科研管理》2020,41(5):213-230
企业家(EN)的努力对项目的现金流有着重要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将EN的努力分为:质量努力和管理努力,并研究了三种控制权安排(EN控制、投资家控制和条件控制)中的合同设计问题。通过建模分析研究表明:(1)EN拥有控制权的合同很难达到社会有效率,出让部分控制权的条件控制权安排总是社会有效率的,出让全部控制权虽然不能保证社会有效率,却大大扩大了融资范围;(2)再谈判虽然能保证EN控制事前、事后有效率,但再谈判不总是可行的,而且再谈判成本也会造成效率流失;(3)股权分配虽然能解决风险投资家(VC)控制下的事后无效率,但这以牺牲事前效率为代价;(4)VC拥有控制权时,如果VC获得的支付大于好状态下的清算值,那么合同是社会有效率的,如果VC获得的支付不大于好状态下的清算值,那么合同事前激励为零,事后无效率,最终项目必然清算;(5)VC的保留效用会影响控制权的安排,如果VC的保留效用高于一阶努力水平下的社会最优福利时,VC拥有控制权是最优的控制权安排。当VC的保留效用低于一阶努力水平下的社会最优福利时,并且再谈判成本趋近于0时,EN拥有控制权是最优的控制权安排;当VC的保留效用低于一阶努力水平下的社会最优福利时,如果再谈判成本不是无穷小量,则条件控制是最优的控制权安排。  相似文献   

14.
论创业资本的退出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业资本的退出是创业资本投资运作的最后一个环节,创业资本投资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业投资能否成功地退出投资。目前我国理论界在这方面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创业板的设立方面。本首先探讨了创业资本退出战略的基本内涵,指出创业资本的退出战略主要涉及退出方式和时机的选择、退出程度的选择以及退出控制权的安排等三个方面的问题,接着从这三个方面分析了影响退出战略选择的基本因素,探讨了创业资本退出中控制权的分配和实施,指出使用可转换证券有利于实施最优的退出战略。  相似文献   

15.
刘萍萍 《预测》2005,24(5):53-57,48
创业企业的绩效主要源于创业企业家的能力水平及其生产性努力。本文主要论述了如何解决创业企业家的能力及其生产性努力问题(包括企业家收益状况、控制权大小、基于声誉的需要、监督约束机制)以及它们对创业企业绩效的影响关系。讨论了创业企业家能力水平及其生产性努力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不完全契约的风险企业控制权配置 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文章在扩展风险投资家与风险企业家风险偏好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分段股权融资、控制权收益以及风险投资家监督成本、风险规避成本与战略性收益等变量,基于不完全契约的视角将Tirole(2001)企业融资模型扩展为两期动态过程。基于分段融资的信息发现过程建立两阶段风险企业控制权配置模型,分析初始阶段与中期信号显示阶段风险企业家自有财富、运营企业的非货币收益、人力资本专有性与专用性以及风险投资的专用性、风险规避度与战略性收益等因素对高新技术风险企业控制权配置的影响,得到了一系列结论,为有关高新技术风险企业治理已有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17.
PPP模式下,公私双方控制权的合理配置与合作效率密切相关。针对PPP合作过程中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的能力差异性、目标差异性以及水利基础设施不确定性大的特点,结合不完全契约理论建立激励约束视角下水利PPP项目剩余控制权的优化配置模型;基于该模型,分析私人部门的投资额度、股权比例、技术水平、管理能力,以及公共部门的协调、监管、社会收益期望值等因素与剩余控制权配置比例的关系,进而提出一系列基于剩余控制权优化配置的激励约束方案。为PPP模式下公私双方的剩余控制权优化配置提供理论和应用依据,完善和补充PPP模式契约机制设计理论。  相似文献   

18.
党兴华  贺利平  王雷 《软科学》2008,22(4):136-140
以2006年沪深股市中有风险投资公司持股的30家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风险企业控制权结构与其成长能力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风险企业控制权结构与其成长能力之间呈高度相关性;风险投资公司在董事会中所占的比例和风险投资公司拥有特殊控制权是影响风险企业成长能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徐细雄  刘星  杨卓 《科研管理》2011,32(4):128-135
控制权配置是影响风险投资合约效率的关键因素。本文以控制权理论发展演进为脉络,介绍了国外风险投资合约设计中控制权配置的经典模型及经验证据,主要包括控制权静态配置模型、控制权相机但离散转移模型、控制权相机且连续转移模型等,并对各模型适用条件和范围进行了简要评述。最后,论文还结合国内研究现状指出了现有研究存在的局限及可能的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20.
融资契约是现代财务契约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债务契约和股权契约.关于融资契约与剩余控制权的研究,现有许多文献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债务契约结构和股权契约结构内部剩余控制权配置情况的分析.研究表明,在债务契约和股权契约并存时,二者具有互补性,剩余控制权具有相机配置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