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936年11月,丁玲由西安到达延安的保安县,在那里她找到了中共中央。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后,丁玲经党中央批准组成延安文艺通讯团于1946年10月途步去东北,至此丁玲在延安生活战斗了10年。对丁玲来说,这10年是极为宝贵的。  相似文献   

2.
带刺的野百合 1942年3月,延安,马列著作翻译家、中央研究院中国文艺研究室特别研究员王实味,在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文艺副刊上,发表了一篇杂文《野百合花》,文章中回忆了他在北大的女同学李芬,回湖南邵阳从事党的地下活动壮烈牺牲的情景后说:"我曾不止十次二十次地从李芬同志的影子汲取力量.  相似文献   

3.
正选择到延安当红军,丁玲无怨无悔,在延安的十余年承载了这位著名女作家从"文小姐"变为"武将军"的非凡经历。对延安向往已久早在1932年2月,丁玲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秋,担任左联党委书记。1933年3月14日下午,丁玲在家里遭国民党特务逮捕,囚禁于南京。1936年夏天,丁玲终于和党取得了联系,逃出南京。1936年11月,丁玲来到中国工农红军抵达陕北后的中共中央所在地——陕北保安县。为了欢迎丁玲的到来,中共中央宣传部为丁玲举办了最高规格的欢迎会,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等中央主要领导都参加了。毛泽东一进窑洞就问,我们的女作家在哪儿呢?丁玲听见一口纯正的湖南话,就知道这人是毛泽东,迎了上去,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化》是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机关刊物,1940年2月15日在延安创刊。16开,铅印,油光纸,月刊。这个刊物的编委会由艾思奇、周扬、丁玲、张仲实、范文澜、肖三组成,艾思奇任主编。  相似文献   

5.
1933年5月14日,丁玲在上海被国民党特务绑架,当时几乎无一人敢出面揭露此事。尚在青岛大学任教的沈从文得知后,于5月25日写下了《丁玲女士被捕》一文,并在胡适主编的《独立评论》上刊出,后又在《大公报文学副刊》上相继刊登出《丁玲女士失踪》以及《记丁玲女士跋》两篇文章。不久,忽然听到丁玲遇害的传闻,正在为老友奔走呼号的沈从文感到无比愤怒和悲伤。正是在这种情绪下,才有了《记丁玲女士》(后改名为《记丁玲》)一书。当该书在天津《国闻周报》上连载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这不能不  相似文献   

6.
在我与新中国的出版事业中,每每回忆起我在湖南省出版局工作期间的往事时,我总会想起文艺界的许多新朋旧友,其中有不少是在延安时的老朋友。他们对我工作给予的热情支持和帮助,我一直铭记在心,永远不能忘却。每当我沉浸在往事思念联翩之中时,一个久经考验、饱经风霜、乐观开朗、慈祥和蔼的形象,就会活现在我的眼前,她就是丁玲。 1935年秋,我在上海投身革命。我喜欢读书,读马列的书,读左翼社会科学的书,读左翼文艺的书。就在这时,我读过丁玲的《田家冲》和《1930年的上海》,这是我第一次读丁玲的作品,后来  相似文献   

7.
丁玲是延安《解放日报》文艺副刊的第一任主编,在她主持编辑业务期间,《解放日报》的文艺副刊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从1941年5月16日创刊到1941年9月15日为第一阶段,《解放日报》为对开两版,文艺副刊放在第二版左下方,没有刊头;1941年9月16日至1942年4月1日改版为第二阶段,《解放日报》由两版增为四版,文艺副刊  相似文献   

8.
在延安,主要是参观工厂、变工队,看戏剧,看秧歌,还参观参议会,听介绍“三三制”。我得到许多朋友的帮助,单独访问了一些文化人,如丁玲。重庆很关心延安文化人的生活,所以我访问文化人较多。 毛主席和周副主席接见我们,吴老、徐老,都见过面。朱总司令还招待我们吃了一顿饭。 当时延安的生活很苦,但招待我们很好,吃的很丰富。 此行,孔昭凯写的报道比较客观;谢爽秋没有写;金东平写了小册子,观点反动;张文伯可能写,要写就是反动的;艾泼斯坦、福尔曼、斯坦因等外国记者写了。我回到重庆发表文章,出版《延安一月》,靠新华日报,靠党的帮助,发行两三万份。那时发行两三万份,就不得了。后来,《延安一月》日本人翻译了。  相似文献   

9.
王增如 《传媒》2000,(9):25-26
丁玲离开我们已经13年了,我曾有幸在她身边工作五年。回想她生前的音容笑貌,留给我最深印象的就是她的创新精神。《中国》是丁玲在八十岁这一年创办的大型文学双月刊。《中国》耗尽了丁玲晚年的心血,也鲜明地体现了她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新闻周刊》2010,(8):76-78
1984年,中组部作出了《为丁玲同志恢复名誉的通知》,认为“丁玲同志是一个对党对革命忠实的共产党员”。陈明回忆说,看完通知。耄耋之年的丁玲说,现在我可以死了  相似文献   

11.
1984年 6月 14日至 20日,厦门大学为我国著名女作家丁玲举行创作讨论会。开幕式那天上午,丁玲和她的丈夫陈明一起参加了会议。  会上,《谁是最可爱的人》作者魏巍、《青春之歌》的作者杨沫的发言,使我对丁玲更加敬佩。魏巍和杨沫等作家在发言中谈到,自己在学生时代就读了丁玲的早期作品,深受教育和鼓舞,他们走上文学创作之路,也曾受到丁玲文学作品的艺术熏陶。几位作家的发言,都称丁玲是他们的老师。会议期间我不但用照相机拍了几位作家发言的照片,也跟踪拍了丁玲在校园内活动的照片。  开幕式结束后,全体与会者准备到鲁迅纪…  相似文献   

12.
李美皆 《出版广角》2013,(22):87-89
丁玲,中国当代著名的作家、社会活动家,原名蒋伟,字冰之,笔名彬芷、从喧等。《莎菲女士的日记》《太阳照在桑干河》是丁玲代表作品,曾获斯大林文艺奖金。丁玲和王剑虹离开家乡后,就在上海、南京漂着。据沈从文《记丁玲》所载,在南京,"两人既同些名人来往,照流行解放女子的习气,则是头发剪得极短,衣服穿得十分简便,行动又洒脱不过(出门不穿裙子的时节次数一定也不少),在住处则一遇哀乐难于制驭  相似文献   

13.
速写是绘画的一种方法,也是一种文体,即抓住人物或景物的特点,作扼要的描写。丁玲在散文中写人物常常运用这种手法。《彭德怀速写》写于1936年12月,是她刚刚到达延安时候的作品。 这篇散文只有700余字,在结构上很有特色,用三分之二的文字,通过描写彭德怀与下级的关系和与老百姓的关系,来刻画人物的。这些关系的描写放  相似文献   

14.
高信 《出版史料》2006,(3):50-53
刘既漂刮起的新风30年代在图书装帧上曾经劲吹一股新风的刘既漂先生,在被业界略而不提了半个世纪之后,是丁玲同志重提旧事,才使人们听到了这个已显十分生疏的名字。丁玲的文章题目是《感谢和祝贺》,发表在1985年10月19日《人民日报》上。丁玲同志在这里先是祝贺开明书店成立六十周年,然后是感谢两个人。一谢当年的叶圣陶先生。当年,是叶先生为她这个初入文坛,才写了四篇小说的年轻人出版了第一本小说集《在黑暗中》;二谢的就是刘既漂先生:“这本书的封面是当年从法国回来的画家,中央美术学院的教授刘既漂先生绘制的。刘先生是著名教授,设计…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时期,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亲切关怀下,陕甘宁边区的新闻、文化和理论工作者,曾创办了许多报纸和刊物,摘要介绍如下: 《解放周刊》,是一九三七年春创刊于延安的中共中央机关报,铅印,周刊。一九四一年《解放日报》出版后,即行停刊。《新中华报》,是一九三九年二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创办的报纸,铅印,三日刊。毛泽东同志曾写了《必须强调团结与进步》的文章,纪念该报创刊一周年。《共产党人》,是一九三九年十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创办的党内刊物,铅印,月刊。毛泽东同志曾为这个刊物写了《发刊词》。《中国文化》,是一九四○年一月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在延安创办的理论性刊物,铅印,不定期出版。毛泽东同志的名著《新民主主义论》,最早是作为该刊的发刊词发表的。《中国工人》,一九四○年二月创刊于延安,由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主编,铅印,月刊。毛泽东同志为该刊写了《发刊词》。《群众报》,是一九四○年三月由延安大众读物出版社创办的、面向边区工农群众的报纸,铅印,周刊。《大众文艺》,是一九四○年四月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创办的文艺月刊,铅印;主要刊载著名作家和边区文艺工作者的作品,为边区文化协会的机关刊物。《连队生活》,一九四○年八月由八路军后方留守处政治部创办于延安。是面向部队的刊物,铅印,旬刊。《大众习作》,一九四○年十月由边区文化协会延安分会创办,铅印,不定期出版。主要  相似文献   

16.
正文献纪录片《延安延安》于2013年12月21日、22日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黄金时段播映,引起强烈反响与共鸣。中国延安精神研究生会会长李铁映观后特别称赞,认为《延安延安》很好地诠释了"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的核心问题,是一部很有现实意义和感染力的优秀作品。究竟是什么样的历史观、国家观和艺术观,决定着作品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又是什么样的神奇故事,牵动着人们魂牵梦萦的烽火记忆?或许,我们可以从《延安延安》影像故事创作始末,探究其中奥秘。  相似文献   

17.
书香     
《陕西档案》2014,(1):55-55
《延安延安》作者:中央电视台、陕西广播电视台《延安延安》摄制组出版社: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延安延安》是央视一套即将推出的同名电视图书扩容版。以口述历史的形式,凭借136位讲述者的集体回忆、150万字的采访素材,以及长达200小时的影像资料,真实反映了1935年至1948年,中央红军从进入陕北到中央机关离开延安的13年问,中国共产党人与当地群众紧密联系、水乳交融的历史.  相似文献   

18.
新年伊始,延安地委宣传部组织延安新闻界的领导干部学习江泽民同志的三个讲话。延安日报社、延安广播电视局、延安广播电台、延安电视台、延安有线电视台的社长、局长、台长和总编们参加了学习。 与会者根据学习心得,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在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江泽民同志的《领导干部要讲政治》,《在接见<解放军报>师以上干部时的讲话》和《在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充分体现了党中央抓意识形态领域,抓新闻宣传工作和抓  相似文献   

19.
延安日报     
《采.写.编》2008,(1):F0004-F0004
延安日报是中共延安市委机关报,也是全市唯一正式公开发行的报纸。延安日报前身是原中共陕北区党委的机关报—《群众日报》。1950年,在些基础上创办了延安地委机关报—《延安报》。文革期间曾停刊,1979年4月10日复刊,为四开四版周三刊,1992年改名为延安日报,四开四版周六刊,1998年改为对开四版,并实现了激光照排,编采网络化。  相似文献   

20.
吴晓 《兰台内外》2007,(6):49-50
1986年3月4日下午,中国现代文坛上赫赫有名的女作家丁玲与世长辞。《人民日报》、新华社都发表了丁玲逝世的消息,称其"一生与中国人民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留下一大笔精神财富,各种著作2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