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胜盼 《成才之路》2011,(8):10-I0005
"我可以说,不让孩子落在起跑线上,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忽悠,不值得进行大肆的宣传和推广",日前,教育部基础一司副司长王定华的这句话,在家长中引起不小的反响。看到王定华的这句话,我马上又想到了另外一句话,来自著名学者周国平——"郎朗成了一个‘坏榜样’。一个郎朗牺牲了多少孩子的童年?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堂复习课,复习文言句式,有同学提出一个问题:“‘相如止臣’里的‘止’字不是使动用法。”“为什么?”“使动用法的词语一般译为‘使……怎么样’,而‘相如止臣’可以翻译为‘蔺相如阻止了我’;不宜译为‘蔺相如使我停下来。’”同学们七嘴八舌。我转过身,在黑板上写下两句话:“我们战胜了对手。”“我们战败了对手。”“在第一句话里,谁是胜利者?”“我们———”斩钉截铁的回答。“在第二句话里,谁是胜利者?”“我们———”仍然是斩钉截铁的回答。“这么说来,战胜即战败,战败亦战胜了?这是为什么?”教室里一时陷入沉寂。“能不能从…  相似文献   

3.
宾老师作文讲评中的一个细节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感觉她指导得特别到位,特别好。她上的作文课是《给文具设计名片》。当堂讲评时,一个学生读他写的文章。其中有这样一句:“铅笔的头上有一个红色的东西,可以用来改正错字。”老师马上说“:这句话好吗?怎样写更好呢?”一个学生说“:在‘东西’后面加上‘那是橡皮’。”另一个学生说“:铅笔头上有一个红色的帽子。”老师说“:很好!把‘东西’改成帽子就更清楚、更形象了。”这时又有学生举手,老师让他回答。他说“:还可以‘把一个’改‘成一顶’。”又一个孩子也迫不及待地举手:“老师,可…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堂复习课.复习文言句式。有同学提出一个问题: “‘相如止臣’里的‘止’字不是使动用法。”“为什么?”教者问。“使动用法的词语一般泽为‘使……怎么样’,而‘相如止臣’可以翻译为‘蔺相如阻止了我’,不宜译为‘蔺相如使我停下来’。”教者问同学们意见如何,大家七嘴八舌,但说不到关键处。老师转过身,在黑板上写下两句话:  相似文献   

5.
这节课要进行《愚公移山》的字词讲解。我讲到:“‘投诸渤海之尾’中的‘诸’字是‘之于’合音,所以这句话即是‘投之于渤海之尾’,这样这句话的意思就很明白了。”我再次强调:‘诸’为‘之于’合音。  相似文献   

6.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的教师。为了强化家长在孩子成长中的教育作用,四十五中高二(2)班日前召开了“向爸爸妈妈请教一条人生格言”的主题班会。四十八名学生在会上谈了爸爸、妈妈教给自己的一条人生格言和自己的思考。戴筠同学说:“爸爸告诉我:‘人和社会的关系是奉献,不是索取。一个人闪光的生活就是对祖国的奉献。’”赵洁说:“我爸爸告诉我,‘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我爸爸嘱咐我要多读书,他说:‘书到用时方恨少。’‘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最不会支配时间,所以爸爸送给我四句话:‘勤劳的人珍惜时间,有志气的人赢得时间,懒惰的人浪费时间,无知的人消耗时间。’”  相似文献   

7.
(一)“鲸”字妙解学习《鲸》这篇课文时(课前曾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我刚写上课题,孩子们就针对“鲸”的字形提出了自己的创见。一个孩子说:“老师,我认为‘鲸’实际上是一个错字,因为通过预习我们都知道鲸是一种哺乳动物,不是鱼,怎么能写成鱼字旁呢?”另一个孩子站起来说:“我想是因为以前科技不发达,人们对鲸有着错误认识,以为鲸是鱼,把‘鲸’写成了鱼字旁,现在科技发达了,人们知道了‘鲸’是哺乳动物,就应该把鱼字旁改写成反犬旁。”又有一个孩子站起来说:“我认为‘鲸’不是错字,不应该改。因为‘鲸’是形声字,右边的‘…  相似文献   

8.
我教《第一次跳伞》,讲解到伞张开后“我”感受到什么时,有一个学生举手提问:“老师,这句话里有一个字写错了,‘好象穿着救生衣漂浮在碧蓝的大海上’的那个‘漂’应是飘扬的‘飘’,因为课文的第一代写了‘蔚蓝色的天空飘浮着朵朵白云’就是  相似文献   

9.
教一年级数学已一个学期了,平时为了激励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问题,我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老师要看看谁最聪明”。确实,这句话曾鼓励了许多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可近来我发现这句话不再灵了,再多地表扬“聪明”也不能激起更多学生的热情,原因何在呢 ?   终于,小安和小雯的对话,让我找到了其中的原因。   “你太笨了,张老师还没有表扬过你‘聪明’呢 !”   “你得‘聪明’也是以前的事了,现在也是笨的了 !”   ……   原来是这样 !得过“聪明”的孩子,担心如果回答错了,便失去了“聪明”,而背上“笨”;没得…  相似文献   

10.
王妍玮 《甘肃教育》2011,(19):14-15
“世上最‘危险’的职业有两个,一个是教师,一个是医生。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师比医生还‘危险’,因为庸医害的是一个人,而庸师害的是一群人,毁的是孩子的精神和心灵。”李建非常欣赏北京四中语文教师李家声说的这句话。  相似文献   

11.
有人说,好课是磨出来的。这个“磨”应该是磨细节、磨语言、磨前后左右的贯通照应;这个“磨”也应该是所有教学智慧的结晶。在上《我叫足球》这一课时,我有幸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这几句话的真正涵义。在“磨”的过程中,“自己就像掉进了枯井的驴子,不断地抖落身上的‘泥土’。‘放下’,‘上升’,再‘放下’,  相似文献   

12.
    
“我再说一遍,张岚。”我从牙缝里挤出这句话,“这个字念‘huo’。” 张岚也一拍桌子站了起来:“‘huo’。我告诉你是‘huo’!” 我已拿定主意不去理这个固执的家伙,便扭过头来抽出一本杂志乱翻。  相似文献   

13.
引言“‘我听见有人啜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这句话改成‘我独自在一边啜泣’是否更为简洁?”“看见儿子在悬崖上身陷险境, 父亲为何还用说出‘晚饭做好了’这样轻松的话?”“父亲为何不直接爬上悬崖,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第十册《小站》文首有这么一句话:‘这是一个铁路线上的小站。’第三自然段段首这样写道:‘这是一个在北方山区常见的小站。’这两句话的宾语‘小站’分别带有两个定语:‘一个’、‘铁路线上’和‘一个’、‘在北方山区常见’。这两句话犯了定语排列顺序不当的毛病。按要求,表数量的定语应放在表领属的定语之后。这两句话应为:‘这是铁路线上的一小小站。’‘这是在北方山区常见的一个小站。’  相似文献   

15.
《雷锋日记二则》文后“思考·练习”中有一题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这句话:“如果说这是‘傻子’,那我甘心愿意做这样的‘傻子’。”怎样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呢?我是这样做的: 师:大家看,“这是‘傻子”’中的“这”指什么人?请看看上文,找出答案。 生:“这”指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  相似文献   

16.
邻居家一个小学低年级的小男孩儿有一次天真地问他退休的爷爷:“爷爷,我什么时候退休啊?”伴之而来的是大人们的一笑了之。然而,这句看似戏言的话带给我的是极大的震撼。一个如此天真活泼的小男孩儿说出这样的话,这是多么值得家长朋友们深思的问题——现在的孩子负担太重了!“玩儿是孩子的天性。”这句话家长们都知道,然而迫于各种社会压力,不少家长已经把孩子爱玩儿的天性当成了“大敌”去对待。有的家长甚至公开说“:必须把孩子的课余时间‘占领’,不能让他玩物丧志,毁了前途!”于是,孩子中午、晚上的时间全部被“占领”了,双休日的时间更…  相似文献   

17.
编故事识字只是为识字而识字,置汉字自身的规律于不顾,而去盲目顺应孩子的看似发散的思维,今天孩子看到“鹅”说“:‘我’和一只小‘鸟’是好朋友,相依相伴,这就是‘鹅’。”明天另一个孩子看到“坝”还可能说“:土气的宝贝就是‘坝’。”所谓编故事识字只是学生把汉字拆开后随意编出来的几句话,既无规律可循,又不利于学生对字义的理解,完全是一种对汉字的戏说。众所周知,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我们亲近和学习母语的引路人。同时汉字本身是一种文化,怎容得用戏说将它弄得面目全非呢?汉字是以象形为本源的文字,形不标音,自有它难…  相似文献   

18.
2004年末,我到美国讲学,闲来无事,和美国马里兰州的朋友杰克一起去接他上幼儿园的儿子,发现他儿子面黄肌瘦,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这让我大吃一惊:杰克在美国属于中产阶层,怎么孩子会面有菜色? “我在幼儿园里做‘乞丐’,”孩子神气地说.“因为我足够幸运。”“是啊,他正在做‘乞丐’,”杰克笑着说。“这可是抽签抽出来的。”“做乞丐?”我怀疑自己听错了,“孩子上  相似文献   

19.
说起“想象”,我还得谢谢儿子,是他让我知道了想象的妙处。小时候,儿子很喜欢涂鸦。有一次,他拿着笔对我说:“妈妈,你画,你画。”于是我就随手在纸上写了一个汉字“一”,然后告诉儿子:“这是‘一’,‘一个苹果’的‘一’。”儿子拿着纸,认真地看了一会儿,然后重复了一遍:“这是‘一’,‘一个苹果’的‘一’。”我摸摸他的小脑袋说:“对,这就是‘一’。”从那天开始,儿子对“一”可谓情有独钟,每当我们看书或看报的时候,他都很认真地在上面找“一”,每找到一个“一”就会开心半天,而我也总会及时地给予表扬。有一回,他发现了一个破折号,兴奋…  相似文献   

20.
立论     
我梦见自己正在小学校的讲堂上预备作文,向老师请教立论的方法。“难!”老师从眼镜圈外斜射出眼光来,看着我,说。“我告诉你一件事——“一家人家生了一个男孩,合家高兴透顶了。满月的时候,抱出来给客人看,——大概自然是想得一点好兆头。“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发财的。’他于是得到一番感谢。“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做官的。’他于是收回几句恭维。“一个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他于是得到一顿大家合力的痛打。“说要死的必然,说富贵的许谎。但说谎的得到好报,说必然的遭打。你……”“我愿意既不谎人,也不遭打。那么,老师,我得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