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沫若同志是一位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坚贞不渝的革命家和杰出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邓小平同志《在郭沫若同志追悼会上的悼词》中说:“他是继鲁迅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我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旗帜。”“郭沫若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是全国人民,特别是科学文化教育工作者和广大知识分子学习的榜样。”为了更好地学习郭沫若的革命精神和他留给我们的珍贵的文化遗产,充分认识郭沫若在中国新文化运动和新文学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对郭沫若思想的发展,特别是对郭沫若前期思想的发展进行探讨,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二十世纪初叶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标志了一个石破天惊的时代,这是中华民族“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正是在这个时代,鲁迅、郭沫若和五四作家群以自己的文学实绩在中国文学史上划分出古代和现代意义上的文学。鲁迅以其深刻的现实主义小说奠定了中国新文学现实主义潮流的基础,郭沫若则以他热烈的反抗的充满积极浪漫主义的诗歌为中国新文学开辟浪漫主义潮流的先河,获得中国新文化开拓者和奠基者形象,并以巨人的形象跻身世界文学之林。  相似文献   

3.
郭沫若将自己奉献给新时代的第一本诗集题名为《女神》。 “神”是人建立起来的崇拜对象。面对新生活的郭沫若正需要建立起自己的崇拜对象。这是青春的需要。无所崇拜的青春苍白无味,无所崇拜的青春简直不配叫“青春”。二十七岁的郭沫若本已处于告别青春的年龄,而在他,生命的青春与诗的青春仿佛刚刚开始,他以青春的血性感觉着“一切的偶像都在我面前毁破!”(《梅花树下醉歌》他又以青春的真诚朗声宣布:“我是个偶像崇拜者。”  相似文献   

4.
骚音屈子心     
“吾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屈原这铿锵的诗句,昭示了他的伟大与不朽。古往今来,爱国志士莫不崇敬屈原,并奉他为志坚行洁的楷模。特别是那些身处逆境的文人墨客,往往以屈原的精神激励自己。司马迁因“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坚定了发愤著述的信念,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个很突出的例子。范仲淹《岳阳楼记》有“迁客骚人”之谓,足见屈原的流风余韵。正是由于政治上的不幸遭遇,屈原才成为一个不朽的诗人,此即李白所说的“哀怨起骚人”。刘勰《文心雕龙·辨骚》昌言“不有屈原,岂见离骚?”创作历史剧《屈原》的郭沫若,在他的论文《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中以热情洋溢的文字盛赞屈原:“他是在用他全部的生命来创造他的  相似文献   

5.
李波 《文教资料》2014,(22):5-6
《史记》中老子出关的故事引发了中外作家的创作热情。郭沫若借助历史榜样反思自己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在《柱下史入关》中,老子在沙漠中布道失败与老子自己的反思是小说中极为精彩的情节,反映郭沫若对自己人生的思考,同时给那些找不到人生出路的知识分子以精神鼓舞。郭沫若借“老子入关”给自己的漂泊之路赋予了新的意义:漂泊不意味着逃避和沉沦,在漂泊路上仍然可以寻求真理、实现自我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6.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 少年时代在家乡私塾读书时,老师在黑板上写了“钓鱼”二字,要求学生用对句的形式进行回答。年仅六岁的郭沫若,忽然想起不久前看过的木偶戏《杨香打虎》,便脱口对道:“打虎”。老师见他年龄很小,竞能对得出奇,心里就特别高兴。后来,老师见到他父亲,称赞地说:“这孩子出口不凡,将来必成大器。”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在政治上是英明的领袖,在文艺上是杰出的诗人。作为诗人,他是最谦逊的,认不自满,显示很高尚的自知之明。他经常就自己的作品请教那些行家。1939年9日,他写了两首七律,自觉“主题虽好,诗意无多”,便送请胡乔木转请郭沫若提意见。他认为,“诗难,不易写,经历者如  相似文献   

8.
在郭沫若研究中,尽管郭沫若思想的研究取得了相当丰富的成果,但对于伦理思想却很少涉及,至于郭沫若的人生观更少有人问津。阐明郭沫若的人生观,我以为对于了解郭沫若五四时期的思想和创作尤有重要意义。一让我们首先对郭沫若人生观的发展作一鸟瞰。少年时代,郭沫若已不自觉地开始思考自己人生的意义。这时的认识是不确定的、有矛盾的。他时而说:“我已久存厌世心”(《澡堂狂吟》)“人生到处须行乐”(《三月十四日暮同友人游园作》),时而说:  相似文献   

9.
在郭沫若研究中,尽管郭沫若思想的研究取得了相当丰富的成果,但对于伦理思想却很少涉及,至于郭沫若的人生观更少有人问津。阐明郭沫若的人生观,我以为对于了解郭沫若五四时期的思想和创作尤有重要意义。一让我们首先对郭沫若人生观的发展作一鸟瞰。少年时代,郭沫若已不自觉地开始思考自己人生的意义。这时的认识是不确定的、有矛盾的。他时而说:“我已久存厌世心”(《澡堂狂吟》)“人生到处须行乐”(《三月十四日暮同友人游园作》),时而说:“宏道斯足荣,何用泣秋草”。(《述怀》)看来,由于大量阅读我国古典诗文,对于其中揉杂着的不同的人生态度,他都沾染了一些。不过,如果着眼于数量的统计,他少年时代的诗文中,却较多的表现出一种  相似文献   

10.
郭沫若是中国当代继鲁迅之后思想文化界的又一面旗帜。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和文学家,而且是一位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和教育家。郭沫若提议创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并任校长多年,这是他一生中从事教育事业的最重要实践,充分体现了郭沫若作为一个无产阶级教育家的风度、才华、品德和真知灼见。本文拟就郭沫若在党的领导下创办中国科技大学的办学思想及其实践来谈谈自己的看法。一1956年初,根据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需要,我国制定了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在全国掀起了“向科学进军”的热潮。为了实现科学技术规划,首要任务就是要尽快培养出各方面的专门人才,特别是培养我国国防建设和国发经济部门奇缺的科技人才。在许多科学家和领导者的赞同下,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于  相似文献   

11.
胡风文艺思想的核心是他的现实主义理论,胡风文艺实践的目标也是现实主义。这可以说是学术界的共识。胡风自己也说:“从我开始评论工作以来,我追求的中心问题是现实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原则、实践道路和发展过程。”(《胡风评论  相似文献   

12.
郭沫若的诗歌创作,裹雷挟电,开诗界一代新风。他的诗体和诗情,惊倒了陈腐的“宋诗派”以来的古董诗,更唤醒了现代人的新诗意。而郭沫若的散文,在许多地方,也和他的诗歌一样,充满了浓郁的情味,纯真自然,近乎脱口而出,具有真挚诚恳和朴素天然的基本特色。细读他的散文,会有一种沁人心脾、豁人耳目的美感;字里行间,处处流露着作者对真善美的追寻:也不乏见真知深澎湃汹涌的革命激情。作为他的诗歌艺术风格的灵魂——积极的浪漫主义,不但在他的散文创作中有同样的表现,而且更溶进了一种可贵的现实主义的清新  相似文献   

13.
郭沫若站在时代的高度,以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为燃点,以现实主义的时代精神相灌注,而使“屈剧”产生无以伦比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现实意义,他的诗意化的艺术表现和超越式的艺术思维,更为作品增添了人的光彩。  相似文献   

14.
郭沫若将自己的第一本诗集题名为《女神》。《女神》出版于1921年,当时郭沫若29岁。“神”是人建立起来的崇拜对象。面对新时代的郭沫若正需要建立起自己的崇拜对象———这是青春的需要。虽然郭沫若已处于告别青春的年龄,而生命的青春和诗的青春仿佛刚刚开始。他以青春的血性感觉着“一切的偶像都在我面前毁破。”(《梅花树下的醉歌》)他又以青春的真诚朗声宣布:“我是个偶像崇拜者。”《我是个偶像崇拜者》9行诗中,竟出现了22个“崇拜”。郭沫若体认了“偶像崇拜者”与“偶像破坏者”的双重身份。破坏的是虚饰的偶像。同时…  相似文献   

15.
<正> 在英国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群中,有一个光辉的名字特别引人注目。他就是被恩格斯誉为“时代的旗帜”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小说大师查尔斯·狄更斯(1812-1870)。他的作  相似文献   

16.
胡风是中国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理论大师,他对中国20世纪现实主义的发展与深化有着重要的贡献。胡风以自己独特的理论话语传达出对现实主义质的规定性的理解与把握,他毕生致力于维护现实主义的真本面目,防止现实主义受外力影响而僵化变质。胡风以“主观战斗精神”为核心的主体性现实主义创见,更有力地坚持了现实主义而并没有越出现实主义疆界,他对现实主义的执守和创造性的突破,既属于特定时代,又具有现代超越品格。  相似文献   

17.
<正> 生活在元前期的关汉卿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戏曲家,他一生创作了六十多种杂剧,流传至今尚有十八种。在这些戏剧中,他把自己的同情倾注在那些被压迫人物身上,表现出鲜明的善善恶恶的爱憎感情与美学趣味。恩格斯曾经称赞巴尔扎克“是比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切左拉都要伟大得多的现实主义大师,他在《人间喜剧》里给我  相似文献   

18.
三十多年前,周总理在祝贺郭沫若五十寿辰时指出:“他不但在革命高潮时挺身而出,站在革命行列的前头,他还懂得在革命退潮时怎样保存活力,埋头研究,补充自己,也就是为革命作了新的贡献,准备了新的力量。他的海外十年,充分证明了这一真理。”  相似文献   

19.
新世纪以来,有关底层的文学作品层出不穷,罗伟章就是其中一个很特别的作家。尽管其作品被人讥为"现实主义过剩而先锋主义不足",认为他的小说在小说的技巧方面缺少活力,但我认为他的有关底层的叙事小说依然具有独特的情感魅力和思想穿透力,也具有自己独特的可欣赏价值。罗伟章一贯以现实主义手法、从社会学角度发出自己情感内心深处的感受,他的小说较多描写乡村人进城打工的生活以及涉及  相似文献   

20.
经常听到这样的感叹:“现在的学生是越来越不像话了,你辛辛苦苦教他几年,他一毕业就把你彻底忘了,好像从来就没有你这个老师.尤其可气的是,那些你特别关心和看重的好学生,考取好学校,就以为是自己的本事,连一个谢‘字‘都不说;到头来还不如那些差生,他们倒常常念叨老师的好处,说过去老师说他骂他是为了他好,后悔当初没听老师的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