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考试题,是命题专家精心创作的智慧成果,一如既往的“源于课本,高于课本”,具有很高的探究意义。仔细分析近年来的全国高考试题,都能在课本中寻找到高考试题的“影子”。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立足课本“本身”,充分挖掘课本习题的价值,探寻其内在的规律和联系,面临考试时,才能在考场中“身正不怕影子斜”。  相似文献   

2.
分析每年的高考试题,可以发现众多高考题,往往是对课本习题进行改编、重组、引申,因此平时学习中要“立足课本”,挖掘课本例、习题的各种潜能,以课本例、习题为背景,适当地编拟一些习题,进行变式训练,一方面能拓宽解题思路,  相似文献   

3.
课本是高考试题的“策源地”,也是高考试题的基本来源和主要依据,大多数试题的产生都是在课本题的基础上组合、加工和发展的结果.课本是数学知识和方法的“生长地”,学生的数学学习,始于数学课本,数学课本是数学知识的载体,高考复习要立足于课本,回归课本.如何回归课本呢?  相似文献   

4.
’96高考化学试题以《化学科考试说明》为依据,紧扣教材,全面考查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前几年的试题比较,’96高考化学试题更加注重对教材内容和课本习题的检查.’96高考化学试题把教材作为高考题的生长点,纵览全卷,有一半以上的试题可直接从教材上找到答案或由课本习题加以改造而成,现具体分析如下.1 试题直接源于课本知识直接选取课本知识作为高考试题,对引导化学复习教学既是必要也是合理的,它对那些热衷于“题海战术”,忽视课本的人们是一贴“清醒剂”.  相似文献   

5.
随着高考语文试题与中学语文课本的逐渐“脱钩”,不少教师感到困惑、茫然:既然高考试题淡化了课本的内容,那么课本还要不要学?语文到底应该如何教?我们仔细分析研究一下高考语文试题,便不难发现,尽管试题直接取材于课本的固然是太少了,但那些取材于课外的试题(最主要的是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还有相当的基础知识题),绝大多数和课本的内容脱不了关系,正所谓“课  相似文献   

6.
在近年各省市中考数学试卷中,涌现出一大批源于课本的几何试题.这类试题有的一步到位,直接选用课本原题;有的进行改装、引伸、拓展课本中“读一读”“想一想”与“做一做”的内容成为中考题.  相似文献   

7.
评高考试题谈高考辅导□兰州二中王国士王建超1997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与1996年高考试题相比更好地体现了“围绕大纲,立足课本”的特点,试题具有较大的覆盖面,较高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难度适中,很好地贯彻了《考试说明》中规定的易、中、难试题的比例控制在...  相似文献   

8.
教育部的有关同志在今年高考前一再声称:命题要有利于端正中学教学思想,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命题不能超过“大纲”,要取信于民。可是,同人们的意料相反,今年的语文试题恰恰在这些方面与上述指示大相径庭。这份试题不是对端正中学教学思想有利,而是使广大语文教师的教学思想更加混乱;不是按照“大纲”、课本命题,而是超出“大纲”、课本甚远;不是取信于民,而是失信于民。  相似文献   

9.
第一轮:立足课本、夯实双基 虽然中考试题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对学生知识能力考查的出发点根本来源于课本。因此,通过教材复习使初中化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适当拓宽和加深.绝不可扔掉课本而沉溺于“题海”中。因而,第一轮复习中,我们老师要求各位在编制教学案时,要立足于课本,夯实双基,先把书本上的习题全部过关。通过复习要让一些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树立信心。  相似文献   

10.
20 0 1年高考试题严格遵循《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 ,在立足基础 ,注重“通法”的同时 ,重视应用 ,突出能力 .在认真分析研讨试题的特点之余 ,结合我们的教学实践 ,特对高中数学的复习备考浅谈拙见 ,以求教于各位同行 .1 复习备考应回归课本 ,全面抓基础落实立足基础的试题特点要求我们在复习备考中 ,应全面抓基础落实 .首先 ,高考的首轮复习必须真正地回到课本中去 ,回到基础中去 ,引导学生理清知识发生的本原 ,帮助学生构建起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网络 ;其次 ,在复习中必须克服“眼高手低”的毛病 ,不好高务远 ,在毫不吝惜地删除某些复…  相似文献   

11.
于永宏 《甘肃教育》2009,(24):55-55
一、2009年高考化学试题特点分析 回归基础,回归教材“基础+传统”是2009年高考化学试题的最大特色。全卷80%以上的题目都属于基础题、课本题、传统题和常规题,不偏、不怪、不陌生。这些试题均可从中学化学教材中直接得到答案或解释,有利于指导我们的化学教学立足基础,脱离“题海”,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  相似文献   

12.
笔者近六年连续参加高考评卷,每年都听到有人说:试题距离中学课本越来越远,中学教师无所适从,语文不好教,无法教。笔者认为,语文是难教,但这“难”并不能归咎于高考试题与课本的脱钩。一、高考试题脱离课本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据统计,全国语文高考试题直接取材于课本的,90年是16分,91年21分,92年13分。今年北京、湖北等六省(市)所采用的语文试题的则仅占5分。尽管这几年略有反复,但总的趋势是直接采用课本内容的越来越少,这符合“一纲多本”的格局,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一位高考命题专家在谈到语文试题时明确指出:“会考后的高考语文试卷不  相似文献   

13.
今年的高考语文试题中,有三十分直接取自中学语文课本。除作文外,其余三大题都有课本的内容,突出地说明了对课本的重视。试题涉及的课本,有初中的,也有高中的。据参加命题的同志介绍,在命题过程中,有关方面的同志特别提到,现在有些学校在高中最后一个学期往往把课本抛开,大搞课外“复习”,使课本内容无法落实。针对这种情况,这次试题中,有不少是高中四册的  相似文献   

14.
从近几年各地的中考试卷看,直接来源于课本和把课本内容稍加变形的试题达70分左右(满分按100分计),所以用好课本是初中物理总复习成功的保障.为了更好地引导和督促学生认真地阅读课本,我们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摸索出一套较为实用的“四环节复习法”,可图示为:指导阅读→质疑释疑→系统总结→目标检测  相似文献   

15.
从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其特点之一是许多试题源于课本,高考命题要考查的数学思想、解题方法都分布在课本中,这意味着我们要重视例习题的教学. 过去我们对例习题的教学,往往采用一讲“一题多解”,二讲“一题多变”,三讲“一题多用”这三讲,用这三讲来体现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数学能力.现在,笔者在  相似文献   

16.
从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其特点之一是许多试题源于课本,高考命题要考查的数学思想、解题方法都分布在课本中,这意味着我们要重视例习题的教学.过去我们对例习题的教学,往往采用一讲“一题多解”,二讲“一题多变”,三讲“一题多用”,用这三讲来体现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数学能力.现在,笔者在总结原“三讲”的基础上,想根据自己的教学体会,结合《解析几何》课本中第102页的复习题,谈谈例习题的新“三讲”. 题:(解析几何第102页)过抛物线焦点的一条直线与它交于两点P、Q,通过点P和抛物  相似文献   

17.
拿到199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粗粗地读了一遍,大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新在哪里?试题的量比过去少了,要花不少精力用来看懂题目意思的试题少了,直接以课本作为试题材料的比过去少了,试题的难度似乎也比过去小一些了。但我觉得这些还都只是现象。透过30道试题的外表,看一看试题的“骨子”,最重要的“新”,就是新在突出了对语文能力的检测,突出  相似文献   

18.
一、课本是高考的“根”.“两纲”是高考的“脉” 高考试题万变不离其宗,追根还应源于课本。高考试题一般从课本知识点、能力考查点衍生而来。而《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是高考复习的指挥棒,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只有认真研究“两纲”,才能把握高考的“脉”。要根据“两纲”要求,找到各个考点在课本中的“根”,并落实到位。做到以课本、两纲为依托融会贯通,灵活运用课本知识,并通过知识的实际应用上升到两纲要求必备的能力。要充分认识到“《大纲》是依据、课本是根本、资料是补充”,复习过程中。不可盲目探测不确切的高考信息,把精力浪费在猜题上。不可大大超过课本而随意拓宽和加深知识范围,也不可刻意地为某些多次练习而被强化的题型去增加某些“规律”或特殊解法,要切实做到重视课本而不完全依赖课本。  相似文献   

19.
2014年吉林省中考数学试题不难发现其为起点低、基础性强、只是覆盖面广。这说明中考首先还是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因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基本活动经验,这"四基"是能力的基础,同时,这些基础试题绝大部分源于课本.学生三基的薄弱直接导致概念不清,基本运算出错以及解题方法失误,因此,在平时的教学及总复习中,一定要立足课本,回到基础之中,加强变式教学与训练,对课本中的典型例习题多引申、多研究,引导学生理清知识体系,帮助他们建立起初中数学基础知识的网络,真正做到落实四基。  相似文献   

20.
现在高考实行“一纲多本”,高考命题不与教材直接挂钩,因而有人对“本”的作用产生怀疑,表现在复习中抛开课本,热衷于复习资料或社会上流行的种种试题。这样费时费力,其效果也不一定好。   笔者认为,尽管考题不考虑“直接”从课文中选材,但“离本不离纲”,“本”总要体现“纲”的需求。所以,题目虽然是课外,而实际上又差不多都可以从课文中找到根据,这一点尤以高考文言文的考查最为明显。因此,复习时,还是应从课本出发,要以课本为基础,而决不可抛开课本热衷于复习资料或社会流行的种种试题。   复习时使用课本,不要只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