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豫南花鼓灯是豫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艺术。由于豫南民间舞蹈所处的地域环境,形成了集中原文化与楚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生态现象。文章采集了流布最广的固始、潢川和商城三个县的豫南花鼓灯的主要表演形式与代表性动作,并进行阐述和归纳。  相似文献   

2.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的进步,传统民间舞蹈中越来越透露出现代流行舞蹈的文化元素,而流行舞蹈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更应该不断吸取传统民间舞蹈的文化优势。因此,两种舞蹈之间怎样才能更加有效地融合,是文章探讨的方向。两种舞蹈文化合理融合,使我国非物质文化得以良好传承发扬,还能够改良高校舞蹈教学思路,从而推动旅游艺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山东的民间舞蹈作为一种文化载体,有着罕见的生命力。山东地区的民间舞蹈的传承过程是随着时代而发展的。舞蹈教学是传承山东民间舞蹈文化的直接方式。山东"学院民间舞蹈"对传统民间舞蹈的传承以及山东地区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都促使我们要以谨慎的学习、继承和立足于创造性发展的基本态度对待山东的民间舞蹈艺术,在传承过程中保存着民间的根本传统,而新的内容也时时刻刻在不断增加,从而使中国民间舞蹈文化不断丰富,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4.
在拉祜族传统文化艺术中,民间舞蹈艺术是拉祜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拉祜族民间舞蹈种类繁多,其主要特点是直接再现生产劳动,反映对生活的回顾,对未来的祈盼与探求。拉祜族民间舞蹈主要有:“芦笙舞”、“摆舞”和“跳歌”三类。千百年来,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下,许多优秀的舞蹈受惠于独特地理环境的保护,传承至今,成为边地民族独具魅力的艺术珍品,具有独特的艺术个性和较高的审美与研究价值。拉祜族民间舞蹈是中华民族舞蹈艺术百花园中一簇芳香独具的山花。  相似文献   

5.
朝鲜族人民具有悠久的民族文化艺术传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朝鲜族民间舞蹈优美典雅、种类繁多。本文通过对朝鲜族民间舞蹈的动律特点、音乐节奏特点、表演形式和“ 呼吸”在朝鲜族民间舞蹈中的运用等方面的论述,分析朝鲜族民间舞蹈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6.
民间舞蹈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生活和艺术表现的外化,是一个民族文化的体现和重要载体。因此,我们在发展民间舞蹈艺术的同时更要保护民间舞蹈的原生态性。而新农村文化艺术建设具有创新的特点,如果从更为宏观的角度透视的话,当代新农村文化艺术建设是原生态民间舞蹈有可能失传的最根本原因所在。因此,就民间舞蹈文化保护与新农村文化艺术建设的协同发展作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霸王鞭舞"流行于大理白族自治州,是一种能够反映大理白族独特文化特征的民间舞蹈,白族当地的民风、民俗与民间艺术特征也依附于其独特的舞蹈语言中。本文通过对白族民间舞蹈类选的取舍与提炼,借鉴艺术人类学的研究方法,探讨"霸王鞭舞"在历史进程中如何形成自身的艺术特质,并如何确立自己的形式语言和艺术表现力,从而在吸收现代艺术与文化影响的研究过程中形成自身特有的舞蹈风格。  相似文献   

8.
在祖国的中原地带有一座依山傍水的魅力城市——信阳,它坐落于鄂豫皖三省交界之处,美丽的淮河岸边,美好的山水孕育了这篇肥沃的土地,造就了一个"江南北国,北国江南"。由于良好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信阳美丽富饶、底蕴深厚的特点,这里不仅有美丽的景色以及多种多样的美食,也有着源远流长的风俗习惯与出色的歌舞民间艺术,具有鲜明的豫南民间风俗特色,而信阳的民间舞蹈作为信阳民间艺术中的特色代表,具有豫南文化的特色象征性,给这座美丽的小城又添了一笔浓厚的色彩。本文将结合信阳民间艺术中极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来分析领略风格独特的豫南民间文化艺术。  相似文献   

9.
以中国民间舞的内节律为切入点,从人身心节律的内在冲动和人文表达出发,论述了它对民间舞的源起以及延展性和艺术性,同时它有着民间舞蹈传统文化艺术基因的复制性,它触动了中国民间舞蹈艺术中枢的同时,有着传统文化的内在活力,而且在身心与艺术合一的内外节律中构成我国民间舞艺术的灵魂,对它的重视和研究将有助于我国民间舞蹈教学健康而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豫南传统民居的生态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豫南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历史文化,造就了豫南独特的传统民居。豫南传统民居在选址上"趋吉避凶",空间上"因地就势",材料上"就地取材",结构上"南北交融"等方面体现了对生态环境的适应。研究豫南传统民居生态适应性,可为现代新农村民居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花鼓灯是花鼓文化区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舞蹈类型,也是南方汉族民间舞蹈的典型代表,是艺术形式丰富而完整的民间歌舞形,式在战国淮河流域,特别是淮北一带,如怀远,蚌阜,风台,淮南等地,是中国汉族舞蹈代表性的舞种之一。它作为一种民间舞蹈,有着典型的地方风格,浓郁的民族特色,强烈的乡土特征,鲜明的时代特点。安徽花鼓灯以其秀美欢快热烈的艺术风格而闻名国内外。  相似文献   

12.
挑幡是福建建瓯特有的具有三百多年历史的民间表演艺术。由于建瓯称之为中国竹子之乡,因此挑幡这一民间表演艺术采用了本土特有的大毛竹作为主要道具,从而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地方特色。从挑幡这一民间表演艺术的形成和表演特色入手进行研究,分析其舞蹈元素与杂技元素的融合,并探讨挑幡的艺术价值与传承意义。  相似文献   

13.
龙灯是深受民众欢迎的民间艺术形式。湘西高山村落的独舞纸扎龙灯 ,颇具中国民间“龙舞”艺术的雏形 ,较好地保留了民间的永恒性主题 ,保留了古老民间艺术的功利性特征和独特的审美个性  相似文献   

14.
哈尼族有着古老的民间舞蹈艺术,他们对大自然的崇拜通常以舞蹈的形式予以展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舞蹈就成为哈尼族人的语言情感的载体。由此以哈尼族民间舞蹈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艺术特质、文化内涵进行分析,从而为我们更好的了解哈尼族的民间舞蹈、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艺术是中华民族的舞蹈风格及特点形成的根基,了解我国民族舞蹈艺术的和谐美,有利于大学生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民族舞蹈艺术,塑造大学生正确和谐的审美情趣,弘扬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从民族民间舞蹈艺术有助于大学生感受独特的动作和谐美,领悟丰富的情感和谐美,体会多彩的生活和谐美三个方面研究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艺术教育对培养大学生和谐审美观的作用,使每一位大学生在追求真、善、美的和谐统一中实现自我完善的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16.
肖灿 《嘉应学院学报》2011,29(10):15-17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杯花舞是一个颇具地方特色的民间舞蹈。它以其优美婀娜的舞蹈动作,清脆悦耳的杯声和客家味极浓的山歌调式改编的音乐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喜爱。它以其独特的民间艺术特色成为民间舞蹈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实施,文化部制定了《文化部"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给地方传统民间艺术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也带动了民间艺术的相关研究。而河南省传统民间艺术在传承与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人才老龄化严重,缺少传承人;民间艺术与学校教育没有进行有效的衔接;政府保护意识淡薄,管理不规范;地方民间艺术故步自封,创新发展缓慢。针对这些问题,河南省传统民间艺术的保护与传承应采取如下措施:丰富多元化的传承方式,加强民间艺术与学校教育的结合;加强相关部门的保护工作,规范管理;积极引导和鼓励民间艺人提升自身能力,推动民间艺术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传统民俗舞蹈"跳花棚"现时发展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粤西地区化州县传统民俗舞蹈“跳花棚”是傩舞的一种,同时也是该地区首批被收录进《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且带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民间艺术,具有较高历史研究价值。随着近年该地区人均生活水平和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民间的艺术鉴赏能力普遍得到发展,这促进“跳花棚”在传承中不断进行创新。文章研究的重点在于比较“跳花棚”现状与传统的表演形态和舞蹈本体形态的异同,“跳花棚”与傩有着渊源,在剖析动作中,总结出“跳花棚”的“稳、沉、蹬、跳”基本动律和基本动作形态。在此进行对该舞的论述。  相似文献   

19.
浙西南民间灯舞的活态现状及传承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西南民间灯舞是浙西南民间百花艺苑中的一朵奇葩,通过对浙西南民间灯舞艺术风格特点的梳理及现状研究,揭示浙西南民间灯舞这一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音乐舞蹈正面临着逐渐消逝的危机,进一步阐述了传承浙西南民间灯舞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黄梅戏原本是一个地方小戏,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长为由京剧、豫剧、越剧、评剧共同组成的全国五大剧种之一。她虽脱胎于民歌小调,但经过与舞蹈、念白、戏剧表演的结合,进而转变为综合性较强的戏曲表演形式。在这个过程中,黄梅戏中的舞蹈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程式化的发展过程。黄梅戏舞蹈虽然尚没有自成体系,但在黄梅戏中起着很重要的衬托作用,是黄梅戏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挖掘黄梅戏舞蹈语汇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形态,可以为研究安徽省戏曲舞蹈提供参考借鉴的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