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无言的谴责     
人言岁月无痕,而我感恩岁月有痕的生活。有稚童相伴的日子怎能无痕?岁月流逝,爱痕却越来越深,从中我悟出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和教育的真谛!我永远不会忘记那双眼睛,那双充满谴责的眼睛,尽管这无言的谴责使我内心痛苦多年,但我宁愿承受,宁愿这谴责陪伴我一生……那双眼睛曾经那么熟悉,曾经那么明亮,充满好奇;那么清澈,充满天真。那是六年前的事了。小川,一个很帅气的男孩,期末考场上他愁眉不展,站在一旁监考的我心里却有几分得意:他平日里不勤奋,作业拖拖拉拉,学习态度也不端正,我的苦言相劝常成为他的耳旁风,这次正好让他…  相似文献   

2.
<正>教学应该是一种启迪智慧、循循善诱、心灵交流的过程,它是一门艺术。武侠小说中的至高境界是"大道无痕",我想教学的最高境界也应该是"教学无痕"吧。让我们在名师的教学中品味"教学无痕,精彩有痕",让无痕的教学演绎精彩。  相似文献   

3.
醉雪     
佛说:"落雪无声、有声、声在心底,雪化无痕、有痕、痕在肌肤。"雪花,你来时总是悄然不语,可今天,至少让我觉得你不再沉默,因为我读懂了你心底的炽热与  相似文献   

4.
张彬 《教师》2010,(27):13-13
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应追求一种无痕的境界,“无痕德育”看似无痕,实则有痕,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用心去发现、去探索、去尝试,就会感受到一节品德与社会课应该有味无痕、有心无痕、有师无痕、有爱无痕。  相似文献   

5.
张彬 《教师》2010,(24)
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应追求一种无痕的境界,"无痕德育"看似无痕,实则有痕,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用心去发现、去探索、去尝试,就会感受到一节品德与社会课应该有味无痕、有心无痕、有师无痕、有爱无痕.  相似文献   

6.
<正>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而言,语文的力量并不在于听说读写等基本的教学环节,而在于建立在其基础上的对文字力量的感悟。此中往往有一个从有痕到无痕的过程,有痕是为台阶,无痕是为境界。一、有痕语文,现实世界在教朱自清的《春》的时候,笔者忽然思考  相似文献   

7.
无痕教学是与有痕教学相对立的一种教学理念和方法,是近年来教育界所探讨的热点问题。本文结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实际,分析了在初中思品课中实施无痕教学的积极意义,并提出了要做到无痕导入、无痕互动、无痕实践的具体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8.
熊述隆 《南昌教育》2005,(B09):I0001-I0002
抹。岁月无痕。但伴随岁月留下的记忆,却永远无法消  相似文献   

9.
在对当代中职学生强生教育的主流模式以及有痕教育模式进行分析与认识后,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强生教育模式,即无痕强生教育模式。在对无痕强生教育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对无痕强生教育模式的特性进行阐述,构建出无痕强生教育与有痕强生教育结合起来开创当代强生教育新道路的设想,并以案例形式具体表述了一次无痕强生教育活动从发动到完成的全部过程。从这一完整过程中可以明显地看出,无痕强生教育模式在一定情况下是完全可行的。限量性强生教育效果性评估模式的提出与构建为进行某一或某类强生教育活动时选用教育模式提供了判据。  相似文献   

10.
在对当代中职学生强生教育的主流模式以及有痕教育模式进行分析与认识后,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强生教育模式,即无痕强生教育模式。在对无痕强生教育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对无痕强生教育模式的特性进行阐述,构建出无痕强生教育与有痕强生教育结合起来开创当代强生教育新道路的设想,并以案例形式具体表述了一次无痕强生教育活动从发动到完成的全部过程。从这一完整过程中可以明显地看出,无痕强生教育模式在一定情况下是完全可行的。限量性强生教育效果性评估模式的提出与构建为进行某一或某类强生教育活动时选用教育模式提供了判据。  相似文献   

11.
教育教学要不要留下痕迹,是教育工作者常思考的问题。现在多数人认为教育应该"无痕",讲究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讲求教学过程的随机生成。江苏省盐城市建军路小学的书法教育,在探索教育"无痕"之前,着力推进"有痕"教育。"有痕"教育自有其价值与意义,应被教育工作者重视。  相似文献   

12.
教学是一门艺术,它需要以热情和创造来引起人内心的激荡。无痕的教学,恰恰能够引起学生内心的激荡,激发出惊人的动力,并以最稳定的状态驻存在学生的内心世界里。教学应该是一种启迪感化,循循善诱,心灵交流的过程,武侠小说中轻功的至高境界是“踏雪无痕”,我想教学的最高境界也应该是“教学无痕”吧。让我们学习名师“教学无痕,精彩有痕”,悟道而后传道,让教学不留痕迹,让教学更有实效。  相似文献   

13.
蒋俊红  晓月 《河南教育》2005,(11):53-53
与孩子相伴,心被快乐盈满,笑容如花,令岁月无痕。  相似文献   

14.
这个春天,我们和《初中生之友》一起走过创刊的第20个年头。岁月无痕,但伴随岁月留下的记忆,却永远不会抹去。其实,在我和我的学生第一次看到《初中生之友》时,就爱不释手并沉湎于其中。那些纤巧、精美的文章,有怀贤思齐的名人故事,有令我们怦然心动的纯洁  相似文献   

15.
<正>无痕,从字面上讲,就是没有痕迹,不留印记,一切如初。"痕"本意是指创伤痊愈后留下的疤痕,也泛指斑迹。无痕,常被作为一种美学境界被众多文人墨客所描绘。贾岛《江亭晚望》:"鸟归沙有迹,帆过浪无痕。"苏轼《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杜甫的《春夜喜雨》更是描绘了一幅无痕美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无痕被用于教育,早已有之。无痕教育,是指"把教育  相似文献   

16.
海·无痕     
无痕,本名陈兴杰。 为什么给自己取名无痕?她答:“淡极始知花更艳。虽然大喜大怒极富感染色彩,我却更欣赏前尘往事缈然无痕的人生境界。”所以,她的无痕,“不是心如死灰,默然的漠然;不是造作虚伪,貌似平静的安然。它是一种温柔的极至,是一种宁和的唯美。它代表了一种深厚博大,代表了一种自信与优雅”。  相似文献   

17.
我记下她     
汤霓萍 《师道》2010,(3):57-57
岁月匆促,日子徐徐滑过,流水无痕。在无声无形无言的精神力量中,我和54个孩子,一起走过了半年短暂而难忘的校园时光。感动和温暖定格成一路走过的清晰路标,毫不含糊地写在回忆的窗户上……  相似文献   

18.
有痕德育情境的刻板呆滞,使德育效果时常事倍功半。德育工作者应当积极探寻无痕德育情境的有效生成。本文主要探讨无痕德育情境的生成原则:德育动机真善化、德育目的隐蔽化、德育情境生活化、德育关系伙伴化、德育结果纯净化;无痕德育情境的生成策略:榜样示范、情境陶冶、学科渗透、活动浸润、网络交互等。  相似文献   

19.
朱红雁 《教师》2012,(18):12-13
德育是教育中一个永恒的主题,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历史与社会学科蕴涵着丰富的德育素材,通过老师巧妙地调制,能使德育与教学活动融为一体,绝不显山露水,在无痕的意境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无痕德育”看似无痕,实则有痕,需要我们教师精心策划,激发学生内心情感,引发心灵共鸣。本文将笔者在历史与社会教学实践中,如何追求无痕德育的一些感悟与同行们分享。  相似文献   

20.
教育应该追求本真发展,体现"润物无声、教育无痕"的教育智慧。无痕教育体现顺其自然的"无痕"渗透,坚持以德树人,建构沉浸式德育;不言之教,打造生本化课堂;环境育人,建设儿童味校园;以人为本,促进个性化发展。从而在教育的结果上,达到教育发展的"有痕"变化,形成独特的校本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