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对当代中职学生强生教育的主流模式以及有痕教育模式进行分析与认识后,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强生教育模式,即无痕强生教育模式。在对无痕强生教育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对无痕强生教育模式的特性进行阐述,构建出无痕强生教育与有痕强生教育结合起来开创当代强生教育新道路的设想,并以案例形式具体表述了一次无痕强生教育活动从发动到完成的全部过程。从这一完整过程中可以明显地看出,无痕强生教育模式在一定情况下是完全可行的。限量性强生教育效果性评估模式的提出与构建为进行某一或某类强生教育活动时选用教育模式提供了判据。  相似文献   

2.
教育教学要不要留下痕迹,是教育工作者常思考的问题。现在多数人认为教育应该"无痕",讲究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讲求教学过程的随机生成。江苏省盐城市建军路小学的书法教育,在探索教育"无痕"之前,着力推进"有痕"教育。"有痕"教育自有其价值与意义,应被教育工作者重视。  相似文献   

3.
要有效地、可靠地实施与进行无痕合辙教育活动,就必须对其进行策划。要进行无痕合辙教育活动策划就必须搞清有关其策划的某些基本问题。研究这些基本问题是有效地、可靠地进行无痕合辙教育活动的基础与保障。由于无痕合辙教育活动的进行是不能脱离学校的管理范畴的,是隶属于学校的教育体系的。因此,我们必须把无痕合辙教育活动策划作为必须学校教育策划管理的一部分,让它根植于学校教育管理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4.
不露痕迹的教育才是最有效的教育。让教育向无痕状态发展,这是我们追求的教学形式,更是我们追寻的一种教学境界。本文从无痕教育来构建和谐课堂进行了一些探索。目的是通过多种多样的无痕教育的方式、方法来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与和谐课堂。  相似文献   

5.
不露痕迹的教育才是最有效的教育。让教育向无痕状态发展,这是我们追求的教学形式,更是我们追寻的一种教学境界。本文从无痕教育来构建和谐课堂进行了一些探索。目的是通过多种多样的无痕教育的方式、方法来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与和谐课堂。  相似文献   

6.
<正>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而言,语文的力量并不在于听说读写等基本的教学环节,而在于建立在其基础上的对文字力量的感悟。此中往往有一个从有痕到无痕的过程,有痕是为台阶,无痕是为境界。一、有痕语文,现实世界在教朱自清的《春》的时候,笔者忽然思考  相似文献   

7.
无痕教学是与有痕教学相对立的一种教学理念和方法,是近年来教育界所探讨的热点问题。本文结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实际,分析了在初中思品课中实施无痕教学的积极意义,并提出了要做到无痕导入、无痕互动、无痕实践的具体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8.
教育应该追求本真发展,体现"润物无声、教育无痕"的教育智慧。无痕教育体现顺其自然的"无痕"渗透,坚持以德树人,建构沉浸式德育;不言之教,打造生本化课堂;环境育人,建设儿童味校园;以人为本,促进个性化发展。从而在教育的结果上,达到教育发展的"有痕"变化,形成独特的校本追求。  相似文献   

9.
<正>无痕,从字面上讲,就是没有痕迹,不留印记,一切如初。"痕"本意是指创伤痊愈后留下的疤痕,也泛指斑迹。无痕,常被作为一种美学境界被众多文人墨客所描绘。贾岛《江亭晚望》:"鸟归沙有迹,帆过浪无痕。"苏轼《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杜甫的《春夜喜雨》更是描绘了一幅无痕美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无痕被用于教育,早已有之。无痕教育,是指"把教育  相似文献   

10.
自2010年第一届“徐斌与无痕教育”特色研讨会在福州成功举办以来,近+年间,无痕教育研究团队不断壮大:苏州大学基础教育研究院专门成立了无痕教育研究所,无痕教育全国实验学校联盟初步形成,无痕教育研究成果被评为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如何使无痕教育研究走向整体建构,如何让无痕教育与简约教学、结构化学习之间建立内在关联等问题驱动我们继续开展深入研究。为此,我们将于2019年暑假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全国第五届“无痕教育”深度研修活动,为您带来一场思想与创意的教育盛宴。  相似文献   

11.
教育操作思路是人对教育活动的理论构思,是教育实践的方法论。教育操作思路的形成,从结果上看,是一个既有合理性论证又有应用原则的教育操作模式的形成,从过程角度看,则是一定主体在一定教育观的指导下,对教育过程的精心设计,是一定主体面向“教育怎么做”的创造性活动。教育操作思路的形成,要求有一定的动力条件、认识条件和方法条件。教育操作思路的形成过程是围绕着教育操作模式的构建展开的,具体表现为教育操作模式的构建、合理性论证和操作原则的提出。  相似文献   

12.
朱红雁 《教师》2012,(18):12-13
德育是教育中一个永恒的主题,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历史与社会学科蕴涵着丰富的德育素材,通过老师巧妙地调制,能使德育与教学活动融为一体,绝不显山露水,在无痕的意境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无痕德育”看似无痕,实则有痕,需要我们教师精心策划,激发学生内心情感,引发心灵共鸣。本文将笔者在历史与社会教学实践中,如何追求无痕德育的一些感悟与同行们分享。  相似文献   

13.
张彬 《教师》2010,(27):13-13
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应追求一种无痕的境界,“无痕德育”看似无痕,实则有痕,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用心去发现、去探索、去尝试,就会感受到一节品德与社会课应该有味无痕、有心无痕、有师无痕、有爱无痕。  相似文献   

14.
在多元文化充斥下的当今社会,高校思政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教育无痕”的大爱思想观迁移到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无痕教育观”,阐述了“无痕教育观”的内涵和重要作用,并进一步阐述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实践“无痕教育观”的途径和方法,为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在多元文化充斥下的当今社会,高校思政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教育无痕”的大爱思想观迁移到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无痕教育观”,阐述了“无痕教育观”的内涵和重要作用,并进一步阐述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实践“无痕教育观”的途径和方法,为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张彬 《教师》2010,(24)
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应追求一种无痕的境界,"无痕德育"看似无痕,实则有痕,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用心去发现、去探索、去尝试,就会感受到一节品德与社会课应该有味无痕、有心无痕、有师无痕、有爱无痕.  相似文献   

17.
叶少映 《成才之路》2010,(11):I0018-I0019
“将教学置于无痕的状态中,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经历体验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学理念。那么,在美术教学中,该如何摒弃灌输式教学和形式主义举学以实现教学无痕,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无痕境界呢?文章从不教而教教学实践过程入手,切实探讨了关术课中贯穿“充痕”理念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力图分析如何在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更有效地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无痕化的德育渗透。文章从“无痕教育”的含义、理论依据及教学实践过程中,切实探讨了思想政治课中贯穿“无痕”理念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冯建卫 《中国德育》2012,(20):31-33
真正的教育艺术不是刻意而为之,不是花样翻新,不是为了艺术的艺术,而是在科学教育思想和正确的价值观指导下的一种刻意的不经意表现,一种有痕设计下的无痕表现,是一种形散而神聚的“散文诗”。  相似文献   

20.
现代教育提出了淡化教育痕迹,隐藏教育意图的观点。它要求教育工作者在充分理解教育内涵的基础上,在教育过程中尽量不暴露自己的目的,改变学生总是政被动、应付的态度去接受教育的状态,淡化他们受教育者的角色意识,在充分的自主意识支配下.自觉自愿或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内容。据此,在无痕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们进行了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无痕教育”的模式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