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语言文字的魅力在于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学生透过文字能领悟其深处的喜怒哀乐。阅读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儿童因年龄特点和生活体验与成人大不相同,因此阅读的思维角度与感悟就不同。一、踏"文本路"1.会预习语文学科的学习,预习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正确预习是每个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学生对文本的学习基于对文本的熟悉,在他们反复诵读、对文本形成一  相似文献   

2.
预习是学生在教师上课前,通过自己摸索、动脑获得新知的过程。小学语文预习是学生对文本进行整体感知的过程,同时也是提出疑问的过程。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时候预习并未起到应有的效果。教师要发挥自身的引导和监督作用,指导学生正确的预习方法,及时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让学生注重预习,使之为语文课堂服务。  相似文献   

3.
高效的预习单应该是因人而异,因阅读教学内容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教师在设计预习单时,要让学生参与设计,注意预习单的层次性,突显语用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预习文本的能力,让学生在预习中认识自我、理清文脉,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相似文献   

4.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以,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要让学生充分阅读文本,做好课前预习。预习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教师必须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养成科学有效的预习习惯。那么,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预习的实效性呢?一、小学高年级语文预习的现状(一)对预习不够重视有些教师自身不重视学生的预习,布置预习时过于简化,形同虚设。一些学生不重视预习,没有养成良好的预习  相似文献   

5.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是对文本整体感知的过程。学生预习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堂效率,所以,许多语文教师在讲授新课前对学生都有课前预习的要求,但学生的完  相似文献   

6.
预习是学生走进文本的起始阶段,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重要的一环。预习也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自由的空间,是在没有教师指导前,一种独立的感受和学习过程。特别是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有效的预习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然而有时由于教师在实施过程中的疏忽,效果将不尽人意,甚至有时的“预习”等同于一句空话。  相似文献   

7.
预习课文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预习课文这一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在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采取互动的教学方式,引领学生理解文本的基本内容,传授给学生多种预习方法,并通过"预习卡"来提高学生的预习效率。这样,就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8.
课后练习是教学内容确定的有效抓手,它熔铸了编者的编制理念和课程指导思想,教师通过编者的意图把握文本核心价值;它为学生提供了预习内容,教师根据预习情况,了解学生的需要,找准合宜的教学起点;它明示了教学重点,教师根据教学重点探寻文本指向,确定合宜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9.
预习课文已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的重视。教师在课前、课中、课后都--求学生进行预习,今后更应注重对学生的预习习惯的培养,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研究,建立个人档案,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反思性学习。教师一定要教给学生预习各种体裁课文的方法,让学生在预习中培养自学能力,使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让我们的每一位学生,通过预习都能好好的掌握知识。  相似文献   

10.
预习是指在教师讲课之前,学生先对课文内容或教师要讲的内容进行自己学习,然后教师再进行讲课时,学生可以有准备有选择地进行学习。然而,预习这一习惯不是很好养成的,大部分学生都不喜欢预习,为此,教师应努力帮助学生进行预习,从而引导他们逐渐养成预习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11.
许丹虹 《广西教育》2013,(45):31-31
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构建的过程,学习者应该是知识获得的主动参与者。预习是学生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预习对文本有大致的了解,对存在疑惑的地方,能在课堂上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产生思维的碰撞。然而,很多学生并没有真正学会预习,教师布置预习任务时也没有提出具体要求,学生往往敷衍了事地读一遍课文。长此以往,预习的效果可想而知。基于上述情况,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引入学生有效地预习。  相似文献   

12.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对话的"凭借",编者常常把适宜于教师和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切入口预设在作品前面的"预习提示"或作品后面的训练题中,教师只要科学地整合作者与编者的预设信息,就能巧妙地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提高阅读质量。  相似文献   

13.
为了适应不同学生群体的学习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预习模式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欢迎。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极强,自学能力也在逐步增强。教师要积极倡导自主预习教学模式,设置自主预习题目,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语文文本内涵、写作思路和情感。  相似文献   

14.
韩彩华 《学周刊C版》2019,(23):103-103
课前预习是课程学习的最初阶段,对于课程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环节,重视对学生课前预习的组织与引导。明确预习任务,确保预习质量。初步感知文本,存留相应疑问,为学生带着问题思考进入合作探究学习环节做好充分准备。精心组织与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教给预习方法,引导个性体会,预习成果反馈,奠定学习基础。  相似文献   

15.
曾德琨  杨海艳  李琮 《现代教学》2016,(Z1):141-142
学习环节中的"预习"是尤为关键的一环,其中预习作业的布置就起到了提纲挈领、投石问路的作用。作为一个新知识点的启蒙,预习作业的布置需要教师设计合理、易于完成、承前启后,较之课后作业的安排,预习作业显然更费心思。笔者在高中化学的预习作业上做了以下的设计,在此与大家交流。一、设计体现新知识关键词的预习作业预习是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准备,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是对文本的整体感知,也是一个自学的过程,学生预习的成效很大程  相似文献   

16.
自主、真实的预习可以让学生自己摸索出一条学习的路径,积累一些自学的好方法,逐步向自学过渡。那怎样指导学生预习呢?低年级预习时,布置的问题应简单些,随着学生对预习的熟练、知识底子的加厚,设置的问题也要逐渐增加难度。而针对不同类型的文章的预习,教师可根据其文本特点进行设计:一、写人叙事类文本学习此类课文,预习内容中除了读课文、理解词语、初步了解文中人物和故事之外,还应该查阅课外资料(对感悟  相似文献   

17.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是对文本整体感知的过程。学生预习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堂效率,所以,许多语文教师在讲授新课前对学生都有课前预习的要求,但学生的完成情况不尽相同,有的敷衍了事,有的却收获不小。那怎样的  相似文献   

18.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彩色插图,很受孩子们的欢迎。这些插图如果运用得恰当将有助于提高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学习。近一年来,我在“以图引趣,以趣学文”方面做了些探索。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体做法是:一、正确引导,坚持不懈学生对插图的喜爱之情往往停留在色彩画面上,还不能自觉地和理解课文内容有机联系起来。怎样才能把学生喜爱插图之情引人学文呢?我认为教师要增强以图学文的意识,坚持用图,善于用图。如:在教《小八路》一课时,我首先引导学生整体观察,初步了解图上画的是什么;接…  相似文献   

19.
预习是学生自主获得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探索精神的过程,是学生体验成功、激发兴趣、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当加强对学生预习的指导。一、授之预习之法,在方法指导中激发兴趣1.阅读教材中的图文文本。学生早晨到校都有读书的习惯,可以展开对教  相似文献   

20.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在指导前,得先令学生预习。”可见,预习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教师讲课前学生先行自学,自觉运用所学知识与文本对话的过程。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