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自然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呢?我做了些尝试。一、尊重事实,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小学生很容易惟书是从、惟师是从,往往认为科学家总结的东西一定是科学的,写进教科书里的东西和老师教得知识都是正确的。在教学中应该克服这一不利因素。我教《探索月亮的秘密》时,提出了“上弦月和下弦月有什么不同”这一问题。学生争论不休,观点形成了两大派。一派认为:“上弦月缺口向上,下弦月缺口向下。”其理由是:“在读一年级《小小的船》”一课时,老师就是这样教我们的。另一派认为:上弦月的月相像汉字笔画中的撇“丿”缺口向左;下弦…  相似文献   

2.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的重阳佳节。《易经》认为“九是爻中的阳爻”。两阳相重,故名“重阳”,亦称“重九”。重阳登高源于东汉。据《续齐谐语》载:东汉方士费长房对其徒弟桓景曰:“九月九日,汝家当有灾,宜急去。”桓按其师所嘱,携全家人,肩置盛有茱萸的布袋,登高山饮菊花洒,以消灾避难。晚上归来,果然见家中“鸡犬牛羊,一时暴死。“从此,重阳登高避邪之俗逐渐盛行于世。  相似文献   

3.
《火烧云》一课中有一句话“: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这句话中的“烧”字用得好,好在什么地方烧呢?请听“烧”字的述职——我是“烧”,本指使东西着火。火烧云中的“烧”是指好像云中着了火。而用在句子中,“一直烧到东边”与句末的“着了火”相呼应,体现了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联系上下文,我还点明了题目《火烧云》,也就是说我“烧”字又与课题《火烧云》相呼应,体现了文章结构上的连贯性。如果把我“烧”字与“红”字做比较,还可以体现出“烧”的运用能避免与后面的“红彤彤”相重复,既包含了“红”的颜…  相似文献   

4.
《香山红叶》中“上弦”一词,课本是这样注释的:“每个月的上半月,月球逐渐由新月变成满月,这时的新月,西半是光亮的,东半是阴暗的,称上弦月。”这条注释有两处没有说清楚,其一是没有说清“每个月”究竟是指公历的月还是农历的月,其二是把“新月”与“上弦月”混淆起来了。我们知道,上弦是月相的一种,是月亮盈亏现象之一。我们在地球上看月亮,日期不同,它的形状也各不一样:或象镰刀,称蛾眉  相似文献   

5.
“九”在我国古代的术数中属阳数,九月九日是双阳重逢,故名“重阳”,它是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又是诗人的节日,历代诗人骚客以重阳为题,写下了无数名篇佳作,至今仍流传不衰。在重阳诗中,最脍炙人口的当为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诗人在诗中不是说自己重阳登高,而  相似文献   

6.
课题:《天上的街市》教学时数:1课时操作过程一、感受语言.触发语感1.我们今天来学习郭沫若的一首诗:《天上的街市》。(板书:天上的街市郭沫若)注意这个“沫”字.右边是个“末”字,上面一横长,底下一横短,不要写成未来的“未”字。请大家听我把这首诗朗读一遍。一边听,一边还  相似文献   

7.
重阳话敬老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重阳,是我国一个历史悠久的节日,远在战国时期,从爱国诗人屈原的《远游》一诗中,就有“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之句,便可证明重阳的存在了.按我国的传统习惯,九为阳数,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为“重阳节”,有寓意长久,祈望长寿的意思.所以,把这一天定为“老年节”.  相似文献   

8.
重阳诗话     
《易经》:“以阳爻为九”,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为“重九”,日月并阳,两阳相重,故名“重阳”。因为“九九”与“久久”同音,所以古人认为每年九月初九是个特别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每至重阳,天高气爽,古人常好出游登高,赏菊饮酒,佩插茱萸,吃重阳糕,“以畅秋志”(《齐人月令》)。在一睹如画江山、饱览金秋景色之际,诗人骚客常以重阳为题,写下无数名篇佳作。重阳诗中,最脍炙人口的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抒情小诗是他17…  相似文献   

9.
满城风雨     
宋释洪惠《冷斋夜话》卷四《满城风雨近重阳》:“黄州潘大入工诗,多佳句,然甚贫,东坡、山谷尤喜之.临川谢天逸以出问有新作否,潘答出曰:‘秋来景物,件件是佳句,恨为俗气蔽翳.昨日闲卧,闻搅林风雨声,欣然起,题其壁曰:“满城风雨近重阳”;忽催租人至,遂败意,止此一顺奉寄.’闻者笑其迂阔.”  相似文献   

10.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的传统佳节重阳节。自汉代以来,我国民间就有在重阳日登高、赏菊、插茱萸、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等习俗,文人骚客也因此留下了众多歌咏重阳的诗章。重阳节也称登高节。《西京杂记》记载:“九月重阳,就此出游登高。”登高望远的习俗始于西汉,到唐代则已非常普遍。这从众多唐诗中可见一斑。李白有诗云:“九月天气  相似文献   

11.
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民间传统的重阳节。《易经》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名重阳。又因日月逢九,两阳相重,故名重阳。由于“九”与“久”谐音,有“天长地久人长寿”寓意,古往今来,重阳敬老民俗源远流长,所以又把重阳节做为“敬老节”、“老人节”。重阳节是个历史悠久的节日,早在战国,  相似文献   

12.
书虫榜     
推荐书目:《晴天有时下猪》出版单位:21世纪出版社推荐理由:荒唐的故事真诚的心曲推荐语: 天上会下雨,天上也会下雪,可天上会下猪?不管你属不属猪,也不管你现在喜不喜欢猪,这一本大写“猪”、大画“猪”、大开“猪”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浙江省新华书店发行)七年级上册第29课《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中的插图有误,书中158页上的月亮应该是下弦月,而不应该是上弦月。根据书中的语句:“月亮出来了,今天的月亮特别亮。”“又过了一会儿,太阳出来了。今天太阳出来得格外早。”“月亮和太阳同时悬挂在天上。”“这世间所有的光亮一齐照耀着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他[睛里的那个黑夜的世界,渐渐地泛起淡淡的光,像银亮的雾笼罩着周围的一切,不大工夫,那雾也退了。”显然,这里指的是早晨,而早晨的太阳和月亮在一起时,月亮应该是残月,不是有诗吗“杨柳岸晓…  相似文献   

14.
九年制义务教材初中语文第一册选了郭沫若一首脍炙人口的新诗《天上的街市》。该诗写于1921年10月24日,最初以总题《诗五首》(另四首是《南风》、《白云》、《新月》、《雨后》)发表在1922年3月《创造》季刊第1卷第1期上,后收入《星空集》。不过当初的诗题是《天上的市街》,有人据此认为中学语文课本上的题目是“沿袭了几十年”的“明显的错误”,其实不然。把《天上的市街》改为《天上的街市》不是“沿袭了几十年”的“明显的错误”,而编书者在征得郭沫若本人同意后修改而来。据语文教育家刘国正回忆说,在五十年代初…  相似文献   

15.
2003年的高考爆出一条新闻:南京金陵中学费滢滢的作文仅得25分。如果是默默无闻者也就罢了,偏偏她获得过“全球华人少年写作征文大赛”的头奖,出版过散文集《经常走神的女孩》,父亲又是位文学评论家,于是事情就变大了。读了费滢滢写的考场作文,有人认为她“跃上了一个新的层次”,“这是一篇优秀的作文”;而有人则认为“所议论的角度并不符合作文题目的要求”,“违背了‘竞赛规则’”。费文的标题是《人情与季节》,共有四段:端午、元宵、重阳和冬至。为了便于说明问题,这里抄录其中“重阳”一段:看过一个挺感人的故事,一个母亲病了,女儿到医…  相似文献   

16.
烟火晚会     
“轰”的一声,从东边的房后发射了一颗烟火,后面拖着长长的红尾巴,斜着朝广场上空飞来,接着就在天上爆炸了,发出耀眼的光芒  相似文献   

17.
“春花秋月何时了”,古往今来,“秋月”是一个吟不完的话题,牵扯多少诗人的情丝,引起多少词客的偏爱!这里,我们从古诗词的天空中撷几缕云彩,以飨读者。秋月是什么形状? 白居易的“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暮江吟》),说的是上弦月;李白的“月下飞天镜”(《渡荆门送别》),肯定是一轮满月;李贺的“燕山月似钩”(《马  相似文献   

18.
从汉代开始,中国人就有了重阳登高的习惯,饮菊花酒,遍插茱萸,最初是为了消灾免祸。后来的文人因为种种原因都做天涯羁旅,而他们又最爱维护传统,“独在异乡为异客”,重阳登高时难免思念故土和亲人,渐渐地演变成了后来的重阳登高怀远。 前几日读《夜航船》,有“三万卷书”的典故:吴莱好游,尝东出齐鲁,北抵燕赵,每  相似文献   

19.
古代农历九月九日,因月日都是九,故日“重九”;古代阴阳五行中九属阳数。故又名重阳。重阳节这天有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等风俗习惯.如“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杜甫《九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  相似文献   

20.
学生爱“挑刺”,因着他们的灵光闪现,我也乐在其中。学习巴金的《繁星》(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时,有学生质疑文章第一节第二句好像是病句:“……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密密麻麻”与“繁”应该属用词重复。是否可以改为“……我最爱看天上闪烁的繁星”?我赞叹并鼓励。学习鲁迅的名篇《社戏》时,不少学生问:“‘……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这一句中的‘或者’‘也许’是否也是用词重复?”我微笑着说:“有理由吗?”孩子们来劲了:“《现代汉语词典》上对‘或者’有两种解释,其中一种就是‘或许’,而‘或许’就是‘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