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创造活动的四个心理因素之一--创造人格的培养,分析了创造人格构成的五种因素:创造动机、创造兴趣、创造热情、创造常态、创造行为,并提出了培养创造人格的意义和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2.
一、磨“创造” 《盘古开天地》这个神话神就神在盘古创造了天地,创造了美丽的宇宙,“创造”是这个神话的神奇之处,课应该从创造出发再回归创造并升华创造,这样才能突出盘古的神力和神话的魅力。于是乎找中心句、中心词,理解“创造”的意思;围绕“创造”质疑,解疑;挖掘“创造”品读,想象。于是乎“创造”的设计之路就这样诞生了。  相似文献   

3.
营造创造教育的三种环境屈明学杜立宁创造教育的教学环境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创造教育的主渠道。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生活的系统教学。为此,我们开设了创造教育课,由学校教育科学研究室编写了一套创造教材,从创造品质、创造思维、创造技法、信息收集与筛...  相似文献   

4.
徐星  薛婷彦 《上海教育》2013,(19):10-13
创造的成果不仅是孩子们的作品,也不仅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业绩,更重要的在于给孩子们创造了成长,给和田路小学创造了变革,给闸北教育创造了共享。和田路小学的创造学院是闸北区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一个典型案例:创造学院不仅是一座楼,也不仅是几间教室和里面丰富多样的材料、设备;创造的成果不仅是孩子们的作品,也不仅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业绩,更重要的在于给孩子们创造了成长,给和田路小学创造了变革.  相似文献   

5.
劳动是千百年来人们获得幸福、争取进步的第一手段。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劳动创造了人类本身、创造了历史、创造了人类文明、创造了世界。在生活中,随处都需要用我们双手来创造身边的美。但是,对现在的许多学生来说,用自己的双手来创造的观念越来越淡薄。  相似文献   

6.
创造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活力,是民族文化中的精髓。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汗干了,血干了,热情干了,僵了,死了,死人才无意于创造。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  相似文献   

7.
创造教育学     
创造教育学是以创造教育现象及其规律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新兴学科.本世纪四十年代始,出现了一门研究人类创造发明活动规律的科学——创造学,这是一门以创造活动、创造过程、人类的创造性、创造成果、创造环境、创造人格、创造过程中人的能力、人格和实践经验等为研究对象的学科领域.而将创造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教育活动,就产生了创造教育.  相似文献   

8.
不少人把创造教育理解为创造力训练的教育,有的甚至将创造力简单地理解为"创造思维",以创造教育全盘否定传统教育,以创造教育代替素质教育,以创造教育排斥知识教育,认为创造教育就是搞课外活动,进行小发明、小制作,创造教育就是进行创造的方法技巧或创造思维训练,将创造教育的目标理解单一,混淆一般教育过程和创造教育过程,以成人创造者的心理历程代替中小学生创造活动的心理历程,关于创造教育研究中的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创造教育的效能低下,甚至走入歧途。  相似文献   

9.
1999年1月 ,胶州市教委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开展“创造教育”的意见》 ,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普遍开展创造教育。目前已培育了一大批实验骨干教师 ,增强了学生多方面的创造素质 ,形成了以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创造思维、创造能力为主线 ,以创造教育系列课、学科教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为渠道 ,全方位、多层次实施创造教育的基本模式。回顾胶州市开展创造教育的历程 ,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理论学习 ,更新教育观念(一)剖析教育现状 ,形成新的质量观在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下 ,社会上不少人只注重学生的考试分数和升学情况 ,把分数高…  相似文献   

10.
创造的时代必然离不开创造的理论、理念及教育,必然需要多样化、整体性的新的教育模式,这个模式就是创造教育的理论体系.这一模式改变了当今学校教育的导向,它决定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教育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创造.现在,国际教育界已把21世纪作为创造教育的世纪,创造教育已经成为当前各国教育的共同理念.本文就创造和创造教育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1.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三十年代初就在上海大夏大学教育学院发表了以“创造教育”为专题的演说,提出要开展“创造教育”活动。从此,他身体力行、致力实践。到四十年代初,亲自制定了“创造年”计划,在育才学校开展“创造年”、“创造月”活动。随后发表了《创造宣言》,强调要从小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陶先生的这种远见卓识的创造教育思想,同我们今天强调要培养学生的献身精神、创造精神是基本一致的。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扬陶先生的创造教育思想,有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物理实验教学与创造教育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实验教学实际,就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渗透创造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思维、创造能力等方面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陶行知是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早在半个多世纪以前,他就提出了创造教育,并逐步完善和发展了创造教育思想以及创造的儿童教育,他的思想对当前的教育仍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阐述和分析了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形成过程,并对他的创造的儿童教育思想做了简单评述。  相似文献   

14.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探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陶行知是毕生崇尚创造,毕生创造不辍的教育家。他在创造教育方面,作了十分可贵的实践与探索,提出了精深独到的创造教育思想。这对于我们今天实施科教兴国,实现21世纪教育的全面振兴,是富有启迪意义的。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形成何谓创造教育?在回答这个问题前,先要回答什么是创造。陶行知认为,创造就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活力,是一个民族文化中的精髓。所谓创造教育,即是培养民族活力的教育,是培养学生“独出心裁”能力的教育。他由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所言“恶是枯干”的话,引申出他对于创造教育的独到看法。他说:“汗干了,…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帮助学生树立创造意识 ,培养创造技能和训练创造思维三方面 ,论述了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课堂上。大学教授犹大问他的学生亚当:"上帝创造了一切吗?"亚当勇敢地回答说:"是的,他创造了一切!""上帝创造了每一样东西吗?"教授犹大又问道。"是的,先生。"亚当答道。教授犹大继续说:"如果上帝创造了一切,那么邪恶也是上帝创造的了?!  相似文献   

17.
许永建 《考试周刊》2010,(9):218-219
创造思维是摆脱了旧的思路,采用了非习惯性的方法,并产生了新颖独特的思维产品的思维,是人类创造活动必不可少的心理因素。人类已经创造的一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离不开创造思维。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对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积累音乐创造经验和发挥创造思维能力呢?下面我结合多年的音乐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从体验、评鉴、创造这三个方面,解读、实践“审美鉴赏与创造”,有助于语文教学水平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先解读了“审美鉴赏与创造”这一语文核心素养,又提出了对“审美鉴赏与创造”的实践路径思考,由此围绕体验、评鉴、创造,深入分析了“审美鉴赏与创造”核心素养,希望能够为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领域的优化发展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9.
《今日小学生》跟我们说拜拜了,《学苑创造》诞生了——2008年的钟声敲响了,春回大地,百花齐放。在这百花园里,盛开了一朵艳丽的鲜花——《学苑创造》。《学苑创造》选准创造这个主题,以学苑为据点,以创造为目标,将带着我们走进:学苑风景——游览校园的新人新事新风尚;创造大观——在创造的大观园里闲庭信步;课堂链接——名师指点,让我们的学习好上加好;创新读写——赏五千年文化,唱时代新歌;  相似文献   

20.
创造是一个最根本的哲学概念。将创造引入认识论,就形成了一种新的哲学理论——人类创造认识论,它具有与以往认识论不同的本质与任务、规律和方法。用人类创造认识论的思想和方法研究教育,就形成了教育创造人才论,其基本内容包括:教育创造的本质、规律与价值。人类创造认识论与教育创造人才论是一种新的哲学理论和教育理论,对理论创新、社会创新发展、教育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