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高校德育育人效果不理想有着诸多外因,但“知识化”倾向则是使其自身面临困境的更为根本的诱因。重道德认知、轻情感培育,重灌输说教、轻主体自觉,重德育“专修”、轻课堂延伸,“知识化”德育导致的严重后果是大学生“知德”与“行德”的割裂。  相似文献   

2.
陈艳秋 《高教探索》2007,(1):128-132
儒家教育重视道德人格的培养,教育过程诗性与理性紧密交融,“比德”是儒家诗性德育的重要形式。现代高校德育育人效果不理想有着诸多外因,但“知识化”倾向则是使自身陷于困境的更为根本的原因。重道德认知,轻情感培育,重灌输说教,轻主体自觉,重德育“专修”,轻课堂延伸,“知识”德育的严重后果是大学生“知德”与“行德”的割裂。而儒家比德在化育道德情感、启迪道德自觉、融通人与自然、陶冶“知行合一”的道德人格等方面则能发挥独特的作用,对日益倾向于理性化的现代高校德育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刘明新 《教育与职业》2007,(35):131-132
采取有效的道德教育模式,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其德、智、体全面发展是高校工作的中心环节。但目前高校德育仍然沿袭传统的重“教”轻“学”、重“理性”轻“情感”、重“理论”轻“实践”的模式,这已经不能够适应德育现代化的需要。面对高校德育的困境,我们应该深化德育理论研究,树立高校德育新理念,提高高校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寓德育于历史,是历史德育的一大特点和规律。那么,如何寓德育于历史呢?这也是广大历史教育工作者多年来认真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1994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是一套寓德于史的好试题,值得我们研究。为什么说这套题是一套寓德育于历史的好试题呢了笔者认为主要是它体现了历史德育本身的特点和规律。一、德育知识化宫德育于历史,首先必须以一定的历史知识为载体,即“文以载道”,“交以载德”是也。这个过程就是“德育知识化”。1994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较好地做到了德老知识化。例如:关于“改革”的教育,试题就运用了这样一些历史知识…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我国学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由于现行的高考制度和用人制度.学校教育大多以“升学率”这根指挥棒为中心而运转.德育则被抛存一边,置之脑后,不加重视。这种重智轻德的做法,是极为危险的。  相似文献   

6.
诗意的德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士有百行,以德为首。”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把德育放在至高无上的重要位置。素质教育的内涵是极其丰富的,但其核心是德育,所以,学校必须将德育置于一切工作的首位。作为教育工作者,做好德育工作是光荣的使命,更是神圣的职责。然而,毋庸讳言,目前的德育过程中,重知识、重结果、重课内,轻实践、轻过程、轻课外这“三重三轻”坐而论道的现象,仍然屡见不鲜。弗里德曼认为,“教育者或教师企图不通过儿童自己的活动去掌握知识、培养品德,即将知识、品德‘加到’儿童身上”,则“任何这样的企图只会破坏儿童健康的智力发展和精神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建设技能型社会背景下,工匠精神呈现出基于技术过程的独特内涵及时代特征,与高职德育存在内涵相融、价值相向、路径相通的内在关联。在高职德育实践中,工匠精神的培育存在目标“重技轻德”、主体“德智分离”、路径“显隐失衡”、机制“自发松散”等四重困境。为促进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德育工作的有效融合,基于德育共同体理念,从协同“德技并修”育人目标、协同“德智融合”育人主体、协同“同向同行”育人机制、协同“显隐结合”育人平台等四个维度,探索高职德育中工匠精神协同共育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8.
刘勇  白兰 《湖北教育》2011,(9):50-51
立教德为首,育人品为先。德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校所培养的人才的质量。对于学校的德育工作,广为流传的一句话是“看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并且许多学校和教师在德育工作中存在“六重六轻”(重成才轻做人、重认知轻养成、重课堂教学轻亲历实践、重硬性灌输轻柔性渗透、重空洞说教轻实际效...  相似文献   

9.
一忌“重智轻德”。班主任应当懂得德育与智育的辨证关系,应当全面准确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使学生德育体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真实是感动的前提;真实是德育的追求。鲜活是生命的动力;鲜活是德育的创新。面对“重智轻德”、“重分轻人”的社会倾向,教育工作者必须清醒地认识成人是成才的前提、欲成才先成人的道理,而道德品行作为成人的核心,必然将学校的德育工作推到至关重要的地位。但由于某些社会不良因素的干扰和影响,也因为学校德育的内容和方法不结合学生的实际,缺乏  相似文献   

11.
《山东教育》2004,(32):60-61
“现在中学里的不少‘资优生’其实只是‘智优生’,真正的‘资优生’应该是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良好的学生,重智轻德将导致有潜力的孩子无法成才。”近日在上海举行的“2004德育创新论坛——资优生德育全国研讨会”上,上海市教科院德育研究与咨询中心.  相似文献   

12.
“现在中学里的不少‘资优生’其实只是‘智优生’,真正的‘资优生’应该是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良好的学生,重智轻德将导致有潜力的孩子无法成才。”最近,在上海市举行的“2004德育创新论坛———资优生德育全国研讨会”上,上海市教科院德育研究与咨询中心主任谢诒范教授呼吁:中  相似文献   

13.
钟耀君 《新疆教育》2012,(4):110-110
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结论轻过程、重智育轻德育、重讲解轻学习、重课内轻课外、重“学会”轻“会学”的现象,束缚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意识的培养。要克服这些不良倾向而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明确小学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是着眼素质、加强基础、培养智能、重视德育、发展个性。,  相似文献   

14.
何勇 《教育导刊》2013,(11):71-73
德育,作为“五育”之首,一直是社会十分关注的教育问题。但是,目前德育的实效性却不那么令人满意,其根本原因在于传统德育目标、内容和方法存在问题。德育目标“高大空”,脱离生活实际,比较理想化:德育内容只关注道德原则、道德规范.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缺乏对学生道德能力形成过程的关注;德育方法陈旧,重灌输轻体验、重防范轻赏识、重说教轻实践,难以走进学生内心。  相似文献   

15.
试论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德育职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前职业生涯规划研究和实践中明显存在“重才轻德”的情况,必须重视德育职能的开发。德育职能开发的主要内容应包括职业理想、职业道德以及就业观、创业明徵育。在开发中应遵循整合多方力量、坚持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德育体验、加强针对性和时代感以及运用“德育浸润”的方式等原则。  相似文献   

16.
当前,教育中的重智轻德现象十分严重,德育工作成了“一壶烧不开的水”。本文拟以孔子的“仁德”思想为指引,分析了造成当前德育效果不佳的几个原因,然后从加强德育工作的实践性、情感性、系统性三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希望能把德育“这壶水”烧开。  相似文献   

17.
诗意的德育     
"士有百行,以德为首."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把德育放在至高无上的重要位置.素质教育的内涵是极其丰富的,但其核心是德育,所以,学校必须将德育置于一切工作的首位.作为教育工作者,做好德育工作是光荣的使命,更是神圣的职责.然而,毋庸讳言,目前的德育过程中,重知识、重结果、重课内,轻实践、轻过程、轻课外这"三重三轻"坐而论道的现象,仍然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18.
德育工作常说常新,常做常新,重智轻德的社会现实、用智育之法开展德育、重认知轻行为的评价方式、曲高和寡的德育目标等,都造成了当前我国高校德育面临尴尬局面,值得反思,为此,我们要积极应对,迎难而上。  相似文献   

19.
德育是学校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实质是把德育内容内化为一个人稳定的品质。德育的主体是学生,德育的真谛是育人。可见,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原则、德育方法、德育途径等必须也只能通过学生来体现。而原有的学生德育评价体系“重知识轻实践,重考分轻能力,重均衡轻个性”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明确指出,当前高校政治理论课存在“重智育轻德育、重学术轻思想政治工作、重科研轻课堂教学”等现象。多方面原因致使这一局面出现,但就课堂教学环节来说,若不加以科学地解决,则会使高校政治理论课所担负的教学任务大打折扣。文章拟从“主渠道、主阵地”“学科味道”“文件语言”等几个方面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教学体会,谈谈如何将“三重三轻”转化为“三个有效结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立德树人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