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小学生进行初始的作文写作训练,使他们掌握基本的写作技能,具备一定的书面表达与口语交际能力,在新课程背景下,作文教学更应植根于生活实践,培养学生具有适应生活需要的写作能力。一、生活实践,要求教师树立大作文教学观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思想必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传统和…  相似文献   

2.
何建飞 《小学生》2013,(11):37-37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写作是生活的需要,二者缺一不可。新课标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意。为落实这一建议,寻求作文教学的新路子,改变现行作文的不尽人意,切实培养学生作文的能力,我认为作文教学应走生活化作文之路。一、生活化作文的必要性近几年的作文教学在考试指挥棒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写作教学应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因为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在作文教学中应充分体现作文是生活的需要,写作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这一宗旨。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写作教学应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因为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在作文教学中应充分体现“作文是生活的需要,写作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这一宗旨。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作文教学要真实地展现学生生活的本色,要生活化。叶圣陶先生指出:"作文的自然顺序是我认识事物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欲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就诞生了。"这就要求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和感受生活,体验并及时抒发情感,善于抓住生活中的写作契机,  相似文献   

6.
王春秀 《甘肃教育》2011,(16):86-8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强调作文教学要生活化。因而,教师在平常教学时,要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作文,从生活中寻找写作材料,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作文的强烈愿望,同时将习作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作文,在习作中更好地生活。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论述清楚地阐述了作文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也明确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自由表达,与人交流"这样简单朴素的道理,却被应试教育折腾得变了味,变了样。老师为了考试而教,学生为了考试而学,被考试浸泡久了,以为考试所需要的作文能力就是真正的作文能力。"自由表达,与人交流"的思想在功利因素的作用下被忽略了。我认为,作文教学最要紧的是摒弃应试体制的束缚,把自由写作的权利还给学生。一、转变观念,给学生自由写作的权利(一)给学生选择写作内容的自由写作内容来源于生活,每个人的生活不尽相同,每个人笔下的生活也是不同的。老师不要以法官的眼光去审视学生作文的内容是否有意义,是否可以作为写作的题材。只要生活继续下去,学生就有倾吐的权利。"一件事,你知道得清楚的;一个道理,你明白得透彻的;一个意思,你思索得周到  相似文献   

9.
写作是孩子们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他们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但只要一上作文课,许多同学就头疼,这种现象在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我们可以设想一下,一位教师在黑板上出一作文题,而学生个个变成咬着笔杆的"苦行僧",那样的无奈会让任何一位教师伤透脑筋。我为了改变这种场面,为了落实新课标提出的"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我就积极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尝试运用多媒体在作文教学中的新模式,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到:"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如何改革原来的作文教学形式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现在的孩子大都缺乏生活体验,缺少观察生活、捕捉写作素材的能力,所以他们无法从单调乏味的学习生活中找到可写的东西,导致一部分学生作文能力不强,不能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不能进行有创意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但笔者通过调研发现大多数语文教师和学生仅把写作看成一种任务,甚至是一种负担,没有任何乐趣可言。长期以来,教师始终霸居课堂,作文教学每况愈下,逐渐"退隐",甚至游离于语文教学之外,教师学生都抱着"望年收"的心态,这种现状令人堪忧。笔者发现目前初中作文教学确实存在较多的误区,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陈泽华 《考试周刊》2011,(11):14-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方式,是我们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可我们翻阅学生的作文,会感受到内容无病呻吟、闭门造车的多,结构上千篇一面、机械套构的多,情感上故作深沉、虚假做作的多。学生真正能用语言文字对世界、自我的认识进行表达的寥寥无几,创新的观点更是少之甚少。他们为了应试而套作,背离作文的本真,他们的精神家园已经荒芜萧索。所以我认为对作文课堂进行教学改革,重燃学生的写作激情是当务之急。那么该如何改革呢?  相似文献   

14.
课标在"表达与交流"的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性,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这真是一语中的,指出了写作教学的根本途径:让学生感悟生活,学会作文。那么,在作文教学中怎样才能落实课标这一教学观念呢?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一、积累是写作的源头没有积累的学生写起作文,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是感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是倍觉填充之物平淡乏  相似文献   

15.
作文教学应该通过与"听、说、读"教学紧密结合,使写作不仅达到培养学生应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也达到引导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小学生的写作是他们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是其认识自我并把对生活的感知,创连性的表达出来。学生的写作能力某种程度是学生语文素养的体验。因此,小学中高年级的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那么,我们如何在提高学生作文写作中的语言能力等诸多能力呢?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作文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写作水平。因此,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是作文教学的关键。教语文的老师常常有这样的体会:费了很大的力气教孩子写作文,但他们写出来的文章往往不是空洞无力,犹如白水一般,就是一味的流水帐,没有新意。其实这就是老师没有很好的引导,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新的枟语文课程标准枠在作文教学这一部分明确指出:"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创新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写作文时要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去发现和创造,做到说真话、诉真情,并在写作中发展和提高写作能力和思维水平。  相似文献   

18.
钟珊珊 《考试周刊》2011,(13):81-81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认识事物与人文交流的综合性训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因此,  相似文献   

19.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应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积极思考,寻找写作的源头,从而做到用手写我看,用手写我心,真实地写作,尽情尽意地表达。我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作文与生活紧密相融,指导学生用眼去观察,用耳去倾听,用心去体会,关注生活,感受生活的点点滴滴,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为写作积累素材。  相似文献   

20.
欧阳伯荣 《文教资料》2007,(17):147-148
我们遵循“生活即教育”的理论,开展了生活作文教学研究,提出了“开源激流”的口号,“源”是指生活之源,“流”是指表达之流。生活作文是联系生活和作文的纽带,我们创设条件丰富学生生活,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学习写作,提高了学生认识生活、表达生活的能力。生活作文教学研究,它不是一般的生活指导,也不是泛泛而谈的写作形式的研究,而是在生活中学写作文,指导学生写出反映生活的作文,并在作文中学会做人。为了让生活真正成为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我们根据小学生的年龄与身心特点,遵循作文教学的内在规律,从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入手,让学生觉得作文是一件乐事。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授集语言信息和写作素材的能力,提高他们描写事物的能力,培养他们修改作文的习惯。经过5年多时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逐步走出了一条作文教学高效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