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6 毫秒
1.
学校尊重学生人权的意义1.学校尊重学生人权是全社会尊重人权的基础。每一个人都要经过学校的培养,才能进入社会。学校尊重学生人权的行为将给学生思想打上深深的烙印。如果学生在学校受到的是不尊重人权的教育,那么在他走向社会以后,也必将会不尊重他人的人权。学校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都必须体现对学生人权的尊重,在潜移默化中将尊重人权的理念传输给学生。这样才能有利于建成一个尊重人权的社会。2.学校尊重学生人权是教育发展规律的需要。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而要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就必须采用相应的手段。尊重人权是…  相似文献   

2.
学校尊重学生人权是全社会尊重人权的基础。每一个人都要经过学校的培养,才能进入社会。学校尊重学生人权的行为将给学生思想打上深深的烙印。如果学生在学校受到的是不尊重人权的教育,那么在他走向社会以后,也必将会不尊重他人的人权。学校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都必须体现对学生人权的尊重,在潜移默化中将尊重人权的理念传输给学生。这样才能有利于建成一个尊重人权的社会。  相似文献   

3.
从国际上看,人权问题常被西方国家拿来作为诟病中国的"武器"。从国内看,中国近些年一直在进行着持续不断的努力,以更好地实现尊重和保障人权。党的十五大、十六大报告中都包含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内容;2004年3月,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11年4月2日,教育部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联合印发了《关于共同组建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的通知》,决定由中国政法大学、南开大学和广州大学共建首批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并于10月13日举行了基地授牌仪式。高校人权教育已经被纳入《国家人权行动计划》,成为公共及专业课程体系的一部分。目前,随着人权教育在各大高校的逐渐推广,全国范围的人权教育和培训体系正在形成。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国人权教育的发展,加强国际间人权教育经验的交流,消除外界对中国人权问题的误解和疑惑,本刊特邀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之一的中国政法大学两位学者从不同角度撰写了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人权教育研究的展开,首先要面对的是其与道德教育的关系。人权与道德有共同的人性基础,人权实质上是一种道德权利,人权具有道德性;与道德意味着走出自我、走向他人不同,人权突出权利和对个人的保护,将义务留给他者,尤其是国家。人权教育是道德的教育,本身就是道德教育的一种形态。但与道德教育侧重义务不同,人权教育突出个人基本权利;国家对人权的尊重是真正的人权教育,而道德教育则主要发生在人与人之间友爱与公正中。人权教育与道德教育可以相得益彰、互为阈限。  相似文献   

5.
主权和人权是当今国际关系中的两个重要概念。二者的关系是,没有主权就没有人权,主权是保护人权的,人权的国内管辖、国际保护和国际合作是三位一体的,都必须以“主权”和“主权平等”为基础,都是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全人类的人权的基本自由。中国在人权与主权关系上的立场是,维护人权,尊重主权,反对霸权。  相似文献   

6.
我国中学人权教育现状堪令人优,中学人权问题的产生有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具体到学校教育,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对儿童权利的认识非常有限,因此也就谈不上尊重儿童的尊严。解决中学人权教育问题,要求通过深化人权理论研究、编写人权教育资料、在普法过程中推进人权教育、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等途径来加强人权教育,从而提升中学生人权品质,促进人权实现。  相似文献   

7.
日前,记者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获悉,中国政府决定制定《国家人权行动计划》,对未来两年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作出规划。这是中国第一次制定《国家人权行动计划》,是中国政府贯彻落实“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8.
孙强 《高教研究》2010,26(1):10-12
人权的实现即是生产力发展和权利斗争的结果,也是教化的产物,在大学开展人权教育对塑造大学生的人权意识、推动整个国家人权建设都有积极意义。通过对相关概念的厘定以及对国内外大学人权教育现状的审视与反思,提出应在我国构筑系统的大学人权教育体系,对学生实施系统的人权教育,并以此来带动和辐射整个社会人权教育的开展。  相似文献   

9.
浅谈人权入宪后的人权保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上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中增加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使我国的人权保障有了宪法依据,但仅仅有宪法保障是不够的,只有通过推进宪法司法化、构建完备的人权法律体系、设立人权监督和协调机构、加大人权宣传教育力度才能使人权得到切实、充分的保障。  相似文献   

10.
人权问题曾被批为是“资产阶级的口号”,是语言的禁区。如今“尊重和保障人权”、“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等观念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重要理念。但是,人权应当包括哪些具体权利并不清晰。本文正是借此时机,对人权的外延进行了全面深刻的思考,并创造性的将马斯洛的“人类需求理论”作为分析该问题的基础,从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发展了人权理论。  相似文献   

11.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开创了中国人权进程新的里程碑。宪法中保障人权的主体和权利内容非常广泛。人权入宪使人权更加神圣不可侵犯;将对我国的立法、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起重要的指导作用,也有利于加强国内与国际人权的双重保障。  相似文献   

12.
我国2004年宪法修正案中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人权的宪法保障。目前我国宪法的人权保障机制还存在若干不足,这些均与构建和谐社会相悖,需要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3.
和谐社会必然建立在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基础之上。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自我异化、阶级对抗的不和谐社会,真正的“人权”享有、社会高度和睦是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尊重和保障人权具有整合社会的功能:有助于建立稳定和谐的政治秩序;有助于推进市场经济和市民社会组织体系的和谐发展;有助于超越多元社会价值之间的冲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建立保障社会和谐的人权运行机制,包括人权保障机制、人权激励机制、人权协调机制、人权救济机制和人权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4.
人权保护与国家主权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过程中,西方学者不断提出“人权无国界”、“人权高于主权”等论调,西方国家借口人权干涉别国的事件更是屡见不鲜。但是,当今世界是一个主权独立和平等的社会,任何国家都不得借口尊重和保护人权,侵犯他国主权和干涉他国的内政。为此,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人权保护和国家主权原则之间的关系,坚决抵制西方学者的错误观点,反对西方国家的不当行为。  相似文献   

15.
主权与人权的关系问题是当代国际人权领域的一个根本问题。从国际法与国际人权实践的角度来说,主权高于人权,维护主权是实现人权的保障,没有国家主权,个人人权就失去了根本保障。在冷战结束,经济全球化到来的国际大背景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从自己的战略意图出发提出诸如“人权无国界”、“人权高于主权”等主张,并在国际社会广泛推行。这些观点成为某些国家干涉别国内政、推行强权与霸权的理论依据。中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强调主权是人权的保障,主张尊重主权、促进人权、反对霸权,并在国际人权实践中加以实施。  一、西方国家…  相似文献   

16.
尊重与保障人权,被写入新刑事诉讼法总则第二备,这表现了我国政府对国际人权公约规定的履行。本文通过对被害人、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在刑事诉讼法中人权的保障与尊重问题的分析,表明了我国刑诉法对人权问题的重视,更体现了人权的尊重与保障在刑事诉讼活动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栽入宪法开创了中国人权进程新的里程碑。宪法中保障人权的主体和权利内容非常广泛。人权入宪使人权更加神圣不可侵犯;将对我国的立法、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起重要的指导作用,也有利于加强国内与国际人权的双重保障。  相似文献   

18.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条款是作为我国宪法上的人权原则确立的。如何实现人权原则需要从规范的视角重新理解宪法。一方面,明晰人权原则的实现与国家权力之间的关系,明确国家权力之间监督机制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对我国宪法而言,人权原则的实现,或许更重要的是人大制度的完善及其功能的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19.
高红 《文教资料》2013,(16):113-114
幸福和有尊严的生活是人类长期追求的美好理想,更是中国人民长期追求的美好理想。人权教育和培训是促进人人享有的所有人权和基本自由得到普遍尊重和遵守的关键。但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人权教育并未受到足够重视。本文就高职院校开展人权教育的目标和意义进行了探讨,以期引起全社会对人权教育这一问题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主权与人权     
在阐述主权、人权概念及形成、发展和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主权与人权的关系,批驳了“人权高于主权”、“人权无国界”、“人道主义干涉”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