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人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我们的教育若要顺应时代潮流,在瞬息万变的世界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摆脱单纯的传授知识和应试教育的束缚.在以往的教学中,我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课堂作为完成预期目标的场所,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这样的课堂效率低,教师教得苦,学生也学得累.这样的教育,它应该悬崖勒马,它期待一场"暴风雨",它需要学生"喧宾夺主".介于此种情况,在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相似文献   

2.
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与"引导",自然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即教师的主导作用或教师的引导作用.在这里,教学过程是指一个公式、法则、定理、定义的一点知识或一课书的教学过程,它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最基本的认识过程.对于教师的主导作用,目前有一定的争议,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恐怕在很大程度上,各自对"主导"一词的理解有关.理解的不同,造成认识的迥异.为了使争议趋于统一,  相似文献   

3.
对六年制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英语课实施文化教学是国家人才培养的需要,是实施国家文化战略的需要,是语言与文化关系的需要,是改变目前农村英语教学现状的需要。为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自觉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我们应在文化教学过程中采用鼓励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文化知识,教师利用课堂讲授文化知识以及利用课外活动加强文化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预习,也被称为课前学习或前置性学习。它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一个新的认识对象进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在预习过程进行自主探究和质疑,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维,从而在课堂学习时与教师的思维互相沟通,提高课堂学习效果。预习过程中,学生遇到新的知识,要运用所具备的知识进行了解、分析和吸收,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自觉思考问题  相似文献   

5.
广东佛山市第九小学引导教师建立文化自觉,努力创造具有精神感召力的课堂文化。通过教师的深刻体验与深度研究(分课型系列教研、典型课例研究等),弘扬"主动发展"的教师文化;通过教师对教材的"二次开发"与实施单元整体结构教学等,促进教师在主动创造中理解课程文化;关注学生的整体生命状态,引导学生的发展需要,自觉解读学生文化。  相似文献   

6.
自主创造性教学文化建设,是基于我校的核心价值观和办学理念形成的发展目标,主要包括课程教学、教学研究、教学管理三个具体领域的文化建设.自主创造性教学文化建设,追求学校发展的生命力,为师生营造具有自主创造性的氛围,让学校成为师生快乐成长的乐园. 自主创造性课堂教学文化的形成 课标指出,课堂中生生之间、师生之间要进行平等的对话.学生学有兴趣是形成自主创造性课堂的标志. 提升有"质"的兴趣.每节课教师都要让学生有发现的过程,让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保持比较浓厚的兴趣,让学生经历"新奇",获得新鲜体验.培养学生领导力、沟通力、自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相似文献   

7.
学校文化管理是校园文化的核心,而践行文化管理是管好学校的关键。因为践行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种实践回归,而用"践行"则更能体现其实践探索的过程和效能。离开了它,文化只能是学校的"衣冠",而不能成为学校的"气质"。教师和学生都是校园管理的主体,让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无疑是教学文化管理的基点。在二期课改的背景下,我们注重了课堂与课程两个平台上的文化重构,并逐步形成了具有奉贤区实验小学特色的校园文化。激活课堂文化我们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做到"四个一",即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信任的眼神、一次理解的点头、一回亲切的抚摸,以此上好每一堂课。要求教师把微笑带进课堂,用教师的微笑来激发学生的自我信任感,使学生在独特感受、体验、理解中激活已有知识与经验的联系,并萌发学习和创造的美丽想象,点燃学习自信心;要求教师把问题带进课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以"生疑一质疑一释疑"的过程激发自主学习和探究;要求教师优化教学内容,恰当挖掘教材的创造因素,让学生易于求新;优化教学环境,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求新;优化教学结构,构建开放的课堂教学时空,让学生乐于求新;优化教学模式,整合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让学生善于求新。  相似文献   

8.
课堂是传播文化的地方,理应充满文化的色彩与氛围。但在许多教师的课堂上,却几乎感受不到文化的流动,更享受不到文化魅力的影响。文化是课堂的养分,文化是最好的教师。爱因斯坦认为:所谓教育,应在学校知识全部忘光后,仍能留下的那部分东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文化的熏陶也许比单纯的知识学习更为重要和有益。而只有具有文化品格的课堂,才能"充满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9.
学校文化是学校文化化的结果.学校文化化是指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即在传承、创新文化的过程中,积淀和积累了文化内涵,并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本身就构成一种文化. 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群体文化.其自觉性体现在生命和灵动,有生命才能自觉,才能产生灵动. 推进学校文化白觉需要创建载体,文化自觉的体现是源于教师的自我需求的唤醒,我们的唤醒手段就是今天流行在佳园里小学校园的咖啡桌文化,唤醒教师沉睡的研究意识,把教师的创造潜能激发出来,将教师的生命感、价值感从沉睡的自我意识和心灵中"唤醒".  相似文献   

10.
当前人们对于教学文化的理解可谓纷繁多样,有的把教学文化理解为课堂文化,有的理解为学校文化,有的理解为教师文化……其实,教学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它与课堂文化、教师文化、学习文化、学校文化等的关系有些是  相似文献   

11.
对于"有效课堂",我更倾向于这样理解: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它不仅重视知识的落实,更崇尚智慧的教学;有效课堂的过程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一种互动的对话、合作、探究、共享的活动过程;有效教学追求的是在落实语文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主动探究和拓展创造的能力,从而养成自主、自觉、自立学习的习惯,最终实现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课堂是学生生命成长的重要场所,课堂文化有着独特的育人价值。几年来,学校通过"和谐、互助、自主、灵动"课堂文化的探索与实践,改变了教师的"教",激发了学生的"学",提升了学校育人的品质。1.课题引领、专家指导,促进课堂文化生成学校基于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学习的课堂教学现状,以数学学科研究为起点,以点带面,撬动学校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13.
正在"活动式"课堂的延展过程中,围绕语文课程开发的学科实践活动贯穿课堂始终,它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同时,在课堂上,教师不再"满堂灌"而是成为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合作者"。但很多时候"活动式"课堂却演变成了一种课堂"表演"。这样的课堂看着很"满",其实却很"空"。由此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课堂。课堂是学生汲取知识的平台,是疑问解决及学习方向明确的平台。就"活动式"课堂而言,它的成功需要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而不是带着"剧本"走进课堂。这种课前问题形成的过程笔者称  相似文献   

14.
课堂教学结尾,教师一般都要引导学生总结反思,如"你今天学到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等等.这样的课堂结尾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和知识的系统性,完成知识能力目标的任务.但如果在此基础上,教师能给学生提供一些文本之外且与本节课学习内容紧密相关的素材,让他们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树立大数学的观念,就能将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兴趣延伸到对数学文化的感受.毫无疑问,这样的课堂结尾体现新课程理念,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下面,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尝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5.
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机械地接受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各种条件使之能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使课堂能充满活力,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理解数学. 一、让课堂充满人文气息 课堂教学的立足点是人,而不是"物化"的知识.教学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把教学植根于对学生深厚的"爱"中,从而建立一个尊重、平等、和谐的新型的"教学场所",使课堂上师生之间不仅仅是知识的交流,更多的是情感的交流与碰撞的过程,这样才能在相互交流、探索的过程中,实现师生情感的共鸣与心灵的呼应.  相似文献   

16.
在高校文化中,教师文化作为其核心,"自育育人"是教师文化的一种重要精神。在"自育育人"精神的引导下,各高校都形成了完善的教师文化体系。高校以教师文化自觉的方式引导教师文化建设"自觉",这既是一种目的,也是一种手段,还是一系列的行动过程。教师想要形成良好的文化自觉必须经历自知自醒的文化,到自信的过程,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自新自强。  相似文献   

17.
一、在学生队伍中培养"自学、自理、自治、自悟"的"四自"精神 (一)自学.学校教育遵循教学相长的原则,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正确方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则不但要在"教中学""教后学",更应注重"教前学",摸索出适合自己的预习方法,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形成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教授为辅的学习模式.只有这样使学生通过自己不懈探索,去体悟要领,才能更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才能更加准确地把握知识的精髓,做到举一反三,从而提高学习的能力,进而内化为自觉学习的觉悟.  相似文献   

18.
本期导读     
近期,"慕课"、"微课"、"云课堂"成为课堂教学的热门词汇,如何在信息技术革新的背景下保证优质的课堂教学既是教学实践中的困惑,也是研究者重点关注的话题。本期"视点"栏目中,有学者认为不能过分依赖信息技术,应回归"课堂",倡导通过"协同学习"实现"课堂转型";有文章聚焦现代学校过程中的正义问题,提出了实现学校过程正义的策略;另有作者探讨了教育改革风险的本质,设计了改革风险管理流程,针对提升教育改革风险管理效度提出了解决方法。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发  相似文献   

19.
<正>在教师这一职业中,常有这样的说法:"人如其课,课如其人。"也就是说,课是有灵性的,就像字如其人、文如其人那般,因人而异。或清新自然,或平和理性,或灵动轻巧,或恢宏高远,总之见课如见人。显然,在人课统一的状态下,教师有魅力,课堂才有魅力。那么,教师的魅力在哪里?课堂的魅力又体现在哪里呢?一、教师有"气",课堂则有"势",从而充满吸引力有人说,上课需要一种感觉,这是教不会、学不来的,否则名师的课怎么一到我们手上就变了样?的确,"课感"学不来、学不像,因它源于教师的"气",并影响着课堂的"势",甚至决定了课堂有无吸引力。  相似文献   

20.
正新课改对师生在课堂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再是课堂的权威,学生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由传统的"教书匠"变为教学过程的策划者、教学内容设计者、教学方法的选择者、学生学法的指导者和教学改革的实践者;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应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中,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学习方式的改变,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理解了师生在课堂角色归位的问题,使我明白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应该犹如"战场",教师是战场中的决策者、指挥员,学生是"战场"中打仗的战士,"战场"中的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