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由于受到某种刺激后,人的感官会产生以下五种感觉,分别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从情景认知输入来说,不同的刺激会在这一过程中有效地融合。在小说中,这五种感官知觉与都会以相当直观的形式体现出来。通过清晰而又充分的描述,利用感官知觉域构成不同的情境和语境。在所有感官知觉域融合的基础上,才可构成完整的认知域矩阵。文章基于认知语言学分析讨论了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从视觉、听觉以及嗅觉几个领域,深入探究《老人与海》中的感官知觉域的语境,体悟作者情感,直观地感受文章的潜在内涵与价值。  相似文献   

2.
人文关怀是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是人在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精神寄托。在聋校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正视现行语文教学低效的事实,从关注生命的存在,从"人文关怀"的视角来对症下药,体现对聋生文化群体与个性的尊重。  相似文献   

3.
视觉艺术即研究人的视觉世界的艺术,属于感官艺术的一种形式。它创造的是丰富多彩的视觉空间,并最终以视觉图像的形式把事物及思想背后的“透明”结构呈现给人们。视觉艺术研究旨在从艺术的角度使人们获取视觉经验最大限度的积累。使人的视觉经验由低级向高级健康发展,从而最大限度地享受魔力无限的视觉世界。使人的身心得到愉悦,情操得到陶冶。  相似文献   

4.
<绿野仙踪>写温如玉,一如<金瓶梅>写西门庆,都不是简单化的,而各自都成功地塑造了有丰富内涵的人物,写出了自己对生命及其意义的理解.那就是如西门庆那样无节制地追求财色,追求感官的刺激与享受,实际是一种自杀式的生活态度,是暴发户心态使然;又如温如玉虽嗜欲极大,陷溺甚深,受害多多,但只要幡然悔悟,迷途知返,就总能回到人生的坦途.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绿野仙踪>写温如玉,是<金瓶梅>写西门庆阐释生命与人生意义的一个必要的补笔.  相似文献   

5.
激励是以综合的教育手段和方法为刺激诱因,根据个体积极的心理需要,激发个体的内驱力,促进其把外部刺激内化为个体自觉行为的过程。对人工作积极性的激励,首先要善于抓住人的优势需要,然后要激发人的内部动因,还要提出可行的动机目标,从而达到激励的可行效果。  相似文献   

6.
白居易是新乐府诗人的代表,他的感伤类长诗《长恨歌》和《琵琶行》代表了他的诗歌的最高艺术成就。从《长恨歌》的主题和《琵琶行》的艺术上来阐述白居易对人的生存境况、人的生命世界的关注以及对人存在的感知。如果说《长恨歌》是作者从主题上感叹人生的悲欢,那么《琵琶行》则从艺术上进入到了更深的人生情感体验之中。但二者皆是作者对历史人生盛衰无常的惶惑,对生命本体存在的矛盾和痛苦。  相似文献   

7.
信息化时代下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了各领域的改革和创新,以传统语言文字为主的单模态英语教学也势必需要不断注入新的模式,以满足新时代的教学需求。翻译教学强调的是提高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而多模态教学模式提倡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含图片、色彩、文字、视频等多种模态,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法,依据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审视体育在其中所存在的价值与意义。纵观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形成与思想内涵,人的发展不是片面、畸形与单一的,而是体力与智力、能力与需要、个性与自由的多维度的全面发展,体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维度。“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一个社会形态的历史演进过程,在“人对人的依赖”中,体育是对奴役的反抗;在“人对物的依赖”中,体育是对异化的拯救;在“个人的全面发展”中,体育是与生命和谐统一的重要元素,使人获得“完整的人”的人性品格。生命的内驱引发人类本性的体育需要;生命赋予寻求自由个性的体育能力;生命的呈现倡导社会关系的体育实践;生命的彰显实现完整品格的体育价值。“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发挥人所特有的存在本质,体育是实现“完整的人”的生命创建与生存选择。  相似文献   

9.
人作为自然界的一个物种,不仅具备与动物相同的"种生命",此外,人作为与动物不同的类存在物,还具备动物所不具备的自为生命,即"类生命"。人是"种生命"和"类生命"的统一体,在价值问题上,实际上是作为统一体的人与自身、他人、社会之间需要与满足的关系。"种生命"是涉及人的生理需要的满足与被满足关系,"类生命"是涉及人的生理需求以外的满足与被满足关系,总的来说也就是人生价值和人格价值的实现。在"种生命"价值得到满足的基础上要特别重视"类生命"的价值,重视对人的双重生命与价值的研究有助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为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同时有助于实现人的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从人的生命活动的实际需要出发,分析了人的精神生命活动特点,并指出体育教学的实现就是基于人的生命活动。通过分析目前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弊端,提出了有利于人的精神生命活动的体育教学改革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1.
艺术教育是艺术学理论学科下应用理论艺术学的分支之一,是关于艺术技能和艺术知识的传授及其实践的学科。其学科属性在于,它是一门关于艺术技能和艺术知识的传授及其实践的跨学科领域,涉及艺术学、教育学、心理学、传播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之间的相互交融。其研究对象在于,艺术技能和艺术知识的传授的普遍规律和特性,以及这种传授的实践操作过程本身。艺术教育的实质在于人生艺术感涵濡,即以艺术品美感为中心的对整个人生过程的审美价值的直觉能力的养成过程。对艺术品的审美感受能力的涵濡,是人生艺术感涵濡的中心和基础,由此拓展到自然美感、社会美感、科技美感、宇宙美感等共通感的涵濡,共同组成人生艺术感的同心圆构造。艺术教育是以人生艺术感涵濡为中心的个体艺术美感的养成和拓展过程。  相似文献   

12.
智慧美学是在知识和技术基础上用智慧观察世界的又一种生活方式和生命艺术,是对被亚里士多德尤其笛卡尔等人丢失了的古希腊美学、中国儒释道美学和古印度美学关注智慧精神而不是探索真理乃至概念范畴和知识谱系的美学传统的一种重新发现与自觉回归;是以发明平等不二本心及其所蕴含的自由、包容和平等的文化精神,从根本上解决偏执于二元论思维模式的西方美学所面临的鼠首两端、游移不定的诸多困惑和尴尬,及"美是难的"等美学难题的主要方式和途径;是重新发现、提炼和总结包括中国乃至东方美学、西方美学在内的人类一切美学理论资源及其智慧,对真正勘破二元分别和取舍,赢得人类本心真如状态的自然呈现与事物本真状态的自行裸露的生活方式和生命艺术的表彰和呼唤。  相似文献   

13.
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的运动寿命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和制约.通过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重点对影响套路运动员运动寿命的训练学和非训练学因素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旨在为合理延长武术套路运动员的运动寿命提供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14.
古老的“魏晋风度”和现代的行为艺术之间有某种相似,其相似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以行为、身体来表达观念;二、行为具有某种震惊效果;三、行为蕴含着具有启示性的观念、意味。但“魏晋风度”本质上是一种具有艺术风度的生活,而行为艺术终究是一种观念艺术,并且,两者是不同时代和文化背景的产物,因而是似又不似的关系。将“魏晋风度”和行为艺术加以深层的比照,对于此两种文化现象,对于生活和艺术之间关系的认识和实践,都不无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备武学是一门文武兼备的武术文化流派。五十多年来通备武学在全国"武术之乡"武山县得到了大面积的普及与发展,成为引人注目的当代武术文化现象。但进入21世纪以来,通备武学的传承发展出现了一些问题:通备武学传承后继乏人,武学绝技面临失传,支持武学活动的硬件与软件不足。出现这些问题有通备武学自身传承理念和传承方式方面的原因,也有外部文化政策缺失及商业化冲击等原因。转变保守的传承观念,改进传承的方法和手段,制定通备武学品位制考评制度,因材施教,加强武术协会和政府的沟通,发扬和挖掘通备武学的文化价值,是促进通备武学进一步传承和发展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新疆哈萨克族民间刺绣艺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刺绣作为哈萨克族的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多样奇凡的图案纹饰,艳丽和谐的色彩,技艺精湛的刺绣艺术品显示了浓郁的西域民族艺术特征。对新疆哈萨克族民间刺绣图案纹样形式及其富有的宗教文化内涵进行阐述的同时,指出图案色彩所呈现出的哈萨克民族特定的地域审美特点,同时介绍了哈萨克族刺绣方法。  相似文献   

17.
艺术是生命的必然产物 ,生命的奔腾突进是艺术的内核 ,生命的活力与动感流泻到艺术品的每一个角落 ,艺术品的构造成分和组织方式是动感的 ,是生命的舞蹈  相似文献   

18.
色彩作为生活与生命本真状态的显象,在绘画艺术中得到了高度的表达与张扬。赋予情感表达的色彩,不仅升华绘画主题。而且超越色彩的本质内涵。通过凡·高的油画色彩表现,透视其执着的艺术追求和生活态度,并对生命存在进行了诠释。  相似文献   

19.
温克尔曼在《论感觉艺术之美的能力及其养成》一文中提出艺术感受力的相关理论,他将理想的感觉能力比作“石膏浆液”,相应地,又以“热”描述艺术对象对观赏者的效果,这两点及其相关的艺术批评与艺术史学共同指向其感受理论的具身性特征。  相似文献   

20.
对美术创作而言,创造力是创作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创作者没有活跃的创造力,就不可能创造出好的作品。教师可从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合理构思、艺术表现三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从而达到提高创造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