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科学文化评论》2008,25(1):211-212
波美拉尼亚在历史上大部分的时间是属于德国的(曾是民主德国的一部分)。在瑞典化学家舍勒(Scheele,Carl Wilhelm,1742—1786)(邮票S7a)诞生的时候它属于瑞典,由于那个国家在上一世纪参加了“30年战争”。因此从家世来看舍勒可以认为是德国人,他经常用德文写作。但是他所有成熟的工作是在瑞典做的,故一般认为他是一位瑞典化学家。  相似文献   

2.
1935年9月,季羡林和一些清华校友一同前往德国留学。 季羡林有着十分扎实的中国文学功底,本科读的是西洋文学,擅长德文、英文,要想在两年内顺利拿到博士学位,他的首选科目应该是中国文学,其次则是德国文学或英国文学。可季羡林思来想去,打算将无人问津的梵文作为攻读科目。  相似文献   

3.
1912年经济学家熊彼特在他的德文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了创新的概念。熊彼特认为,“创新”就是把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即“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其目的是为了获取潜在的利润。熊彼特的理论一开始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直到1934年他的作品用英  相似文献   

4.
西文Being(德文Sein)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是"与"存在"等多种含义.学界大多数人只考虑Being(Sein)的各种单独用法,考虑如何将"是"和"存在"区别开,很少考虑"是"与"存在"的联系及其意义.文章认为"是"与"存在"是不可分的,"是"显现"存在".只有把握"是"与"存在"的含义及其关系,才能真正理解海氏哲学转向的深层原因和必要性,把握海氏的哲学发展理路.  相似文献   

5.
1912年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在他的德文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了创新的概念。随着历史的不断前行,“创新”具有的系统性、复杂性也使人们越来越注意从社会、政治和科技、文化等角度全方位理解它,也更加意识到企业、企业之外的其他机构在创新系统中的行为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他说,他来自沂蒙山区,是地地道道的"草根";他说,成果都是汗水和时间堆出来的,他能做的就是"拼命";他说,做事就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百分之九十九都不算"全力以赴";他说,有生之年要在世上留下对社会对人类有益的东西,人生才有"意义和价值"。他就是本文的主人公——张强。  相似文献   

7.
<正>引言:在徐贵义教授撰写的多篇文章中,《我的幸运一生》是他颇为看好的一篇。该文既是他一生主要事迹的介绍,又是他的"真情告白"。朴实的语调,层次分明的叙述,严谨细致的逻辑关系,让人品悟到他的性格、他的能量、他的价值、他的作为。徐贵义以"幸运"二字入题,不难看出,他视结缘科学是幸运的,能够发明创造是幸运的,能为国家做点有价值的事是幸运的,能为大众的健康提供一个好产品是幸运的。更甚者,他认为自己曾经  相似文献   

8.
不给满分     
正劳拉·威尔博是美国哈佛大学物理系的一名教授,在他50年的教学生涯中,他的学生竟没有一个能在考试中拿到满分。一次考试后,大一新生马瑟对班上的同学说:"这次考试我一定能拿满分。"可当考卷发下来,马瑟只考了99分。为此,班上的同学都嘲笑他吹牛。  相似文献   

9.
正"每次放假回家,他就在自己的工作室里敲键盘、做东西,很少见他看书做作业。"这对于一名即将步入高三的学生来说有些"不务正业"。然而,李熠东的这个习惯却得到了父亲的理解与支持。"从小学有了第一台电脑开始,他的业余时间就花在了各种电子零件、计算机书籍上,每个周末都是他的专属兴趣日。"将一件事情做到极致是李熠东鲜明的个人标签,正因如此,小小年纪的他能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无阻:在"百度知道"  相似文献   

10.
方秦汉从没有想过有一天能当上院士,因为他一直醉心于工作,从不追名逐利,只求做好眼前事。在那个年代,他是不折不扣的工作狂,眼里只有工作。他对名利是"懵懂无知"的,又何谈追逐名利呢?  相似文献   

11.
他多年来致力于部队武器、装备的科学研究,他的执着是别人无法理解的。他满怀科技强军的一腔热血,无论多么枯燥、困难的工作都能点燃他的创新激情。他已年过花甲,却还在奋力书写着他的"十环"人生。他就是先后获得国家发明奖、军队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武警工程学院的教授徐孝达。  相似文献   

12.
正他姓颜,是学生眼中可爱的"颜色老师";他看起来很严厉,其实待学生如家人一般;他是一名老师,更是一个引领学生走入科技创新世界的大哥哥。他就是南京市溧水区洪蓝中心小学科技辅导员颜志明。在科技课堂内外,他与学生们打成一片,攻克一个个创新难关,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他指导的学生论文"讨厌的苍蝇为什么老是搓脚"、"双黄蛋能孵出双胞胎小鸡吗"、"洪蓝中心小学学生视力调查"等横空出世,其中"有关溧水县城夜宵摊点与环境污染状况之间关系的研究"、"洪蓝中心小学学生视力调查报告"  相似文献   

13.
拿破仑是一位公认的军事奇才,在他的一生中可谓战功赫赫,创造了许多令人称颂的战绩,即使是一次"泄密"也能让他变成出奇兵的良机.  相似文献   

14.
<正>50多年来,他在亚洲、非洲、南美洲进行野生动物的研究和保护工作,每年有至少8个月都在野外度过。他是第一个研究大熊猫的外国专家,他最早揭露了藏羚羊被大量盗猎真相,他经常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徒步考察。他叮嘱我:"但愿你能告诉每一个人,爱你身边的动物。"  相似文献   

15.
乌申斯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良好的习惯是人在某种神经系统中存在的道德资本,这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他的利息。"这句话充分的说明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人的一生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他能帮助人们创造出无法想象得到的价值,虽然他并不是教育任务中的全部,但是他在教育当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宋洁 《科学中国人》2013,(5):23-35,2,1
周又和与力学的渊源已30年有余,在力学的天地里不断地攀缘。追本溯源,他的历程是一条汗水凝聚着收获、前行伴随着思索,创新驱动着发展的奋发有为之路。而今,周又和还在寻找新的人生"异乡",走上更多"桥头",发现更多"踪影",使他新的"梦魂"能成为"中国梦"的一份子。  相似文献   

17.
正今年15岁的菅长林是辽宁省大连市第十九中学的一名初三学生,他比同龄人高一点、壮一点,如同他的体重,菅长林在学校的科技创新领域也是一个重量级人物。他是同学们公认的"小老师",也是老师眼中的"小创客"。站在人群中的菅长林并不起眼,只有接触过的人才能发现他身上独有的创客气质:勤思考、爱钻研、善创新。"他非常聪明,更难得的是能持之以小创客爱钻研  相似文献   

18.
罗妙 《华夏星火》2013,(6):36-37
他是永业集团董事长,但下属喜欢叫他"老农民"。在他看来,能做到资产百亿的高科技产业集群,根源在于所有的商机都是要提供解决方案,去解决痛苦。"我们经常看到,在银行里交付水电费、煤电费的人排着长队,老百姓很痛苦,银行也不待见。这些年,20世纪末著名的IT品牌商务通的前执行总裁孙陶然发现了这个商机,联想给他投了一笔资金,做一个基于互联网的银行支付系统的  相似文献   

19.
<正>大师之所以能成为大师,一是他们的见识或读的书特别多,二是他们对知识钻研得非常深。他们之所以能在某些领域取得成就,常常在于曾下过一番常人不及的"笨"功夫。国学大师梁启超先生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他说:"我的读书方法是极陈旧、极笨、极麻烦的。然而实在是极必要的。什么方法呢?就是抄录或记笔记。"他进而解释说,但凡一个大学者,在平日用功  相似文献   

20.
曾经,他想去当作家,有一天能写出像《金光大道》那样的小说。然而,命运却让他成了一名耕耘在三尺讲坛上的教书匠。曾经,他想去当律师,有朝一日能像著名大律师施洋那样为民请命、匡扶人间正义。然而,终于有一天,他不得不对自己说:"如果做不了施洋,那就做中国的孟德斯鸠和卢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